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荟系列】167期—“延安精神”主题理论文章、心得体会、写作素材汇编(27篇3.6万字)

2022-12-12 00:03:52 197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壹号秘书办公文库,公文写作门户网站

壹号秘书备用号,务必关注!!!

公众号请搜索:办公室码字员、公文档案室

壹号秘书办公文库网址:www.bangongwenku.com(电脑浏览器打开更方便)

 

 

 

 

 

扫描二维码加群,每日范文免费分享

 

“理论荟”系列第167期

“延安精神”主题理论文章、心得体会、写作素材汇编

1.延安我把你“追寻”

2.延安苹果何以“红”?

3.延安精神永“烙”我心

4.深挖延安这座“精神富矿”

5.四维度解锁延安“心”密码

6.故事里的延安“声声”动心

7.回望延安立起“我们”的样子

8.不忘来时“路”赓续延安精神

9.重走革命圣地新征程砥砺初心

10.“灯塔”为向“破浪”远航

11.传承延安精神高擎“奋进火炬”

12.弘扬延安精神勾勒最美“线条”

13.重走延安“故地”领悟伟大精神

14.延安精神放光芒凝心聚力志同行

15.乘延安精神之风踏浪新征程之行

16.弘扬延安精神永远没有“休止符”

17.“延安精神”奔赴“赶考征程”

18.在新征程做“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19.“光”延安照亮赶考“心”征程

20.“延安精神”中感悟“制胜密码”

21.“再回延安”心依旧奋楫扬帆再出征

22.重回延安初心依旧奋楫扬帆再启新程

23.悟透“延安”这本书接续走好“赶考路”

24.解锁“延安之行”背后的“赶考之路”密码

25.圣地延安:矗立起一座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26.从延安再出发忆“峥嵘岁月”踏“开拓之路”

27.这繁华盛世如你们所见:致延安老一辈革命家

10月27日,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

两年前,一路欢歌,一路风尘,满载澎湃,满载憧憬,来到了心中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之地——延安。这是一次涤荡心灵、锤炼党性的“精神之旅”,让我至今难以忘怀。深感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定当在“延安精神”中滋养初心、淬炼使命、以知行合一的行动自觉,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上策马扬鞭谱华章。

追寻信仰初心,在理想信念上“固堤坝”。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不移其志,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鲜红的“红色印记”,孕育了延安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等一系列精神丰碑,这些红色基因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精神谱上的璀璨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广大青年干部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补足精神之钙,传承好、发扬好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做“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的有志青年,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坚定信仰,永葆前行的初心使命,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坚定不移地奔走在追寻初心的道路上。

追寻担当初心,在责任之田上“勤耕耘”。曾经的延安,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熬过最难的“五关”即“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于他而言,关关都是坎,这激起了他到后来“扛200斤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的昂扬斗志。从土窑土炕、酸菜谷糠,到柏油路、砖瓦房、互联网,梁家河的父老乡亲们曾经向往的美好生活,如今一一成为了现实,这些都是老一辈革命人用昂扬斗志奋发向上、艰苦奋斗的结果。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广大青年干部要勇于在急难险重面前勇挑重担、苦干实干,以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基层的“风雨”中强健筋骨,锤炼真本领,接好历史“接力棒”,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追寻实干初心,在笃行实干上“拧紧阀”。中国共产党领导边区军民开展了风风火火的大生产运动,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筑牢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如今,虽然物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自力更生的意志、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延安精神中坚韧不拔的力量化为实际行动,用延安精神擦亮实干本色,继续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眼力、脑力、脚力,用优良的作风磨砺可堪重任、能担大任的“铁肩膀”和“硬脊梁”。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决心,做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新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让青春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口的实践中绚丽绽放。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外出考察来到延安。他走进南沟村果园,详细了解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销售价格、收成情况,并称赞说:“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果香飘满陕北高原,老区人民乐开怀。延安苹果何以这样“红”?还需我们仔细品味。

“红”在天时地利人和。延安苹果何以“红”?“红”在天时、地利、人和上。好土地才能长出好苹果,人心齐、干劲足才能让好苹果变成金苹果,带动老区人民增收致富,过上愈加红火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考察时指出,陕北的气候、光照、纬度、海拔等非常适宜发展苹果种植。他说:“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当地村民说:“论天时,这儿是联合国认定的全球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论地利,黄土通透性强,土壤里有好多种微量元素。”在人和方面,没有大生产运动,就没有苹果树扎根延安;没有老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就没有做大做强的果业。当年走村串户推广苹果种植的农民还编了首《劝君栽树歌》:“要想富,先栽树,苹果树,摇钱树”。

