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经验技巧(方法类,31万字)

2020-12-10 23:45:59 144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29.怎样写好导讲话稿(讲课二).....................................148

64.“两学一70例…..............................................361

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

凡是搞过机关文字工作的人肯定都遭遇过稿子被领导“枪毙”的尴尬,沮丧之余肯定会想:问题出在哪儿?是结构不严谨还是层次不分明?是语句不通顺还是用词不贴切?是段落划分不科学还是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一、“为文而文”难成文

记得初为秘书时,自尊心、好胜心特强的我,不仅为此而气恼过、叹息过, 心里还老大不服气,心想本人乃堂堂中文系高才生,散文、诗歌在国家级、省级报刊都发 表过,还写不来机关这些文件呀讲话呀调研报告呀之类的官样文章?怕是你们这些当头头的水平有限不识货吧?你瞧,这几个观点有多么多么鲜明,这几个标题有多 么多么精彩,这几段标为黑体的话有多么多么精辟独到、发人深省,弃而不用多可惜啊!

有一次还不知天高地厚和领导争了起来。那是一篇在解放思想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起草时我给它取了一个很有气势的题目:《论思想冲破牢笼》,可领导看后大笔一 挥,改为《谈谈解放思想问题》;文中我引用了大量事实来论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从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到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再到1978年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又从欧洲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再到启蒙运动,真可谓贯穿古今、纵论天下,写得连自己都有点儿无法谦虚的骄傲。但领导连改都懒得改,只叫我推倒重来,要紧密联系实际,少谈那些空洞的东西。我心疼得就像心爱的宝贝被打碎一样,硬着头皮和领导争辩了几句,领导也耐着性子和我解 释了一会儿,最后还是难以达成共识,我赌气说:“那我写不了了,您另请人写吧!”领导也有点不高兴:“年轻人,谦虚点吧!”结果这篇稿子果然让秘书科长写了,气得我躲在一个小酒店的角落里一边猛喝,一边伤心落泪……

是啊,对秘书人员来说,每一个句子都浸染着心血,每一个段落都凝结着辛劳,每一篇文稿也许都来自节假日的默默耕耘和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可是, 好不容易得来的劳动果实却不被承认和爱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答案是随着岗位磨炼而慢慢悟出来的,特别是自己担任领导职务之后,才明白自己当初的“不服气”是多么幼稚,才明白那答案原本很简单,那就是: “为文而文”难成文。

二、执着于解决问题才能写出真文章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机关公文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不言而喻,它不同于文学作品、理论文章、新闻报道等任何其他文体,它的功能就是直接为决策服务, 为领导工作 服务,为治国理政、造福人民服务,换言之,它是决策的载体,是执政的工具,是上传下达的纽带,是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依据和指南。比如领导讲话,无论讲单 项工作还是综合性工作,都要体现领导的意见和主张,做什么,怎么做,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又比如重要文件,无论部署哪方面的工作,提什么目标任务, 订什么政策措施,体现的都是决策意图,目的也都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一句话,离开以文辅政,机关公文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作用,再漂亮的文字也只能成为 一堆废纸。

对这一点,或许无需多说,稍有常识的秘书人员都懂得。问题在于,一旦进入构思或写作状态,有些同志就自觉不自觉地走入了“为文而文”的误区:

——轻内容而重结构。首先不是考虑文稿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怎样表达思

想和观点,而是考虑结构要搞得多么紧密、有 序、完整。而不少文稿特别是领导讲话、工作汇报、调研报告等,往往被那种陈旧的“三段式”所套牢,大三段套小三段,小三段套三层次,从头至尾都是“三”, 似乎无“三”不成文, 令人不忍卒读,甚至看了就生厌。当然,如果内容和结构能达到完美结合的话, “三段式”不是不可以,但有些同志对这个可爱的“三”简直 到了痴迷的地步, 明明两个部分可以写完,也非要七拼八凑拉长为“三”,或者明明要分作四部分,也要削足适履压缩为“三”。这样,不仅使文稿成了千篇一律、 千人一面的格式化、八股调文章,更严重的是掩盖或者割裂、淡化了内容,导致重点不突出、指向不集中,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轻实用而重文字。文字是文稿的细胞,重视遣词造句,讲究语法修辞,

力求文句通顺,当然都是正确和必需的。就机 关文字而言,其实也没有多么神秘多么复杂,能够把话说清楚、说准确、说到位,清清爽爽、干脆明白,不含糊其辞,不出明显语病,就可以了。但有的同志偏偏对 文字过于“较真”,不惜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咬文嚼字、斟词酌句上,或文绉绉书生气,软绵绵娘娘腔,弯弯绕欧式句,让人觉着别扭,看了半天弄不清什么意 思;或华章丽句, 辞藻堆砌,动不动来上几句“春意盎然,桃李芬芳”“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让改革的犁铧呼啸着穿过陈旧思想观念的僵土”之类的“佳句”, 把文稿差不多写成了散文诗;或刻意追求句式整齐、对仗,不仅标题非排比句不可,连文字叙述也到处出现排比句,而且大多是为了排比而排比,生拼硬凑,牵强附 会,

看似气势宏大,实则文字游戏,对实际工作又有何益处呢?

——轻质量而重篇幅。毫无疑问,机关公文首先必须注重质量,注重实在、

管用,内容与篇幅必须“尺寸相符”,宜长则 长,宜短则短。而有的同志则不管内容多少、质量好差,首先考虑的是要把篇幅搞得多长,似乎不写长点儿就不像文章,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水平,于是动辄五六千 字,甚至一两万字,本来讲一个问题就行非要拆成两三个问题,本来一句话可以说清楚非要分成两三句来说,实在没词就从报刊上、网上大段大段地“拿来”,有时 连一个短短的通知也要唠唠叨叨地拉成一两千字。实际上,太长的文章没人喜欢看,太婆婆妈妈的话反而让人记不住,倒不如那些简洁、明快、朴实的文稿,一是 一,二是二,单刀直入,板上钉钉,句句说到点子上,让人印象深刻、容易记住,也便于贯彻执行。

——轻效果而重形式。务实是文稿的生命,效果是文稿的价值,真话实话

最中听,空话套话惹人嫌。长期以来,由于机关 文风积弊较深,公文写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屡见不鲜,甚至习以为常。比如废话连篇,拖泥带水, 动笔就是“在……正确领导下,在……大力支持下, 在……共同努力下”,似乎不这么写就不符合公文格式;比如空话成堆,空洞说教,开篇就是理论,凡事必谈认识,似乎不这么写就缺乏思想性;比如套话迭出,曲意恭维,对领导讲话的评价必定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求真务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之类的漂亮话,似乎不这么写就是对 领导不恭;比如大话满纸,脱离实际,热衷于照抄照搬上级文件和领导讲话,似乎不这么写就是不与上级保持一致。这样的文稿,看似周到全面,无懈可击,但又能 有什么实用价值呢?

凡此种种,究其原因,还是观念上、动机上有问题,即:不是为解决问题而写文章,而是为写文章而写文章。却不知,拘泥于“文章”反而写不出好文章,执着于解决问题才能写出真文章。

三、从“为文而文”向“为事而文”转变

这就涉及从“为文而文”向“为事而文”转变的问题。实现这个转变,需要有一个领悟、积累和适应的过程。

仍以前文所述解放思想的话题来说明吧。2006年组织上派我到某市任市委书记,到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解放思想的问题立即严峻而紧迫地摆在了面 前。这时候构思在解放思想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与自己当年做秘书时的

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考虑的就不是结构严谨不严谨、语言优美不优美的问题,而是:作为市委书记,我为什么提出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解决哪些突出问题?如何通过解放思想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吸收班子成员的意 见,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场以“解放思想求突破、科学发展促赶超”为主题的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并针对干部群众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提出要着力破除 四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破除“无债一身轻”的观念,敢于和善于举债搞建设,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方、还债有源;二是破除“开门招商、关门打狗”的恶习,下猛 药整治发展环境不优的顽症,营造开明开放、说话算数、服务到位的投资环境;三是破除对个体私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的种种限制,以最大限度的政策优惠激活全民 创业,在发展非公经济方面开展一场“静悄悄的急行军”;四是打破陈旧的选人用人观念,舍得把最优秀、最能打硬仗的中青年干部放到项目建设和开放型经济第一 线。我让秘书把这些内容全部写进了动员报告中,大会一开,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普遍认为抓住了根本、击中了要害,很快使沉闷空气为之一扫,干部群众思想观念 为之一新, 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对比一下,如果不是“为事而文”、直指时弊,而是“为文而文”、无的放矢地谈解放思想,效果又将是怎样的呢?

或许有的同志会说:你说的道理我并不是不懂,但由于秘书人员身份、经历、接触面等方面的限制,要真正做到“为事而文”,谈何容易!

这话倒是说到了点子上。秘书毕竟不是领导,站位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量不同,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也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些文稿存在“为 文而文”的毛病是情有可原的。但从工作需要和以文辅政的要求来说,这又是不能永远原谅下去的,必须克服,必须扭转,必须适应,使“为事而文”成为一种自 觉、一种常态、一项熟练的基本功。

首先,要牢固树立“为事而文”的自觉意识。接到写作任务后,首先要想

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悟领导所需:这篇稿子 要表达什么?主题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采用什么方法和措施解决问题?把领导意图摸清楚、自己想清楚之后,再考虑谋篇布局的问题,并且在整个写作过程 中,提炼观点、铺排层次、遣词造句乃至修改定稿,等等,都要坚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切不可左顾右盼,分心走神,一不小心又落入“为文而文”的老套。

其次,要有“为事而文”的信息基础。也就是说,秘书人员切不可“两耳

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写八股文”,“为事”必先 “知事”,要掌握信息、了解

情况,包括上级大政方针、本地实际情况,宏观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法治等方面情况,微观如各行各业发展态势、工作 特点、典型事例、存在问题等方面情况。即使难以了解得很具体、很详尽,也要做到基本掌握,主要情况包括相关重要数据、特色特点,还要熟记于心,做到“心中 有情况,下笔不慌张”。

再次,要掌握“为事而文”的基本要领。“为事”必先“知事”,“知事”

还需“察事”,即琢磨事、研究事,否则,掌 握再多的情况也写不出好文章。这就需要对掌握的大量情况进行综合、研判、分析,找出带规律性、倾向性、典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 的意见和措施。同时, 要特别注意记录领导在会议上、调研中和其他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言论,特别注意观察领导怎样分析和处理各种现实问题,特别注意领会领导 在对文稿起草授意时发表的意见,因为这些都是“为事而文”的重要依据,也是秘书人员成长的丰富养料。最好,秘书人员能直接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比如一个重大 工业项目从招商洽谈到签约落地的全过程,或者一个重大城建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立项审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开工建设的全过程,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和实际工 作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秀才”们,努力吧!走出“为文而文”的误区,我们的文字就不再是写在稿纸格子里,而是写在坚实的大地上;我们所收获的就不再是失败和沮丧, 而是大地上长出的一丛丛翠绿、一片片金黄……

总得写出些“道道”

领导讲话主要是谈工作、讲问题、说事情,自然不可能像文艺作品那样, 写得多么感人肺腑、引人入胜,但也得避免空洞乏味地说教、老生常谈地说事。我常跟起草 文稿的同志说:“如果写稿子的人都觉得写的话没什么意思,那么别指望用稿子的领导会很有兴致地去念;如果写稿子、念稿子的都觉得稿子不怎么样,那么听稿子 的一定不会被打动,甚至根本就听不进去。”

事实也是如此。有的讲话稿写得好,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打动人心、引起共鸣;要是写不到位,越是滔滔不绝,越让人听起来云山雾罩、不明就里, 效果往往就大打折扣。所以,要把工作谈到位、把问题分析透、把事情讲清楚, 还得有股子钻劲,有股子灵性和悟性,想着法子写出一些别人愿意听、听得进、也能够接受的 “道道”来。

记得几年前,某县发生了一起环保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社会层面的影响自不待言,对整个干部队伍的士气也带来了一些影响。随后省里召开领导干部学习会,以此为例,举一反三,吸取教训,提出改进要求。

这个会上领导讲话的基调是反思、纠偏。需要反思的方面很多,施政理念、工作思路、领导方法等都值得反思,但反思毕竟是手段,目的还是要帮助干部找到问题、 解答困惑。说实话,基层干部平时工作压力很大,都想把一个地方发展好,但往往动机和效果很难统一起来,特别是过程中有许多东西需要平衡。所以这个稿子既不 能不痛不痒,也不能做怒目金刚,要说到干部心坎里去,就得拿一些干部感同身受的东西来说事。

那段时间我们在和基层干部的交流中,常常听到一些抱怨,这给我们很大触动。我们将之比作一种“悖论”,即“干部满怀抱负,想着发展一方经济, 造福一方百 姓,一些群众却不以为然,认为你是搞政绩工程,捞个人资本;干部吃苦受累忙招商、上项目、搞建设,有人却不领情、不买账、不支持,有时甚至把你往歪处 想”。一些干部长期处在选择的困境,难免会产生诸多困惑。我们在起草讲话时,用这个“悖论”做引子,一步步挖根源,并提出解决

之道,领导也非常认可。讲话之后,听会者产生了强烈共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重要的是 换位思考,写领导讲话稿也一样,如果能够设身处地多从听会对象的角度去考虑要讲的内容,把握说话的度,多说一些接地气的话,干部也自

然能够理解和接受。

俗话说:“好话重三遍,鸡狗不待见。”各级领导干部讲话讲得多,会议也听得多,对稿子优劣的鉴别力很高,对一般泛泛而谈的稿子是很难产生兴趣的,这就要求 讲话稿必须写得有新意。要么在立意和架构上出新,要么在表述和观点上出新,总归要抛出点新东西,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这样自己有兴趣讲,别人听了 也感到新鲜、解渴。

有一次,在准备某地区发展工作会议前的座谈中,有专家介绍了世界银行的一个研究成果,即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主要是遵循提高经济密度、缩短时空距离、减少 区域分割这三大经济地理特性,进而重塑经济活动的地理范围, 实现区域的融合发展。因密度、距离、分割这三个词的英文第一个字母都是D, 也被称作3D黄金法 则。相对来说,该地区的整体性特征不是那么强,但作为一个经济板块,板块内部、板块之间的融合之势正在强化,这一点大家都有共识。稿子中我们就用了这个 “3D黄金法则”来阐述该地区 “融合”发展的趋势性特征。基层同志平时做惯了实际工作,对一个地区发展的感性认识往往比较准, 但对支撑发展的理论依据可能了解得还不是很多,听到这个法 则,大家既有耳目一新之感,也觉得印证了平时的感受。

不少同志怕写务虚的稿子,因为这类稿子主要解决的是思想问题。这样的稿子,应少一些“老子训儿子”的居高临下,多一些老师教导学生的循循善诱。

我们有个坚持了十来年的做法,就是每年春节后一上班就召开作风建设大会。年年讲作风,怎么讲出新意,这是一件颇伤脑筋的事。特别是2013年的作风大会, 是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狠抓作风建设的背景下召开的。中央领导同志对作风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相关的认识和要求必须讲透彻,但也不能简 单地照搬照抄,还得在掌握精髓要义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稿子主要用了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把自己摆进去,从历史与当下、理想与 现实、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入手,通过谈体会来讲认识。

比如,一开始谈到过去党的优良传统,“大家都会想到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创业时期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不会忘记解放军解放上海不入民宅和衣睡在大街上受 到群众赞叹的那一幕,不会忘记‘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军流血

牺牲换来的,也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那种感情,小平同志对此有一个高度凝练的概括,叫‘一 块苦’”。

随后,回到现实的任务和要求,“现在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应对的挑战很多,其中至关重要的是要更好地凝聚人心,以优良的作风和老百姓‘一块过’‘一块干’”。

继而,讲到实现“中国梦”,“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通过净化政治生态,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发挥对整个社会风气的导向作用,使人们在清风正气的影响下见贤思齐,在风雨同舟的浸润中凝心聚力”。

最后,再回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时所讲的“三个责任”:“某种程度来讲,现在狠抓作风建设,也正是从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履行这‘三个 责任’。从这样的高度看问题,我们的认识才能更加深刻,才能更好地领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抓作风建设的政治决断和坚强决心,才能切实增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坚定性。”

领导同志身居高位,讲话固然要对下面提要求,但提要求除了“要、要、要”“必须、必须、必须”,不同的场合还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有时候要求提得铿锵有力, 未必就能点醒梦中人,而和风细雨反而可能收到春风化雨的效果。这里谈认识就未用一个“要”和“必须”,但体会讲完了,要求实际上也讲清楚了。

以上所举三例,如果从写出些“道道”的角度作个归结,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深”一些的道道,通过反复研究思考,反复比较推敲,反复提炼升华,增强内在逻辑性和实际针对性,力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一类是“新” 一些的道道,不落俗套,不老调重弹,即便是旧主题也要有新思维,旧观点也要有新论证,旧材料 也要有新概括;一类是“特”一些的道道,不断碰撞、换位,找角度、找灵感,形成自己的鲜明观点和独到见解。可以举的例子很多, 我想不管是哪一种写法,关键 是能够引起受众共鸣、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就是表述要严谨、表达要准确,力求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要言不烦、意尽言止。从起草之初 到文稿完成,都得一句话一句话写到位、一个词一个词抠准确。

写出“道道”,既是件费心费力的事,也是件苦中作乐的事,关键是要勤

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提炼、勤于积累。王国维说过成大学问者要历经三重境界,我们写 讲话稿要有所精进,可能也要反复在两种境界之间切换:一种是“寂寞沙洲冷”的境界,为文之前一头雾水直犯愁,费尽思量、绞尽脑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 惨戚戚;一种是“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境界,等思路拨云见日、破茧而出之时,灵光闪现、文思泉涌、心生喜悦。过程虽然曲折,身心虽然疲累,但会后领导一句勉 励的话,与会者一句赞赏的话,都可能让你顿感累意全无;而未来若能亲见提出的思路付诸实施、见诸成效,更是感到宽慰不已。

整理领导讲话录音“十五字诀”

整理领导讲话录音是秘书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也是领会领导思想、锤炼文字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整理领导讲话录音,并不是简单的“听到什么写什么”、复制照排。我在实践中总结了“十五字诀”,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层次顺

很多领导讲话都是即席的,当面听不影响理解,原原本本转换成文字时, 就可能出现层次不顺的情况,如层次之间连接不够紧密,各层次的内容相互穿插、重复等。这种情况下就要把层次理顺,该是哪个层次的就调整到哪个层次, 该属于哪个层次说的话就集中到哪个层次。

比如,某位领导就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谈了四点意见:“一、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二、制定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外商和民间投资;三、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能源和公路建设;四、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各项任务完成。”这四个层次的摆布就存在两个问题:首先,第一层次的“加强领导”与第四层次重复,不如把它并入第四层次,第一层次集中谈认识问题;其次,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应该对换,先讲重点再讲投入,因为前者是任务,后者是措施,逻辑上更顺一些。

二、观点准

如果表述不准确,就要修正。这里说的是“修正”而不是“改正”,因为我们整理录音必须尊重领导本来的意思,只在表述欠妥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就像木工用刨子刨木料,目的是使之平整光滑。

如,某领导即席讲话中提了这样一个观点:“各级干部尽可能放开手脚大胆干,出了问题,只要不是中饱私囊,可以不追究责任。”这句话的出发点是没有错的,但表述上欠周密,不是中饱私囊就不追究责任,那么由于失职渎职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要不要追究责任呢?这显然是表述不够全面。所以在基本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可以改为:“各级干部尽可放开手脚大胆干,出了问题, 只要不违背党纪政纪和政策、法律,可以免于追究责任。”这样表述就比较准确。

三、原貌在

就像平常说话一样,哪怕是思维再敏捷、口齿再伶俐的人,也免不了会有词不达意、前后重复和思路突然中断的时候。但即席讲话的魅力恰恰在于,偶

尔的停顿、重复和频频出现的语气词,反而让听众觉得自然、亲切;更重要的是, 不少领导在即席讲话时生动幽默、妙语连珠,使会场气氛轻松活跃,让听众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其效果比板着脸念稿子要好得多。所谓“整理”,“整” 即调整,“理”即理顺,而不是让我们推倒重来。所以在整理领导讲话录音时一定要注意:只要层次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就要尽量保持原貌,尤其要注意保持领导原本的语言风格和讲话中的精华部分。

如,某领导在纪检工作会议上的即席讲话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有的干部,喝起酒来一斤两斤不醉,打起扑克麻将来三天四夜不累,可做起工作来呢, 五年六年不会!这样下去,不觉得问心有愧吗?”这话说得生动诙谐,如果把它改成“有的干部成天沉醉于吃喝玩乐,工作上却平庸无为”,当然也说得过去, 却达不到让人印象深刻的效果。

四、意思全

即席讲话中,有时由于思维出现跳跃,忽略了前后照应,或由于说话的节奏太快,语言运用不够周密,常常会出现意思表达不连续、不完整的现象。

如,某领导在讲话中提到:“对部分乡镇干部不安心在基层工作的问题, 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在乡镇工作,条件的确比较差,工作压力的确很重,但是,这难道就能成为甩手不干的理由吗?大家都要求进城,那么基层的工作谁来做?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谁来解决?……”本来前边说“从两方面来看”,但只说了“一方面”,接下来没有了“另一方面”,意思就残缺不全了。整理时我们要顺着领导的思路想下去:这“另一方面”可能是什么呢?可能是上级对乡镇干部关心、教育和支持不够,也可能是有关部门的政策导致乡镇负担太重,择其一种补上去,意思就完整了。

五、效率高

整理领导讲话录音是一件耗时的工作,因此我们要有责任心和紧迫感。每整理一次讲话,都要像参加一次战斗、完成一项工程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出手要快,不能拖延时间。对讲话中提及的数字、事例、人名、地点等如有疑问,一定要仔细核实;对听不清、听不准的地方,要不厌其烦反复听,找同事一起听,认真辨别。不能因为没有及时将讲话录音整理好交领导签发而影响到讲话的时效性,影响到具体工作的推进,进而造成工作的被动。

增强文字材料思想性的方法和技巧

好诗要有诗眼,好文要有文魂,文魂就是思想性。文以载道,材料是思想的载体。一份好的材料,要想出点彩,烙印深,能“打”人,就要有思想。提高文字材料的思想性不是“四六句子”的生硬拼凑,不是排比对偶的过多运用, 不是大小标题的平仄对仗,它是对事物的透彻分析,是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是对道理的深刻阐述,是对观点的精练概括,是思想的高度升华。评价一份材料好不好,最核心的就是要有思想性;材料难写,最难的就是怎样写出思想来。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文字材料的思想性呢?

一、努力把本质的东西揭示出来

就是要透过现象抓住并深刻剖析事物的本质,把精粹的东西写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震动和警醒。话不在多,但一下子就要刀在骨头上。一份材料,有几处甚至一处闪光的东西,就足以使全文生辉。我们说一个人很有思想, 一份材料很有思想,就是说能从一般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本质。

比如,李瑞环同志写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文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们有些同志沾染了一些很坏的风气,他们习惯于坐在屋子里,豪言壮语, 气吞山河,听起来似乎决心很大,道理很多,但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巴行千里,屁股在屋里,高谈使他们浪费了很多时间,阔论使他们耽误了许多事情……他们不当运动员,只当裁判员,只吹哨不上场,谁‘进球’吹谁‘犯规’; 你在前边干,他在旁边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错了他说‘意料之中’, 他们涣散了别人的斗志,污染了周围的风气。”这段话看似随口说出,实则达意深刻,入木三分。以“行千里”和“在屋里”的反差,一语道出了官僚主义者只说不做的本质;以“运动员”和“裁判员”构成对比,突现其好逸恶劳、沽名钓誉的面目;以“进球”判人“犯规”剖示出其妒贤嫉能的阴暗心理;以“前边干”与“旁边看”、“早该如此”与“意料之中”揭示出其缺乏工作热情、袖手旁观、极不负责的恶劣态度。如此深刻的剖析,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揭示出现象的本质,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力。

所以,提高材料的思想性,要特别注意揭示问题的本质,揭示越深,光点越亮,震撼人心的力量就越强。

二、把阐述的问题剖析深透

就是论述问题要往深开掘,层层剥皮,逐步递进,不满足于抓次要的,而

是要抓住重要的;不满足于掌握事物的外在特征,而是要挖掘其内在联系;不满足于眼前的情况,还要预测发展的趋势;不满足于表层的现象,还要找出深层次的症结,让人感到问题确实讲通了、说透了。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论领导的小短文,文中说到: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 多数是因为他们比别人能干一些,干得更辛苦一些,同时也更能承受一些,眼光更远一些。有些人认为领导水平没你高、专业没你强、能耐没你大,他们能成为领导主要是他们运气好、关系硬、会来事,领导的领导任人唯亲。确实, 人品最好、业务最精、工作最刻苦的不一定能当上领导,有些业务二流、甚至三流的反而当上了领导。刘备论耍大刀不如关羽,舞长矛赶不上张飞,运筹帷幄比不上诸葛亮,但就是这样一个业务上不入流,遇事只会哭鼻子的平庸之辈, 偏偏统领文臣武将,成为汉中王,主要是在任人唯贤、协调关系、管理差遣等方面有独到的高超之处。所以,无论是在通常情况还是在特殊情况下,登上高位的多数还是确有高人之处的精英。这一番话,虽然语言很平实,但理说得很清,论得很透,深刻的思想性就自然孕育其中了。

三、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

就是用新的视角认识问题,提出不同于过去、不同于一般人的观点。经常写材料的人都知道,出个观点不难,出个新的观点真难。因为机关工作周而复始,理论学习、党的建设、人才队伍、改进作风、抓好落实等,年年都讲,逢会都讲,好点子都讲完了,好话都说尽了,但材料还得写,观点还得出,出路就在于出新,就是要善于转变视角,另辟蹊径。大家都已明白的道理要避开, 上面讲的不能照搬,以往材料中多次用过的不能简单重复。应该说,形势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也天天发生变化,只要肯用心,总能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比如,在去年召开的全军心理服务工作会议上,很多发言者在讲心理服务的重要性时,主要从工作生存环境变化、心理疾患增多这个角度阐述。但军委徐副主席在阐述这个问题时强调:不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但人人都有心理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影响性阐述得更加深刻。

再比如,有一个杂志社收到一篇稿子,主题是表现一个连长不搞弄虚作假。这个思想不算新了,但其中有个事很有新意:营里要这个连报“两员三手”优秀指挥员、“四会”教练员、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连长说没有达标的,营里还催着报,那意思很清楚,就是启发他降低标准,凑个数字,但这位

连长不为所动,回答:没有就是没有。这里面就有个新思想:坚持实事求是, 要抗得住外部干扰和诱惑。报社编辑就要求作者以这件事为素材重新写了这篇稿子,突出表现那位连长顶住压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后来,这篇300多字的短新闻,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全军军兵种报纸好新闻一等奖。可见,不缺好思想,缺乏的是发现。

所以,即使是老问题、老道理,也要注意发现其中的新思想,用变化的写法加以阐述,使陈旧的道理听起来能有新鲜的感觉。

四、在论述中赋予辩证哲理

就是把辩证的思想体现在材料中,用雄辩的逻辑力量增强材料的思想性。比如,去年北京军区符廷贵政委在一篇文章中,分析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

临挑战和考验的一段话,就体现了辩证思维,他是这样讲的:“当前,我军思想政治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考验。既有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渗透、颠覆、破坏,又有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背景下各种杂音、噪音带来的干扰;既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引发的广泛冲击,又有深化军队改革带来的深刻影响;既有新形势下官兵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呈现的新特点新变化,又有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与官兵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三个既有……又有……, 充满了科学辩证的思想,增强了对问题分析的深刻性。

再比如,一个材料在论述用人问题时提到:人总会有缺点和不足的。在平常人看来,短就是短;在有见识的人看来,短也是长。这就是所谓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处固然值得发扬,而从短处中挖掘出长处,既能扬长,又善于用短,这是识人用人的最高境界。如果小才、奇才、怪才甚至庸才都能被“短中见长”,就会有更多的千里马奔腾在各行各业中。这一番论述就充满了丰富哲理,使人听起来感到见地深刻,很有道理。

五、把具体的问题加以概括升华

概括、升华,就是对具体的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要从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它。从一些领导修改过的材料看,这方面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联系实际时, 总是跳不出业务上那点具体事,讲得很拉杂琐碎,从中看不出、抽不出东西来。一杂一碎就陷入平庸。写材料,要强调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但一定要注意概括提炼,把具体的东西理性化,把零乱的东西系统化,从个别问题中引出一般性规律,从而给人以条理性、思路性的东西。

比如,有个单位一名战士和地方女青年拉拉扯扯犯了错误,还有的战士经

常去网吧,有一个材料草稿针对这些问题提要求时,规定今后战士不准和地方人员拉拉扯扯;要严格请销假制度,特别是业余时间外出要从严控制;所有人员一律不准涉足不健康场所等。领导在审查时改为:要充分认清社会上消极因素对官兵影响的严重性,切实提高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打牢官兵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要严格责任制,积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请销假、业余时间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内部既要管严管住,又要防止社会上消极因素浸透进来;要积极改善官兵的物质条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显然,修改前就事论事;修改后针对问题作了概括、提炼,提出的要求比较系统,条理性、指导性更强。

六、坚持以数据论理

小情况能体现大思想,小数字能说明大道理。对在论理上不容易说透的问题,用数字说话,是最简洁、最有效的解决方法。

比如,有一个关于建立学习型机关的文字材料中,提出一个观点叫休闲学习化,提倡机关干部不要把闲暇的时间白白荒废了,应该主要用在学习上。他用了一组数字,算了这样一笔账,来说明把握好业余时间、搞好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有人做过计算,每天读1小时的书,能读18000字,一周7天读126000字, 一个月可读540000字,一年的阅读量可达650多万字,相当于30万字的书20多本。特别是现在双休日、节假日多达114个,几乎占去全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用在读书上,收效将是不言而喻的。

