新时代留学人员精神

2023-05-22 00:03:52 31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新时代留学人员精神溯源、内涵与思想引领

 

广大留学人员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深入挖掘新时代留学报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做好留学人员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在他们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引领他们把深沉的赤子情怀和强烈的社会担当融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留学报国精神历史溯源

留学人员泛指正在或曾经在外国学习的人,凡是具有留学经历的都可以统称为留学人员。留学人员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赴海外高等院校学习并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二是国内高等院校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后,在海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学习、进修或者从事讲学、研究工作累计不少于一年;三是在国内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者担任讲师、工程师及其他相应职务后,在海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学习、进修或者从事讲学、研究工作累计不少于半年。

1872年,容闳带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留学史。百余年来,从留学潮到海归潮,国际人才的流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全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第一代留学人员。留学救国。两次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为延续和挽救封建统治开启洋务运动改革,并筹备新建新式学堂,官派留学生前往美、英、法等老牌列强国家学习深造,学习内容集中于“洋技”尤其是军事科学上,后从经济建设、政治理论到军事技术,留学目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代表人物有詹天佑等。在甲午战争后,官派留学开始松动,自费留学出现,留学目的国向美、德、俄、日等新兴国家转变,大批先进爱国青年赴日留学。仅20世纪初业,留日人数便多达2万余人,其中不乏李大钊、澎湃等革命先驱。

2.第二代留学人员。留学求索。此时期留美、留法成为一时风尚,1920年北京大学出现学生运动领袖段锡朋、罗家伦、汪敬熙、周炳琳、康白情“五大臣出洋”集体赴美留学,同期受左派社会革命影响和勤工俭学政策吸引,不少进步青年选择赴法留学,例如蔡和森、邓小平等。受国内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影响,以及苏联政局日趋稳定,苏联成为当时左派知识分子的理想求学之地,涌现了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彭述之、瞿秋白、罗亦农等一批共产主义青年。这一时期的留学生将留学视野投向了救亡图存的政治道路,开始思考、投身和实践中国的革命之路。

3.第三代留学人员。留学建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留学人员纷纷放弃海外优越生活,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当时,在海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大约有700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后,公费或自费出洋留学的,也有少数的访问学者和实习生,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的172人中有158人是归国学者;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人中有21人是归国者,其代表有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等人。

4.第四代留学人员。留学兴国。受冷战格局影响,这一时期我国留学生以留苏为主,且主要留学形式为公派留学。新中国赴苏联留学的学生及实习生达16000人左右,在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推动下,海外人才报效祖国。1955年11月,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员达1500多人。留苏学生产生两院院士二百多位。留学涉及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等诸多方面,留学目的也十分明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时代留学人员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62372.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