“红”在牵系为民初心。延安苹果何以“红”?“红”在牵系着共产党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初心。延安是革命老区,也曾是深度贫困地区。起初农民广种薄收,十分辛苦,直到脱贫攻坚战战鼓擂响,被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苹果产业成为延安脱贫产业。2019年5月,延安彻底告别绝对贫困,苹果产业脱贫致富的非凡故事深入人心。一颗苹果,映射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让人民都过上美好生活;映射出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沟村回忆起陕北七年的知青岁月,“当年看到老乡们生活很艰苦,心里就想着怎么样让大家生活好起来”。一颗苹果,也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老乡们时时放心不下。

“红”在以小窥见巨变。延安苹果何以“红”?“红”在小中蕴藏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南沟村苹果种植业奔跑在农业现代化大道上,看到一派派硕果累累景象,习近平总书记说:“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陕北的变化是我国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一个缩影。一户户脱贫家庭改变命运,那里就有陕北革命老区家庭;一个个脱贫乡村发生沧桑巨变,那里就有陕北革命老区乡村。回望十年前,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县进村入户看真贫,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而今,陕北老乡把生活的变化绽放在笑容里,这无疑是最令人动容的变化。陕北乡亲曾吐露心愿:“将来干活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正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象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回顾百年征程,我们党历经风雨却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珍贵的精神财富。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广大青年干部要在重温来时路中赓续延安精神,发扬斗争精神,汲取磅礴力量,扛起职责使命,以披荆斩棘之姿,奋勇向前之势,战胜新挑战,阔步新征程。

将理想信念的坚定“烙”入头脑,立起忠心向党“风向标”。延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奋进征程中留下了鲜红的足迹,忆往昔,英雄志士们不怕危难,不惧死亡,困难面前不退缩、强权面前不低头,用青春与鲜血捍卫理想信念,以一颗颗“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子之心,成就了今天的繁华盛世,源于忠诚火炬始终熊熊燃烧,源于崇高信仰贯穿真挚初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延安精神的灵魂,无数实践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传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广大青年干部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忠贞执着,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一心向党的信念信心,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觉悟,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将理想信念入脑入心,并赋予行动力量,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将无私奉献的情怀“烙”入身心,站好全力为民“执勤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正是这一精神,人民公仆焦裕禄身患重病仍然坚守岗位,以时时牵挂不断的紧迫感把“念民之忧,行民之盼”落实于行,带领群众“抗风沙”“战盐碱”“堵风口”,改变了兰考面貌,更改变了兰考人民的生活状态。青年干部要弘扬“延安精神”,身心入基层、力行到一线,到群众中间去踏实苦干,解决人民群众各种“急难愁盼”问题。要练好本领,坚韧意志,能扛重活、能打硬仗,遇到困难撑得住,危急时刻顶得上,将延安精神中不屈不挠的力量化为实际行动,不断铸就“为民之魂”,高扬“为民之帆”,涵养“为民之心”,在田间地头中擦亮青春底色。

将拼搏奋斗的力量“烙”入筋骨,争当脚踏实地“实干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涵,那时候,生活环境非常艰苦,领导干部带头艰苦朴素,深耕细作,彰显了我们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从延安到北京,从革命岁月到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一贫如洗,到如今国富民强伟大飞跃,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破竹之势,依靠艰苦奋斗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艰苦奋斗赢得未来。广大青年干部要保持锲而不舍的奋进姿态,顽强拼搏、勇往直前,永葆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要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钢铁意志,实干笃行,坚定不移走自力更生与自立自强之路,不断在摸爬滚打中淬火成钢、百炼成金,以临危不惧、坚韧不拔、披荆斩棘之势,点燃“斗争火炬”,让延安精神之光为奋斗新征程增添亮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延安是一座养分充足的“精神富矿”,这里有洋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有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这里更有着金色的理想、明媚的春光和火红的太阳。广大党员干部当深挖这座“精神富矿”,从中体悟理想信念、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真正以知行合一的自觉奋进新征程,努力书写闪光的新答卷。