再比如,每个单位的管理情况都有其特殊性,如果只使用概括性的语言, 就不容易把这种特殊性到底特殊在什么地方、达到什么程度说清楚。一个单位领导在讲话时用了一组数字,使大家对这种特殊性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专业技术干部占干部总数的76.5,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干部381人;离退休人员2166人全体士和工总40式职工2969人工近3000 人,职工数量接近干部战士总数的50;士官1294人,占士兵总数的74.9,现有车辆3161台,平均每天动用2000多台次;干部驾驶员916人、职工驾驶员514 别占总数的3721房地产赁项目665积近13万方米从业人员超过6000人。这组数字一摆,不用再作过多分析,特殊性就非常清楚了。

运用数据材料,一定要精心筛选,坚持少而精,要运用能说明问题的数字,

从而达到化简为繁、见微知著的奇效。

七、用群众语言强化思想

群众语言来自于生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体现着深刻的道理,特别是有些土得掉渣的群众语言,看似浅实则深,往往蕴含着耀眼的思想火花,若在材料中恰当地运用,能够扩展和深化对自己所要阐述的问题的认识,把深奥的道理简单化,不仅有助于强化材料的思想性,而且还会增加材料的文采。有些文绉绉的书面语言,高深莫测的哲学语言,空洞晦涩的纯理论语言,强制说教的领导语言,会使群众消化不良、云里雾里、昏昏欲睡。他们最爱听、最想听、听得进、听得懂的是群众语言。

现在,群众化语言经常出现在中央领导的谈话和报告中,“不折腾”、“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让我们一起继续来打拼”,这些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的话语,深受群众的喜爱,蕴涵着深刻的思想。一些单位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梳理的群众语言也非常好,很受欢迎,比如“分析检查如同搓澡,有些灰尘自己往往看不到、够不着;即使看到了、够着了,也很难下得了手,有时多请别人搓搓,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忽视科学吃苦头,盲目发展栽跟斗”, “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做到不端群众碗、不欠自然账、不吃子孙饭”,“科学发展要高瞻远瞩,不要鼠目寸光;要实事求是,不要条条框框;要脚踏实地, 不要拔苗助长”。这些群众语言虽然很朴实,但却形容到位,入情入理,比起长篇阔论地讲大道理要深刻得多。

怎样写经验材料

用点上经验指导面上工作,是各级领导机关广泛采用的工作方法。基于此, 撰写经验材料也就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下面,笔者就经验材料的写作技巧谈谈体会。

一、选题——口子要小,立意要新

一份经验材料有无价值和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的选定。选题口子要小。选题不要贪大求全,面面俱到。口子张得太大,什么都想写,反而什么都说不透。反之,口子收得小一些,集中写某个方面的经验,不仅能写得充实生动,还能起到“小中见大”的作用。

立意要新颖独到。能否“出新”是检验经验材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出

新”不是脱离实际地哗众取宠,而是要通过对材料的提炼,发现他人未发现的东西,抓住普遍存在而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或是人们都想办而不知怎么办的事情去总结和提供经验,这样的经验才有意义。举个例子,同是总结抓典型方面的经验,如果从怎样宣传典型的角度去选题,很难写出新意来。换个角度, 从“怎样让先进典型不吃亏”去总结,就很有新意。

标题要朴实醒目。总的原则是既要力求朴实,让人一看便知主题是什么;又

要力求醒目,让人看了能留下深刻印象。常见的标题制作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表述。如,《我们开展岗位练兵的几点做法》,让人一看就明白在谈哪方面的经验。二是间接表述。如,《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工作热情》,使人既知道基本做法,又知道目的、效果。三是提问式。如,《我们是如何做好竞争上岗工作的》,通过提出问题,引人想知下文。四是对比式。如,《从二十三人受处罚到荣立集体三等功》,通过前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素材——情况要真,挖掘要深

经验材料要靠事实说话。如果掌握的素材不充分,写起来就很费劲,即使勉强拼凑出来了也很难给人以启发。因此,要写出有价值的经验材料,首先要在调查情况、占有素材上下功夫。

围绕主题挖掘素材。收集和掌握素材,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目的很明

确。如总结某项试点经验,因试点前已有具体方案,对要解决的问题、方法、步骤等都很清楚,只需要围绕主题,按照既定方案去了解效果和寻找事例,这样的素材比较好掌握。另一种是目的不很明确,往往只知道某单位某方面工作

有特色,但具体有何特色并不清楚。这就需要通过初步调查,尽快把主题大致明确起来,然后再围绕主题去充分挖掘和占有素材。否则,很可能素材记了一大本,动笔写时全没用。

点面结合挖掘素材。点,是指典型事例;面,是指综合情况。有点无面,经

验就缺乏说服力;有面无点,经验则缺乏感染力。因此,在挖掘素材的时候,既要注意掌握面上的情况——主要做法、综合效果、数字分析等;又要注意了解典型事例——能够说明主题和效果的具体人、具体事。尤其是对典型事例的前因后果,一定要深入了解、细致掌握,不可一听即过。这是因为,经验材料的生动性,往往取决于具体事例的典型性,“与其把十个例子点到,不如把一个例子写好”。

不带框框挖掘素材。经验从实践中来,观点从素材中来。带着思想框框去

挖素材、找例子,很容易浅尝辄止。需要注意的是,这与围绕主题挖掘素材并不矛盾。因为明确主题后,只是为收集素材提供了大致方向,并不是要定下观点再去找事例。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同志习惯于先搭好架子再去了解情况,搜集素材时也喜欢在了解做法、体会上下功夫,这样很容易挖掘不深。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重点放在了解典型事例和综合效果上。这方面的素材充分占有了, 主题、观点、做法、体会等都可以从中产生。

三、结构——谋篇要精,布局要好

一份完整的经验材料,通常由开头、正文、结束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结束语这一部分,如果不是在会上介绍,一般也可以舍去不写。

开头部分,一般先开门见山地对要讲的主题作个简要介绍,然后高度概括

地介绍一下整体效果,由此再自然而然地引出做法来。

正文部分,常用的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横式结构,按问题的性质,从

几个侧面和角度来说明,相互之间为并列关系。即一篇经验中的几点主要做法, 通常是同等重要、平起平坐的,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出现遗漏。如,有份题为《从抓基层干部入手 促进<纲要>在连队贯彻落实》的经验材料,主要写了三条做法:第一,形成外界压力,增强基层干部高标准建设连队的责任感;第二, 增强内在动力,调动基层干部争创先进连队的积极性;第三,提高自建能力,打牢基层干部抓好经常性工作落实的基本功。“压力”“动力”“能力”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使基层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并有能力,才能把

《纲要》落实到基层。在处理并列关系上,必须注意,“并列只能是同等重要、

同一层次上几个问题的并列”,不能把大小不一的问题相提并论。

另一种是纵式结构,按照事物发展过程来叙述,几个观点或做法,既互相联系,又逐步深入,相互之间为递进关系。如,有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 具体写了三点做法:一是全面考核,力求选准配强;二是加强培养,努力提高素质;三是保持稳定,不断增长才干。这三点做法,逐步深入地回答了“选配—提高—稳定”这三个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在处理递进关系上,必须注意,“递进只能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顺序递进”,不能违背规律而任意颠倒。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形式,具体到每个问题或每个做法,一般都由“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三个要素构成。“为什么”,即提出问题,讲清目的;“是什么”,即回答问题,交代做法;“怎么样”,即运用结果,证实效果。

四、文字——行文要活,语言要美

一篇辞义相彰的应用文,能够给人以美感。而经验材料作为写作要求更高、表现手法更灵活的应用文,尤应在文采上下功夫,包括结构、句式、遣词的精心设计。当然,经验材料的写作毕竟不同于文学创作,应本着符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杜撰以及胡乱夸张,都应坚决予以摒弃。在具体写作过程中, 需注意以下几点:

思想文字都要精。思想要精辟,抓住要害去点明主题,写出深度,防止一

般化;文字要精练,三言两语就切入正题,引出下文,不要弯弯绕。

表述方式要灵活。要把讲究条理和力求活泼有机地结合起来。条理不清不行,但通篇“一是、二是”也容易显得死板,因为经验材料毕竟不是指令性文件,只有把条理与灵活这两者都照顾到,才能做到既思路清晰,又生动活泼。

进入角度要有异。在同一篇经验材料中,每个问题的进入角度最好有所区别。如果千篇一律都由“因此”“为此”引出做法,同样显得死板单调。为了

避免雷同,有的可以从正面进入,有的可以从反面进入,有的亦可以从侧面进入。

机关办文要把握“七气”

办文是机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机关工作人员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准。机关干部对党政方针政策、社会大环境理解认识得越准确、越深刻,工作的视野就越广,思路就越宽,分析问题就越深。机关办好文,首先要认识办文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找到它的特殊之处,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一、天气——掌握中央及上级动态、最新指示精神

材料问题,其实是个认识水平问题,认识水平有多高,材料就有多深。认识水平问题又是个理论功底问题。文字能力不是单纯的文化素养问题,而是综合素质的凝结。如果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形成文字材料的过程中,不能运用理性思维的方法,不能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分析问题,那么写出来的材料就会既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一些人之所以难以承担文字工作大任,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想理论功底薄,政策水平低,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差,造成看问题简单、片面、肤浅,出主意、写文章说不到关键点上,抓不住实质性问题,直接影响工作落实的效果。因此,机关干部必须在观念上领先一步,紧紧围绕地位与角色目标定位,熟悉并掌握有关方针政策,特别是在综合部门从事文字工作的干部,要善于学习、钻研文件,特别是党的各种重要会议和各项重大决定,以及形成的各种重要文件、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 要经常学习、反复理解、把握精神,体现出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观念、理论修养、思想境界,做到融会贯通、清晰纲目、突出要点,这样才能起到引导、指向的作用。

二、地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客观反映群众实情

出材料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如果对单位情况特别是基层的情况不了解, 写材料的时候就没有针对性。选题要选大众关注的问题。那么,到哪里去抓问题,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基层工作中体验、观察、提炼, 到基层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机关干部只有走进群众,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实践证明:那些脱离群众理解和认知实际的宣教,高大空全、通篇正确的废话, 满嘴“思想泡沫”、故弄玄虚的讲话,是毫无实际效果的。要坚决克服那种下不去、蹲不住,光调查、不研究,了解情况仅仅靠打电话、听汇报、要材料、看报表,或是“坐在屋子里想点子、打开抽屉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的不良写作倾向。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学会脚跟点地,学会用自己的话来

写文章,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事物,用自己的耳朵来倾听声音,用自己的腿脚来调查研究,贴近生活,融入群众,对于基层的实际情况要尽量收集得全面、准确、细致。要有点有面,点上的情况要细要实, 面上的情况要有综合数据,这样形成的材料就会调查清、分析精、措施实,文章贴近工作实际,有指导性、有实践性,能够给人以深刻的警醒和启发。

三、正气——泾渭分明,倡导什么、反对什么非常明确

文字是传递思想的重要工具。许多经验要靠文字来总结,许多工作要靠文字来推动,许多精神要靠文字来传递。没有文字功底,机关干部是无法履行好职能的。机关干部担负着组织实施工作的任务,是党委领导的“智囊”“外脑” 和“臂膀”,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党委领导的形象和威信,直接决定着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水平。在一级机关工作,在“谋才”“文才”和“干才” 之中,文字能力更为重要。一篇讲话稿的好坏,首先要看其反映了什么样的观点。文字材料通篇一定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肯定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态度鲜明,中心思想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可模棱两可, 不能含糊其辞,注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确保撰写材料一抓就响、起草文书一举成名。

四、大气——大家风度,写出领导的气势和风格

人们常说,机关无小事,在机关工作的同志是职务不高要求高、干部不大责任大。这是因为机关部门多、头绪多、层次多、要求高,要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长袖善舞、立足主动,就不仅要有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 还要有规范正确的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必须熟悉并能准确运用机关办事办文的一些规则。给领导写文章、出材料,客观上存在经历倒挂、职务倒挂和年龄倒挂造成的困难,难大气、不如意、想放弃。然而,正因为难,才体现人才的价值。靠什么弥补差距?靠思想站立、靠刻苦立身。写作的顶峰需要金字塔式的发展。只有形成厚重的塔基,才能筑就坚实的塔尖。写文章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充分的思考。在大家都在做的工作中,拿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思路和办法, 做到“领先一步”;抓住现象中初露端倪、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东西不放,形成自己独特的思考,做到“棋高一着”;同时在工作中,要多认真思考,做到“技高一筹”,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中,写出高度、深度,写出名望、声威,写出胆魄、气势。

五、精气——指导思想、观点和核心

写文章,最根本的是思想引导。思维层次的高度和深度,决定了文章思想的高度和深度。思想的含量,决定文章的分量。古人认为,智慧源于思考,“思日睿,思虑之后,睿自然生”。好文章不仅要提供一些信息,更要引导人去认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看到事物的内部联系,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规律是躲在后面、藏在里面的东西,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不是凭直观就能把握的。这就需要反复思考、深入思考,以使自己的思维更敏捷、分析认识问题的水平更高、写出的文章更有厚度。写文章,思想不深刻、观点不够鲜明是最大的缺陷、致命的弱点。一篇好文章是靠主题思想支撑起来的。领导机关的文件和领导干部的文章、讲话,体现着党的声音,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部署协调、指导工作落实的基本工具,政治性、指导性极强,必须改进文风,紧紧扣住主题和重点来组织文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个体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从地上到天上,由感性到理性,在事物的固有规律下进行刻画,谨慎用笔,准确画像,给人以满意的答案。

六、锐气——新颖独特,直面问题发人深省

问题是文字的灵魂,解决问题是写文章的目的。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 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文章要有生命力,文字就要从现实问题或事物本质出发,让人一看心里就产生强烈的认同感。要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事物结合点、边缘处“出新”,练好“结合”“渗透”基本功,具备自己的语言风格,富有变化创新,摒弃大话、空话、虚话,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写出层次高、概括面大、指导性强的文章。

七、灵气——文笔优美,有亮点

好文章焚之其香如兰,闻之入心入脾,回味不尽。精思妙想,如饮美酒、回味悠长;精妙描绘,令人如口嚼橄榄、口有余香;委婉曼妙,如品香茗、意在境外。美的字句既是形式上的和谐韵律,更是内涵上的深沉和大气。弘扬生动之风,就是讲自己的话,讲新鲜活泼的话,讲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关注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和结论,有血有肉,丰富完美,流畅得体,朴实生动,既有观点提炼,又有事理支撑,给文字注入清新的气息, 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留有寓意,百读不厌,引人入胜,通过循循善诱的文笔拨动听众的心弦。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议论文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

议论文是证明论点的文章,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工作当然是要搞好论点的论证。但在重视论点论证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怎样提出论点。实践证明,艺术地提出论点,能使论点得到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为整篇文章锦上添花。本文介绍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供初学者参考学习。

一、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

我们常说,事出有因。可见,因与果是密切相关的:因是果的依据,果是因的必然。在因果分析中提出论点,就是从事物纷繁复杂的联系中,找出论点与特定的“因”的相互关系,并加以理性地分析阐述,进而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这样,既能使论点成为必然结论,又能揭示论点的特殊意义,唤起读者的特别关注。如邓小平的《要吸收国际经验》,文章的标题就是本文的论点,为了引出这个论点,作者是这样开篇的:

我们是在一个贫穷的大国里进行改革的,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我们搞建设有三十几年,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但是光凭自己的经验和教训,还解决不了问题。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必须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际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经验。

没有先例,需要经验;经验不足,要借鉴经验;“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落后”,就“要吸收国际经验”。在自我封闭了几十年的中国,提出“要吸收国际经验”的主张,本身就是十分响亮的论点。一个响亮的论点加上简洁明晰的原因为依托,一下子突出了它的深远意义。

二、在背景分析中提出论点

背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历史或现实的环境气候,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背景是产生论点的土壤。论点的提出, 如果能结合背景分析,就会使论点有了雄厚的客观基础,显示出它的必然性。如《中学德育的综合改革》一文论点的提出:“近几年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进步,也有改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的变化,主流是好的。但从总体来看,德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上来,措施不够有力,队伍不够健全, 在学生的思想德育素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整个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需要,迫切需要改革。”通过对“近几年”中学德育教育现状的分析, 特别是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必然得出“迫切需要改革”的结论。这样地提出论

点,真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在摆出任务中提出论点

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最有代表性的文章就是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列宁以向青年发出的学习号召为中心论点,但在提出这个论点之前,列宁用了较多的文字来阐述青年所面临的重大使命:“从资本主义社会培养出来的一代工作者,至多也只能消灭建筑在剥削上面的资本主义旧生活方式的基础。他们至多也只能建立这样一种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阶级保持自己的政权,奠定巩固的基础,至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建设,那就只有*在新条件下,即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已不存在的条件下参加工作的一代人去担负。”这一代人就是青年。那么青年们怎样才能不负重托,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列宁提出:“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一切组织的任务, 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这样,就使论点有了沉重感,也增强了它的激励性。

四、在谈是论非中提出论点

就是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议论其中的是是非非,从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发表自己的主张。用这种方法提出论点,作者要有明确的是非观,要注意辩理, 把论点建立在理上,力避简单、武断,以致削弱论点的说服力。如《毛遂不避嫌疑》的论点的提出: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个人才问题的讨论会。有人私下给毛遂提了条意见: “好表现自己。”

我大吃一惊。这不是冤枉好人吗?仔细一想,毛遂也是在表现自己。倘不表现自己,怎么能自荐呢!

原来,毛遂自荐并不避嫌疑。他本来就认为:有才能的人,就像放在布袋里的锥子,一定会冒出尖来,不冒尖,你怎么晓得他有才干!千里马之所以能被伯乐发现,还不是因为千里马长啸一声地表现自己吗?

我们赞扬毛遂,说到底,就是赞扬毛遂敢于表现自己。这点,是过去所有赞扬毛遂的文章不曾点破的。我敢说。

作者否定对毛遂提出的“好表现自己”的非议,肯定了毛遂“不避嫌疑”, 大胆“表现自己”的行为,而肯定得有理有据,这就为顺理成章地提出“有才能的人”,要“敢于表现自己”这一有时代意义的论点,创造了有说服力的理论前提。

五、在层递中提出论点

层递,是一种层层深入,向目标步步逼进的艺术手法。利用层递提出论点, 就是作者故意把笔宕开,先从远处说起,从一般说起,然后逐渐收笔,最后点出论点。这样,不仅能为论点增强牢固的理论基础,还有“深山藏古寺”的艺术魅力。如毛泽东主席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开头写:

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

的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不能不解决的问题。

很明显,本文的论点就是第三句,但作者有意设置了三个层次,把它隐藏在层峦叠嶂之中,挑起读者的探求欲,在认识了一般战争的规律、革命战争的规律后,才“路转溪桥忽见”地推出论点,以强大的逻辑推理,把论点牢固地树立了起来。

六、在排他中提出论点

就是在排除他人观点中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以他人的观点为映衬, 突出自己观点的独特性,令读者耳目一新。有一篇《美是军人》的议论演讲, 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倘若有人问你,美是什么?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会经过冷静的认真思考拿出自己的答案。是的,古往今来,无数哲人贤者,文人雅士,都企图用最精确最完整的语言,对其加以概述。有人说,美是和谐;有人说,美是生活; 也有人说,美是情感,美是音乐……细细品味,确实不无道理。然而我要说: 美是军人!

演讲开篇设问,引出一系列关于美的不同观点,紧接用“然而”一转,把这些古往今来“哲人贤者,文人雅士”关于美的种种概述全部排除,独树一帜地提出:“美是军人!”多么独到新颖而又富有悬念的观点选这样提出论点, 引人入胜。

七、在类推中提出论点

我们常说,事不同而理同。在类推中提出论点,能激发深思,有极强的启迪性。如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以德治国的论点并没有什么新

鲜感,这是孔孟早就提出的政治主张。但在这里,魏征是把它与“求木之长”、“欲流之远”相类推而得的,这就推出了新意,推出了深意,大大地触动了唐太宗的心,让唐太宗不能不对以德治国的观点重新审视,认真来想一想如何使自己的统治长治久安。

八、在泛论中提出论点

在泛论中提出论点,就是从谈论面上的问题引出论点。这样提出论点,看似不动声色,但因泛论的问题多是些热点问题,而引出的论点又是热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所以,这样的论点,有很强的警示作用。如《不得暴力行政》:“观察当下的社会生活,有一种暴力化倾向在抬头,在滋长。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社会暴力,已经引起关注,一些地方屡屡发生的行政暴力现象还当特别警惕。” 由谈论“引起关注”的“家庭暴力、校园暴力、社会暴力”而提出“屡屡发生的行政暴力”,这是向全社会发出的警告,震动着全社会成员。

九、用设问提出论点

设问是自问自答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中的问句并非多此一问,它是引起人们注意的艺术,它把确定的意思用疑问的句式提出来,一下了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这时再给出答案,让人把答案铭记在心。议论文常常用设问提出论点,突出论点。如毛泽东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开篇第一句就是一问,像把一道哲学考题提到了读者面前,迫使读者不得不集中精力,认真思考。紧接着又排出两问两答, 否定了唯心主义的谬误。就在读者为寻找正确答案而冥思苦想之时,给出答案, 点出论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把论点牢牢地烙在了读者的记忆中。

十、用强调提出论点

就是在提出论点的时候,有意使用强调词语、强调句式,通过强调提高论点的重要地位,达到突出论点的目的。

使用词语强调,多使用一些相关的副词,如:“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李大钊《今》)一个“最”字,把“今”的重要性强调到至高的程度,让读者不能不对“今”格外关注。“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最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邓小平《社会主义首

先要发展生产力》)提出“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的论点后,又用“最重要”、“最根本”两次强调,加深了人们对发展生产力的认识。

用句式强调,有的使用祈使句:“为了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必须从积极方面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论。”(邓拓《学问不可穿凿》)有的使用否定句:“开化人的知识,感动人的心思,非演说不可。”(秋瑾《演说的好处》)“非……不可”,用双重否定肯定了演说的作用。有的使用假设句:“真正具有广博知识的‘杂家’,却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这就叫做‘杂家’,那末, 我们倒应该对这样的‘杂家’表示热烈的欢迎。”(邓拓《欢迎“杂家”》)这些句式都很好地突出了&自的论点。

以上介绍了提出论点的十种方法,实际上,提出论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可能用这十种方法就全部概括了。这里提出十种方法,意思是要告诉初学写议论文的作者,写议论文提出论点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方法,艺术地提出,不可等闲视之,因为这是写好议论文的重要保证之一。

一位县委书记教你如何“搞“出好材料

对于文秘工作,我深切地体会到:材料对领导而言是多么的重要,领导对材料又是多么的重视,文秘人员起草材料的任务又是多么繁重,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又是多么的艰辛,要完成一个让领导满意的材料又是多么的艰难。

如果说,世界上什么人最苦、最累、最难,莫过于赤膊上阵、挑灯夜战“爬格子”的文秘工作者。有诗为证:“搞材料,被人笑;手起泡,头发掉;耗烟草,费灯泡”,还有“一支钢笔,两袖清风,三更不寐,四季受累”。可以说, 搞文秘工作的同志饱含酸甜苦辣。

对于如何搞好文秘工作,特别是文字材料工作,我有几点感悟:

一“悟”:熟悉情况

话说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相当难。文秘工作者在起草文稿的时候,往往觉得言之无物或是写不到位,就是对情况不够了解,不够熟悉,一知半解。熟悉情况是起草材料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材料本身就是现实情况的文字反映,“闭门造车”写不出高质量的材料。要熟悉情况,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写作时,从世界、全国、全省、全市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证,这样领导讲起来, 就会很生动,显得视野比较开阔,立意也比较高。

第二,把握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问题。尤其是撰写主要领导的文稿,

由于领导考虑的问题的层次往往是比较高,我们的材料就要体现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否则出炉的文稿就显得高度不够、深度不够、品位不够。

第三,把握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这样材料有很强的针对性,让人感觉

到这个领导讲话对情况非常熟悉。大家心里所想的、所关注的,希望领导明确的事情、强调的问题,在材料中都得到了体现,让人感觉这个材料,这个讲话就讲到了位,听者会觉得很过瘾,对领导的信服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如果讲一些空洞的、原则的、不着边际的官话、套话,这个材料的份量和产生的效果就差多了。

第四,把握创新性、经验性、思路性、指导性的工作。在材料中,对亮点

工作和典型事例适当点一点,对做得好的单位和下属是一种肯定和鼓舞,对做得不够的是一种鞭策和促进。作为上级领导讲话,适当的表扬或批评本身就是

推动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有具体所指,不能过于模糊和宽泛,否则起不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

同时,要熟悉情况,作为文秘工作者要多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全面、具体、深刻地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具体工作的操作和难题的破解,加强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不是闭门造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毛主席有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我们的文秘工作者而言,是“没有调查就没有文字权”。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会熟悉和掌握全面情况,做到了然于胸,才会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才会从理性认识向理论的高度升华。

二 “悟”:广览博取

作为文秘工作者,所需要的知识容量,要求更宽、更广。只有做到知识容量大,才能厚积薄发、广征博引、游刃有余。因此,文秘工作者要兼收并蓄, 广泛的、大量地积累各方面的知识能量文秘工作者不一定要成为“专家”,但一定要是个“杂家”,在某个方面可以成为“行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学习成为一种境界。书本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什么领域的知识都去涉猎,不要害怕脑子装不下或乱成一团麻。人的头脑就像编了程序的电脑一样,会把各种知识按一定程序自动梳理好、排放好,当你要用的时候,只要思维的键盘轻轻一点击、一搜索,就分门别类涌现出来了。

同时,我认为,多种知识的积累和融合,会产生一种新的知识。犹如钢、铁、铝等金属融合熔炼,就变成了合金钢,一种新的材料就诞生了;多种信息的交汇,会赋予我们新的思维;多种思想的碰撞,会裂变出更多的思想。比如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以后,每个人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但是思想不一样,你一个思想,我一个思想,互相交换以后,会迸发出多个思想。

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有一个爱好,就是经常找机会跟中央部委那些搞宏观经济、搞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交朋友,“侃大山”,他们都是“能者”、“强者”、“智者”,不失时机和他们沟通交流,哪怕是漫无边际、海阔天空, 但每每都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思想深遂、思路清晰、知识面宽阔而且见解独特,与之交流,如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给人全新的境界、全新的思考,受益匪浅。所以,我觉得,跟能力比较强、素质比较高、知识面宽的人交流,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锋,能让我们获

得更多的启示、更多的受益,这也是我们掌握知识、积累能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三“悟”:角色转换

我参与过一些重要领导讲话材料的起草,在经历不断的挫折、不断的提高中,我体会到,要写出高质量的讲话材料,最关键的是要转换角色,大胆进行角色模拟,完全把自己摆到领导的位置上去思考、去谋划。角色模拟,不是形似,而是神似,要进入到领导的思想、内涵、风格和境界里面去。角色模拟越到位,材料精准度就越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秘工作者还要是一个演技相当高的“演员”,善于扮演领导角色,真正做到“不在领导位,善谋领导政”,“身在兵位,胸为帅谋”。构思、起草材料的过程就是角色转换的过程。

一看会议的性质。不同性质的会议对材料也有不同性质的要求,要认真把

握。

二看会议的对象。身临其境地把自己摆到领导讲话的位置上,看看台上坐的是哪些领导,台下是哪些参会人员,针对的对象是上级、下级、同级还是来

宾。只有把对象搞清楚了,才能确定表达的方式和口吻。

三看会议场合。要先了解领导是参加大会还是小会,是室外还是室内,是在主席台会议,还是圆桌会议,会议是什么样的规模,是什么样的情景等等,

文秘工作者都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

四看时机。要了解领导讲话的顺序,是先讲、后讲还是中间讲,把握好领导讲话的时机。先讲就带有引导性、示范性,后讲就应是侧重性、补充性、总

结性。

五是看时间。要考虑领导讲话的时间长短,把握时间度,并留有弹性。其次,还要注重“三个突出”,一是要突出领导的意图。在模拟角色时,要时刻

想到领导的主要意图是什么,想表达什么,希望达到怎样的效果;二是要突出讲话的主题。切忌跑题和偏题;三是要突出领导的风格。所谓“文如其人”, 就是这个道理。

四“悟”:辩证思维

一份高质量、有份量的材料,关键是提升材料的高度、力度、深度和广度。要达到这些“度”,必须具备政策性、理论性、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和权

威性,需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好的材料都充满了哲理。辩证法既是思想观又是方法论,用辩证的思想、辩证的方式、辩证的观点去论述, 会给我们一个新的视野、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理念、新的境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做两件事:

一是系统、深入地学一点哲学。让哲学的观点在脑子里根深蒂固,用的时

候信手拈来,活学活用。毛主席就曾教导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一点哲学。学好哲学,终身受用。学哲学是“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境愈高”。

主席是哲学大师,也是古典文学大师,他的讲话和文论引经据典,而且把一些警句、典故用得丝丝入扣、入木三分。邓小平用的大多是短句,如“发展就是硬道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句子,但每个短句都蕴含着大哲理、大思想,富有辩证思维,都是一篇大文章。学习这些领袖们的讲话文论,会让我们大受裨益。

五“悟”:注重个性

个性就是特色,个性需要创新。俗话说,兵无常式,水无常形。材料最忌的就是雷同,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要因时、因事、因地、因人有所变化,或独树立一帜,或别具一格。比如经济工作会、全委会等会议, 内容大同小异,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但又要要常谈常新,每出新意。

一要有独特的角度。同样一件事情,尽量用不同的角度去表述,就像达芬

奇画蛋一样,从不同角度看鸡蛋都会是不同的形状。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要有独特的风格。防止走进一个格式、一个套路、一种格调,让人感觉

