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认同度是判断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

2023-11-20 00:03:52 264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意识形态安全置于国家安全的总体视野进行战略定位,指出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在影响意识形态安全的诸多因素中,认同问题始终居于重要位置,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实质是认同层面的危机挑战以及意识形态间的认同竞争,对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态度程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安全基础。认同具有主体性和可塑性,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效果需关注客体即受众的核心需求。检验意识形态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有所成效,关键要看主流意识形态凝心聚魂的价值引领和功能发挥的效果。意识形态建设须关注受众对象的内在反应,其中认同度作为衡量社会成员意识形态认同程度及趋向的标准考量,是判断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

 

  认同度反映了意识形态满足民众需要的程度。意识形态在表面上是以思想、观念或精神层面的抽象存在,但它之所以能对民众产生吸引力、实现对社会的整合,则是因为其包含着根本意志和利益支撑,具有实践性、现实性的特征。首先,意识形态反映和表征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精神追求。从形成根源来看,主流意识形态正是通过引导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发展状况的功能发挥来影响和争取、引导和塑造人们的意识形态认同。从意识形态运行规律考察,民众一般是在自身利益需求不断得到反映与满足的状态去完成对于某种意识形态的接受、认可,其认同度受到共同利益和现实发展的间接驱动。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效果需关注客体即受众的需求。只有当意识形态立足日常生活世界,贴近民众实际生活,与其利益、愿望和生活方式相适应时才能真正发挥整合社会心理的效应。其次,夯实意识形态认同得以实现的利益支撑。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受益者,才能厚植民众对于国家发展模式和制度的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方法、内容和形式上满足社会成员对于共同利益的需求,才能得到人民发自内心的理解、支持和认可。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常委宣传部长中心组研讨发言】认同度是判断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7090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