坚定信仰、固本培元,深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思想精神富矿,以求真务实答好时代之卷。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回答“在抗大应当学习什么”的问题时,曾鲜明指出:“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这句话不仅回答了信仰之问,更把政治素养、党性修养摆在了突出位置。百年非凡历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不忘其心、不移其志,一路攻坚克难、顽强搏击,迸发了敢于牺牲、甘愿奉献的精神光芒,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传承,其核心就是理想信仰不动摇、价值追求不偏航。广大党员干部当在坚定信仰中固本培元,用心深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思想精神富矿,以求真务实答好时代之卷,真正在重访革命老区、置身红色遗址中追忆往事、对话先烈,始终传承好、弘扬好延安精神,真正在补钙强基中提升党性觉悟、擦亮忠诚本色,坚定不移地走在为党添光彩、为民解烦忧的奋斗路上。

悠悠情怀、叩响初心,深挖“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为民精神富矿,以初心使命书写时代之篇。习近平总书记此次到延安再提“只见公仆不见官”“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经典语句,那时的延安,住土窑洞、吃小米饭、穿粗布衣、点小油灯,条件艰苦、日子清贫,眼见群众的困难生活,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入了章,坚持把“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挺在前面。时光荏苒,眼见如今的大好生活、幸福美满,那些变化仿佛沧海桑田一瞬间,风一程、雨一程,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广大党员干部当从延安精神悟为民情怀,用心深挖“只见公仆不见官”的为民精神富矿,以初心使命书写时代之篇,时刻牢记“人民的勤务员”“人民的好公仆”身份,真正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实际行动守住人民的心。

回眸岁月、提振担当,深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实干精神富矿,以敬业奉献扣响时代之音。延安时期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让人记忆犹新,老一辈革命家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实干担当,为抗战胜利筑牢了物质基础,让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传承了下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忆苦才能思甜、鉴往方能知来,广大党员干部生在盛世,未曾经历“凉水就着糠咽菜”的贫苦生活,更应倍加珍惜如今的大好时光,用心深挖“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实干精神富矿,以敬业奉献扣响时代之音,提振拼搏精神、淬炼非凡担当、砥砺斗争意志,面对困难和考验展现出“奋楫者进、勇敢者胜”的气魄和韧劲,真正用奋斗成就伟业、成就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10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广大青年干部要弘扬传承延安精神,扛起职责使命,贡献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淬炼党性党魂,在新征程上绽放青春绚丽光彩,“四维度”解锁延安“心”密码。

萃取思想的纯度,旗帜鲜明固“核心”。厚重思想是时代精神昂扬不止的延续,也必将在时间的见证中经久不衰。延安精神的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活守则,也是硬道理。名言有曰:“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延安精神的开端,正是在家国衰败、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之下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立志为党培养造就知时局、讲政治、能力强、品质坚、作风硬的英才,让延安成为锻造政治铁军的大熔炉。在这个熔炉中,党领导下的军民把政治方向上的坚定融于血、刻于骨、铭于心,使延安精神承载了全体爱国志士的满腔热血,寄托有无数进步青年的远大志向,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认定党、相信党、依靠党的无悔坚持。

永葆爱民的热度,一心为民守“本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矢志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是中国共产党长久以来不变的初心,也是继往开来、不断前行的使命之源和动力所在。“到延安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独具价值内涵的精神标尺,让这颗心永葆热度,自当一如既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让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工作方法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同志的心中发芽开花;在《纪念白求恩》中,他高度盛赞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让舍己为人、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全党全军心中根深蒂固。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也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唯有牢记人民群众是主体,深化爱民乐民、克己奉公的“勤务员”观念,时刻怀揣热忱真诚的服务态度,秉持我将无我的责任担当,在不忘初心中勇担使命,才能让延安精神得以传承延续,以此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凿掘尚行的深度,实事求是定“决心”。马克思主义是活的理论,并非一成不变的死规矩、硬框架。桎梏于教条模式,照抄照搬刻板经验,只会出现南橘北枳现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其精髓便是实事求是。这是打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束缚,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寓于特有的社会环境下,立足国情,研判形势,在求真务实中得出的科学论断。延安精神诞生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相互交织的阶段,面对苦难境地,党中央树立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大兴调查研究新风范,大力开展整风运动,并且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清醒判断中国实际,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状况有机结合,以解放思想扫清认知中的障碍,以实事求是寻求贴合实际的对策,在实打实的行动中笃定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决心,让延安精神指引前行、赢取民心,最终引领革命迈向成功。