“年年岁岁花相似”。材料也需要探索创造,变幻风格,调节口味,花样翻新。“旧酒还得装新瓶”。

三要有独特的思想。有理论色彩、有思想内涵、有真知灼见、有鲜明的观

点。

四要有独特的文彩。现在无论是领导层还是听众层,文化知识水平都很高, 鉴赏能力都很强,材料没有相当的文彩,信服不了人,打动不了人。这就要求

文稿要有一定的文学色彩、理论色彩、情感色彩,或真挚细腻,或警喻深刻, 或文采飞扬,或激情澎湃,或深入浅出,或娓娓道来,让人感觉或如行云流水, 或如波涛汹涌,真正把听众的心带到材料的境界里来。作为文字工作者,我们

要善于使枯燥的文字鲜活起来,赋予它生命力、震憾力、号召力、感染力。这就要用多种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排比、借代、警句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形象色彩,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刻为浅显、转枯燥为生趣。

六“悟”:把握意图

写材料把握领导意图最重要。俗话说,做事不依东,驮累也无功。不怕材料写不好,就怕领导不认同。所以,文秘人员要善于揣摩领导的心思,想领导所想、谋领导所谋、为领导所为,准确把握领导的意图。要尽可能紧跟领导, 当好领导的“尾巴”,尽可能多听、多记、多看、多思,把握领导的思想观点、工作作风、讲话风格,尤其要多主动参加领导主持召开的各种会议和调研活动, 多听领导的即兴讲话,及时记录领导的思想火花。这些火花可能是一瞬间迸发, 但却是把握领导意图、思想和观点最珍贵的素材,是写好材料的指路明灯。有这些基础,形成的材料一般都能得到领导的认可,可能还会让领导感到惊喜。

七“悟”:以资取胜

写材料必须大量地占有各种素材、资料,这就要靠平时的积累。“书到用时方恨少”,资料用时也方恨少。作为文秘人员平时要注重收集大量的资料, 比如一些警句、典故、事例,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随时能够派出用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还要注意收集其他地方、其他领导类似的文稿资料, 以资研究学习,触类旁通,或借鉴引用,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提升材料质量。

八“悟”:精雕细琢

我的习惯一般花50的时去构思先不唐下笔好充分前期工作;用20的时间去撰写,这时已成竹在胸,洋洋洒洒,妙笔生花;然后用30 的时间去修改、提炼。文章是改出来的。对形成的材料初稿进行反复推敲, 进行瘁火、打摩。同时,写好了以后,还要把自己摆在领导的角色上,把材料从头到尾念一遍,按照领导正式发表讲话的情景一样。往往一念,就会发现许多不妥,许多缺陷。只有通过角色模拟,大胆地反串,大声地诵读,材料中的一些问题就会自然暴露出来。

市委书记在办公室业务工作培训班上作的辅导报告

早些年,我和大家一样,也是办公室系统的一名干部。我曾经在企业办公室、阜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18年,特别是在阜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15年,直接为领导服务,涉及到文字、后勤、档案、宣传、文化建设等工作,开始了“爬格子”的生涯。今天,我就以一名老办公室工作人员、服务者的身份,来谈谈对办公室工作的感悟、理解和体会。

一、对办公室的理解

办公室是一个机构、地点,也是一个岗位。回顾历史,中国古代只有“办公”之说,历朝历代包括“六部”都没有设过“办公室”,“办公室”这个名称,是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古代西方国家的办公室,通常是宫殿或大型庙宇中的一部分,存放有大量卷轴,包括艺术品、字画等,里面放个办公桌,并有抄写员在其中进行工作,是为“记事”,后来传到中国并慢慢演变,逐渐丰富成现在的办公室,成为办文办事的地方。办公室在地位上,不是主要,但是重要, 是不可或缺的。在机构设置上,具有从属性,主要为领导和机关服务。在职责定位上,具有辅助性,承担着参谋、助手、服务、保障等职责。在工作内容上, 具有综合性,别人不管的事情,办公室得管;别人不干的事情,办公室得干。归纳起来,大致有信息、机要、保密、档案、文字、文书、文印、调研、协调、督办、值班、接待、人财物和车辆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地位作用上,具有枢纽性,是承上启下的交汇点、“三个服务”(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的连接点、协调各方的轴心点、信息汇集的中心点,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地位作用不容忽视。

一是必须讲政治。这是方向问题,如果办公室不能与领导机关保持一致,

是会出问题的。从事办公室工作,必须强化看齐意识,在路线方针政策上向中央看齐,在决策部署上向中央看齐,在立场态度上向中央看齐,在责任担当上向中央看齐,在方法措施上向中央看齐,在示范带动上向中央看齐,概括地讲,就是要与上级机关、与领导保持一致。

二是必须讲学习。办公室要想当好参谋、助手,必须加强学习,时刻保持

本领的恐慌感和紧迫感,并通过坚持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充盈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把准前进方向。

三是必须讲正气。办公室不仅是一个单位各项工作交汇的平台,还是群众

办事、咨询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本单位本部门的形象,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形象,甚至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讲正气,就是要从品德方面守德,从治理方面守法,从作风方面守纪,以清清朗朗、正正派派、堂堂正正、踏踏实实的形象,展现在大众面前。

四是必须讲责任。就是任务面前要钉“钉子”、拧“螺丝”、夯“根基”,

站得稳、守得住,定神稳心。

五是必须讲奉献。办公室的工作重、苦、杂、难,需要适合不同人群的胃

口、不同领导的性格要求、不同部门的业务需求、不同群众的诉求,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六是必须讲站位。办公室不同于一般部门,一般部门性质单一、工作单纯,

而办公室工作是为领导服务、为广大群众服务、为广大机关服务,乃至于为更高领导机关服务,需要站在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人民的情怀、地方的发展等层面,以大局的视角看问题、出主意。办公室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把得准,做到归位、守位,守好责任田,履行好岗位职责。

高水平服务,做到领导未谋有所思,领导未闻有所知,领导未动有所行,

领导未行有所筹。

高效率工作,讲究工作方法,分清轻、重,急、缓,整体、局部,大、小, 先、后,繁杂、有序,始终做到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 衡内外而施之。

高质量管理,通过完善内部的体制、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监督等,特别是通过内部高质量的管理,把办公室工作人员培养成既有广度又有

高度,既能超前又能善后,既能全面又能深入,既能敏思又能慎行的“行家里手”。

关于办公室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办时指出,中办是党中央的综合办事机构,为党中央服务最直接,联系各方面最广泛,保障党中央工作最关键,在党政军群各机构运转中最核心,居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中枢位置,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是政治原则,党员干

部的首要品行是政治品德,办公室人员的首要素质是政治本色。做好办公室工作,就必须把牢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坚定理想信念,形成理性自觉。理性自觉从哪儿来?就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是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就是紧紧围绕大局,时时聚焦大局,处处

服务大局,从大局处着眼,在大局下思考,反映情况、出谋划策、统筹协调、督察督办都要从大局出发,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三是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这就是责任问题。责任保证效率、成就事

业、决定成败。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常常是大事要事交织、急事难事叠加,需要大家自觉强化责任意识,牢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和“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的道理。无论是办文、办会、办事,都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细节之间显水平。

四是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

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有了这颗心,就会‘痛并快乐着’, 再怎么艰苦也是美的,再怎么付出也是甜的,就不会患得患失。这才是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的大奉献。”办公室的性质,无论是从属性,还是辅助性、综合性、枢纽性,都决定了办公室工作要默默奉献。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花朵的事业是美丽的,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我愿做一片绿叶,绿叶的事业是默默地垂着绿荫的。”甘做绿叶,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种奉献精神,也是一种境界。这里,我向大家推荐几本书,一本是玛丽希金斯克拉克的《炼狱之爱》, 还有余秋雨的《人生苦旅》《千古一叹》,大家看看应该很有启发。

五是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情操。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

《论语》中也说,“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要淡泊名利, 拒利戒贪欲,拒腐不侥幸,防微杜渐,慎独、慎微、慎初;要有平常心,守住寂寞,耐住清贫,既要“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又要“能将忙事成闲事,不薄今人爱古人”。

二、对办公室队伍的理解

办公室队伍是特殊群体,刚才我从办公室的定义、性质、地位、特点、要求这五点,谈到了对办公室的认识。同时,对办公室队伍也要有正确的理解。

办公室队伍应该怎么做?

一要增强政治定力。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忠诚于事业。过去有句话叫做: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论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贡问孔子,如果治理一个国家,需要三样东西,你说是哪三样?孔子排了一个顺序,说:第一是粮食;第二是武器;第三是信仰。子贡就问,不能有三样东西,只要两样呢?孔子说,那就去掉武器,只要粮食和信仰。子贡又接着问,这两个只选一个呢?孔子说,那就选信仰,只要有对国家的信念,仍可以成为一个国家;如果一个国家有了粮食,却没有了信仰,心中无国,哪来的国家?所以说,信念很关键,没有信念,就没有政治定力。我们的信念是什么? 就是向党中央看齐,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一个很新的关键词,就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有什么内涵?我的理解是忠诚老实,光明正大,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等。同时,还要讲政治定力,做到政治清醒,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坚守我们的人生追求。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政治清醒就要对党怀着感恩的心。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观点,一个人的能力可以很大,智力可以很强,但是放到茫茫人海中,放到社会群体中,个人就会很渺小。如果想脱颖而出,想有一番作为、干一番事业,必须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好的思想和环境谁能提供呢?主要是单位,是组织,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党。对于办公室的同志来说,我们身处单位的中枢机构,有较好的工作条件,有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有领导同志的关心关注,更应该感恩组织,感恩我们的党,这就是政治清醒。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谈到,我们的第一身份是什么?是党员,是党员就应该讲政治。当然,在座的也有不是党员的, 但大家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就要和党保持一致,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和起码的规矩。

目前,还有一个比较热的词,就是“初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的政治定力,也来自于我们的初心。我们党在瑞金的时候就强调,前路再远, 莫忘记,一点初心为谁来。这个初心,我的理解有这样几个方面:1、坚定信仰, 就是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2、把国家、民族的命运扛在肩上;3、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跟党走;4、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人民永远写在我们心里,写在我们高举的旗帜上;5、坚持真理,修

正错误。我们党的历史,就是坚持真理、不断修正错误的历史。比如,从党的一大到十八大,从每一次讨论的内容,直到目前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不断校正、创新、完善的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脉络。

二要增强理论定力。加强理论学习,有助于了解某个或几个领域的理论成

什么,是怎么形的,其规律性、然性有哪些,进使之成为我们期实过程的思想支撑理论知识提供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方向,是一整做事的程和逻通过学我们在对任何事情的时不再束手无策, 不再是团乱而是通前人总结的经验能够快速的发现理清思路, 进有效完成任务。近,一90后的大毕业生写的一歌《马克思是90 后》,迅速蹿今天大家享一下:“我对的第一治课他的思想,只是了及格,本打算了就算,书再也念,后来翻开发现不讨厌,人生总充满意外,一天看到他的厉害,到我的信仰别问why,别再看magazine(杂志),看马克思              总有些会觉不可

思议思议会容易世界能已经ready(),马克不是planB(用方),(Bemine)定可以当他然已经了至少14亿, You’regonnalistentome(听我),产主义生在1990s,...............................

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像他一样嫉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像叶孤舟行在山丘,那样的为真理争斗,像他一样嫉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马克思是个九零后”。一个90后,通过这种幽默新奇的方式,学习马克思的思想,深信不疑,坚定不移,充满了对马克思的崇拜、信服、敬仰,这是内心真实的信仰。《开卷有理》节目亦以“马克思靠谱”“马克思的朋友圈” 等一些最新的语言,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对马克思的主要思想进行阐述,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很适合现在的社会。

三要增强责任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岗位就

是一个螺丝钉,没有责任万事不成。对责任的理解,我认为,责任是一种伟大的品格。责任胜于能力,如果没有责任,能力越大,破坏力就会越大。无论一个人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得对他人、对事业、对所处环境负责任,这就是社会法则、道德法则。每个人都在社会上扮演不同角色,承担不同责任。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负责任的精神,才能产生改变一切的力量;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承担责任,才能学会感恩,在家庭感恩父母,在单位感恩领导、

感恩同事,在国家感恩党、感恩人民。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他的责任心。英国作家维克多费兰克认为,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的最重要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干好本职工作最基本的要件,必须在具体工作、生活中明责、守责、尽责,做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精神的人。

四要增强事业定力。自然造物,最美好的莫过于人的生命,然而生命常常

来去匆匆,唯其短暂而珍贵。人的生命怎样才能够永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认知和实践方式,主要体现在对生活、对生存的态度不同上,既有沉湎于灯红酒绿中,去享乐;也有把自己关在金钱的象牙塔内,去攫取;还有在花前月下,厮守柔情。但是,这些是不是实现我们生命永存的一个途径?当然不是! 当一个人被金钱、声色、名利所主宰的时候,这个人已经成为金钱、声色、名利的奴隶,不过是在蹉跎岁月、虚掷生命。生命永存最终靠的是什么?是事业的永生。人生永生的保险柜就是事业,事业是人类兴旺的“常青树”。在所有人类事业中,最远大、最宏伟、最令人神往的就是共产主义,它所追求的是人类彻底永恒的一种幸福。《马克思是个90后》的作曲者卓丝娜,在接受采访时, 被问及:如何理解共产主义?卓丝娜回答:共产主义好啊,它追求的是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实际上,大家都说共产主义这一伟大事业很好,而要做好这一伟大事业,需要汇集无数平凡的事业和平凡的力量,一步一步地去完成。这平凡的力量,就是每个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都能干好自己的工作,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向上。如果每个人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都不愿意出力流汗、真实付出,都想把吃苦受累的工作推给别人,我们的事业怎么能成功呢?所以,我们要增强事业定力。增强事业定力就要加强党的领导,从思想建党抓起。怎么做到思想建党?就是把大家的思想聚集到一个焦点上,也就是理想信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每个人各尽所能,我们才能实现理想、自由。前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说:“我们可以死,但是永远不会变节!我们可以死,但是要自由和尊严地去死!我们可以死, 并不是因为我们不重视生命,不是因为我们不重视我国人民进行的创造性事业, 看不到我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权得到的光荣的未来,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同这种思想、这种前途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这就是说,只有把生命与我们的思想、理想、事业,与我们的方方面面都联系在一起,我们的死才

有价值。这就是我们要具有的事业定力。

一要强化荣誉意识。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荣誉感。因为办公室人员是

个备受信任、肩负重任,身居幕后、乐于奉献,关系全局、大有作为,虚怀若谷、千锤百炼的群体。我在办公室工作18年,深切感受到,通过办公室这个平台,积淀的东西能够一生受益。我以前“爬格子”写材料,冬天还没有暖气, 省点钱到街上买个电暖器放到床头旁,与家人共用,跪到床面上写材料,确实很苦。但是,我却感到很充实,很心甘,因为我在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而吃苦, 为我感到自豪的职业而吃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是办公室人员的写照,但是,大家不要后悔,我们所受的苦,终归会有回报,因为你能在办公室这个岗位、这个平台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一方面,你得强迫着自己去干、去想、去思、去谋;另一方面,你会遇到很多老师,无论是面对广大人民群众,还是面对广大部门领导,还是面对上级领导,这些都是你身边的老师。哪个岗位上有这么多的机会啊?所以一定要有荣誉感。

二要强化大局意识。我刚才讲到了要有站位,要着眼于发展,在大局下思

考工作,求发展、推改革、促和谐,特别是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我们的工作实践提出了很实的要求。在这种新常态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通过“五大发展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实现界首工作弯道超车?特别是怎么在皖北居先进、在全省进一流?县域经济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曾有“南有宁国、北有界首”之说,后来界首被宁国远远甩在后面了,那么现在呢?我们跟宁国还有多大的差距?应该说,我们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特别是今年以来,界首前三季度GDP实现“四个第一”,即在全省、在皖北、在三类县、在阜阳市增幅第一;工业增加值实现“一个第三、三个第一”,即在全省增幅第三, 在三类县、在皖北、在阜阳市增幅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四个第二”,即在全省、在皖北、在三类县、在阜阳市增幅第二,增长势头更加强劲。我想最多到明年,界首的工业就能够超过宁国,我们要有这个信心。那么,界首现在的目标是什么?就是“学宁国、赶铜陵”。铜陵市人口跟界首差不多,铜陵能干成的事情,界首也应该能干成。有人说,铜陵是个地级市,发展那么多年了, 想要“赶铜陵”是不可能的。我认为,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大家好好工作, “赶铜陵”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大家都要站在界首发展大局上去思考问题, 推进工作。

三要强化宗旨意识。大家要知道我们现在工作为了谁、依靠谁,还要明白

我们是谁?我们应该学谁?我们要学的榜样很多,其中,兰考的焦裕禄,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并且大家都到兰考学习过。在中央党校校园里,有几组雕像, 第一组是马克思、恩格斯,第二组是毛泽东、邓小平,而第三组,就是宗旨意识比较强、老百姓比较拥戴的焦裕禄和谷文昌。“先拜谷公,再拜祖宗”。之所以要拜,拜的是他们的宗旨意识、为民情怀。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也是一种为民情怀;还有青史留名的屈原,假如他没有为民情怀,老百姓是不会记住他的, 更不会在端午节祭奠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无论我们的职务是高是低,无论我们工作的平台是在大的范围、还是小的范围,只要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能够让群众记住你,能够让群众说你好,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说你这个人不错,就是对我们的最大褒奖。

四要强化担当意识。对办公室而言,担当意识就是零差错意识。办公室工

作的特殊性,要求各项工作必须“零差错”“零失误”,要用心、细心、耐心、真心做事。《谁背上了猴子》的作者WilliamOnckenJr.曾经对中西方3000多个组织,包括机关、公司、学校、事业单位等进行调研,调研的结果就是一个管理者有三个管理时间:第一个,是为上级服务的时间,受上级支配,就是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领导要检查。第二个,是为同级服务的时间,比如说教育局长,想干事就需要钱,他就要找财政局来协调,到财政局去要钱,可能会有一部分时间花在这项工作上。第三个,是为自己服务的时间,就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用以干好自己决定的事情。《谁背上了猴子》这本书,讲的就是应该怎么支配自己的时间问题。这个“猴子”是啥?就相当于职责、任务。打个比方说,一个领导坐在办公室里,有个人来敲门,谁呢?下属。敲完门以后, 这名下属很谦卑的告诉领导,自己遇到一个难题,讲到这个难题的时候,这个“猴子”开始活动了。下属说到,这个难题我想了半天,还是没想好,领导你看怎么办?这个时候,“猴子”已经把一只脚踏到领导身上了,就是下属已经把任务转嫁给领导了。这个领导想了想,就说等明天我再想想。好了!这个时候,领导已经把这个“猴子”全部背到自己身上了。下属轻轻松松的走了,反正领导你怎么想、怎么干,都是你领导的事了。是不是有这种情况?谁为谁服务都搞不清楚了。我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提醒大家要有担当意识,

就是要用心做事,自己的责任自己担负,自己的任务自己完成。当我们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时,向领导同志请示汇报是必须的,但你把问题提出来的同时,也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起码要有备选方案,供领导参考,而不是全推给领导,让领导看着办,或者是把自己要背的“猴子”送给领导“玩”。

五要强化改革意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

的法宝。发展不止,改革不止。习近平指出:“我们要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的认识,勇于攻坚克难,敢于迎难而上,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广阔的前景。”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要充分认识到,办公室工作要守规矩,但又不能因循守旧,必须勇于开拓,敢于改革,善于应变求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把改革精神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在继承优良传统、遵守规则制度的前提下,着力推进理念思路、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工作举措改革,营造锐意改革的良好氛围,形成开拓进取的生机活力。

六要强化服务意识。有几点需要强调:一是有本领。要搞好服务,没有本

领不行。我认为,增强本领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去年以来,市委提出打造学习型组织,建立了“百名主职上讲堂”“千名书记讲党课”“民生大讲堂”等几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都是为了促进大家学习,提高工作能力。二是有奉献意识。所谓奉献,过去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奉献意识。要做不为名利的小草、乐于奉献的蜜蜂、恪尽职守的螺丝钉。现在有的地方提出来一个概念,就是25小时工作法,一天是24小时,加一个小时是啥呢?就是交接班。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大家的身心健康,还要科学的安排时间,不能搞得太疲惫。目前,市里正在探索建立关心、关爱、关护干部机制,主要考虑到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给大家带来的压力不小,从严治党什么时候都不会错,但怎么能够让大家在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受到关爱,达到身心健康?我们不仅要给大家加压,还要想着给大家解压。要在工作上加压、管理上加压,同时, 也要在精神、身体、生活上减压,这都是相互的。三是有效率。服务没有效率行不行?一个事拖几年行不行?不行。对可预知的工作,要早做准备,提前动手;对临时交办的工作,要快速反应,抓紧办理;对有时限要求的任务,要千方百计,按时完成;对没有时限要求的任务,要抓早早抓,尽快完成,不能拖泥带水、拖拖拉拉。四是讲协作。办一件事不可能一个人就能完成,一定要有团队精神,形成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办公室的工作,需要“鹰眼”

“狗鼻”,“鹰眼”就是眼要活,“狗鼻”就是嗅觉要灵敏;要有“说书的嘴”, 就是嘴要勤快,要经常说,出口成章;要有“蛤蟆肚子兔子腿”,“蛤蟆肚子” 就是肚量大、能受气;“兔子腿”就是腿勤、跑得快;要有“轴承脑袋算盘手”, 就是脑袋要转的快,手也要快、精、准,就像打算盘一样。如果大家能够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工作,将来一定会成为非常优秀、有作为、有成就的人。

七要强化求精意识。以前,在办公室工作都奉行这样一个观点,无过就是

功,不挨批就是表扬。现在想想,这样的观点是思想境界低、工作标准低的表现。什么是求精意识?一是精品,就是要写精品文作。坚持精益求精,从满足于一般化向追求完美转变,出台的文件、写出的材料都要成为精品。二是精心, 就是精心服务。毛泽东同志曾给中办题词“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对中办也提出要求,并特别要求机要人员“不准向党说谎话,不准出一根头发丝的差错”, 要求很严格。三是精到,就是观点精到。怎么能提炼出精到的观点?首要是加强学习,广泛涉猎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管理、信息科学等知识,熟悉政策、法律,同时掌握实情,知道问题及症结,能够正确分析、研判形势,提出可行性、前瞻性、启发性的建议,使领导在决策时有所启发。

八要强化廉洁意识。廉洁意识是我们的底线。要求我们有“五心”:有公

心。没有公心,天天都想着自己的私事是不行的。人的心就像拳头那么大,如果装自己的东西多了,那么装公家的东西就少了,装老百姓的东西也少了,你的工作也就很难出绩、出效、出彩,因此,要始终秉承一颗公心。有民心。就是为民之心、爱民之心。我们从哪里来?从老百姓中来;我们到哪里去?为人类的事业而奋斗,为大众利益而奋斗,决不能做与人民利益相违背的事情。有责任心。办公室工作,稍微松懈就会出问题,一旦出现细节上的差错,就可能影响大局。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尽量把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全想透,把工作计划制定得更加周密完善,做到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熟事不大意,生事不慌张。有事业心。要把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而不是看作一个职业来对待。把工作当事业,你就会乐在其中,无怨无悔地为党努力、付出、奋斗,为此要忠于事业、勤于事业,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完成工作任务上。有平常心。不跟别人盲目攀比,要比,就要比奉献、比成效、比拼搏。同时要耐住寂寞、守住清贫、稳住初心、定住政治神,别犯错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廉洁从政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逢会必讲,我们要牢记:“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

不遏则滔天”,切实做到远离贪欲,去除侥幸。

其一,哲学思维。在座的各位都学过哲学,哲学思维是我们的看家本事,

能够解决世界观、方法论的问题。比如,辩证唯物主义讲到了什么?讲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干什么事情一定要讲究客观; 物质又讲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问题,多样性给大家提供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导向,不能千篇一律。苏格拉底所说的“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就是这个概念。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意识是什么?理论联系实际,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再如唯物辩证法,讲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运动的观点和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矛盾论的观点,就是要求坚持两点论、重点论。否定之否定,就要求大家明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定要坚定信心。普遍联系的观点,就是说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想想,前前后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要想一想。运动的观点是什么?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就是要大家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讲到,人民创造了历史, 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把它学深学透学精,就能很好的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不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一些西方哲学家的正确观点,我们也要学习、消化、吸收,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 他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最后一个层次,是个人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最近这个理论又新创造了自我超越,讲得很有道理,对我们的思想、工作很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因此, 大家要多学习哲学,在学懂弄通的基础上,用哲学的观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其二,创新思维。创新无止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就是一个民族

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就是创新,必须切实树立创新思维。一是抓好体制创新,主要是办公室组织架构、体制方面的创新;二是机构创新,通过创新机构,把办公室运转的更好、更顺畅,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三是制度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格局;四是意识创新,对新精神学得快,新经验接受快,新方法运用快;五是思路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想问题要超前,出主意要科学;六是工

作创新,对服务型工作走一步想三步,事务性工作一步三回头,本职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三个面向、三个服务、三个满意”;七是方法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拿来主义,就是把别人的好东西拿来就用; 另一个是金字塔,就是踏踏实实的研究,一步一步向上发展,关键是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创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比如我在下乡调研时,大家普遍反映会议太多,实际上,市里召开会议,大部分是部署会和协调会,这说明由于我们的工作方法简单,造成机制不完善、运转不灵活,工作未落实,导致开了很多会。美国的著名管理思想家德鲁克对会议有个定义,他说所谓的会议,顾名思义,是靠集会来商议,是组织缺陷的一种补救措施。应该说,一个结构设计臻于理想的组织,会议应该很少。怎么破解这个问题?是不是反映会议多了就不开了?这行不行?这是治标不治本,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的有效做法, 一个是转变作风,开小会、短会,少开大会;再一个,就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这是我一直倡导的。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大家可以看看《第五项修炼》这本书, 专门讲到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从组织架构上来说,是一个扁平化的组织, 有弹性,通过学习,把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潜能全部调动起来,在决策程序上是自下而上的。反观我们的决策,都是上级讲什么,然后自上而下落实。学习型组织建设,就是通过学习发现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下向上反映,把思路、想法、措施,传递到负责同志这里,之后通过综合,形成新的思路,再传递下去,这样就不需要天天开会了。这样的工作方法,值得我们研究、探索。

其三,换位思维。什么是换位思维?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就是服务,为领导

服务,为部门服务,为群众服务。为领导服务,就要站在领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为部门服务,就要站在部门的角度去思考怎么开展工作。有人反映,到有些部门取文件、盖章,部门办公室工作人员竟然说,我在外面打牌喝酒呢,等等吧。这样做事肯定不行,一定要换位思考!如果你去其他部门办事,部门的同志这么对待你,你会是什么感受?包括为老百姓服务,都要设身处地去想想他人的感受,都要站在他人的位置,思考应该怎么办!

其四,底线、边界思维。我们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树底线、立边界。所谓

底线思维,就是要守住底线。作为办公室人员,需要我们守住哪些底线?主要有法律底线,要依法办事;纪律底线,要按纪律办事;道德底线,要培养高尚情操;政策底线,要遵守国家的政策规定。所谓边界思维,打个比方,边界就

相当于一个舞台,当你在这个舞台上跳舞唱歌时,一定不能超过这个边界。这个边界就是“不能”。办公室有多少个“不能”?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不该办的不办,不该吃的不吃,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等等,这些都是边界,都是我们应该注意把握的。

其五,问题导向思维。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坚持问题导向。我们现在讲

对立统一、矛盾论,关键在于干工作必须抓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就会纲举目张。无论是否定之否定,还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最终还是要抓住问题、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工作永远前进不了,永远会被搁置。我们在工作中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遗留问题,就是因为缺乏问题导向思维。现在搞脱贫攻坚,我调研了界首所有的贫困村,才提出了“三大基石、六大保障、两个办法”的工作思路。如何保证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革创新,比如道德引领工程、净安工程等等,就是靠问题导向思维而提出的。以前,大家都说贫困的原因是因贫、因残、因学,只有这么多吗? 从问题导向出发,我发现还有因赌,现在农村赌博的多,调研时,有一个贫困户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离婚,一问原因,都抽烟、赌博,家里一贫如洗;还有因娶,有的地方娶一个媳妇,就产生了一个贫困家庭,为什么?现在农村娶一个媳妇,一般情况下要花费38-40万,少一点的可能也要花费32-33万, 这样能不致贫嘛?对此,我们提出实施道德引领工程,弘扬孝道,培树良好的社会风尚,改变农村积贫积弱的现状,这是针对问题采取的应对之策,是坚持问题导向思维的结果。

其六,团队思维。办公室队伍要有团队思维,把各科室拧成系统化的整体,

不仅要达到加法效应,还要形成乘法效应,实现1+1>2的效果。要相互补台,注重整体,注重协作,注重素质,注重组合,注重文化的向心力。其中,注重素质,就是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好的思想修养,优良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把学习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谁的学习能力强了, 谁的知识结构就优化了。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我们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一是需要,我需要什么,就学什么;二是爱好和兴趣,我喜欢什么,就研究什么;三是好奇,对各种知识都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我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之余的第一站,就是图书馆或者书店,在那慢慢看书。看书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要看内容简介,特别是要看评论,知道精彩的部分在哪里。读书有精读、泛读之分,空闲的时候可以看些参考书,忙的时候可以

看些评论、引言。

三、对办公室主任这一职务的理解

办公室主任是一个备受信任、肩负重托的岗位。身处兵头将尾,一般人不愿干、也干不好,但是能干好的就不一般。一方面,办公室主任这一岗位,对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很高,需要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 不是一般人可以胜任的;另一方面,办公室主任位居中枢,既要参与政务,又要掌管事务;既要协调各方,又要服务上下。这个岗位确实能够培养人、锻炼人和造就人。

一要善于当好参谋。办公室主任要当好领导的左右手,必须做到脑勤、手

勤、腿勤、口勤,凡事服务在前,既要围绕中心想大事、谋全局、抓要害,提出有价值、有见地的决策建议,又要把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化、细化、具体化,推动决策执行,抓好工作落实。

二要精于办好事情。办公室事务繁杂,面对大事、小事、要事、急事、难

事,办公室主任要处事有节、张弛有度,分清轻重缓急,急事急办、要事稳办、特事特办。要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件事情,既要从大处着眼,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又要从小处着手,把小事、细微事、琐碎事处理好。办会办文,要严谨细致,做到撰写文稿逻辑严密,不东拉西扯;考虑问题要认真缜密,不顾此失彼;办事程序要规范周密,不出现漏洞,力求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精,确保干一件成一件,为领导机关和领导同志集中精力谋全局、抓大事创造良好条件。

三要巧于协调关系。从综合协调来看,办公室是贯彻落实上级路线方针政

策的“指挥部”,承担着牵头抓总的重要作用,处于服务上下、协调左右、联系各方的枢纽位置,事关政令畅通与否,事关党委、政府统揽全局的水平高低。因此,办公室主任既要协调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平衡好各方利益,处理好各种矛盾,做好工作任务和力量配置,当好单位的“防火墙”;又要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做到各负其责、通力协作,为单位日常运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强有力的运行保障。

四要勤于提起笔杆。善思、能写,才能以文辅政。一方面,要勤于思考。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不思,就像吃东西不消化,是得不到多少营养的。办公室主任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思考、精心办理、及时总结,要学而能思、思而有悟、悟有所得,力争每办一件事情,都有一些收获,得到一

些提高。另一方面,要勤于写作。办文是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基本功,是一项必备素质。每写一篇文稿,都要精推细敲、千锤百炼,要有思想、有观点、有事实、有新意,力求站在领导层面,在高度上“够”;服务领导决策,在思路上“清”;体现领导意图,在表达上“准”,切忌空洞无物,言之乏味,“既没有要处,也没有用处”。要想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决不是一日之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深钻细研,勤写苦练,在练中体会,在写中提高,功到自然成。办公室主任尤其如此。

五要乐于任劳任怨。办公室工作很辛苦,事务杂、任务重、压力大,“五

加二”“白加黑”是常态。但是,既然选择了办公室工作,就要作为自己的事业来追求,无论是八小时内,还是八小时外,都应锤炼心性,摆正心态,像“老黄牛”那样,脚踏实地,埋头耕耘,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在奉献中体现价值, 在忙碌中享受生活,在艰辛中体验快乐,以扎实的文字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 确保工作不在我手中出错,事情不在我手中延误,办文办会不在我手中积压。

六要重于自我修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

的理念,多读书、多看报,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同志学习,向领导同志学习,向基层群众学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以丰富知识储备、完善

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二是搞好团结。每个单

位,都是一个大家庭;很多工作,都需要一个团队合力共为。办公室主任要带头搞好团结,一定要实实在在、本本分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营造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补位的办公室风气,形成各尽其能、各有进步的良好

局面。三是加强自律。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办公室主任的一言一行,往

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办公室主任要严守规章制度,廉洁自律,依章办事,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做到慎独自守,清正廉洁,扎

扎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四是爱岗敬业。要忠于职守,踏实干事,不计得

失、不讲价钱地干好本职工作,辛苦不叫苦,为民不图名,谋事不谋利,做到鞍前不越位,事后不掉队,参与不干预,协助不越权,服从不盲从。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不变的是跋涉;在暗淡与辉煌之间,不变的是开拓。可能会有人说,办公室工作太累,见不到成效。我要告诉大家,办公室是一个肯定人的地方,也是一个否定人的地方,大家做的每一件事情,最先被领导同志看到。也许大家的工作暂时看不到成果,但不要气馁,你不是没有成果,而是像一棵树一样,正在成长中扎根,根深才能叶茂!只要坚持在办公室这个平

台上锻炼自我、恪守职责、踏实肯干,就一定会成功。我曾经当过阜阳市政府办公室的副主任,现在想来,能走到今天,办公室这段经历使我磨炼了意志, 增长了学识,提高了才干,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我感到,最让我感谢的就是党组织和群众对我的培养,还要感谢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在此,我也向各位办公室人员特别是办公室主任,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就是市委在选人用人上,始终坚持“20”字标准、坚持“三个倾斜”的用人导向,为此相继推出亮职推荐、公开选拔等政策,大家一定要相信市委是量才、量德用人的!

在将要结束这次报告时,我引用清代儒将左宗棠的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上联是:“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要胸怀大志,做好人、办好事,保持一颗平常心,过普通人的生活。下联是:“择高处立,寻平处住, 向宽处行”,就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从大处着眼,进行乐观的规划;做人要低调处世,进行悲观的计划。对待计划要有恐惧意识、错误意识、问题意识, 反复思考;做事要留有余地,快乐的执行,多为别人着想,换位思考。

当前,界首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各自岗位上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形成事业不断向前的浪潮。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应当深刻理解左宗棠这副对联的内涵,坚持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政治品格,把“荣誉、责任、能力、事业”作为工作理念,把“学、思、践、悟”作为工作基础,把服从、服务作为工作本质, 把创新、创造作为工作灵魂,把德与行作为人生准则,把发展和民生作为事业追求,在尽职尽责中彰显忠诚,在默默奉献中体现境界,在服务大局中展示才干,为实现“皖北居先进,全省进一流,重振界首雄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个省委大笔杆文字写作的“十悟”

过去10多年,我一直从事省委领导文稿服务工作,有一些体会。这里,与大家做一些交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机关公文,自古以来就有。中国文官制度发达,在古代,上下级交流大多依靠写奏章、批折子。《文心雕龙》就讲,“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魏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也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一代名臣撰写的公文,为封建王朝统治乃至中国历史进步作出重要贡献,而且成为传世文学名作。比如,早在秦朝就有李斯《谏逐客书》,可以说一篇文章既救了自己也救了秦国,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国时代诸葛亮《出师表》,就是呈给后主刘禅的报告。唐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是给李世民的劝诫奏章,为后世做出表率。到了明代,海瑞一封《治安疏》,写给明世宗朱厚 (cong),大胆揭发官场的弊端和统治阶级的罪恶,成就了一段千古传奇。

在战争年代,有人讲,共产党改变中国与世界的武器主要有“两杆子”: 一个是枪杆子,一个是笔杆子。共产党人不仅明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且明白“笔杆子里面也出政权”的道理。党的思想、大政方针都是通过一篇篇公文传播出去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经典著作,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

因此,千万不要认为写好公文是“雕虫小技”。相反,能够写出一手优秀公文的同志,是我们应该着力发现和培养堪当“经国大业”的同志。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在为缺“笔杆子”发愁,今天参加培训的年轻同志,要对文稿工作有充分的认识,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舞台,是展现聪明才智、实现人生抱负的技能。

人们常说“文无定法”,那么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寻?有人认为,机关公文就是“八股文”,无论是领导讲话,还是文件、通知,套用一个模版,就能拼凑一篇出来,还像模像样。有的也讲,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样写也行,那样写好像也行。这些都说明,一篇真正的优秀机关公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到底是如何写成的?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清醒的认识,甚至是很多干了一辈子机关公文的人都没有搞明白。

我认为,文无定法,并非是没有“法”。机关文稿起草是有规律、有方法

的。写出一篇合格的机关文稿,应该具备以下10个条件:

一、守住“原则”

原则,就是思想正确,这是底线。机关公文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政治性”。文稿工作者要有很高的理论思想水平,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清醒的理论判断,绝不能与党的大政方针相互冲突。我们要明白,机关公文写的不是个人的文字,写的是工作、是政治。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一篇合格的机关公文的。懂政治,体现到机关公文中,就是要做到每一个词语都要正确,特别是对一些流行、时髦词语要有深刻的辨别力。比如,有人把“民本思想”直接拿来用,这就是不对的,那是封建王朝的思想,共产党讲的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讲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二、瞄准“问题”

机关公文的主要作用,就是解决问题。有时,有的同志接到任务起草一篇讲话稿,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最后东拼西凑出来也尽是些大话空话,放之四海皆准的套话,讲的人不知所谓,听的人云里雾里。现在都强调要转作风、转文风,最关键的就是要让机关公文“有用”,要么明确方法,要么给人启示, 要么提供信息,不能言之无物。起草好一份讲话稿,首先要明确这个稿子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搞清楚,这项工作在推进中有什么认识需要深化?有什么底线需要划定?有什么经验可以推广?只有从工作中来、直奔问题去,吃透问题、解决问题,这篇稿子才写得实、才有用。

三、 对标“顶层”

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是各级党政组织工作的指南。掌握了这个指南, 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离开了这个指南,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走到歪路上去。从定义上讲,党政机关公文就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作为公文写作人员,只有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 才能在公文里正确体现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保证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在当地的贯彻和落实。所以,我们要把学习领会中央的最新精神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作为一项“基本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弄懂吃透、信手拈来、了然于胸,这样写出的文稿才能把准方向、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四、提炼“思想”

简明扼要,是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机关公文是用来反映公务活动情况, 解决公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的,一切要服从行文目的和表现主旨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做到言之有物、简而不空。要把握问题关键,提炼核心观点。“始于意格,成于句字”,公文反映的是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如果对所要反映事物的了解失之片面、肤浅,写出的公文必然是言不称物、文不逮意。要理清思路、列出主要提纲,阐明观点、陈述事实不能一盘散沙,要娓娓道来,做到条理清晰、前后连贯、全文一体。要注重遣词用字,删除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做到“篇无累句,句无累字”,用最经济的文字,精确地表达尽可能多的实际内容。

五、会说“人话”

写稿子,会说套话、空话,就是不会根据事情本身的需要说人话。有的人把写稿子看得很神秘,摆的架势很大,攒了一肚子的劲,写的过程不轻松,写出来的东西读起也不轻松。我一直都给单位搞文稿的同志强调,写稿子要说“人话”,要说大家听得懂的话。机关公文写出来是给人看、给人读的,不能只是作者自己懂了,就认为别人一定也能理解。机关公文讲求于平淡之中见神奇, 要多用叙述、说明、议论,少用或者不用描写、夸张、渲染等手法,直截了当说事情。遣词造句要力求大众化,多用简单明了的大白话,少用生僻晦涩的专业术语,适当合理地使用约定俗成的简称,做到雅俗共赏,平实易懂。

文稿要讲究表述方式,要以人为本,意思就是以听的人为本,以看的人为本,表达一层意思,方式有很多种,但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 而且还要考虑到即便是一个马大哈也不容易看错。

机关公文要注意分段、断句。我观察到很多同志写稿子,经常一段就是两三页,一句话能有半页纸,读起来费力,听起来费劲。大家可以留意下这几年中央和省委下发的文件,很少有过长的段落和句子,经常一段就只有一句话、两三行。分段、断句要从文字表达的实际出发,我觉得要注意4点:一是单一性, 一个段落原则上只表达一个中心内容,不能把几个不同的内容拼凑、糅合在一起;二是完整性,即一个中心内容尽量在一个段落或者成部分的几个段落里说清楚,不能分散在几个段落或几个部分里讲;三是连贯性,就是前后段的内容要有承继关系,不能彼此脱节或用不相干的文字段落从中间打断。四是整体性, 一篇稿子要全文一体,各个组成部分讲的要是一个层面的内容,共同组成支撑这篇稿子核心观点的论据,不能头重脚轻、七拱八翘。

六、能讲“故事”

机关公文讲究规范,但并不等于呆板。机关公文不一定都是“板着面孔讲官话”,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灵活采取多种表现形式,帮助读的人更好理解把握。比如调研报告,不能全是“典型经验—存在问题—工作建议”这种老套路, 要根据实际情况,用讲“故事”的方法把时间、地点、背景、人物、事件叙述出来,把调研的感受、看到的事情、得到的启示,鲜活地传递给读者。再比如新闻报道,这种类型相对其他公文来说更加灵活、更加贴近群众,更不能简单地引用新闻素材,堆砌事实,显得枯燥生硬,缺乏可读性;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立场和观点,搞清楚要传达什么、宣传什么、弘扬什么。只有在一个成熟的观点和统一的主题统领下组织素材,通过新闻故事的形式把具有启示性的精神内涵表达出来,才能真正让报道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真正起到对外宣传的功效。

七、巧用“经典”

适当地引经据典,有时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我注意到,善于引经据典已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个鲜明的话语方式,显示出他对中华文化的重视及其造诣。比如,在2014APEC会议期间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多处引经据典, 借古喻今,比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等等,将这些凝聚着中华民族先贤智慧的古文诗句,运用得恰到好处, 寓意深远。 因此,平时注意收集一些好的古文诗句,在合适的场合用在贴切的内容表达上,往往能使公文的内容表达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有时甚至会起到点睛之笔的效果。

但是也要注意,引经据典不能生搬硬套,不能过多过滥。一般而言,引经据典仅限于一些事务性公文中,如领导讲话、调研报告等文种;但在通用性公文中一般不容许引经据典,特别是有些庄重严肃的公文,如请示、命令、通告、批复等是绝对不能使用的。

八、挑战“极限”

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公文写作是个水磨工夫。“业精于勤荒于嬉”,对于公文写作来说,所谓天赋、所谓文字工夫的基础,都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要吃得亏,舍得练,多学多看多写。有时一篇稿子写下来,从立意到标题,从内容到提法,从框架到语言,都是经过反反复复斟酌、一遍一遍修改后才定下来的。

文章不怕反复磨,要想写好一篇公文,必须坚持标准、反复打磨,不轻易脱手,思想上要舍得辛苦。相传,曾国藩率领湘军与太平天国作战,屡吃败仗。他的“师爷”起草报告朝廷的公文中,有“屡战屡败”的提法,曾看后吓出一身冷汗,因为这样呈报,只能反映他无能、失职,那就不仅是受处分的问题, 还有可能杀头。但曾不愧是行文高手,他沉吟了一下,轻轻把笔一挥,将这两个词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成为“屡败屡战”,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果然朝廷看后,不仅没有责怪处分,反而大加奖赏。这是公文修改“化腐朽为神奇”的经典案例,应给人以深刻启示。所以说,起草公文要注意修改,自己反复看,请别人帮助看,放一阵后再看,不断发现毛病,一遍又一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九、勤于“积累”

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公文写作讲究的是“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累,一方面是积累资料信息,另一方面是积累思想观点。

积累资料信息对于文稿人员来说,不仅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方法,更是搞好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积累的知识有很多,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5类:一是中央大政方针和重要言论;二是中央和上级的重大部署、重要文件;三是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经验典型;四是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的观点看法;五是本级基本情况和工作运行情况。同时,积累资料也不只是对初学者的要求,一些所谓的“大笔杆子”、个中老手也应如此,因为事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知识积累也应该与时俱进。

阅读是积累资料的重要手段。关于阅读,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文章说得好: 世界那么大,知识那么庞杂,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义的丰富,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只有书籍, 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积累思想观点,就是要多思考。写稿子说是“写”,但关键还是思考,把问题想清楚了、想透彻了,“写”就只是从脑袋到纸上的一个简单搬运过程。一名合格的文稿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同样是读书看报, 有的人作为一种消遣,看了就忘,但文稿工作这绝不能这样,要处处留心、勤

于思考,解析新闻报道背后的政治考量、政策风向,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写稿子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直击本质。

十、集中“智慧”

机关公文特别是综合部门的公文涉及面广,很多时候单凭个人才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集体智慧。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个人有限的时间精力, 决定了知识储备、眼界视野总是有局限性的,有些方面接触得多、了解深入, 有的方面很少触及、知之甚少。但作为文稿工作者,我们接受任务相对还是比较被动的,没有选择也不能逃避,如果只靠单打独斗、勉力为之,写出的稿子必定只能浮于表面、谈不深入。因此,文稿工作还是要更多依靠集体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特别是重要文稿的写作过程中,无论是提纲的草拟,布局的调整,还是文字的斟酌,大家都坐在一起进行平等的交流、热烈的讨论,每一次讨论都会使文稿质量有一个大的提升。同时,也只有这样集体“作战”的工作方式,才能始终保持文稿的高质量、高水准。

跟东风学如何表态

11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朱福寿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朱福寿是这家巨无霸央企的二把手,被一举抓获,东风的天塌了没有呢, 当然没有!东风公司第一时间推送微信,题为“东风汽车公司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切实加强从严治党”(可点击原文查看),表现可圈可点,堪称样本,石头君忍不住帮大家辨析一下这篇文字,万一哪天你们单位也用得上呢?全文批注如下:

“11月2日下午,东风汽车公司召开党委常委(扩大)会,传达中央纪委关于朱福寿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的决定。”

——查了下中纪委网站,朱福寿被查是2015-11-02 15:30发布的消息,其实已经是下午,当天下午公司就开了扩大会议,简直是分秒必争,这说明,领导被查,开会要快,传达要快,正如雷锋同志说的,对待敌人,要如秋风扫落叶一般迅猛。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会议提出,东风汽车公司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积极配合好中央纪委相关调查, 对任何违纪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绝不姑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既坚持从严治党,又努力抓好生产经营,全力做好当前工作,保证大局稳定。”

——开宗明义,总括全文,奠定基调,急于表态,老总被抓了,我们完全赞同,不但不妄议,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而且,作为汽车公司,天籁、蓝鸟啥的肯定不受影响。

“一要坚决拥护中央决定,时刻保持政治清醒。东风汽车公司作为中央企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要以坚决态度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怕人没留神看不清,再次表态,老总被抓了,我们完全赞同,不但不妄议,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二要充分认识从严治党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障,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东风汽车公司党委将坚定不移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对任何违反党纪国法行为都要

严肃查处。”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老总被抓了,我们完全赞同,不但不妄议,更是举双手双脚赞成。

“三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部署要求,坚决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要认真学习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定不移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思想层面怎么办?学习学习再学习。

“四要持续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党政一把手的日常监督,关口前移、抓早抓小、防患未然,把党管干部、管好干部作为东风汽车公司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抓紧抓好,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具体措施怎么办?抓好抓好再抓好,队伍越到最后越纯洁!

“五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完成“十二五”战略目标。坚决保持职工队伍和企业稳定,确保生产经营工作不受影响。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稳增长的各项要求部署,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的有序推进。”

——吃饭要讲时令,夏天啤酒撸串,冬天二锅头羊蝎子,表态也是同理, 五中全会刚结束,十三五规划刚公布,能不提吗?都得提。

——最后,毕竟是个企业,生产小汽车的,还得赚钱,本职工作咋也的捎带上啊,写六条是不是长了点?那,生产的事就见缝插针提一句吧。

叙事• 辅政• 鼎新浅议机关文字工作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关于事业学问三种境界的论说,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探究学问、成就事业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启发人们按照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为学做事。机关文字工作看起来是“舞文弄墨”,实质上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思想境界、业务水平、处事能力、文字功夫的综合反映,其水平的提升有内在规律可循,大抵要经过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以文叙事

所谓“叙事”,就是记述事情。文字工作是为机关而不是为自身。领导立足全局、经验丰富,他们的意见最接近也最能代表单位的决策意图。秘书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记述领导的所思所想,这一阶段文字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记录。工作时间不长的秘书人员常常会碰到这种情况,自己起草的材料,领导没有用也没有改,而是直接重写或交由他人重新起草,这说明领导认为这个材料改都没法改。碰到这种情况,秘书人员不可抱怨,也不必灰心,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工作水平尚处于“叙事”阶段。要甘当学徒,老老实实当好领导的书记员,身边经常带着纸笔,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努力把所见、所闻、所知形诸文字。当然,要真正做到以文叙事并不容易,除了准确记述领导的思想观点,还要按照基本的文法,理顺思路、锤炼文字、反复修改,使得整篇文章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文辞简练。这样坚持下去,就能基本胜任文字工作。

第二重境界:以文辅政

以文辅政就是通过文字工作来辅助领导处理政务,这是对以文叙事境界的超越,也是一个优秀的秘书人员应当达到的境界。古时把公文材料叫作“公牍”, 机关文字工作也就称作“治牍”。清末民初治牍名家许同莘在其著作《公牍学史》中,强调公牍系“临民治事之具”,揭示了公文与政事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阶段文字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代言”,为领导当好参谋,为机关政务执笔, 把决策层的意图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包括合情合理的发挥。这一阶段的通常情况是,领导不断向秘书人员交任务、压担子,秘书人员得到倚重,忙忙碌碌, 加班熬夜成为家常便饭。如何做到以文辅政,许同莘借用唐代刘知几关于修史的观点,认为应当兼修学、识、才三长,“才以应物,学以树本,识以烛理”, 三者不可缺其一,最终使得公牍“通德达情”。这个见解十分精当。文字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宏观政策的把握、对领导意图的领会、对基层情况的了解、

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水平。对于秘书人员来说,就是要树立为政务服务的理念, 多学习、多思考、多调研,从而能够把握全局、熟悉业务、通达事理,最终运用文字把政务要求表达到位,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第三重境界:以文鼎新

当以文叙事、以文辅政已经驾轻就熟时,以文鼎新就成为秘书人员更高的追求。这里的“鼎新”,指的是在服务于机关政务改革创新以及新思路、新举措等的论述上,有新的风格、新的气象。革故鼎新需要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积累。机关文字工作者应该抓住各种时机学习充电,看更多的书、翻阅更多的资料,研究掌握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法学等多方面知识, 从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等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谋划推进工作的创新发展。用书画来作比,以文叙事属于“描摹”,以文辅政好似“意临”,而以文鼎新则达到了“创作”的层面。在这一阶段,秘书人员堪称一个单位的“军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或影响领导的决策。能够达致以文鼎新境界的,是十分优秀的秘书人才。

修改文章病句的23种方法

一、看关联词语

语病题大多是复句形式,关联词语应该是最先关注的。关联词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位置不当、不合逻辑、滥用词语

二、看句子主干

紧缩句子主干是解题的第二步。句子主干上易出现的病点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

三、看修饰成分

解答语病题的第三步是看修饰成分。修饰成分方面易出现的病点是多层定语或状语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重复多余。

①表示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词;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该句定语“最年轻”和“生物系”语序不当,“生物系”应该在前。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 属性)

例: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 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

表“多少”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 表“怎样的”优秀的(d 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多层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是:

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②表时间或处所的(名词);③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④表情态或程度的(副词)。

另外,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词之前;表示总括的,一般放在“数词+动量词”的后面。该句“顺利地”应移至“简图”后。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例: 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定语“无声”与中心词“潜台词”重复,应删去“无声的”。

四、看并列短语句子中并列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五、看数量短语

在数量短语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产生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的词语重复。

18.19130分起观测到迸发猛烈的狮子座流星雨,目测最大强度估计超过每小时1万颗以上。前后不能有重复表示约数的词语,“超过”和“以上”重复,应去掉一个。句中有“至少”、“最多”、“最高”、“最低”、“近”、“约”、“超过”这一类词语时,要注意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能是概数。

今年以来,全厂工人干劲十足,生产热情高涨,产量提高到百分之二十。

(应改为“提高了”)

数量词在计量表述时,如果出现“增加了”、“减少了”和“增加到”、“减少到”时应区别清楚:“增加了”、“减少了”后应接净数,“增加到”、“减少到”后接的数量应包括底数。

六、看否定词

在否定词方面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多重否定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反问句连用造成表意相反、否定词和带有否定意义的动词连用造成表意相反、位置不当。

七、看两面词

两面词指的是句子中出现的诸如“能否”“是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在两面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两面对一面或一面对两面的不照应。

八、看介词

在介词上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缺少主语、主客颠倒、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漏用滥用、造成歧义。

出现在句首的介词常见的有:“通过”、“经过”、“由于”、“对于”、“为了”等,而且句中常伴有“使”字出现。

合逻辑的毛病。

这类介词常见的有:在……上(下)、从……中、从……出发、以……为中心、以……为代价、以……为主、当……时、由……组成等。这类介词常常与句式杂糅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查病句时要特别注意。

九、看代词

使用代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十、副词

一些表时间、地点、范围、程度或心理活动的副词作修饰语时,要特别注意与后面的中心语是否有语意重复毛病。

见绌、您的垂询、不可叵测、俩个、杜绝不要、切忌不要、避免不要、非法走私活动、基本上根除、坏毛病、目的是为了、原因是因为、不透明的暗箱操作、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盛况

十一、看助词

常见的助词是“的”“了”,使用助词易出现的病点主要是不合逻辑、漏用,使句意不明。

十二、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十三、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十四、出现了疑问句、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了呢? (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

十五、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十六、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语意重复

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七、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49.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 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

十八、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十九、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二十、判断词“是”

二十一、谦敬词

汉语言极为丰富,许多词语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谦敬词就是其中最容易误用的一种。所以当句中出现谦敬词时,应仔细分析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看是否用错。

常见的敬词有:“令”“令尊”、“令堂”、“令郎”、“令媛”,称人家的父母子女),“贵”(“贵庚”,称别人的年龄,“高”(“高见” 称对方的见解),“”(“拜托”,托人办事),“赐”(“赐教”,请别人给予指教,“惠”“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光”“光临”, 称宾客来到等。

常见的谦词有“家”(“家父”、“家母”、“家兄”、“舍弟”,对别人称自己的父母兄弟),“拙”(“拙见”,称自己的见解),“寒”(“寒舍”称自己的家),“愚”(“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使用时应准确掌握这些谦敬词的含义及使用对象。

如: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在社会上清清白白地做人。“令

尊”,敬词,用于称别人的父亲)

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抛砖引玉”,谦词, 称以自己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不能用于他人)

象这样的词常见的还有:“蓬荜生辉”:谦词,常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称谢别人送来题赠的字画。“不情之请”:谦词,不合情理的请求。多用于向人求助的客气话。“信笔涂鸦”:多用作谦词,形容字写得很坏或书画拙劣。“三生有幸”:谦词,形容极其幸运。“洗耳恭听”:专心地听。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犬马之劳”:谦词,比喻甘愿受驱使,为之效劳。“才疏学浅”:谦词,才识不广,学问不深。

“刍荛之言”:谦词,称自己的言论。“鼎力相助”:敬词,常常在表示请托或感谢作用。“高朋满座”:敬词,形容宾朋很多。“高抬贵手”:敬词, 恳求别人通融宽恕的话。“惠然肯来”:敬词,表示欢迎客人来临。“众望所归”:敬词,形容有很高的威望,受到人们的敬仰。“德高望重”:敬词,品德高尚,很有威望。多用以称颂老年人。“后起之秀”:敬词,后出现或新成长的优秀人才。“金玉良言”:敬词,比喻宝贵而中肯的劝告。

二十二、多义词

当句中出现一些可以作几种意思理解的多义词或多义短语时,要特别注意是否有歧义的毛病。

象这样的常见例句还有:“这本书是黄色的”。(纸张是黄色的/内容是不健康的)。“房产权一事已告徐××”(“告诉”/“讼告”)。“这个人好说话”(h ao/h ao)。“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适合”/“能力有限”), “课桌一边坐着一个孩子”(“只一边有”/“两边都有”),“昨天,我借了你的钢笔,没用,今天给你送来了。”(“没有用它”/“坏了,没用处”)。“那五箱书已送图书馆”(“赠送”/“送到”)。

这种多义理解在短语中常常是兼类现象引起的歧义。

常见的例句还有:“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咬死

了猎人的狗”(动宾结构/偏正结构) 。

二十三、看句式结构是否杂糅

句式杂糅就是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判断的关键是找句子的主干,可找到两套交叉的主干。当然从语意上分析,这种语病也可粗略地看作语意重复。如:

以上病句简析如下:

修改病句“四大方法,十项注意”

修改病句的四字诀:增(成分残缺的) 删(多余的) 换(用词不妥当)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一、 辨析修改病句的“四大方法”

判别病句的最简捷方法是语感审读法、语法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和类比法

在病句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 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要再做比较,明辨原因,以便加以修改。例如:“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

胜利攀登到顶峰。”“不管……极端不利”显然不合习惯,此句是病句。

对于一个句子,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各个成分之间搭配关系,看它们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①找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看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要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如:①“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②“凡是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是艰苦环境中磨练成材的。”

①“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合事理的,应为“制造伪劣产品”;②“凡是…… 都……”这个全称肯定判断,言过其实了,应去掉“凡是”,把“都”改为“大都”。

对句子的毛病拿不准时,按照原句格式仿造一些浅近的、容易把握的句子

加以比较,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语病所在。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原句结构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这值得他们的重视”, 再比照它的结构造句:“这值得他们的学习”“这值得我们的参观”,这三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原句要将“教师的重视”中的“的” 删去。

二、 辨析修改病句的“十项注意”

病句常常隐藏在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中间。对于较复杂的句子和长句子, 我们可以采用“去枝叶,留主干”的办法,看各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即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例如: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

我们通过去掉“枝叶”后,留下的“主干”是“人次参与观摩”。现在, 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毛病所在:“人次”是一个量词,它不能和“参与观摩” 搭配,这是主谓搭配不当。

介词常常把全句的主语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的缺失。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通过”、“对、对于”、“当……”、“在……”。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因此,考试时一定的关注这些介词。

例如:

(1) 英国原本有可能大规模种植一种抗除草剂的油菜,但由于抗议团体的干预,使这项计划最终泡汤。

介词“由于”把“使”的主语“抗议团体”纳入的自己的“囊中”。去掉“由于”即可。

(2) 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这个介词把主语“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纳入自己的“囊中”, 造成全句缺主语。

(3) 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障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

介词“对于”把主语“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纳入自己的“囊中”,造成全句缺主语。把“对于”放在句首即可。

(4) 当1633年伽利略被迫在判决书上签字以后,又庄重宣布:“地球仍然在转动!”