接续啃硬的强度,进取不息保“恒心”。自信自强自立,这是深植中国人民主体意识的高尚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奋发有为、顽强拼搏的精神体现。坚定正确的方向不能脱离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在延安岁月中,在家国情怀面前,军民都养成了吃苦光荣、牺牲值得的高洁思想。遭遇陕甘宁边区被敌人层层包围后的艰难境地,面对南泥湾“荷锄斗田庄”的现实困境,再到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克勤克俭,党领导下的军民始终团结一心、自力更生,在艰苦奋斗中战胜了一个个困难,化解了一次次风险。“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如今,这盏不畏难、尚勤俭、反奢靡的精神明灯依旧照亮着广大劳动人民的前行之路,映衬出“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的磅礴气象。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延安这座镌刻着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革命圣地,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延安精神必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新时代新征程,党员干部要用心聆听故事里的延安,从中不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以实干实绩努力交出不负党的嘱托、时代号召与人民期待的优异答卷。

听一声“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感悟“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无上信仰。抗战期间,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抵达充满生机的陕北之后,发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由衷慨叹。自此,“到延安去”“我要去延安”成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爱国青年的心之所向与强烈愿望。主张抗日救国、“来去自由”的开明政策、指引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正确政治方向……让延安成为党中央的精神“堡垒”。从瓦窑堡会议到洛川会议,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凭借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赢得了人心,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党员干部要筑牢政治底线、坚定理想信念、铭记职责使命,坚持以党的旗帜为行动指引,以党的创新理论补足精神之“钙”,时刻胸怀“国之大者”、融入“两个大局”,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做到立场不动摇、步调不落后、方向不偏离。

听一曲《南泥湾》,汲取“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力量。“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扣人心弦的歌曲唱出延安的沧桑巨变、传来了历史回响。80多年前的1941年,南泥湾曾是“烂泥湾”,直到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开进了野草丛生、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硬生生地用一把锄头一支枪垦出了“陕北好江南”,成为全军大生产运动的模范。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党克服了一个个困难,战胜了一项项困难。当前,我们遭遇的风险挑战风高浪急,有时甚至是惊涛骇浪,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必须继承发扬实干苦干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学会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与问题矛盾“叫板子”,以“磨砺始得玉成”的奋斗姿态、“桑田改变依然在”的坚韧毅力,一山过了再攀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努力用“披星戴月”守护“星辰大海”。

听一篇《为人民服务》,根植“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深情。1944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指出:“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延安时期,那一声声“甘为民仆耻为官”“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奉献之音铿锵有力,既是政治宣言,更是实际行动,如此一心为民、一心为公的良好形象,让共产党人塑造的“延安作风”彻底打败了“西安作风”。“赢得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党员干部要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打成一片、融成一团,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确保群众的诉求有人听、群众的难事有人办、群众的期盼有回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故事里的延安最是打动人心,故事里的延安精神必将代代相传。诚然,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文化的滋养传承;一个政党始终保持兴旺发达,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引领。唯有让延安精神成为每一位党员干部心中最深最重的存在,才能不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伟大历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陈列》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和光辉历程,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蕴含着“永不过时”的精神富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读懂延安精神的实质内涵,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立起应有的样子。

立起“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样子。延安时期,我们党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当成统帅,作为灵魂。历史反复证明,政治方向事关生存发展、事关前途命运、事关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新时代新征程,如何保持不可撼动的政治定力、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对每个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入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立起“心系人民有情怀”的样子。延安时期,我们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章。革命年代“打江山”,人民是靠山,新的时代“坐江山”,人民依然是靠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站稳人民立场,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面对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国之大者”,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厚植为民情怀,至广大而尽精微,做人民忠诚的“勤务员”,在一件件民生“小事”中展现“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大形象”。

立起“聚精会神干事业”的样子。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住窑洞、吃粗粮、穿布衣,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有力支持了抗日前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作风”的精彩写照,也是延安精神的根本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新时期的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在状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立足平凡的岗位,立志不平凡的事业,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锚定既定目标,埋头苦干勇担当,踔厉奋发行不怠,合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巍巍巨轮行稳致远。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理论荟系列】167期—“延安精神”主题理论文章、心得体会、写作素材汇编(27篇3.6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112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