“当”把全句主语“伽利略”纳入的自己的“囊中”,造成主语残缺。

(5) 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 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误用介词结构“在……中”,使句子缺主语,应把“在这部作品中”改为“这部作品”。

句子中有“是否”“能否”“好坏”“得失”“成败”“高低”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语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得当。

例如

(1)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2) 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 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两方面,与“国家富强”一方面搭配不当。去掉“与否”。

句子中若有并列短语,我们主要考虑语序是否排例恰当,是否有包含、交叉关系而不合乎逻辑,与其他成分的搭配是否得当。

例如:

(1) 市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 不得统一配备。

“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两者不能并列,可去掉“床上用品”。

(2) 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 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膜拜、崇敬、羡慕”这三个词语有词义上的轻重之分,一般陈述句而言, 它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3)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赞歌等。

例句分类标准不一致,“叙事诗”“抒情诗”不是从内容方面来分的,而是从表达方式上来区分的。)

代词是文章表达中的一种省简方式,使用它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文意变得模糊,让读者无法理解或引起读者的误解。我们在做题时,要对句中出现的代词作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是否明确,否则,我们就应当很快地判断它所在的句子是病句。

例如:

(1) 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造成例句表意不明的原因是句中的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她”是指“三妹”,还是指“葛姐”,还是另外的人?若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 第二个“她”去掉,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2) 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将“自己” 改为“我”,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明白了。

有些短语在我们平时的口语或公文中经常用到,而且使用的频率相当高, 人们已经习已为常了,但它又不符合现代汉语规则,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来检查那些不规范的用法。在病句题中常出现的不规范的短语有以下几种:

①“目的是为了”

这个短语中“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从而造成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的任意一个。例如: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②“大多以……为主”

“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也是用语上的重复。也应当删除其中的任意一个。例如: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③“减少了……倍”

现代汉语里,“减少”是不能用“倍”表示的,但我们平时在电视里、报纸上、广播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这种不科学的说法,应予以纠正。例如:该站平时的日客运量都在两三万人,但今年由于受“非典”等因素的影响,日客运量只有六七千人,比往年减少了三倍。应改为“减少了70”或“减少了七成”

④“约……左右”、“近……左右”

“约”和“近”都是“接近”的意思,“接近”就是“不足……”的意思, 也就是不超过某个数量,而“左右”则有“接近或超出”两个意思,因而造成语意的矛盾。例如: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近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国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复句在表意方面比单句更复杂,逻辑性更强,所以人们在使用复句时特别容易出错。而经常出错的复句主要有下面两种复句:

①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的标志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遇到这类词, 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前后句是否构成必须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果” 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后面的“果”。例如:由于这些证书的获得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备爱广大干部职工的喜欢。(这个句子毛病很明显,一是“因此”中的“因”和前面的“由于”重复,二是前后句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前面的“因”无论如何也推不出后面的“果”来。)

②递进复句

这种复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顺递,也就是意思由轻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认识由浅入深等,另一种是逆递,与顺递刚好相反。而用得最多的是顺递,出现问题最多的也是顺递。例如: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带来……革命”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

句式杂糅可分为两句混杂和前后牵连两种。

①两句混杂的特点是,既用这种说法,又用那种说法。

例如:在旧社会,他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地高利贷剥削人民。例句把“利用开当铺进行残酷地高利贷剥削”和“利用开当铺残酷地剥削人民”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

②前后牵连的特点是,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另一句的开头,硬把前后两句连成一句。

例如:当上级交给我们任务的时候,我们大家有既光荣又愉快的感觉是颇难形容的。例句把“大家有……感觉”和“(这种)既光荣又愉快……是颇难形容的”糅到一起。可以把“有”改为“的”,也可以把“颇难形容的”移到“有” 后,去掉“是”。

在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 等。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例如:

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劝阻” 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三重否定 ,把意思表达反了。)

④汉语言学者难道不能不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 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领域么?(“难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用错,意思说反了。)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例如

①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②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

(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信息写作技巧、案例、点评和解析

信息简报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材料之一,是机关单位上传下达的重要载体之一。单位的一些情况很多时候并没有机会直接向上级或更高级别汇报,而通过信息简报却有可能直接摆在领导案头。因为信息简报的便捷性,也为各级领导重视,成为掌握了解情况的重要手段。对领导们来说,听汇报没时间,报纸可能只是浏览,信息简报却是一定要看的。

所以,一般行政单位都比较重视信息的报送工作。有些单位还会设置信息员,专门负责信息报送工作。而对于材料员来说,写好信息简报是入门功夫。信息简报,说简单很简单,说难又很难。难在写出新意。难在被上级采纳。

如何写好信息简报?首先要抓住它的特点。信息简报的篇幅决定了信息简

报要短平快,直接、精准、简练,直陈其事,凝练要点。把主要情况说清楚, 不必要的语句一律删减。其次,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信息报送要提高采用率,越快报送越好。信息员要敏锐地扑捉信息采编的契机,

迅速将正在进行的工作、目前的苗头、发展的情况转化为信息的素材,抓住关键节点整理成章向上报送。如果节奏慢了半拍,就要另寻角度,在新意上面做文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要提高采用率,是要花一番心思的。

在题材的把握、素材的选取、时机的掌握上,都要有一番考究。最后,要多写

勤写。信息简报这种载体适合练笔。通过一篇篇信息简报,不单为单位的上传

下达发挥了作用,同时也为牢固掌握单位基本情况打下了基础,更是为材料写作磨练技法。如题目的雕琢,敏感性的锻炼,材料的选取等等,都能在写信息简报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一、信息写作最实用和经典案例

信息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领导决策服务,信息是否符合领导需要是我们写作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围绕“领导需要知道的和需要领导知道的”报送信息, 是信息工作的灵魂。“领导需要知道的”叫做规定动作,“需要领导知道的” 叫自选动作。其实,“领导需要知道的和需要领导知道的”就是全市、全县的工作重点。

到底哪些信息是“领导需要知道的”?哪些信息是“需要让领导知道的”? 下面通过几则实例分析。

巴南区突出六大重点确保今年“一年再种十年树” (1)狠抓“1”条干道绿化。实施18公里巴滨路绿化。(2)狠抓“2”个万亩示范片建设。完成“彩色丰盛”、环樵坪山2个万亩示范片,丰盛镇今年春季实施的“彩色丰盛”项目高效连片造林1万余亩,包括核桃、桂花、银杏、罗汉松等彩色树种。(3)狠抓“3” 条高速路通道绿化。在完成渝黔、渝湘、绕城高速路106.8公里通道绿化基础上, 加强路周可视范围绿化。(4)狠抓“4”个景区绿化。完成南湖、东温泉、圣灯山、樵坪山四大旅游景点绿化,加大旅游通道绿化。(5)狠抓“5”大城市公园建设。新扩建巴南文化公园、大山村公园、老街公园、滨江公园和龙洲湾公园。(6)狠抓“6”大产业建设。壮大花卉苗木、花椒、速丰林、森林旅游、茶叶、伏淡季水果等六大涉林产业。(巴南区委)

赏析、点评与感悟:

赏析:该信息被市委办公厅《每日要情》采用。是一条反映“五大重庆” 建设情况的信息,突出“森林重庆”建设的亮点,正好切中市上的工作重点, 属于经验性信息。

点评:1.大标题视觉冲击力强。特别是“一年再种十年树”这一表述正好与熙来书记的讲话相吻合,倍受市委办公厅青睐,是这条信息的最大亮点。2. 小标题数字化。提炼精准,呼应大标题,体现了撰写者高度概括水平。3.内容阐述简练、精到。没有一句空话套话,一是一,二是二,点面俱到。

感悟:由这则信息可以看出,围绕市上重点工作,特别是市委主要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报送信息,采用率较高。同时,巧妙地将领导言论纳入信息中, 结合本县实际编写信息,价值更高,这样的信息,市委办公厅不用都不行!

巫山县“不求做大但求做精”走精品宜居建设之路 打造“山水之城、文化之城、旅游之城”,走精品之路,着力展现渝东精品旅游城市崭新形象和巴文化发祥地的独特魅力,以县城、大昌古镇和长江、大宁河沿岸为重点,设置大型壁画、宣传画20余幅,充分展现“巫山人”远古文化内涵,并按秦汉风貌, 对县城和长江、大宁河沿岸房屋进行统一风貌改造,新建15万平方米文化小区;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便民宜居城市建设之路,在市里支持2500万元基础上,县级配套1.5亿元,推进县城“油化、亮化、绿化”工程,建成滨江市民休闲景观大道4公里、群众登山健身梯道5公里,改造县城灯饰3000余盏,建成3个公园、2个广场,栽植银杏、黄桷树、垂柳等大树3万余株,城区绿化率达到32

(巫山县委)

赏析、点评与感悟:

赏析:该信息被市委办公厅《每日要情》采用。主要反映“宜居重庆” 建设亮点,极富特色。

点评:1.大标题极具创意。 “不求做大但求做精”令人眼前一亮,恰如其分,既有个性,又有分寸。2.内容阐述条理清晰,数据翔实,有规划、有过程、有效果。

感悟:优秀的信息,必有“点睛”之笔。由这则信息可以看出,创造性地挖掘本县重点工作亮点,精心采编信息,不夸大、不修饰,既写出了特色亮点, 又达到了宣传效果。反观我县,在城市建设方面的典型经验与这条信息描述的基本吻合,但是,我们在采编信息的时候就缺乏这种“点睛”手法和技巧,导致这方面的信息质量不高、不精。这类信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实例3

酉阳县着力破解农户增收融资难 (1)搭建互助平台。以行政村为单位组建资金互助社,实行社员制,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缴纳互助金为依托,建立生产发展基金;2009年首批4个资金互助社试点,2010年新建并规范运行资金互助社30个。(2)配套互助资金。2009年投入财政资金80万元,互助资金发展至87.09万元;2010年投入财政资金900万元,互助资金发展至1170万元。(3) 助推农户增收。发放互助资金852.6万元,帮助3260余户目标增收农户在关键时期得到“补位”。 到2012年,实现入社农户4万余户,带动全县20万户农户实现万元增收。

赏析、点评与感悟:

赏析:这是我县被市委办公厅《每日要情》采用的一条经验性信息。主要反映“万元增收工程”建设情况。

点评:1.选题准。万元增收是今年全市重点工作,在实施万元增收工作中, “融资难”又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难题,我县在破解“融资难”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全市具有开创性,围绕这一点采写信息,定位很准确,也很有创造性。2.三个小标题逻辑严密,层层深入,有措施、有数据、有效果,体现了撰写者在谋篇布局时独具匠心。

感悟:这则信息告诉我们,在撰写信息时,敢于突破“难点”,挖掘“盲点”,写出“亮点”,也是提高命中率的重要手段。既写出了当前中心工作,

又突破了领导关心的重大难题,对全市都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这类信息,堪称精品,也凸显了撰写者的独具慧眼。由此可见,对于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普遍难以破解的问题,我们在撰写信息时,要有胆量、要有创见、要千锤百炼出精品。

实例4

江津区分轻重缓急解决民生突出问题 (1)迫切民生需求“年内变新样”。启动“民生百日大会战”,用3个月时间集中建设一批民生工程,开工建设公租50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8000户,建成巴渝新居3000套;募集不少500万元的救灾基金,帮扶洪涝灾害受灾户。(2)特殊民生需求“一年一个样”。集中在移民安稳致富、山区农户增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等领域。依托“农村万元增收计划”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度提至40以上, 山区农户和移民户均增收1万元;每年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400件以上。(3)普遍民生需求“三年大变样”。就业、就医、教育、饮水安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长期民生工作领域做到持久为功。到2012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 新增3000户微型企业、2万个就业岗位;投入4.5亿元,按三甲标准迁建区中心医院,改扩建7所镇街卫生院,新建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今年起,每年教育经费投入不低当年GDP的4;解决6.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江津区委)

赏析、点评与感悟:

赏析:这是一条反映当前民生工作的经验性信息。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门研究了民生问题,出台了“民生10条”,此类信息是当前报送的热点、焦点、重点。

点评:1.标题严谨。看得出,该条信息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精品,大标题和小标题呼应十分贴切,用词极其讲究,以“迫切、特殊、普遍”三个词汇呼应“轻重缓急”,以“年内变新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进一步深化,很提神、很振奋、很养眼。2.信息容量大。信息中几乎涵盖了所有重大民生问题, 能将众多问题统筹在一起,足见撰写者对材料的高超驾驭能力,且丝毫没有堆砌、雕琢、累赘的感觉。

感悟:我们时常为找不到信息而苦恼,这则信息告诉我们,越是看似平淡的素材,越是考验我们的提炼水平,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化平淡为精彩、化凌乱为集中,该信息就是最好范例。可见,信息无处不在,关键看我们如何提炼、整合,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深入思考。

实例5

酉阳自治县确立 “4100” 深入推进“唱读讲传”活动(1)100首红歌提气振神。将市委确定的100首红歌作为传唱重点,结合民族特色选择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歌曲作为传唱曲目;将广场、操场、院坝等场所作为重点场地,将“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作为重要时节,把传唱红色经典歌曲作为学校、部队、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2)100 篇经典陶情壮志。精选经典内容,提供100篇参考书目供各级参考;开展以“转变作风、提升形象”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好书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广场文艺表演以及书法、绘画展览、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县城中小学生、县直机关“激情红五月、书香满酉州”经典诵读活动。(3)100个故事激发创业激情。在精选中外经典故事基础上,围绕赵世炎、贺龙、刘仁等革命先烈在酉阳战斗生活的红色故事,龚滩、龙潭、后溪等古镇景点传说,土司民风民俗文化等方面,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酉州儿女建水库、修公路等一系列创业故事等方面, 创作、收集、整理故事超过100个。(4)100条箴言凝聚人心。组建一支由50名首席创作员和200名骨干创作员组成的箴言创编队伍,以“益德增智、提神健心” 的主题,创作一批体现红色精神的“红言”和创编激励人心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

赏析、点评与感悟:

赏析:这是一条反映我县“唱读讲传”的经验性信息。“唱读讲传”各区县都有“神通”,报送此类信息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和热点。

点评:该信息有血有肉,一气呵成,提炼得恰如其分,把一些看似与“唱读讲传”无关的素材糅合在一起,达到了“新壶装老酒”的效果。信息中列举的那些活动和素材,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生动事例,撰写者能够从中找到“4个100”的载体将其串缀起来,足见视角之独特、眼光之独到、触觉之灵敏。值得赏!

感悟:这则信息的最初灵感来自于宣传部的一份文件,文件中出现了“100 首红歌”的字眼,撰写者独具慧眼,将其深化,添砖加瓦,穿衣戴帽,最终成为一条高质量的信息,并获得市委办公厅采用,这种从文件中挖掘信息、谋划“点子”的手法和技巧值得我们认真揣摩,并加以深化利用,定能报送更多精彩的信息。

实例7

丰都县搭建三大平台提升开放水平 (1)交通枢纽平台。构筑铁路、公路、水路三位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缩短对外开放时空。渝利高速铁路、涪丰石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投资3.7亿元,连接县城-工业园区产业大道竣工通车;连接周边县的出境公路全村公路乡通畅率通达均达100; 长江二桥即将开工建设,水天坪和丁庄溪港口码头前期工作加紧推进。(2)工业园区平台。累计投入近15亿元,完成水天坪工业园、镇江精细化工园、高镇食品工业园8平方公里征地拆迁、“七通一平”等基础建设,竣工和在建标准厂房11万平方米,重点扶持紫光天化等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3)投融资平台。借助国投司、城投司等平台,争取银行授信142亿元,政府性融资到位18.9亿元; 充分运用BOTBT等融资方式,成功引进紫光天化、东方希望干法水泥、上海一条毛等重大产业项目落户,三年多来,共引进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82个,合同投资总额369亿元。

赏析、点评与感悟:

赏析:这是一条围绕国发3号文件报送的经验性信息。国发3号文件是一个政策“宝库”,针对统筹城乡改革实验出台了许多真金白银的硬政策。统筹城乡的路径实际上就是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围绕这“三化”撰写信息, 可谓是海阔天空,包罗万象,有写不完的信息。

点评:该条信息的最大亮点在于抓住了“开放”这个关键词,由搭建“三大平台”来支撑“开放”,理据充分,搭建交通枢纽平台、工业园区平台、投融资平台分别是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扩大开放的路径,从中可以看出撰写者对经济发展规律的透彻理解,以及对区域经济的宏观把握,这一点最难得,也是最可取之处。

感悟:其实,我县的发展路径也就是矢志不渝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两年来,我们围绕“四件大事”,推进“四大战略”,大干园区、大干招商、大干城市、大干旅游,等等,走的都是统筹城乡的路子。可见,我县在落实国发3号文件、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实验方面还有许多信息“点子”有待挖掘。

实例8

武隆县以“四个实现”措施贯彻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精神 (1)做活旅游实现富民。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功能,探索“旅游+农业、林业、工业、地产”的“1+N旅游富民”新模式,到2012年前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旅游收入

70亿元,直接、间接带动创业就业10万人。(2)做强经济实现为民。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到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亿元。通过财力提高,带动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人均年补差水平提高10(3)做优农业实现增收。筹集各类资金30亿元,投入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引导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和销售支撑,到2012年全县培育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农民参加专业合作社达到60以上。(4)做细民生实现共享。投资100亿元,全面推进“宜居武隆”建设,人均住房达到35平方米;新建廉租房3080套。

赏析、点评与感悟:

赏析:这是一条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信息。这类信息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在最短最快时间内报送,否则就没有意义了。报送重点一般围绕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和落实,这类信息,最忌泛泛而谈、最忌空话套话、最忌“汇报式” 表达,一定要有创意、有点子、有举措。

点评:该条信息的最大亮点在于朴实、真切。题目清晰交代了“四个实现”, 内容中将还未实现的一些举措和目标表述得很准确,回避了 “狠抓、强势、突破、强力”等一些刺眼的词汇,令人信服,令人感到实在。

感悟:撰写贯彻某次重大会议、贯彻某某重要领导讲话精神的信息,也是信息报送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说,这种信息的撰写和报送,既要紧扣会议和领导重要讲话的精神,又要有实实在在的“硬货”,因为报送这类信息的目的是为了表态和落实,切忌大而化之,泛泛而谈,信息报送后,审核极其严格, 既要求内容具体,又要有创造性的举措,因此,这类信息要以“真实、朴实、创新、敏捷”取胜。

以上8条信息都是市委办公厅近期刊登在《每日要情》上的精品信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市委、市政府关注和需要的信息大致有以下4类:

《酉阳县着力改善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干事创业 》等。

重要决策、重要领导讲话、批示或指示情况。如:《**县迅速落实**领导交办的*件大事》等。

的放矢。当然,即使我们完全掌握了“领导需要知道的”信息,也对“需要领导知道的”信息做到了心中有数,这仅仅算是“入门”,还要多写、多练、多思考,才能提高信息写作水平,才能真正发挥信息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上传下达服务、为改进工作服务”的巨大作用!

二、党政信息写作的技巧

质量是信息的生命,因此,信息工作者要有“追求卓越、力争一流”的意识。 凡事都有规律、都有技巧,信息工作亦然,找到了采写信息的规律和技巧, 同样能写出精品。信息撰写“有法,但无定法”,下面结合实例谈谈信息的撰写和报送技巧,与大家共勉。

一篇好信息有哪些标准一篇高质量的信息应具备5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立意高。就是要站在中市县领导的角度去审视题材,做到“身在兵位、胸有帅谋”;

二是根基稳。就是要抓好“三结合”,紧密结合市情、县情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采编信息;

三是定位准。就是要求客观准确,是什么就是什么,既不危言耸听,也不

文过饰非;

四是逻辑严。就是题文相符,描述和判断相符,不自相矛盾;

五是形式新。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尽量做到一气呵成。少用官话、套话,

多用一些平实的语言,言简意赅,有比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实例9:

铜梁县倾情民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心系一线职工强制推行“高温假”。积极落实高温补贴,重点向公交司机、交巡警等一线职工和建筑环卫工人等一线岗位倾斜;要求涉及高温作业的用工单位根据工作性质,灵活采取“早出”“晚归”方式延长中午休息时间,作业场所气温达到37℃以上必须停工;在企业开设避高温休息室126个、配备现场卫生员186名,每天为作业职工发放绿豆汤、茶水及防暑降温药品1次以上。(2)情牵困难群众频送“清凉风”。启动“纳凉工

程”,每天免费开放符合安全条件的城区防空洞3个,可容纳600余人纳凉。在防空洞内安放桌椅300套,配备电视、书报、饮水机等设施;投入300万元,向五保户、残废人、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发放电风扇、凉被、消暑药品。(3)战备应对高效服务群众当“及时雨”。开展管网、线路大排查6次,设立“高温天气抢修应急组”3个,做到服务热线24小时畅通,以最快速度处置突发情况,确保电网、自来水、天然气等安全稳定运行。

点评:

这是一篇好信息。被市委办《每日要情》采用,之所以好,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抓住了市委关注的民生问题。立意很高,根基很稳,定位很准。防暑降温工作看似小事,实则大事,正值高温时期,推行“高温假”、送去“清凉风”、担当“及时雨”,每一项举措都体现民生情怀。 二是形式新颖。撰写者巧妙运用“高温假、清凉风、及时雨”贯穿全文,令人读来倍感温馨,体现了信息人员很高的业务素质。 三是反映了信息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系民生, 关注民生,难能可贵。

实例10:

酉阳县开展文化短信“传”四方活动 紧紧围绕“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摒弃落后封闭文化,引进先进外来文化”,深入开展以“箴言短信、励志短信、经典短信、地域风情、歌颂祖国”等为主题的“传箴言”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敢想敢干,说干就干,干就干成”、“满怀激情奋斗,带着希望上路”、“向先进地区学习,解放思想;向先进人物学习,爱岗敬业;向人民群众学习,执政为民”等一大批原创短信脱颖而出,并在市民中广泛传递。截至目前,参与手机用户已达111834户,原创短信量1426条,转发短信量119638 条,PUSH短信量203904条,报纸、电台、电视、网站登载、宣传短信量达1324 条。

点评:

这则信息短小精悍,定位精准,报送时间正好是在熙来书记发出第一条红色短信之后两个月左右。信息本身如实反映了酉阳的特色,并巧妙融入了我县的一些创新提法和举措,题目冠以“传四方”彰显了撰写者的大气。另外,这条信息的另一亮点还在于数据的运用,当时各区县在报送“传箴言”活动时, 都虚报浮夸,动辄100万、几百万条,领导一看就是虚假的,而我们是如实反映情况,从这一点讲,实事求也是取胜法宝之一。

信息撰写技巧之一:“无球跑位”勤思考 要时常保持对信息的高度敏感性, 形象地说就是相当于足球运动中的“无球跑位”,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寻觅良机,看似静如处子,实则动如脱兔,不经意间就完成石破天惊的一击。

实例11:

酉阳县推动农民工赴疆拾棉由“政府包揽”向“市场运作”转型 (1)培育市场主体。在39个乡镇分别培育一个或多个能具体承办本乡镇赴疆拾棉的劳务中介组织或劳务经纪人,具体负责工人整个拾棉期生产、安全、生活管理和服务工作。(2)出台激励政策。劳务中介组织每输出1人补助劳务中介费50元;实行路费及培训补助政策,每人补助100元;实行拾棉工意外伤害人身保险,每人10 元。(3)适当利益驱动。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可收取新疆建设兵团下辖用工团场的劳务中介服务费;劳务部门制定利益分配监督管理办法,可从提供的拾棉工价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中介服务费用。促进农民、中介组织、经纪人多方共赢。

点评:

这是一条好信息。好在三个方面。 其一、“点子”准。作者瞄准“农民工赴疆拾棉”这一特事,以其敏捷的动作报送了这条信息,反映了作者善于把握全局和时代脉搏。 其二、形式新。从标题可见一斑,不落俗套,不走寻常路, 提炼了“由政府包揽向市场运作转型”这一命题,体现了作者的创新能力。 其三、以小见大。“赴疆拾棉”看似小事,但却是当时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都在做,实则是一件民生大事,作者站在关注民生的高度创新提出三点措施,对其他地方具有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这种信息,是以“快、优、特”取胜!

会议是信息的“眼睛”,是信息的“风向标”。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大大小小各种会议传递大量的信息,我们就可以从会议的贯彻落实情况,贯彻落实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及亮点,以及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即将发生的一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酉阳实际,采写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

实例12:

酉阳县突出“三抓”助推农户万元增收 (1)抓产业支撑。推进100万亩经济林、100万亩工业原料林、100万亩林下经济“三百计划”,完成劳动力培训2.5 万人,力争到2012年全县20万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2)抓基地示范。新

建渝东南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大棚10000个、示范点(片)146个、苗圃基地5200亩、水果基地4.3万亩、青花椒基地10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基地39 个。(3)抓龙头带动。引进农业龙头企业56家,带动组建专业合作社95个,带动 5万户农户增收;力争到2012年,创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10 家、县级龙头企业100家。

点评:

这则信息写于市委召开“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作会后。当时,我县正积极调研,谋划万元增收工作,并初步形成了“抓产业支撑、抓基地示范、抓龙头带动”三大抓手,与市上要求完全吻合。并拿出了一整套数据支撑,体现了信息人员善于从各种会议中捕捉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信息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就必须盯住时事不放。但是,信息的选题和新闻又有所不同。新闻关注的是新近发生的事,新闻界有句行语,即“狗咬人不算新闻,人咬狗才算新闻”。那么,信息与新闻又有哪些区别呢?有两点区别

(1) 新闻是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新闻。新闻是变化着的生活的记载。没有变化,就没有新闻。比如,人们每天吃饭、睡觉,这不是新闻;但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吃饭睡觉,这就是新闻。

(2) 信息是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提供参谋、决策依据的。判断新闻和信息的区别,那就是你所报的东西对各级领导有用,是他所关注和想要知道的,这就是信息。反之,诸如“某地发现了一棵千年古树”、“出土了一座汉代古墓”、“发现了一种珍稀鱼类”等之类的信息,由于对领导决策没有多大的价值,也就只能算新闻,而不叫信息了。

实例13:

秀山县32个乡镇建立“廉政食堂”规范公务接待 “廉政食堂”实行乡镇主要领导批准,党政办直接负责接待的制度,严格实行“三限”。(1)限制接待标准。公务招待用餐费用每桌在200元以内,干部职工用餐在5元以内。(2)限制范围。不管是县领导、县级部门调研指导或乡镇自行举行的主要活动,一律到“廉政食堂”就餐,杜绝食堂外就餐行为。(3)限制陪同人数。所有接待全部实行对口,不得随意扩大接待范围。党代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老干部等组成“廉政食堂”义务监督员,进行营业监督;县纪委、县财政局和县审计局对乡镇公务接待费用情况进行不定期监督检查。今年初实行“廉政食堂”以来,全县乡镇

接待总用同比下45,节资金145万元。(秀山委) 点评:

这是一条很有价值、很有“含金量”的信息。这则信息体现了撰写者“闻风而动”的政治敏感性。这则信息正好是在全市开展“三项治理”期间报送的, 报送的“点子”很对路,时间差也把握得很准,是这条信息最可取之处。由此可见,盯住上级某个时期的中心工作,适时而动,闻风而行,哪怕是“旧”的东西,只要穿上了“新”的衣服,同样很出彩!

文件传递信息。我们重点要从我县对文件政策的部署落实情况、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两个层面采写信息。比如国发3号文件颁布以来,全市都在深入研究并贯彻落实,文件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源,光是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就能写出大量的信息。

实例14:

酉阳县贯彻国发3号文件精神寻求切入点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后发优势 ⑴深入调研。围绕国发3号145条政策措施,逐一剖析研究,查找政策落实的切入点、突破口,并将相关政策逐一分解到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在此基础上围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林权改革、土地流转、旅游产业、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党建、社会事业等近20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切实把握国家投资和建设的重点方向。

⑵“合订”政策。将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与西部大开发、民族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等系列优惠政策优化整合,及时清理废除不适应、不利于城乡统筹的有关规定,积极探索在林权制度、土地、户籍等方面改革,将政策优势转变为促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⑶储备项目。把握政策、项目、资金的重点投向, 围绕矿冶、食品、服装、能源、建材、机械制造六大工业主导产业,储备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的项目300个以上,金额达600 亿元以上。落实专抓班子,主动对接,强化跟踪督查,确保项目落地。⑷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强力推进24个重点项目以及20余个上亿级招商项目,加快12项民心工程建设,组建重点项目工作组,实行表格化管理,倒逼推进,充分发挥重点投资项目对县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点评:

这条信息逻辑严密,眼光独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的标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就我县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而言,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其主要切

入点就是要“激发县域经济发展后发优势”,盘活现有资源,激活沉睡的大山, 撰写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县如何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其政治敏感性和谋篇布局的高超手法值得肯定。

由此可见,当一份重要文件下发后,我们如何抓住文件的精髓,创造性地编写信息,并做到有特色有亮点,这是考验信息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重要尺度。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跳不出“及时传达会议精神、迅速抓好会议落实、切实做好任务分解、加强领导、跟踪督查”等等习惯性思维,而这篇信息, 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值得认真揣摩学习。

实例15:

璧山县着力解决弱势群体民生“五难” (1)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投入42亿元,开建公租房70万平方米、廉租房20万平方米、定向经济适用房25万平方米、农民还建房95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危旧房7000户,建设巴渝新居3000户。(2)解决困难群体看病难。将日常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分别提高到300元/人、3000/人,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提高到50以上;改扩建乡镇卫生院8个,建成规范化村卫生室100个。(3)解决留守儿童生活难。投资1656万元,新建农村寄宿制学校12所,明确3012名“五老”同志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培养好1万名留守儿童。(4)解决贫困农户增收难。投入80万元,实施产业扶贫,确保两年1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帮扶4000名贫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5)解决偏远群众出行难。投入5亿元,硬化改造农村公路230公里,新建农村便道300公里,新增农村客运线路12条,配置客车50台。

点评:

这条信息最大亮点在于“快”。市委刚刚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确立了“民生10条”,作者盯住这一文件,采写了这条信息,实属顺手拈来,毫不费劲。信息中罗列的“解决弱势群体民生五难”纯粹是一些常规性的“动作”,任何区县都在做,但是,作者抢先一步,把现成的数据列一列、把标题做一做,就抢占了先机,既体现了贯彻文件精神之迅速,又在全市树立了良好形象。 盯住文件写信息,要快、要准、要精,不然,等大家都有“动作”了再写,被采用的难度就大了!

媒体是舆论的汇集地。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媒体信息,揭露问题比较尖锐、比较及时,我们从中会发现许多信息。通过媒体收集信息应注意三点:一是重

大决策、重大事件要以主流媒体为准;二是社会思潮及理论动态信息,要善于从媒体“理论版”、“言论专栏”去收集;三是社会热点问题及网上热点问题,要关注各大网站上的新闻跟贴。

实例16:

基层反映普及12年义务教育并提出四大理由 最近,关于我国义务教育是否延长的问题引发基层热议。重庆市2007年通过了国家教育“两基”工作督导验收,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8.4,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9.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5.1。笔者以某县为例,深入调查了该县关于义务教育是否延长的问题。该县2007年通过国家教育“两基” 督查验收,2008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和99.47,“普这一现象,80以上调查象表示支持普及12年义务教育,并提出4大理由。一是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比例偏低,职高收费门槛较高,大多数初中毕业生走入社会无事可做,期盼多读几年书。2008年,该县初中毕业生10855人,升入普通高中比例仅为28.02,占72 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只有仅20的毕业生选择就读职业学校, 但是职业学校收费较高,近50毕业生选择打工或者种地。打工没人要,种地缺力气。如果普及12年义务教育,将有力改善这一现状。 二是留守现象普遍,延长义务教育是解决留守学生教育的有效举措。某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人口81万,常年在外务工人口近20万,务工人群的子女90以上为“留守孩子”,缺少管教,务工家庭轮流着走上打工道路的现象十分突出。延长义务教育,将使这些务工家庭的子女更多接受学校教育,缓解社会压力。三是延长义务教育对化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三农”核心是农民,农民关键是素质, 素质症结是教育。12年义务教育,可以使农民受到高级中等及以上教育,提高其致富本领,化解“三农”问题。四是延长义务教育将有力解决我国就业压力。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被迫大量使用低水平工人。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淘汰率的状况。如果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可以使部分人口就业时间推迟3年或更长时间。将有力解决我国就业压力。 点评: 这是一条“精品”信息。这条信息选题的最初灵感来自于网络媒体。当时,正值“两会”期间,关于义务教育是否普及12年的争论十分激烈,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开辟专栏进行讨论,各种观点云集,但总的情况是支持“普及12年义务教育”的人居多,发表这一观点的人有学者、专家、一线教师、家长,也有普通

市民、打工群体。撰写者洞察到这一情况,把搜集的观点进行加工,用数据说话,适时采写了这条民意类调研信息。“提出四大理由”阐述得有理有据,层层深入,可读性很强。 由此可见,盯住媒体,尤其是发生重大事件期间,媒体的反应是最灵敏的,我们只要盯住不放,巧妙“移植”媒体的观点,为我所用, 深入加工,定能采写到观点鲜明、时代性强的优质信息。

基层是信息的第一源泉。时常盯住基层,可以创作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盯住基层抓信息,可以进行“自下而上”的政策思考,可以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上级的安排部署,可以深挖出基层工作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亮点,从而形成一系列具有深度的信息。

湖北新省长的这篇讲话值得认真学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干是本分,更是职责!”1月21日,甫一上任, 湖北新省长王晓东在省政府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一口气提出“五个干”。

王晓东说,蓝图已定、目标已明,关键是抓落实。必须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展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

第一个“干”,上下同欲对标干

上下同欲者胜。做好政府工作,必须自觉站在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干字当头,实字托底,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措施落地生根。因此,我们务必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三个统一”:

一是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政府工作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经常同

党中央对表,切实树牢“四个意识”,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加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湖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抓好再学习、再贯彻、再落实,加快推进“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进程。

二是统一到省委工作要求上来。蒋超良同志来湖北工作以后,在深入调查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特别是做好“五个表率”、处理好“五大关系”等,站位高远、指导性强,体现了对湖北省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对于我们认清大势、坚定信心,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没有水分、实实在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全面从严治党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

省政府必须带头贯彻、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各级政府要积极主动同省委工作要求对标,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三是统一到“两会”目标任务上来。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具有

法律效力,是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规定动作。我们要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确保取信于民。

第二个“干”,突出重点精准干

拎衣要拎衣领子,牵牛要牵牛鼻子。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湖北省经济社会发

展,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精准发力、精准施策,集中力量解决好重点、难点、痛点问题,以关键环节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了今年要抓好的七个方面工作,我们要聚焦聚力、坚定不移地全面落实。这里要重点围绕四个方面:

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放松。这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大发展

机遇。要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推进的过程,就是区域发展分化洗牌的过程,如果我们放松了、看小了、抓虚了,就会错失良机、落后于人。广东、江苏、浙江等省经济总量大,但增速高于全国,根本原因是结构性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有些地方顶不住经济下行压力,掉队了、落伍了,根源是在结构性改革中见事迟、行动慢、作为少。对此,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开年上班第一天,省委将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专门部署,这里主要强调统筹用好“加、减、乘、除”四种方法。

一是做好“加法”。重点是补短板。补短板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

面装。湖北省主要短板有哪些呢?就是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够、县域经济实力不强、多极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等。补齐这四大短板,不能搞大而概之,必须具体化、项目化。要整合力量、整合资源,一项一项研究,一项一项推进,打好“组合拳”。

二是做好“减法”。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去产能方面,要巩

固去年的成果,防止已经化解的产能反弹。今年重点要抓好两件事:一件是启动实施两年内煤炭生产行业全部退出工作计划。时间很紧、任务很重,今年就要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必须明确的是,对煤炭企业不能一关了之,要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用好兜底政策,确保社会稳定。另一件是大力取缔“地条钢”。在这个问题上,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排查认定不到位、核查报告内容不符合要求的问题。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迅速部署,迅速核查,迅速取缔,坚决打击。去库存方面,要坚持因城因地施策,真正把好金融和土地两大“闸口”,注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去杠杆方面,要突出企业、政府、金融部门和居民四张资产负债表,分类实施、协调推进。

三是做好“乘法”。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制度供给、服务供给。更

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更大力度推进财税、投融资等关键性改革,充分发挥改革的乘数效应,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四是做好“除法”。继续加大降成本力度,突出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

本、融资和人工成本等重点,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全面完成今年降成本任务。

紧紧扭住振兴实体经济不动摇。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稳增长、稳就业就是

空话。振兴实体经济,关键靠市场主体、靠企业家,但政府也必须更好发挥作用,积极主动作为。

一是全力以赴抓项目。我们要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任务工程化、

项目化,没有项目支撑,目标任务就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要将投资重点转向产业发展,转向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围绕1万个亿元以上项目、超过2万亿投资目标,主动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尽快拿出一张实打实的项目清单。从近年情况看,一些项目落不了地、开不了工、进展缓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项目库建设不够好,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配套衔接跟不上。要抓住影响项目推进和落实的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确保项目接续有序、落实落地。

二是全力以赴抓招商。项目从哪里来?主要靠招商引来,必须把招商引资

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现在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必须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坚决、服务上周全,多措并举,真抓实抓,掀起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武汉市已把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其他市州更应该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近两年,荆门大力营造抓招商、谋发展的强大气场,去年签约项目547个,已开工440个,投资总额2488亿元。荆门的经验就是“抢拼严实”, 很值得各地学习和推广。省政府将尽快完善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各地各部门也要在优惠政策、干事氛围、激励措施等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创造更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

三是全力以赴促民营。民营经济是湖北省经济的主体、财税贡献的主力和

就业的最大容纳器。提振民营经济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路径。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更大力度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对民营企业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保证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要树立“亲”“清”政商关系,领导干部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政商之间构建“亲”“清”交情,更有利于与市场主体交往,更有利于为企业服务,更有利于激发民营经济创造活力。

四是全力以赴优服务。聚焦“融资难、融资贵”,改善金融服务,疏通金

融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管道。金融存在的依据就是服务实体经济,

离开了实体经济,金融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金融部门要拿出实实在在的管用措施,真诚服务实体经济,务求取得实质成效。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多管齐下缓解企业融资压力。

紧紧扭住生态环境保护不含糊。“两会”期间,代表们对绿水青山就是老

百姓的幸福靠山给予高度评价,这表达出大家对绿色崛起的热切期盼。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唤,就是我们的工作取向和奋斗目标。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和张高丽副总理,就整治取缔长江黑码头等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和批示。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坚决防止长江沿岸“黑码头”死灰复燃。沿线政府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坚决整治到位;水利、交通、海事、航道、公安等部门要联动执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做到应查尽查、应整尽整。同时,加强统筹规划,加快岸线、土地生态修复,形成长效巡查机制,切实保护好长江水道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对各级政府推进转型发展能力的考验和检验。“大保护”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在“大保护”的前提下, 积极寻找新机遇、培育新优势、走出新路子。谁在这方面领悟到位、行动快捷, 谁就会赢得发展先机。

紧紧扭住精准脱贫不懈怠。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工作的艰巨性、

复杂性持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是一场战役,大家立了军令状就要完成,军中无戏言。

我们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机遇。坚持“准、实”导向,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严格扶贫责任制,严格考核监督, 严禁弄虚作假,严防数字脱贫,全力以赴完成全年脱贫攻坚任务。要迅速发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坚持先难后易,找出最短的短板,啃下最硬的骨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环紧扣一环抓,一锤接着一锤敲,不达目标决不罢休。

第三个“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市县乡政府都是换届后的新班子,新班子要有新要求、新作风,以新的更大作为展示新形象。一定要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 倍加珍惜在重要岗位工作的机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以苦干实干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一要积极有效“稳”。稳中求进,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保持经济平稳

健康增长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

“稳”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湖北省GDP总量已经站上3万亿元大关,位居全国第7,在新起点上保持中高速发展的难度越来越大。今年我省GDP增速预期目标确定为8左右,比前几年目标降低了,但并不意味着工作难度降低了。这个目标的工作要求更高,必须更加突出质量效益中心;这个目标的难度系数更高,必须依靠调结构、转方式和转型升级才能取得。

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必须把经济“稳”住、“稳”牢, 把实现8的增长作为底线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二要千方百计“进”。消极被动地求“稳”,不积极主动地求“进”,是

肯定稳不住的。这个“进”,不是片面追求GDP增长,而是在质量效益上进、转型升级上进、动能转换上进,加快构建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

湖北省传统产业占比大,发展层次不高;新经济虽然发展势头好,但势强力弱。这说明湖北省不仅“进”的空间巨大,而且“进”的任务很紧迫。我们要努力在关键领域改革、创新发展、扩大开放等方面寻求新突破,在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新进展,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方面收获新成效。

三要尽心竭力“求”。核心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能不能“稳”,会不

会“进”,取决于如何在奋发有为上“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

黄石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筹措5个亿关闭了所有煤矿,为全省做出了表率。面对改革发展的艰巨繁重任务,我们要始终带着热情工作、饱含激情干事。

领导干部应当铸牢两根支柱,一是理想信念,二是敢于担当,二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把工作岗位当成体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平台,敢于扛重担、挑大梁、打硬仗。

第四个“干”,遵循规律科学干

增强把握和运用规律的能力,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本领,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必修课。我们既要埋头苦干,也要善于巧干,把工作热情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把劲使在关键处、工作做到点子上。

一是更好把握大逻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对新常态的趋势性

变化适应把握不够。这句话是很有针对性的,这是我们当前工作中许多困难和问题的源头。我认为,主要是“三个不够”:即对中央的重要判断、重大决策理解不够,对省情、市情、县情的精准认识不够,将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结合不够。

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可能会处处被动,一直被动。比如,对湖北省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认识问题。近年来湖北省经济增速放缓,看似有效需求不足,实则是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这才是深层症结。

湖北省经济既有总量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有需求问题也有供给问题,但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一点必须明确,要切实增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紧迫性。

又比如,对区位优势转变的认识问题。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区位优势更是如此。互联网时代有一个鲜明特征,就是无论“建中心”还是“去中心”,都与传统的区位关联度不大。贵阳能搞大数据产业;湖北省偏远的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进入了全国淘宝村名单。这充分说明,发展的区位制约已不明显。传统的所谓“中心”“枢纽”,如果缺席了互联网时代,就会被无情地“去中心”“去枢纽”,为时代所抛弃。

适应、把握新常态,必须树立新发展理念、转变思维方式,紧跟时代步伐, 让传统优势焕发新的生机,并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不断培植新的发展优势。

二是牢牢攥紧金钥匙。就是要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毫

不动摇地坚持其重大原则、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真正成为抓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

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重大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的重大调整上来。

要善于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破解发展难题,要善于把中央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转化为考核评价的鲜明导向,转化成具体的政策措施,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发展项目。

三是高扬干事风向标。抓住想干事、敢干事这两个关键点,树立鼓励干事

创业的鲜明导向。要加快建立健全两个机制:一是正向激励机制。旗帜鲜明地

褒扬担当者、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真正让想干事者有机会、会干事者有平台、干成事者有地位。二是容错纠错机制。

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让敢担当、敢创新的干部有锐气、有底气、不泄气。

目前湖北省有近百项国家级改革创新试验示范试点,不能将这些难得的“金字招牌”只用来装点门面。凡是承担了改革试验示范责任的,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成发展的“实物量”。

第五个“干”,扑下身子务实干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千条万条,不抓落实都是白条。

一要把要求提实。就是要明确目标定位和工作标准,引导方方面面主动对标对表,追求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重点是三个方面:

追求高标。今年的增长预期目标调低了、更实了,但工作标准不能降格以求,必须坚持按最高标准要求,追求最好结果。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根据自

己的条件确立工作目标,不仅要争“第一”,更要争“唯一”,争取更好的发展结果。

守牢底线。底线是必须遵循的“硬杠杠”,是必须守住的“大堤坝”。当

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很多,必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地区性风险底线。

严格考核。考核是指挥棒。考核要科学精准,严肃认真开展督察督办、目

标责任考核,严格奖惩兑现,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效落实。

二要把工作抓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实话、干实事最能检验和锤炼党性。真抓实干必须成为政府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范。

要把目标要求清单化。省政府办公厅已对《政府工作报告》任务进行了明确分解,确定了落实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第

一时间将任务和责任清单化,明确责任单位、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严格落实清单销号制度,挂图作战,强力推进。

要把原则要求具体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凡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原

则要求的,要制定具体化实施方案,并把方案转化为行动,把行动转化为实效。要把具体要求措施化。凡工作任务已有具体要求的,要制定具体措施,拿

出管用办法,落细落小,付诸实施。工作落实过程中,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作秀”,防止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

三要把责任压实。压实责任,才能干出成效。

要以领导带头促责任到位。领导干部要主动把工作责任扛起来,带头崇尚

实干、狠抓落实,深入调研、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同时,注重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汇聚改革发展强大合力。

要以责任追究促责任落实。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

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把中央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

人民网在20141024日刊登了《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你都知道吗?》一文,将2011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跟1995年发布的《标点符号用 法》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很多主要变化。该文虽是“旧闻新谈”,但是转载量很大, 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欢迎。这一现象反映出大家对于新版《标点符号用法》的兴趣 和热情,也映射出部分读者对于标点符号的掌握可能还存在误区。笔者就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做一些点评,希望能对读者们有些许启迪。

一、问号叠用、叹号叠用、问号和叹号连用,宜采取慎重态度

新标准指出,“在多个问句连用或表达疑问语气加重时,可叠用问号。通常应先单用,再叠用,最多叠用三个问号”。但还应当注意,新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没有 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问号。”其实,书面语中叠用三个问号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因此,采用叠用三个问号的形式时,宜采取慎重态度。除非确实有 必要,一般使用一个问号就可以了。

新标准指出,叹号“表达强烈语气时也可以叠用叹号,最多叠用三个叹号”。这同样也需注意新标准特别指出的“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不宜叠用叹号”。事实上,在书面语中,三个叹号叠用的情况也是非常少见的。因此对这种用法同样宜采取慎重的态度。

新标准说明,当句子包含疑问、感叹两种语气且都比较强烈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在问号后再加叹号(问号、叹号各一)。但是应当注意宜在“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等句子中使用。

在设问和反问的句尾,就一般情况而言,宜用问号。例如:

(1) 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不能。(设问

(2) 十块钱一斤,还算便宜?(反问

二、相邻两数字连用不用顿号,需有条件

新标准指出,“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应当注意的是,有时候两个相邻数字连用不表示概数,只是一种缩略说法,这时宜使用顿号。例如:

(3) 今天来听课的是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的学生。

这句话是说,“今天来听课的”,有三年级、四年级以及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如果去掉顿号,其中的“三四”“五六”便成了概数,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变了,成了笼统地指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来听课。因此句中的顿号不宜省略。

顿号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现在有些公文中可以看到“1、……2、…… 3、……”的写法。这种写法不符合新标准中关于序次语的规定。宜写成“1.……

2.……3.……”。也就是说“1”等阿拉伯数字做序号时,其后不宜加顿号,宜加下脚点。加顿号不仅不符合新标准的规定,而且顿号是汉语书面语 中固有的, 跟外来的阿拉伯数字也不匹配。

三、引文独立成段时,合理运用引号

新标准指出,“独立成段的引文如果只有一段,段首和段尾都用引号;不止一段时,每段开头仅用前引号,只在最后一段末尾用后引号”。值得注意的是,往往有人在独立成段文字的每一段前后都加引号。根据新的标准,不采用这种做法为宜。

另外,《〈标点符号用法〉解读》(语文出版社2012年9月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编)中指出,标示独立成段的引文,“还可以采用缩排不加引号的 方法来表示。通常,引文要比正文多缩进两格,即第一行开头空四格, 转行空两格,可不加引号,但引文前段正文末尾应有冒号或破折号。”所举的例子如下:

关于海南岛烧荒开山破坏自然资源的最近一篇报道,刊登于《中国法制报》1987年5月26日3版上,读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现将此文实录于后——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绵延百里,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 是个闻名的绿色王国。4月上旬的一天,我们驱车向五指山的主峰驶去。

…………

既然已经缩排了,因此采用这种做法时,不宜再给引文加引号,这样版面上比较简洁。当然,采用这种做法的时候,如果引文再变换字体,引文跟正文的区别将更加明显。

四、括号的形式和用法,注意句内和句外的不同

根据新标准,括号的主要形式有四种,即圆括号“()”,方括号“[ ]”, 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需注意,当需要套用括号时,宜采用六角括号在外,圆括号在内的做法。

例如:“〔茸(róng)〕很细很细的毛。”在具体操作时,也可以服从全篇或全书的多数用法,从“体例一致”的角度出发,调整为圆括号在外,六角括号在内的形式。

根据新标准,在括号的运用中,还宜注意到句内括号跟句外括号的不同。句内括号处于句子内部,在句末点号之内;句外括号处于句子外部,在句末点号之外。例如:

(4) 书斋,在我的概念中,就是一个随手可以拿到书,可以让你静下来思考的地方不论有多小)。

(5) 果戈理作《巡按使》,使演员直接对看客道:“你们笑自己!”(怪的是中国的译本,却将这极要紧的一句话删去了。

例(4)中的括号是句内括号,所以括号内词语末尾不用点号。例(5)中的括号是句外括号,所以括号内词语末尾用了点号。

五、连接号,曲直有讲究

就当前连接号的使用情况而言,应当注意,表示时间起止时,宜用一字线, 而表示数值范围时,宜用浪纹线。另外,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一般前一数值后的量词或计量单位符号可省略。例如:

(6)2011年2月3日—10日

(7)15~30℃

六、书名号,运用的场合要记清

有些文章在介绍书名号的用法时,举出“《社会广角镜》(栏目名)”这一用例。这个例子是正确的。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这个例子说明,文章中书报刊等的栏目名称要加书名号,而不能用引号。

也有误用书名号的例子,如“《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两门课程”。这两处课程的名称宜加引号,写成“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书名号是 标示各种文化作品名称的。课程名称不宜加书名号。如果出版了一本某课程的教材,文章中谈到这本教材时,宜在其名称上加书名号,因为成书的教材是文化作品。 例如:“我买了两本教材,一本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 另一本是《市场营销》。”当然,各种证件不是文化作品,因此“身份证”“户口簿”等各种证件不宜加 书名号。

写解决措施的一些思路

一、加大管理力度

分工负责实行责任制,奖罚分明;加大重点整顿的力度,严加惩处违规违章者;依法管理,避免以罚代管、以罚代法、以禁代法、以检查代管理;发动民众参与管理;管理到位、下沉;实现高科技管理;参照大部制改革,提高效率。实施问责制。

二、出台相关的政策

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市场政策准入制、退出制度;税收政策;公共政策。出台要及时有效;一艘维护民众利益;要重在落实,检查、督促、整改、评比、处理;要不断调整;要民众参与决策,征求民众意见。

三、制定制度

包括国家制度;内部制度。这里专指内部制度。将所有的机构和人员纳入制度管理的范围;制度制定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严格执行制度;用奖惩推动制度的落实;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抓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众自觉性;严格执法, 不留空档,不徇私情;加大对执法的监督,保证法律公平。

五、加大监督力度

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确实解决好政府内部的监督问题(监察局、审计局、监察员制度);调动新闻媒体的监督积极性;推动民众参与监督(听证会;有奖举报;市长热线;代表旁听;一把手接访;信访;公布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充分利用网民的监督。

六、宣传教育

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创新形式;充分发挥宣传平台,搞好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的宣传教育;宣传教育进基层,靠群众宣传群众、群众教育群众;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

七、改革手段

现在主要是大部制;公务用车招待;事业单位改革;行政执法,取消收费; 等等重大改革。改革必须维护民众利益,科学发展,作为改革的标准;力度大, 措施要有力;配套措施全面;规范改革;民众参与改革,监督改革,保证改革

的正确方向。

八、思想观念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民众利益,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将发展观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定体系,作为主要指标,一票否决;实行问责制,严肃查处;推动政治民主进程,和政务公开、权力透明的步伐;加大监督力度, 推动民众参与决策;明明是好事,只要群众不同意,坚决不能做。

九、个案(具体问题)

强制措施1条;辅助措施2~3条;治本措施1~2条。

十、社会焦点热点问题

调查研究,摸透情况;及时推出平衡利益举措;引导向好的方面发展,控制事态不向恶性方面发展;解决根源。

十一、突发事件方面的问题

类型——常规的:自然灾害;生产安全;食品安全;防疫与卫生医疗安全。社会矛盾激化的:群体材夜思;群体暴力事件;袭警;恐怖。

已经发生的:采取积极措施抢救人财物;控制事态,稳定局面,避免恶性; 追究责任,严肃查处;拉网检查,避免类似事情发生;建立预警机制与应急体系;树立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坚决实行问责制。坚决遏制的:加大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民众的防范意识应急能力; 建立和完善预警与应急体系;透明的信息公布制度;树立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公共安全问题;实行问责制。

十二、道德领域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抗震救灾精神,奥运会成功举办,神七精神,结合出现的反面问题,结合自身的实际问题);以八荣八耻为指导,搞好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企业道德,提高民众社会责任法律责任; 推动行业自律;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道德建设;领导要做道德建设的表率和典范;充分发挥媒体、电视、文艺的正面宣传教育引导作用;开展全民(特别是基层)的道德活动,形成道德氛围。

十三、文化建设问题

加大文化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农村、社区;建立大众文化服务体系; 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大监管力度,重点管好文化市场、新闻媒体管播电视文学艺术,建设和管理好网络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抵御文化垃圾(对于时尚文化、多元化文化加以引导);开展基层文化活动, 提高民众文化素质。

十四、生态与环境保护问题

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与环保同样重视;纳入政绩考核体系,一票否决。分类推进——对落后地区,上马绿色、环保、高科技、循环项目,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对发达地区,恢复生态;提高民众的意识;加大税收力度;出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5 s; a5 m# O; A1 w

十五、解决民生问题

下决心解决好国计民生问题:就业,看病,上学,住房,养老、幸福感、压力、涨价、收入、生存环境,并将此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重视民生,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出题《民生法》,以法律形式规定政府民生义务、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好社会,提供一个安全、发展优良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六、社会建设问题

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是农村和社区建设;解决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和社会保障;管理好社会事务;重视道德领域的建设。

十七、执政能力

加快政府转型,打造服务政府;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依法行政,法律法规;提高执行力、提高公信力;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实行并完善问责制。0 a+ c" l7 S: J# I

十八、提高自身素质

结合实际自身实际工作做起;强化责任感;从先进事迹中吸取力量;与精神状态的低迷作斗争,振奋精神;不断学习和修养——一切为了人民利益;树立科学发展观,查找问题;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推动工作上台阶。

十九、预防特重大自然灾害

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和环境;抓紧研究重大自然灾害,减灾防灾;高度重视,消除百年不遇的麻痹心理和侥幸心态;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民众预防、应对能力;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发挥预警机制和应急体系;提升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

二十、责任与问责制

坚决追究责任,实行问责制;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完善制度。由安全事故领域向日常管理服务工作延伸,由媒体曝光到自觉的按照制度处置,由坚定

决心到按制度办事;加强监督,解决问题官员重新出山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为本。

二十一、工作作风与振奋精神

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民利益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加深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善于做群众工作;对人民负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克服畏难发愁情绪,振奋精神,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开创新局面。&o, x2 R9 R5 w3 k$ s

二十二、加强学习与修养

讲党性,就要讲理想、讲信念,讲政治、讲纪律,讲服务、讲责任,讲民主、讲原则;重品行,就要重精神追求、重为政之德、重慎独自律;作表率, 就要高举旗帜、科学发展,增进团结、合作共事,干净干事、严于律己;向书本学习、他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道德修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端正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奋发向上,积极进取; 自觉强化纪律观念,严格约束,做到个人服从集体,个人意志服从集体的纪律和制度,决不能我行我素,放任自流。

二十三、抓好队伍建设

高标准严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法行政,约束行政行为,规范行为;严肃查处败类;纳入考核指标,一票否决;领导干部做表率。

二十四、新生事物

正确对待;兴利除弊;靠制度与法规规范。

二十五、推动农村发展

农村政策落到实处;解决农村发展中的土地流转问题;农村金融组织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问题;保证粮食生产、农副产品质量;维护农民、奶农、猪农、橘农的利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农村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十六、金融危机下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控制楼市股市下跌;控制以金融、IT、建筑工程、楼市、加工产业为主的减员与失业;加大资金拉动力度,确保经济增长速度;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发展。扩大内需:重点在民生与基础工程;选定项目,选好、选准、选实, 选能拉动经济链条的,解决民生的——经济适用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地方举债,扩大信贷规模,鼓励社会资金和企

业投入;监管资金与项目,纪检、监察、审计、司法全过程跟踪监察,保证实效;加快项目进度:加大责任追究。

二十七、如何开展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准那些影响和制约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精力解决好。

二十八、解决就业问题

第一,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

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凡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建设,都要尽可能地多吸纳农民工去就业,对于已经返乡的农民工,政府要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鼓励他们参加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帮助农民工回乡以后自己创业;切实保障外出农民工的土地保障权益,回来以后如果确实没有其他的工作可做,家里的承包

地还在,还可以保证温饱。第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

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写总结不妨有点历史眼光

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执笔纸上行。写完大大小小的材料,到了年底,还有一道必上的菜——总结。大到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小到一个处室、科室, 年年总结,概莫能外。

总结算不上大菜,更像是家常菜,而家常之中亦有境界。写总结,大致有这么三种:

其一,写“完”一篇总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年年岁岁话相似,套用

往年的模板修改几个数字、换上几个案例后,即告完事。

其二,写“好”一篇总结。这个“好”,是脱离实际工作的“好”。工作不足,总结来补,小里出大,“蚂蚁自能变骆驼”;坏事变好,过错也可成功劳。

其三,写一篇好的总结。谋篇布局不落俗套,内容表述准确深刻,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今后的指导,真正体现出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

战的目的。总结总结,易总难结。工作的汇总、事例的罗列,并不复杂,难就难在要在“总”的基础上“结”出思想的高度、感悟的深度。

也许有人会问,这是不是人为拔高的“好”?其实不然,好的总结,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思想——行动——效果——体会”,即当时是怎么思考的, 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说到底,就是要通过总结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来认识所做的工作。所以,这道家常菜并不好做。

从事文字工作以来,大大小小的总结也写过一大摞了。总结不少,体会不多,倘若要讲一条的话,就是写总结不妨有一点历史的眼光。不管以季度、年, 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为单位,从历史的纵深来看,总结都可以说是一个“小周期” 的东西。这个“小周期”里发生的事情、所做的工作,不是孤立的、静止的, 而是前后联系、变化的。

即使是每年都重复的工作,因为形势的变化,也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强调大历史观,我们写总结不妨也有一点“大历史”的眼光,把所要总结的工作放到一个大一点的历史坐标中审视定位、概括提炼,写出一个不一样的总结。

历史是生动的,工作是鲜活的,二者的叠加可以让总结立体起来。举个例

子,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对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2009这一年我们的工作也非常不容易,年底照例要对全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个总结。一般来说就是导语里面讲一下形势复杂困难,然后分项进行总结。

我们跳出了这一定式,直接从形势入手提炼了四条:“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外部投资意愿减弱的形势下,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在财政并不宽裕的形势下,民生得到持续改善。”

看似寻常最奇崛。数据固然是最客观的,但单纯的数据不足以反映出工作的艰辛,放到特殊的形势背景下再来看这些数字,就能体会到成绩的来之不易。

历史是具体的,适当的事例可以让总结不显枯燥。我们都有这种体会,有时别人讲了半天道理,听者不知所云,而只要举一个例子,大家就会豁然开朗。写总结也是一样,总结材料多使用程式化的语言,看起来、听起来不那么引人入胜,如果材料中适当加入些事例,情况就会大为改观。

笔者所处的是综合文字处室,每年总结工作无非就是写了多少篇稿子、怎么抓处室队伍建设,等等。这几年我们更多地着眼于如何为省委决策提供研究式服务,对重要的工作案例进行列举。

比如 2015 年的总结,我们首先讲“突出做好‘两件大事’的文稿服务”: 一个是服务省委展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的工作布局,一个是服务省委谋划“十三五”发展。这当中,包括起草省委主要领导的调研报告、省委《意见》《建议》以及一系列调研座谈和专题会议的准备,对如何思考把握、如何谋划方案、如何锤炼文稿,我们都进行了脉络的梳理和必要的阐释。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让人记住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限,总结同样如此,这就需要用尽可能短的篇幅把问题说清、说深、说透。

邓小平同志在《开国一年在西南》中的总结片段让人印象深刻,开头如下: “紧接着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开国典礼之后,我们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四野战军的部队奉命进军西南,直捣美蒋匪帮在大陆上的最后巢穴,解放西南七千万人民。从十一月初发起战斗到十二月二十七日止,前后不过五十七天, 就基本上结束了这个战役。在此期间,人民解放军前进了两千里到三千里,消灭了敌军九十万。”这个开头不到两百字,其中有不少数字,但是通过简洁有力的文字,尺幅之间波澜壮阔,让人为之一振、过目难忘。

一篇文稿再怎么打磨,甚至字斟句酌,都会随着时间的沉淀慢慢淡化,能让人提起的一定是其中的亮点。所以说,总结不等于“总汇”,尽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照顾到,但绝不能平均用力,不能“撒胡椒面”似的给每项工作都分配一个“亮相”的机会。

这当中有两个体会:

一个是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尽量在靠前的位置出现,笔墨要干净,语言要生动,切忌淹没在套话中;另一个是要求基础材料提供者自我筛选。写全面工作总结时,我们对有关单位报送材料都会有严格的篇幅要求,一下子就达

到了减头绪、去枝蔓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再对汇总材料进行“纵、横、大、新”四遍梳理,“纵”是从时间上梳理,“横”是从空间上梳理,“大”是从大事上梳理,“新”是从创新亮点上梳理。实践证明,这样的总结就有看头,而不是记“流水账”、开“杂货铺”。

用历史的眼光看总结,每一篇总结就如同一个连接点,连接的是过去和未来,正是这样一篇篇的总结,承载着一段深刻变化着的历史。

最后,想起三句古诗,或可作为写总结的几点补充建议。

第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讲的是鸭子能最先感受到江水的变暖、春天的到来,写总结也一样,形势变了,总结也要变。

第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说的是时机不同,所看到的西湖景色也不同,写总结也一样,时机变了,总结也要变。

第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从不同的观察点看庐山,会出现不同的雄姿,写总结也一样,场合变了,总结也要变。在历史的坐标中,求变出新,总结就能折射出不一样的亮色。

写好会议纪要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

大凡举办会议,都必须做好会议记录和纪要,以资查考和对照贯彻落实。但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同志对纪要的整理工作不甚了然,不是把纪要写成繁琐的“会议记录”,就是把纪要写成简单的“会议要目”,很难处理好“记录” 与“纪要”的关系。所整理的纪要要么是“水分”太大,内容太杂,“眉毛胡子一把抓”;要么是照搬照套会议记录,缺乏重点,无法体现会议内涵;要么是简单行事,点到为止,内容干巴肤浅,达不到纪要条理性、约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等特点要求。根据笔者多年的文字工作实践,要把纪要整理得相对得体,合乎规范,就必须在记录、整理时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做好事前准备

通常情况下,举办或召开一次会议,都会涉及会议的组织筹备事宜,包括会议主题的确定、议题的收集、议程的安排及相关背景材料的准备等等。有时候这些负责会议记录或整理纪要者自身会全程或部分参与,有时候则有专门人员分工。但无论是何种情况,主笔者都要尽可能地在事前多了解掌握相关情况, 根据会议确定的议题,备齐有关背景资料,掌握会议将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以便记录、整理时心中有数、查找方便。

二、忠于会议原意

记录是纪要之基,是起草纪要的蓝本和依据,因此完整、准确、清晰是其基本要求。不管是会议记录还是会议纪要,首先都必须忠实地记下会议的整个原貌,包括时间、地点、参加对象、会议议题和议程、与会者的讲话内容要点、会议总结或议定的事项等等;尤其是要认真领会并忠实记录好主要领导的讲话原意,不可随意偏废。对于每一个参加会议人员的姓名职务,都要认真落实清楚,原本标记。有时候参加会议的对象较多、内容较广、议程也较分散,记录时就要注意分门别类地按所定议题予以记录清楚。对一些不明事项,则应在会后及时予以核实,以免产生贻误或遗漏。

三、把握会议要点

纪要的精髓在于“要”,准确把握会议的要点是整理纪要的关键。要掌握会议的要点,关键在于能抓住与会人员达成的共识和议定的事项,也就是要特别注意围绕主题,从与会者的发言中提炼出会议的观点、主张和结论。具体要做到“四善于”:一是善于区分出讨论性意见和表态性、结论性意见的差别;

二是善于抓住主管领导、重点部门或某些权威人士发言的实质;三是善于领会和把握会议主持人的总结性发言;四是善于统合大多数与会者形成共识的意见。可以说,把握了以上四点,就等于把握了纪要的基本框架。

四、确定纪要形式

整理纪要绝不是把会议记录简单地再抄一遍,而是对会议记录进行综合归纳的再加工、细化和提炼的过程,必须集中精力,趁热打铁,精雕细刻;既不能把会议涉及的全部情况都事无巨细地全写上,又不能断章取义或以偏概全, 只写某个人的意见,而必须围绕会议宗旨及主要成果来整理、加工、概括。根据纪要的特点,其正文的写法通常有四种,即综述式、分类式、条款式和摘编式。具体视会议内容而定。如果会议只有一项议题(如专题性会议),则可采用“综述式”,即把会议研究讨论的主要问题、与会人员的统一认识和看法、会议决定的事项等综合在一起,用概述的方法进行阐述和说明。如果会议规模较大或议题在两个及以上(如常务会、办公会等),通常用“分类式”或“条款式”。分类式即把会议的主要内容依其内在联系归纳成几个方面,然后逐层逐段地将会议涉及的问题分别予以阐述明白,可以分条撰写或加用小标题。如果会议涉及的事项比较多且相对具体,则小标题下还可以把决定的事项分列成若干条,并逐条说明,即条款式。至于一般较重要的座谈会、学术研讨会等会议,整理纪要时则多使用“摘编式”,即将与会者在会上的重要发言,以摘编摘录的形式在纪要中体现出来。当然以上所述只是“大略”,具体应视会议内容的多寡和实际情况而定。

五、加工处理文字

在详尽做好会议记录的基础上,一般可采取以下文字加工处理办法。一是归纳。归纳,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根据讲话内容划分不同的部分,让读者看后能够明确纪要的主旨和内容。一般而言,参加会议者的讲话基本是一种“即席性”的,有的可能有个讲几部分的书面提纲,有的虽没有提纲,但事先也会有个“大概讲几块”的考虑。像这两种情况,整理时分几个部分都比较明确。有的则事先没有提纲,也没有“讲几块”的考虑,而是即席发挥,边想边讲。像这类“即兴发挥”、内容较散乱和冗长的,就应统揽全篇、划分内容、合理取舍。再一个工作,就是无论哪一种“即兴发挥”,整理时都要将前后交*、“枝节”重复的内容进行分类合并,让其各归其主(即划归到各小标题下、各表其意,使纪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二是综合。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最

大差别在于前者表达灵活随意而直白,后者必须严谨规范、缜密准确、逻辑分明。因此整理时必须在对记录稿的大幅度“修改”上下功夫。在语言的修改方面,应尽量去除“口语”,代之以规范性的书面语言;在内容的取舍上,要注意用分析、剥离的方法,去掉“虚”的部分,保留“实”的部分,增强可操作性;在秩序安排上,则要注意“主次分明,以主为先”,也就是重要的内容一定要安排在前面,以示突出重点。三是补删。整理纪要时,补删工作既很重要, 也很经常,同时必须坚持原则。从“补”这方面来讲,一是补缺,二是延伸。补缺,就是对应讲未讲、有必要补充的问题,整理时要补上去,也可以说是一种“补充回忆”;延伸,就是对讲得不够透彻、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问题,整理时要顺着讲话者的原意作适当补充和深化,使之更为合理、充实和完善。从“删”的方面来讲,除了注意删除前后重复的内容和与议定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删除那些政治敏感性比较高、不宜大范围知晓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删去那些多余的话和不可操作的内容。

纪要十分讲究表述层次,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非常明确,通常这种层次是用一些约定俗成的专用语言来表达的,如常用的规范语言有“会议听取了”、“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要求”、“会议强调”、“会议议定” 等。它与其他法定公文的显著区别在于:一是文末不落款,二是不署日期,三是不缮印。同时使用统一规定的版式,不能以“红头文件”代替。这些,都是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注意的。

写好公文与炒好菜都需要的几条素质

在机关工作了多年,接触的不少同志把公文写作视为畏途,不知从哪里下手,一些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也常常不得要领。其实,公文写作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难。我们居家过日子都要炒菜做饭,我体会,写公文与做菜就有许多相通之处。

第一,要有食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料越丰富,做菜的选择性就

越大。厨房里一片菜叶也没有,是不可能做出精美菜肴的。写公文也得有素材, 而且占有的素材越多,写作的空间越大。脑子里空空如也,什么资料也没收集, 什么情况也不了解,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所以,要想做出好菜,就得常跑菜市场,精选各类食材、调料。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得勤于积累,占有大量素材,不论是读书看报,还是开会调研,甚至是谈话聊天,都要做有心人,对那些有可能用得上的材料,多留意、多保存、多记录,不断充实自己。这样,一旦接到写作任务,笔下才能有可点之“兵”。

第二,要按食谱。炒菜时,先放什么、后放什么,什么时候火大、什么时

候火小,什么时候放什么调料,都要有一番设计。而且越是大菜,设计就越精巧、复杂、严密,操作程序、火候更要讲究。做菜都要有这么一个“谱”,没谱准乱套。即使是新菜式,也需要动一番脑筋,精心设计。

同样,写文章也需要事先构思,说什么、不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什么事说到什么程度,用什么口气说,都要事先想明白。没有构思或构思不清楚的文章,写出来肯定是“一锅粥”,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岂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机关很多公文有固定的体例,可以照猫画虎、照方抓药, 好比按“谱”炒菜;也有很多公文无先例可循,那就需要一番深入的思考,形成一个思路,再按照这个思路去组织素材,去“炒菜”。

第三,要看对象。宴请的是老人,菜式就要酥软、热乎、好消化;宴请的

是小伙子,就可以弄点“硬菜”解解馋;宴请的是女士,那一定是减肥降脂、美容养颜的菜品受欢迎。写文章也是要看对象的。

受众是上级,是同级机关,还是群众,或是某个特定群体,文章的口吻、角度、内容都要有所区别,体现出鲜明的针对性。对上级要言简意赅、真实严谨,不再讲那些“大道理”;对同级机关要尊重、客气,以协商的口吻说话;

对群众则要亲切、朴实,多讲“大实话”、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第四,要讲时令。季节不同,菜式搭配也应不同。比如,三伏天来个凉皮、

拍黄瓜,外加一瓶冰镇啤酒肯定特别惬意;数九隆冬弄个火锅,再来二两烧酒, 那叫一个美。

再看写文章,也是要看时机和环境的,年初动员部署和年终总结评比的文风是不能一样的;表彰奖励和通报批评所用的风格也必须有所区别。节庆场合语言要热烈喜庆;慰问场合说话要真心实意。此外,一道菜总有一两个操作环节或一两味调料很关键,有时一勺醋下去,就会满口生鲜。一篇文章也总会因一两句取舍或者几处生花妙笔,使得全文如点睛之龙,活了起来。

而最关键的一点,要成为一个好厨师,路子只有一条,就是多下厨房。同样,要想写好公文,也没有捷径,必须不怕吃苦,多爬格子,有一种“为求一字真、耐得半宿寒”的精神。只有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方能熟能生巧,日久见真功。

想少写错别字离不开这五点

没有人愿意写错别字,但写错别字的现象却广泛存在。写错别字有偶然因素,也有非偶然因素。偶然因素就是一时疏忽大意。如果属于这种情况,纠正起来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在写字时处处留心就行了。非偶然因素则是缺乏关于汉字和汉语的必要知识:错了不知其错,或者知其错而不知其所以错。因此, 要纠正因非偶然因素造成的写错别字的情况,就必须加强学习。

一、学一点有关汉字的知识,了解汉字的偏旁部首、结构形式,特别是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古代文字学家为了分析汉字的结构,创造了“六书”这个术语,认为汉字就是根据“六书”的原理造出来的。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即象事物之形,如“日”“月”“山”“水”等;“指事”即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一个指示性的符号来表示一定的意义,如“上”“下”“刃”“本” “末”等;“会意”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会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如“休”“信”“息”“武”等;“形声”也是用两个字组成表示一个意义,不过其中一个字是声符,只取其声,不取其义,一个字是义符,只取其义,不取其声,如“江”“河”“征”“沐”等。“转注”和“假借”实际是用字之法, 不是造字之法。

汉字里面,形声字所占的比重最大,几乎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形声字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根据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可以把形声字分为这样几类:一是左形右声,如“味”“拢”“棋”“诂”等。二是左声右形,如“攻”“郊”“瓶” “放”等。三是上形下声,如“窗”“筐”“罟”“草”等。四是上声下形, 如“常”“基”“熬”“辜”等。五是内形外声,如“问”“闽”“辩”“哀” 等。六是内声外形,如“衷”“闺”“固”“国”等。还有些形声字,形符或声符只占一角,如“颖”,“禾”是形符,“顷”是声符。

我们把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错字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情况。一是张冠李戴,有些偏旁的形体很相近,有些人由于不注意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写字随意加以混用,形成了错字或不规范字。二是画蛇添足,某些汉字的部分形体相近,有些人错误地加以类推,多写了不该有的笔画,形成“蛇足”。三是丢三落四,某些汉字的部分形体相近,有些人错误地加以类推,少写了该写的笔

画,形成缺漏。四是偷梁换柱,有些汉字结构复杂,构件也很多,有些人掉以轻心,把该用的构件换成了不该用的构件。如把“赖”右边的“负”换成了“页”, 把“鼎”上面的“目”换成了“日”等等。

以上四点,无一不跟缺乏汉字的基本知识有关。如果把消灭错字与学习汉字的基本知识结合起来,是可以收到较好效果的。

二、学一点词汇学的知识,了解词的准确含义和用法

写别字常常与词汇知识欠缺有关。每一个词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使用的范围不对,就是写别字。

如“启示”,是启发提示的意思,启发提示的结果是使人们有所领悟,它是个动词也可作名词,强调使领悟。但是,现在很多人常常把这个词用错了地方,如“招工启示”“停业启示”等,这里应该用“启事”。“启事”与“启示”读音相同而有一字之差。“启事”是陈述事情的意思,后来也指陈述事情的书函,由动词变成了名词。在现代汉语中,“启事”只保留了名词的用法, 指为了说明某件事而登在媒体上或贴在墙上的文字。从结构上说,“启示”的两个语素构成了并列结构,“启事”的两个语素构成了动宾结构。了解了这些, 就不会将这两个词混用了。

又如有人常常把“题名”“题写”“题签”中的“题”写成“提”。“题” 字从“页”,原来是额头的意思(“页”就是头)。“题目”是文章的头,所以也叫“题”如“出题”“命题”。“匾额”是挂在门上的,也是门的“头”, 所以用了“额”字。匾额一般都写上字,叫“题匾”,“题”最初专指在匾额上写字,后来引申为在一般的东西上写字。因此,又有写的意思,凡“题词” “题名”“题字”“题纪念册”等,其中的“题”都是写的意思。“提名”与“题名”的意思完全不同,“提名”是在评选或选举前提出有当选可能的人或事物名称,强调评选意义。“题名”是为留纪念或表示表扬而写上姓名,强调纪念价值。了解了“题”和“提”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就不会用错了。

三、学习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文件,熟习汉字简化方案

有些人由于忽视国家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政策,缺乏汉字简化的基本知识,常常闹笑话。影视作品为了再现某些历史场景,用了一些繁体字,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由于某些编导者不懂汉字繁简对照规则,将不该繁化的字也繁化了。有一部反映宋代题材的电视剧,在一位武将的大旗上写上了“徵讨大将军”字样,实则“徵讨”应为“征讨”。另一部反映解放军某开国元勋革命

生涯的电视剧,在一个庆功大会的横幅上写着“统一广东东徵胜利表彰大会” 几个繁体字,实则“东徵”应为“东征”。“征”与“徵”虽也有相通的地方, 但“征”的讨伐义是“徵”所没有的,所以“征”虽然成了“徵”的简化字, 但不能将“征讨”“东征”的“征”繁化为“徵”。“徵”另有一义为古代五音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只能写成“徵”,不能简化为“征”,与“征讨”之“征” 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四、多练、多查、多问

要用好汉字,就得多练习。练字是学习汉字的传统方法。过去蒙童读书, 习字是重要内容。先是描红,即在事先印好的红字模上用毛笔描绘,依照笔画将红字涂黑。然后是临帖,即照着字帖练习写字。每天写多少大字多少小字, 都有规定。现在小学生的语文课,也有练习写字的内容,只不过不用毛笔而改用铅笔罢了。通过练习写字,能熟悉汉字的框架结构、笔画笔顺、运笔方法等, 时间长了,对每一个汉字就基本掌握了,再写时就不容易出错。要多查,碰到了吃不准的字,就要查字典、词典,不要自以为是。目前,具有权威性的字典是《新华字典》,词典是《现代汉语词典》,可以经常放在案头,以备查考。

要多问,碰到了疑难问题而手头又无适当的工具书时,就要向老师、父母、朋友、同学求教。有些人宁愿不懂装懂,不会装会,也不去问人家,认为求教于人是“露怯”,会让人看不起。这是不对的。古代有“不耻下问”的名言, 又有“一字师”之美传。敢于向人求教,是历来被人称颂的美德。相反,自以为是,不懂装懂,才会被人看不起。

五、端正态度

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写几个错别字,甚至于著名的教授、专家,偶尔写一两个错别字,也是不足为奇的,这只是一时疏忽。但是,如果经常写错别字, 写了错别字以后又掉以轻心,不愿改正,认为是小事一桩,不值得大惊小怪, 那就不是一时疏忽,而是一个态度问题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人对待错别字缺乏严肃认真的态度,甚至明知错了,也不愿别人指出,一旦有人指出,则深恶痛绝,拒之千里。这种知错不改的态度实在不可取。只要我们多一些谦虚谨慎,少一些自以为是,多一些认真仔细,少一些粗心大意,把增强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当作提高自己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又何愁不能消灭错别字?

文稿起草“八步法”

文章之道,“于无定法中有定法,于有定法中无定法”,对此古人有许多经验,今人也有许多技巧。一篇文稿的起草,大体可分为受命、会意、破题、蓄势、图构、绘事、润色、成文八个阶段。做足这八个阶段的功夫,就不难写出一篇好文稿。

第一步:受命,也就是接受任务

这一步要解决好的问题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接受。实际上,机关每年的文稿任务,是有规可循的。总结起来无非三种:周期性文稿、常规性文稿、随机性文稿。周期性文稿是指每隔固定时段必然要开展的重大工作,比如每隔五年要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些“大事”伴生的文稿是可以预见的。常规性文稿是指每年必有的重要工作,比如每年全国要召开两会,各部委各单位每年要召开工作会议等,伴生的文稿也是可以预知的。随机性文稿,则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出现的文稿。

承担文稿起草任务的部门和同志要想当好参谋助手,就必须对周期性、常规性的文稿提前作好谋划,不能等着领导派活儿才开始干;具体起草者也不能等着方案下来才考虑。这方面,不妨搞一张“工作任务年表”“重点任务月表”, 让大家知道每年要干什么,早思考、早谋划、早部署、早动手。

第二步:会意,也就是领会领导意图

这个阶段的关键问题是,领导有明确指示好办,领导没有指示怎么办?那就要学会揣摩领导的意图,这是个硬功夫,需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把握事业发展的大环境。通过找准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在整个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来领会领导意图。二是遵循事业自身发展的大逻辑。通过

把握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展和要求,来领会领导意图。三是紧扣领导的关注点。通过关注和思考领导的批示指示,来领会领导的意图。

要强调的是,我们既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把领导过去讲话拼起来; 也不能重复“别人的故事”,复制其他领导讲话。写好一篇文稿,要转换三次角色:首先,把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上,思考这项工作应该怎么干,话应该怎么说。其次,把自己摆在听众的位置上,设身处地琢磨听众在这个场合想听点什么。再次,把领导摆在自己的位置上,假定领导自己捉笔,这篇文章会怎么

写。如此这般,起草者就会和领导“心曲相通”,真正领会好领导意图。

第三步:破题,也就是确定文稿主题

起草好一篇文稿,先要立好题。立好题首先要破好题。怎么破题?习近平总书记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起草文稿必须树立问题导向,善于找准主要问题,特别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引起全党和全社会广泛而又强烈的反响,就在于这些重要讲话都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了鲜明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把主要矛盾抓住了,把主要问题找准了,讲话的主旨、文章的题目自然就出来了。

第四步:蓄势,就是作好思想理论和资料数据准备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起草文稿也是同样的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怎么蓄势?除了学习别无他途。接受任务、领会意图、确立主题后, 必须突出重点,分清轻重缓急,把时间和精力花到最急需、最关键的地方来学。学习既要持之以恒下硬功夫,也要运用一些技巧。

比如,“分范畴研究法”,就是要围绕中央和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和领导关心的重要问题,广泛收集资料,分专题进行研究,理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

又如,“反弹琵琶法”,就是要克服阅读惯性,越是不懂的问题,越是要想办法去弄懂;越是陌生的领域,越是要有意识地去熟悉,不断扫除知识盲点, 完善知识结构。现实中,有的同志只会写业务类的文稿,有的同志只会写事务性的文稿,有的同志只会写党务类的文稿,这是不行的。因此,在分配任务时, 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这样才能造就文稿起草的“多面手”。

再如,“解剖麻雀法”,就是把文稿分成若干类别进行研究,研究要具体到如何起头、如何过渡、如何分层次、如何提要求等细节,深入到逻辑、结构、句式、语言等层面。“花脸稿”是最好的老师,要研究领导改过的文稿,仔细琢磨改动的深意,真正做到打完一仗、总结一次、前进一步。

要通过学习打好思想理论的“底子”,建起资料数据的“仓库”。从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要长“五双眼”。第一双眼“盯世界”,把握本领域工作的世界发展大势及其对本地区、本领域工作的影响。第二双眼“盯中央”,及时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部署,找出其同本领域工作的关联。第三双眼“盯部委”,弄清楚同自己关系密切的相关部委有什么行动和举措。第四双眼“盯

机关”,熟稔本机关本部门和所属各单位有什么工作举措和进展。第五双眼“盯各地”,看看有什么典型性做法、创新型经验。这“五双眼”都用到了,调查研究也就完成了,发言权也就有了。

第五步:图构,也就是形成提纲和观点

起草文稿,既要避免匆忙动笔,在文稿内容没有悟透、结构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埋头去写;又要避免堆砌材料,从网上下载大量资料,东抄西摘,拼拼凑凑,看起来满篇好话,实际上不知所云;还要避免平均用力,什么都想写,结果什么都写不透。因此,在动笔前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去琢磨框架、拟定提纲、理顺逻辑、提炼观点。

一般认为,文稿结构有“块状”和“条状”两种。这两种结构怎么运用, 既取决于讲话者和起草者的“口味”,也取决于文稿的功能和场合。“块状结构”的文稿,一般是以时间先后、内容范畴的几个“面”组成的,“面”与“面” 之间相对独立成块,相互之间为并列或平行关系。“条状结构”注重“点”与“点”之间的关联,有着比较紧密的逻辑关系,内容组织上比较多见的是总分式和递进式。

两种结构各有优长。从整体架构看:“块状结构”虽块面少,但更容易大开大合;“条状结构”虽条目多,但更容易点状聚焦。从内容涵盖看,“块状结构”相对发散,可以把内容说全说够;“条状结构”相对集中,可以把问题说深说透。从行文风格看,“块状结构”中“论”的色彩更重,展得也比较开; “条状结构”中“断”的色彩更重,结论式、断语式的话更为常见,观点非常鲜明。从适用范围看,“块状结构”比较适合那些逻辑层次相对复杂、讲话内容相对庞杂的文稿,常用在工作报告、工作总结等方面。“条状结构”比较适合那些逻辑层次相对简单、演讲色彩相对浓厚的文稿。

“块状结构”与“条状结构”并非不可逾越,有的时候可以“一锅烩”。即使是同一类文稿,既有采用“块状结构”的,也有采用“条状结构”的。文稿起草中,到底用哪一种结构,必须综合文稿的主题、内容和对象等各种因素来确定,以发挥出每一种结构形式的最大效应。

拟定提纲,牵头人非常重要。提纲定到“三级”,框架和大的观点就出来了,可以称之为“胸有成竹”;定到“四级”和“五级”,层次和主要内容就出来了,基本上就是“腹有成稿”了。一般来说,提纲到“三级”即可;新手入门,可以根据情况列到“四级”和“五级”。

第六步:绘事,就是增强文稿针对性

机关文稿要实打实阐述政策、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如果一篇讲话面面俱到,期望解决所有问题,势必不痛不痒,最终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提高针对性至关重要。

一是抓住问题“刨根底”。在大的问题之下,紧扣工作领域,抓住几个具

体问题,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搞清内情,深入分析背景、成因,提出解决问题的主张、措施和要求。要紧扣问题,挑出能够体现讲话主旨的权威材料,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的典型材料,能够吸引人和说服人的新鲜材料。材料一定要准确。还要激活思想,对材料进行消化转化,作出新的提炼和概括,做到用自己的思想统领材料,用自己的逻辑组织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材料。

二是抓住过程“打七寸”。事物都有发展过程,开始前、进行中、结束时

各有阶段性特点。文稿要符合这个特点,根据不同阶段提出不同要求。俗话说, “打蛇打七寸”。要针对某项工作的不同发展阶段,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比如,工作刚开始时,要突出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工作进行一段时间,要强调防止松劲、加强监督;告一段落时,要强调总结经验、完善措施,做好后续工作等。

三是抓住受众“对焦距”。到不同地方,在不同场合,讲话有不同要求。

我们必须身临其境,注意照应当时的气氛,注意听众的感受,使讲话贴切得体, 这样领导才能够讲得出口,听众才能够找到感觉,上下才有互动。坐在主席台上的讲话可以气势磅礴,坐在圆桌上的讲话应该和风细雨;对干部的讲话思想性、理论性可以强一些,对群众的讲话就得深入浅出、多接地气。把场合弄反了,听众就会觉得别扭。

第七步:润色,就是锤炼文稿风格

“润色”文稿要注意处理好主次、详略、点面、虚实的关系。该简写的要大笔勾勒、高度概括;该详写的着意展开、浓墨重彩。文稿的详略安排很有讲究,需要下功夫琢磨,特别是要做好“加法”和“减法”。对重要观点和富有新意的内容,要拿出来多讲几句,使之更为突出鲜明,就像一点火花要把它拨亮,使其光芒四射。对那些枝杈芜杂的内容,则要舍得割爱,大刀阔斧地删削, 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枝干。

文稿的“润色”要注意四个问题:

一是“排比”。语言的整齐是必要的,但要慎用排比,尤其不能为排比而

排比。排比不宜过多,否则就成了“顺口溜”,显出轻浮之感。

二是“引文”。适当引用古文、警句、谚语是有益的,但不能满篇都是引文,“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那样会有“卖弄”之嫌。

三是“套路”。有一段时间,文风的一大问题就是“套路”太多太滥。“几

个着力”“几个注重”“几个突出”“几个下功夫”,如此等等,生生地拼、硬硬地凑,其结果是因文害义。“套路”可以用,但要恰如其分。

四是“创新”。把过去的东西、别人的东西重新排列组合,给旧有的思想、

过去的做法饰以华丽的语言,不是真正的创新,而是新瓶装旧酒,舍本逐末。决定文稿高度的是思想的深度。思想观点的创新才是根本的创新。

第八步:成文,就是完善和定稿

走完前七步,文稿起草就到了“成文”的最后一关。怎样才算成文?《春江花月夜》里有句诗“鱼龙潜跃水成文”,大体可以用来说明这个问题:领导者“胸中有海岳”,起草者“笔底生波澜”,最后才是“鱼龙潜跃水成文”。

要强调的是:从事文稿服务的往往是一个团队,增强团队意识十分重要。起草一个部分,要有全篇意识,要避免写到别人的“田里”去;起草初稿,要有成稿意识,不能有依赖思想,想着有领导把关,便凑够字数交差;作为下属, 要有把关意识,从一开始就杜绝硬伤,把数据搞准,把事例搞准,把概念搞准, 特别是涉及的重大提法和法律条文以及相关文件和政策表述,一定要弄清楚弄准确,不要给领导“埋地雷”。

“成文”还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注意校对,做到文字精准。二是注意排版,做到版式规范。三是注意装帧,做到制作精良。这些方面出现瑕疵,就像衣服扣错了扣子。出稿时一定要检查版本是否正确,报送文稿时要认真核对页码,避免错版、掉页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不是“失误”而是“事故” 了,必须予以杜绝。

公文修改五例

下面,列举一些工作中遇到的公文修改的实例,与读者朋友交流。

一、层次清楚,忌“眼花缭乱”

有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安全防范工作的实施意见》初稿,开头为: “根据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按照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更好固化世博安保工作机制和‘亚信峰会’安保工作成功做法,为保证本市公共交通各行业日常运作安全有序和平稳健康发展,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规定, 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交通安全防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这段中,其一,既有“根据……”,又有“按照……”,还有“依据……”, 让读者眼花缭乱。其二,把“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规定”放在最后,明显不妥,且本市也不可能作出法律规定。其三,语言表述顺序一般为目的在前, 依据在后。而现在却是根据在前,目的在后,有点别扭。公文的开头,应当以概括的笔触切入主题,语句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形成一种吸引读者的力量。后来,这段修改为:“为进一步落实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中央综治办《关于加强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固化世博安保工作机制和‘亚信峰会’安保工作成功做法,保证本市公共交通各行业日常运作安全有序和平稳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公共交通安全防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这样,层次比较清楚,表述也比较流畅。

二、言简意赅,忌随意用词

一篇关于新闻发言人的《意见》初稿中有一段:“(二)明确新闻发言人工作范畴。要保障新闻发言人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其能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参与重大事件处置,了解全面情况,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重要信息,为新闻发布作好相关准备。要为新闻发言人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进一步规范新闻发言人的权责,为新闻发言人敢说话、愿说话、善说话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让新闻发言人进入知情圈、决策圈、行动圈。新闻发言人应能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可向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建议开展新闻发布活动

的时机、内容、形式和人选。”

这段中,前面已讲到要确保新闻发言人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后面又提到新闻发言人应能参加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实属重复。还有,“为新闻发言人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这句,在本《意见》代拟稿中其他部分已有类似的表达,“让新闻发言人进入知情圈、决策圈、行动圈”的提法也不确切。公文要言简意赅,使读者一看就明白,切忌反复“唠叨”,随意用词。后来,这段修改为:“二)明确新闻发言人工作范畴。要保障新闻发言人正常开展工作,确保其列席重要会议、阅读重要文件、参与重大事件处置,了解全面情况,及时获取第一手资料,掌握重要信息。新闻发言人可向本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建议开展新闻发布活动的时机、内容、形式和人选。”这样,避免了内容重复,语言也比较简洁。

三、直截了当,忌“穿靴戴帽”

有一《意见》初稿,在第二个小标题“进一步加强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的原则和目标”下,有段话:“为切实加强本市液化气安全管理,要以‘安全为先、属地为主、依法监督’为原则,各区(县)政府和相关单位要将液化气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实现液化气管理的‘三个转变’目标,即:由保供应向保安全、保供应转变,由市管为主向市区共管、属地为主转变,由用户自行换瓶向规范统一配送转变。”

这段中,可以直截了当地写明进一步加强液化气安全管理工作的原则和目标,当中不必穿插其他语句,以使原则和目标突出和醒目。公文用语要简洁、明了,使读者一看就明白,以利贯彻执行。后来,这段话修改为:“以‘安全为先、属地为主、依法监督’为原则,实现液化气管理的‘三个转变’目标, 即由保供应向保安全、保供应转变,由市管为主向市区共管、属地为主转变, 由用户自行换瓶向规范统一配送转变。”这样,“目标”和“原则”的叙述就比较集中、精练。

四、全面考虑,忌失之于偏

有一《关于命名表彰上海市双拥模范区县和爱国拥军模范街道(乡镇)的决定》初稿,在决定命名16个区县为“上海市双拥模范区县”、146个街道(乡镇为“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街道(乡镇)”后提出:“希望上述受到表彰的区县和街道(乡镇)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继续努力,开拓进取,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上海双拥工作再

上新台阶。”

这段中,只是要求受到表彰的区县、街道乡镇“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上海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是不够的,本市各单位和驻沪各部队都要这样做。同时,表彰性的《决定》最后写“希望”时,希望的对象一般包括两个:一个是受到表彰的单位个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 另一个是其他单位(个人),希望他们向受到表彰的单位个人)学习。公文中,特别是提出的希望和要求,要全面考虑,兼顾各方,反映出整体思维。

后来,这段修改为:“希望上述被命名的区县和街道(乡镇)再接再厉, 不断进取,争取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并在其后补充了一段:“希望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驻沪各部队向上述被命名的区县和街道(乡镇)学习,进一步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上海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这样,“希望”的对象比较周全,所提的要求也比较切合实际。

五、准确规范,忌前后不一

有一指令性通知的初稿,提出了三点要求:“1.明晰责任、齐抓共管。2. 分流管理、分级负责;3.查改并举,重在治理。”

这段中,第一点、第二点的前半句用的都是顿号,而第三点前半句用的却是逗号,前后不一致。还有,第一点的结尾用的是句号,而第二点的结尾用的却是分号,也是前后不一致。这些都应该统一起来,才显得对称。公文的标点符号使用不能马虎,要注意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等点号表示的是不同层次的停顿,使用得当,句子就能形成起伏均匀的节奏感。后来,这段修改为:“1. 明晰责任,齐抓共管。2.分流管理,分级负责。3.查改并举,重在治理。”这样,通过标点的规范使用,可以表明“三点要求”相互之间的平等、平行关系。

统分结合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功能和具体运用

统分结合法,也叫总分结合法,概括地来说,就是能驾驭纷繁复杂材料, 很好地归纳和概括标题(统)与层次标题(分)之间,前面句式(统)与后面句式(分)之间的逻辑层次关系,是公文写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方法。无论是文章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之间、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之间,还是文章整体结构,文章开头、过渡、主体、结尾等具体段落展开论述过程中都经常见到。一般来说,统分结合法就是统述语句中会出现数字化的量词,用数字把前后内容串联起来。譬如,招商工作要实现“三个提高”,就是提高招商的前瞻性、提高招商的针对性、提高招商的实效性。因工作关系,笔者发现很多机关公文中都用到了统分结合法,说明其在公文写作过程中普适性强、实用价值高。笔者在研究诸多范文示例基础上,就统分结合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功能和具体运用作一探析。

一、统分结合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功能

在日常的公文实践中,任何写作技巧和方法都是用来为文章内容和形式服务的,它们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统分结合法也不例外,总体来说,它具备以下四种功能。

(一)有利于提高公文的层次性。统分结合法在公文标题与标题之间的运

用,最能体现文章写作的层次性和条理性。“总”是什么,“分”是什么,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往往能起到“纲举目张、提纲挈领”的效果。譬如某篇公文的标题是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小标题分别是:着力实施引荐100位高端人才工程;着力实施引荐100项先进项目工程;着力实施引荐100所科研院所工程。通过总述和分述,三个小标题与大标题做到了有机衔接,层次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有利于提高公文的逻辑性。公文是运用于行政和事务工作的实用文

体,在写作实践中,要依靠逻辑思维完成其写作的过程。无论是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要体现严谨的逻辑性。公文写作中的统分结合法往往能取得这样的效果。譬如,一篇公文的标题是力推“一二三”举措创新社会管理。小标题分别是:“一”即出台一个实施细则;“二”即明确两大发展目标;“三”即推行三项保障措施。从全文结构来看,明显用了数字递增统分结合法,文章的小标题与大标题相呼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章谋篇布局的

逻辑性。在三个小标题之间排列顺序也体现了严谨的逻辑性,实施细则是具体行动纲领,统辖着发展目标和保证措施,发展目标是工作行动指南,指引着三项保障措施,三个标题层层相扣,一环扣一环。

(三)有利于提高公文的可读性。在“以人为本”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党

风政风不断加强和改进的新形势下,可读性成为公文处理应当关注并需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对象上,公文拥有众多的读者,当以适合阅读为先;二是在目的上,通过公文处理来解决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乐于接受; 三是在内容上,公文反映公务活动中的新情况、新思路、新方法,让人愿意读; 四是在形式上,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遣词造句都讲究适当巧妙,令人咀嚼。譬如,一篇公文开头是这么展开的:明确提出2014年“突出一个重点、主攻二个规划、加大三个力度”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办工作突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这个重点,主攻把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纳入江苏省、国家战略规划, 加大与外交部、省外办和中亚国家驻华使领馆争取联系力度。在对象上,“一个重点”“二个规划”“三个力度”,读起来节奏感强,易读易记,较为适合阅读者的习惯和兴趣。在目的上,通过谋划思路狠抓2014年重点工作。在内容上,较好地体现一个单位落实推进工作的清晰思路和创新举措。在形式上,示例表述在遣词造句方面可谓下了一番功夫,一个重点、二个规划、三个力度等表述匠心独运、浑然天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写作实践中,不要为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生搬硬凑、削足适履、故弄玄虚,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形式的表达都是为了服务于文章的内容。

有利于提高公文的形象性。清代袁牧在《随园诗话》中说:“一切

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字立纸上”实质上是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在文学创作中往往通过比喻、象征、夸张、通感等修辞手法以便增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但语言形象性不是文学作品的专利,公文写作统分结合也会经常用到比喻等修辞手法,譬如强化“三种力”:强化“学习力”、强化“执行力”、强化“实干力”。具备“三子”优势:当惯了“农家子”,有较深的乡村情节;站稳了“讲台子”,有较多的基层经验;捏紧了“笔杆子”,有较厚的人文功底。“三种力”“三子”作为“统” 的层面表述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读下去的兴趣。作为“分”的层面,强化“学习力”、强化“执行力”、强化“实干力”;当惯了“农家子”、站稳了

“讲台子”、捏紧了“笔杆子”,表述生动具体、形象直接,恰到好处解释说明了“统”的含义,一个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二、统分结合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般来说,标题与层次标题的统分结合,标题统述,层次标题分述,层次标题下面需要进一步对自身内容进行拓展论述。句式与句式之间的统分结合, 前面一个句式统述,后面句式分述,根据实际情况,后面句式既可以进行内容拓展,也可以不拓展。在实际公文写作中,统述语句一般会出现使用单个数字、两个数字或者两个以上数字的情况。

(一)单个数字统分结合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就是统述的语句只

出现一个数量词。例如,某篇总结开头部分是这样展开的:我们不折不扣地坚持“三个落实”:就是落实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机制;矢志不渝地推进“四个强化”:就是强化创新、强化目标、强化考核、强化宣传。前面的统述语句“三个落实”“四个强化”都是用数字“三”和“四”统述,后面语句围绕前面统述语句依次分述,语言干脆凝练,后面句式内容可以不具体展开,给阅读者一种形象直观的感受。其实,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也有类似的表述,譬如,“三个代表”“四个全面”。也有一些句式较长的单个数字统分结合的示例。如某篇工作方案中的工作目标部分,全方位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力争赢得“三个效应”:一是依托外侨特色,着力拓展外宣渠道,赢得宣传平台汇聚效应;二是注重突出重点,着力提升外宣质量,赢得宣传效果凸显效应;三是正确引导媒体,着力健全外宣机制,赢得舆论氛围支持效应。还有一些文章在谋篇布局上也用到了统分结合法,如某单位2015年工作计划,主体部分分别用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深化“三项改革”、做到“四个强化”、落实“五个加强”作为每部分的小标题,每部分都用单个数字统分结合,这种写法非常富有新意。

两个数字统分结合法在公文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就是统述的语句只

出现两个数量词。例如,“强化四项机制,实现四个突破”作为一篇讲话稿的标题,也是统述语句,出现了两个数量词,都是“四”。接下来四个标题述语句)是这么展开的:一是强化侨务联动机制,在增强服务合力上有突破; 二是强化兼职干部机制,在延长服务手臂上有突破;三是强化侨界关爱机制, 在加大服务力度上有突破;四是强化结对帮扶机制,在提高服务成效上有突破。层次标题很好地呼应了文章标题,表述形象、论述有力、层次清晰,四个层次

标题下面要依次进行展开论述,这是两个数字的统分结合。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大标题,还是小标题,都是“方式+成效”组合,说明统述语句中两个数字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两个数字之间有必然联系还有这样的示例,譬如某单位申报涉外管理先进单位材料中某一段提到:制定并实施“五个一”涉外法制教育计划,汇编一批涉渔典型纠纷案例,制作一个涉外安全教育光盘,编印一张涉外捕渔法规明白纸,举办一次违反法规渔民现身说法课,签订一份“杜绝越界捕捞责任书”。统述语句出现了“五”和“一”两个数字,很显然,前面“五” 作为量词定语,是用来修饰“一”的。再如,我们调研发现,基层党委中心组学习存在“五多五少”的问题:纪律学习多,自觉学习少;听报告多,相互交流少;向书本学习多,深入调研少;工作交流多,思想交流少;“请进来”的多,“走出去”的少。统述语句中前面一个“五”和后面一个“五”是相互对比关系。也有统述语句中两个数字没有必然联系的,例如:紧紧围绕“一个重点”“二条主线”,一个重点是“一带一路”,二条主线是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这里统述语句中“一”和“二”两个数字之间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

句中出现两个以上的数量词,有时候是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譬如上述例子,我们明确提出2014年“突出一个重点、主攻二个规划、加大三个力度”的指导思想,就是全办工作突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这个重点, 主攻把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纳入江苏省、国家战略规划,加大与外交部、省外办和中亚国家驻华使领馆争取联系力度。这个例子统述语句出现了“一”“二”“三”三个数字,较好地说明了统述语句和分述语句之间的关系。还有统述语句中出现不间隔数字,例如上述力推“一二三”举措创新社会管理: “一”即出台一个实施细则;“二”即明确两大发展目标;“三”即推行三项保障措施。在三个部分要分别展开论述实施了什么细则,明确了哪两个目标, 推行了哪三个措施,这也都是统分结合的具体表现。

浅谈机关文稿写作的功能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扬雄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如此回答别人对他的称赞,与其说是谦虚,不如说是对于文章作用的否定。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间的战争频繁不断。从军、戍边、建功立业,以此报效封建王朝的思想,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作品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这种价值取向对于当时机关文字工作者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为典型的就是东汉班超。根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原来在官府抄写文书,与今天机关文字工作性质差不多,曾经扔掉笔叹息说,大丈夫应当到边疆去建功立业,争取封侯, 哪能老在笔砚之间讨生活呢?后来人们就用“投笔从戎”比喻弃文就武。这说明,怀疑机关文字工作的作用,历史上早有其人。时至今日,也时常听到机关文字工作“无用论”、机关文稿写作“垃圾论”等一些负面的观点。可以说, 对于机关文稿写作、机关文字工作的功能,确实有一个如何认识和如何看待的问题。这里只想谈几点感性认识。

一、机关文稿写作的第一个功能就是参谋

这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才形成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如孔子、孟子等为了推广自己的政治思想学说,采取的方法是周游列国,直接面见最高统治者,通过演讲、辩论、答问等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观点,从而对于政治走向施加影响。思想自由、政治开放、百家争鸣,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亮丽风景。但是,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之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皇权神授,皇帝作为上天之子,具有无上权威。皇帝高高在上,九重宫阙,庭院深深,一般知识分子面见圣上比登天还难。但是,中国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语)的人格精神,促使他们不畏艰险,必须与最高统治者就治国安邦等重大问题沟通思想。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杜甫“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都是这种政治理想的生动写照。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与最高统治者之间的思想沟通,已经不可能再像春秋战国时代那样直接面对面了,于是书表、策论、奏折等文章自然而然地承担起间接沟通思想的重任。历代政治家很多也是辞章家,他们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也特别善于言辞表达,书表、策论、奏折

之类公文之中产生了为数不少的雄文,如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过秦论》、晁错《论贵粟疏》、诸葛亮《出师表》、李密《陈情表》等都是历代散文中的名篇佳作。还有生活在民间的广大知识分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尤其是民生疾苦,通过著书立说, 批判现实黑暗,开展舆论监督,表达崇高理想,对于当政者也产生了正面积极的影响。所有这些,归纳起来,就是通过文章与统治者进行思想沟通,对于统治者的决策施加影响,用北宋司马光的话来讲也就是“资治通鉴”。文章的资政作用,古往今来一脉相承,本质上是一致的。今天的机关文稿种类很多,从政策形成过程看,包括调研报告、会议讲话稿、政策文件等三个大的方面。其中,调研报告属于决策的前期分析,领导讲话稿属于酝酿统一思想,政策性文件则是决策的具体文字表达。机关文字工作者自始至终都是在当参谋,为领导层进行决策当好参谋。机关文稿参谋层次最高、内容最全、思路最明、作用最大,在各种参谋当中地位无与伦比。

二、机关文稿写作的第二个功能是服务

在机关起草文稿尤其是讲话稿,为领导服务的功能不言而喻。文稿服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如果领导人事先有明确的写作思路,那么你只要认真地把领导的要求落实好、体现好、表达好即可,这就是被动服务。而更多的情况是, 拟稿人要先进行深入思考,率先提出写作思路并送领导审阅确认,按照领导认可或者补充完善的提纲进行写作,这既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参谋助手作用,又尊重了领导个人的要求,这就是主动服务。文稿服务的质量有高低之分。高质量的文稿必然带来高水平的服务,文字工作者务必在提高文稿质量方面下功夫。这就要时刻站在领导人的角度立场,想领导人之所想,努力把领导人的思想表达好。这里还有一个对于文稿的态度问题。一般来说,拟稿人对于倾注着自己心血汗水的文稿怀有深厚感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机关工作人员毕竟只是代拟,所以一定不能存在占有的思想,充其量只能把它当作一个“产品”,而且“产品”的质量好坏不是自己说了算。在机关日常现实当中,有的人把自己执笔起草的文稿当作自己的孩子,甚至于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不管是谁进行了修改,他都会感到很不高兴很不舒服。这是大可不必的。我的想法是,把机关文稿当作自己的产品,拟稿人作为这种特殊产品的“生产”者,出手“产品” 而可以留住方法。这就好比一家老字号的中药厂,生产药品可以出售,但药品的配方是不会出售的。年轻同志到机关从事文字工作,一定要注意在实践中不

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配方”,有了独家“配方”,你到哪里工作都会大有用武之地。

三、机关文稿写作的第三个功能是保障

在机关工作,保障的对象层次有高有低,保障的内容多种多样,保障的方式有明有暗。有的人特别注重表面的、明显的、简单的保障,具有这些特征的保障工作一是简单易做,二是效果显露,三是汇报方便,总之能够让领导看得见,所以总是有人抢着干。可是,机关文稿的保障功能,情况要复杂得多。以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起草为例,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工作都要照顾到,要处理好人大常委会与“一府两院”的关系,要考虑省人大代表的评价,还要让作报告的常委会领导同志满意,所有这些方面都是文稿保障的内容范围,要让各个方面都认可,确实非常不易。再譬如,你为别人办了一件具体的事情,办得努力、高明、成功,换句话说也就是保障得比较到位,最后别人肯定会客气地向你表示感谢,甚至于还要说一声“你辛苦了”之类的话。但是,你起草一篇综合性很强的大稿子,焚膏继晷,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在这个过程中付出的脑力艰辛,你既无法在别人面前予以再现,恐怕也不好意思专门向领导汇报详情。一般人无法了解你的艰辛与努力,也无法欣赏你聪明才智的结晶。更为主要的是,从事文字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整天都在沉思默想,只能埋头苦干,根本没有时间去宣传自己,有时为了把文稿写好竟然在领导面前据理力争,表现出十足的书生气。如果碰到爱才识才的领导,则书生气十足未必就是坏事,他会认为你有才能、敢担当、为人正直。如果碰到只看表面现象和只做表面文章的领导,书生气十足的后果就会令人担忧,文字工作者的前途就有可能重复北宋词人柳永“且去填词”(宋仁宗语)而“由是不得志”的命运。

办文、办事是目前机关工作的两大类别。对于领导而言,办文、办事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不可偏废。站在文字工作者角度看,一是要苦练内功, 修行到家,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稿服人、立足、存世;二是在埋头苦干的同时也要抬头问路,要善于学习借鉴别人办事的经验,这样一来才能文武双全、全面发展;三是不要简单地进行攀比,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方法以及在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文字工作与其他事务性工作都有明显的区别。千万不可把自己写文章的长处与别人写文章的短处进行比较,从而肯定自己而否定别人。要提倡办文者兼顾办事,办事者兼顾办文,也就是说,文字工作者也要学会办事,事务

工作者也要或多或少地搞点文字。也就是要统筹兼顾,在发挥个人长处的同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机关文稿写作一直在发挥着参谋、服务、保障的作用,它不仅与历史的脉搏紧密相连,而且清晰地感受到时代的风雷激荡。

提高写作水平的5个好方法

一、强化语感培养要多看

多浏览党报党刊、上级讲话、条例办法,认真研究各种讲话发言,领会文章的写作要求、写作要领,参悟行文习惯、行文特点,并不断深化理解、咀嚼揣摩。这样写文章时才能“卖什么吆喝什么”“到哪山唱哪歌”,既不讲外行话,又符合写作习惯。

二、加强逻辑认知要多学

逻辑是思维的体操,学习一些基本的逻辑常识,掌握一些概念关系、性质命题、推理方法等方面的逻辑知识,了解一些常见的逻辑错误、逻辑理念、逻辑方法,不但可以防止写文章过程中出现主次不分、条理不清、概念混乱、逻辑跳跃等多种问题,还可以让思维更加全面、深刻和理性,对矛盾问题的处理更加科学合理,撰写文章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提高语法水平要多练

词汇是语言的材料,语法是使词汇材料有机组合的规则。学习巩固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主、谓、宾等成分的概念、位置、作用,学会分析句子成分并经常加以练习,在写文章时就会比较敏感,对语句不通顺、存在语法问题的病句就能直指要害并加以纠正。

四、积累文学素养要多读

多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揣摩名家感知世界、描述事物、评论说理的功夫和本领,对于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段落,可以进行摘抄,加深体会。日积月累,才会使文字的使用更精准、更到位。

五、不断推敲研究要多改

一篇相同命题的文章,要看“高手”和前辈们是如何切题、阐述、论证的, 再对照自己的文章,看看问题在哪、差距在哪。自己写成的文章要及时“热处理”,多读几遍,看看行文方式、逻辑关系、遣词造句有无问题。如有条件还可以进行“冷处理”,搁置一段时间再拿出来,以旁观者角度查找不足。对于上级修改过的文稿要认真保存、经常翻阅,学习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对自己文稿中出现过的问题要避免再犯,对不理解的问题应及时查阅和请教。

提高公文质量离不开仨字——“思”“细”“改”

提高文稿质量,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秘书工作者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文稿质量反映机关的工作水平,决定个人的成长进步。提高文稿质量,需要长时间和多方面努力。

一、文成于思

这里的“思”,包括提高思想高度与把握思考角度。思想高度,是指我们平常所说的思想性,它是文稿的灵魂,是文稿写作成败的关键。对一篇好的文稿,人们往往会有“高屋建瓴、思想深刻、立意高远”等评价,这是因为它有思想高度。一篇没有思想性的文章,往往显得平平淡淡、苍白无力。把握思想高度,要注意这几点:

一要准确把握主题。一般来说,一篇文稿最好突出一个主题,通篇围绕一

个中心来展开,防止“四面出击”。主题不应太宏观、太久远,而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二要认真提炼观点。主题确定以后,要有观点来支撑。观点要紧紧围绕主

题,从不同侧面来论述。观点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新意、有见解, 不是一般化的泛泛而谈。

三要深入进行论述。观点就如同一个骨架,需要补充有血有肉的东西,所

以还要加以深入论述。论述是否精辟,不在于文字多少,而在于是否到位,古语所说“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就是这个道理。深入进行论述, 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权威性,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辩证性,运用哲学思维,具有思辨色彩;有对比性,前后左右、横向纵向进行对比, 学会用数字说话;有例证性,列举典型事例,用事实说话。

提高思想高度,离不开学习,厚积才能薄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就是这个道理。同时还要求有悟性。悟性从何而来?这里既有理论积淀问题, 更有实践锻炼问题。关键是要笔耕不止,不停地写、不停地想,通过实践锻炼, 总有一天会茅塞顿开,捅开遮挡智慧的“窗户纸”,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把握思考角度,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增强角色意识。不能局限于自身的角色限制,而要“关起门来当领导”

“站在高山顶上想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是许多从事文稿写作同志的共同体会。从事文稿写作的同志不一定都是领导,但是代领导立言,就要从领

导的角度而不是从起草人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设计。

二要增强全局意识。为党委和党委领导服务,必须想全局、谋全局,注意

“高、大、全”的问题。思考的角度要站得高,想问题要想得大,写作过程中要想得全。在起草文稿过程中,相关题目涉及的所有东西都得在脑子里过一遍, 不能遗漏任何重要的内容,同时认真进行取舍,不能想起什么就写什么。

三要增强时代意识。要在把握基本世情、国情以及本地区情况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事物的阶段性特征。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考虑任何问题都要注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

在提高思想高度和把握思考角度的同时,还要努力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

深入研究工作。我们从事的工作是代党委立言、代领导立言,写作的目的不是为写而写,而是在于运用,在于指导工作。实际上研究稿子的过程就是研

究工作的过程,如果你对工作不了解,给你一篇稿子天天在那儿研究也研究不出什么东西,因为你不懂稿子里面装的东西。所以,必须实现从简单地“抠文字”向深入地研究工作转变。

努力开拓创新。我们研究工作,不仅要知道有哪些内容、哪些重点,还要

明确从哪里突破、怎样去突破。创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所说的文稿平淡、没有高度、缺乏层次,其实质是创新性不够的问题,不能与时俱进,缺乏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东西。我们经常说的“思路决定出路”, 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二、文成于细

欧洲流传着一个故事,讲的是国王所骑战马的马掌出现了问题,战争中战马跌翻在地,国王从马上摔了下来,结果士兵纷纷撤退,最后吃了败仗,致使国家覆亡。这个故事把一个马掌与一个国家的覆亡联系在一起,充分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

还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美国首都华盛顿郊区有个叫“小华盛顿”的酒店,规模不大,但人均效益却是全美第一。它服务细致到什么程度呢?比如客人一进门,就有专门的心理师来测试心情指数,看客人今天高兴还是不高兴。对心情指数偏低的顾客,总经理就会出面,给客人赠送红酒,然后领客人参观厨房, 客人心情好转了,消费自然会增加。正因为这个酒店无与伦比的细致服务,所以创造了全美第一的人均效益。

同样,要提高文稿质量,就要提高文稿的精细化水平。最重要的是增强责

任意识,特别是要树立“最后一道关口”的意识。不要因为忙或累,或者自己不是最后的“关口”,就轻易把错误放过去,不能因为身后还有运转环节就粗心大意,要始终做到高度负责。

三、文成于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一稿就通过、一稿就成为精品的文章不是没有,但为数极少,多数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不同环节修改才能成功。

我们在工作中有个传统,即副处长改完的稿子送给处长改,要连同底稿一并附过来,处长改完后送厅领导也要连同修改稿一起拿过来,两稿对比,原稿是怎么说的,你是怎么改的,看问题出在哪一环节。运转清样也要连同底稿一并运转,实际上就是强化责任。文章不要怕别人改,“三人行,必有我师”, 怕人修改、反对修改、怕丢面子,实质上就是拒绝进步。如何修改,大体应当把握这几个关口:

一要把好内容关。要注意主题是否鲜明,观点是否正确,能不能立得住,

文题是否相符,有没有无病呻吟、节外生枝等现象。

二要把好文字关。主要看表述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文字是否清楚、简洁。要留意括号、引号里的东西,因为这些较容易被忽视。引用东西一定要

引对,不要让改稿的人亲自去核对,这样会增加其工作量,同时别人对你的责任意识也会产生怀疑。运用的数据、事例、标点符号准不准,字、词、句有没有毛病,这些都要注意。有人把犯这些文字上的“小”错误叫做“小儿科”错误,就是说很不应该犯的错。试想,如果一个公文的字词、标点、所引数据有误,会是什么效果?

三要把好格式关。这个问题要注意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文无定法,形

式要服从内容;另一方面,文有规矩,格式也是必须强调的。比如调查报告, 做了哪些调查、到了哪些地方、有什么收获等,这些该交代的都要交代;比如序号如何规范,汉字、阿拉伯数字怎么用;比如字号要求,黑体、楷体、宋体的用法和顺序等,都要按规范使用。此外,文稿运转前要仔细检查装订、清点页码等,防止出错。

要努力形成虚心请教、民主讨论、认真修改的工作环境,起草者要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满意再出手;把关者要认真推敲,在文稿水平提升后再签字。如果自己对文稿哪一部分觉得有点担心,最终问题往往就出在那一块。文成于改, 不是个口号。修改,始终是成功文稿的必经之路。

谈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一)

今天,很高兴就怎样写好领导讲话稿和同志们交流一下。大家知道,以文辅政是办公室和其他文字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而起草领导讲话则是政务服务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职能,有多种方式和手段,如调查研究、现场办公、发布公文、直接指挥等等,但最普遍、最常用、最大量的是召开会议。不是说“国民党的税多,共产党的会多”吗?其实外国人也爱开会,国际间的会议一个接着一个,联合国几乎天天有会。开会就要讲话,起草一个好的领导讲话稿,对于鼓舞士气、凝聚民心、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今天主要讲以下六点:一是领导讲话稿的概念;二是基本分类;三是主要特点; 四是起草讲话稿要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五是基本要求;六是应注意事项(也是自己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概念

所谓领导讲话,就是领导者为实施领导,在各种会议上所作的指示性发言。那么领导讲话稿,当然也就是指各级领导人在各种重要会议上所作的带有指示或指导性讲话时所用的文稿。领导讲话稿是领导者从事领导管理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二、领导讲话稿的基本分类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写作经验技巧(方法类,31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941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