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钻系列】308期—政府各部门工作总结汇编(91篇36.8万字)

2022-11-13 11:59:22 247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壹号秘书办公文库,公文写作门户网站

壹号秘书备用号,务必关注!!!

公众号请搜索:办公室码字员、公文档案室

壹号秘书办公文库网址:www.bangongwenku.com(电脑浏览器打开更方便)

 

 

 

 

 

扫描二维码加群,每日范文免费分享

 

“金刚钻”系列第308期

政府各部门工作总结汇编

1.市教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

2.市林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

3.市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

4.市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5.市发改委2022年工作总结

6.市卫健委2022年工作总结

7.市住建局2022年工作总结

8.市公安局2022年工作总结

9.市供销社2022年工作总结

10.市医保局2022年工作总结

11.市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

12.市水利局2022年工作总结

13.市教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

14.市统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15.市统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16.市统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17.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18.市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19.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20.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21.市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22.市审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23.市审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24.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

25.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总结

26.仲裁办2022年工作总结

27.市大数据局2022年工作总结

28.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29.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30.市水务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31.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

32.市海洋发展局2022年工作总结

33.市发展改革委2022年工作总结

34.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

35.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

36.市民营经济局2022年工作总结

37.市交通运输局2022年工作总结

38.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

39.市卫生健康委2022年工作总结

40.市城市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41.市行政审批局2022年工作总结

42.市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43.市农业农村局2022年工作总结

44.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总结

45.市医疗保障局2022年工作总结

46.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

47.市文广新旅局2022年工作总结

48.市园林和林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

49.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50.市住房城乡建设局2022年工作总结

51.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

52.市地方金融监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53.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54.市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55.市机关事务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56.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工作总结

57.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22年工作总结

58.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2022年工作总结

59.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

60.市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支队2022年工作总结

61.区人社局2022年工作总结

62.区医保局2022年工作总结

63.区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

64.区发展改革局2022年工作总结

65.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66.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2年工作总结

67.县残联2022年工作总结

68.县发改委2022年工作总结

69.县司法局2022年工作总结

70.县工信局2022年工作总结

71.县商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72.县林业局2022年工作总结

73.县卫健委2022年工作总结

74.县发改委2022年工作总结

75.县民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76.县人社局2022年工作总结

77.县统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

78.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79.县财政局2022年工作总结

80.县文旅体局2022年工作总结

81.生态环境局2022年工作总结

82.县医疗保障局2022年工作总结

83.县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84.县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总结

85.县投资促进局2022年工作总结

86.县投资促进局2022年工作总结

87.县退役军人事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

88.县数据资源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89.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90.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91.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

91.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各项活动,坚持人民满意标准,加压奋进、狠抓落实,努力在新征程上实现教育新突破。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焦办好每所学校,努力推动优质资源倍增

1.全力以赴保供给。积极应对入学(园)高峰挑战,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工作,今年计划开工新建改扩建40所,推动完工50所,总建筑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优质学位约8.07万个,保障学生在家门口上学的需求。截至目前,有30所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到75%;有22所已经完工,完工率达到44%。

2.精准聚焦补短板。启动农村幼儿园改造提升项目,对50所农村薄弱幼儿园,进行园舍加固维修、老旧装修更新、盥洗室和厕所建设、食堂改造等,改善办园条件。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推动10个强镇筑基省级试点镇工作,补齐乡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短板,提升乡村教育整体质量。通过建设改造、学生分流等形式,积极解决城区中小学面积不足等难题。市南区、x区分别作为全省首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将接受国家评估认定。

3.多措并举扩优质。创新推出新建中小学高起点发展的措施,提前一年遴选教师到优质学校跟岗培训,实行优秀校长“一长多校”办学模式,3年内将新建的100所学校办成新优质学校。启动初中强校提质行动,通过揭榜挂帅方式选聘校长、指标生分配方式完善、培育一批初中校长教师领军人物等措施,遴选打造一批初中强校,带动周边小学提升办学水平,让老百姓家门口学校都成为好学校。加强特色高中建设,印发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系统构建普通高中特色课程、教学、评价、管理体系。紧抓集团化办学改革不放松,推动优质学校带动新校、弱校发展,x实验初中教育集团、x三十九中教育集团、x五十八中教育集团在x区、x区、x区托管的学校正式招生。

(二)聚焦教育主责主业,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牢牢扭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课前、课中、课后全面发力,切实巩固“双减”工作成效。抓实校长听课、教师集备和公益辅导,全市优秀骨干教师全面参与线上“益辅导”名师公益课、名师导学课。《狠抓学校内涵发展促进减负提质》等3个案例入选国家和全省“双减”工作典型案例;我市40项成果获评今年x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数量全省第一。印发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行动计划,我市获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试点单位,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我市作为唯一地市代表作典型发言。

2.提升全面育人质量。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实施强德固本行动,加强中小学美德教育,开展“每校一品牌、每月一主题、每生一社团”活动,系统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22个班主任工作室获批x省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细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创优学校创建评估等方案,精进实施“十个一”项目,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施全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奇点计划”,推出x市首批30个中小学科技创新实验室,推动强基计划向初中学校延伸。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学校、进村社、进企业、进机关”公益行动,引入第三方优质家庭教育资源,搭建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出20期“教子有方家庭教育访谈”“与您在一起助力中高考”等电视广播节目,累计关注人次达282万,实现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常态化。

(三)聚焦“六个城市”建设,不断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1.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按照中职提质、高职扩容、职教本科突破的思路,启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x现代职教中心学校一期工程已经立项,即墨新职教园区开工建设。x市和x区分别被确定为全省首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市、县(市、区),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中央教育强国5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7所中职学校荣获x省首批高水平中职学校,2所中职学校入选“x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17个专业荣获x省首批中职特色化专业。

2.推进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六个城市”建设,创新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机制,重点支持x石油大学(x)等5所高校10个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校聚焦我市主导产业发展。x海洋大学x校区将于8月建成启用,康复大学、x中医

药大学x中医药科学院、x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发起成立上合经贸产教联盟,打造上合组织国家开放性国际教育合作平台。积极推动我市加入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协同发展“伙伴城市”,打造城市重要展示窗口,扩大城市美誉度。

(四)聚焦人民满意标准,不断优化教育惠民举措

1.全面改善就学服务。持续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22年春季学期,各级财政累计为6.2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幼儿)发放助学金7000余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5%。努力保障随迁子女入学需求,将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学居住证持有时间,合法稳定就业、住所时间,社保缴纳等时间缩短为半年。积极改进企业人才及高层次人才子女教育服务,开展“连心惠企”大走访专项行动,建立市、区(市)两级与企业常态化双向联系沟通机制,研究制订国际学校扩容提质的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来青投资创业。

2.全面提升作风能力。坚持党建统领,全力抓好“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组织开展教育系统“局长擂台”“校长擂台”活动,树牢实干实绩、亮绩赛绩的鲜明导向,累计开展家校沟通问需活动142场,收集并采纳意见建议312条,解决问题324个。统筹抓好校园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开展全市学校安全“守底线、补短板、除隐患、促提升”常态化长效化整治,梳理编制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负面清单,进一步明确学校安全工作的“底线”“红线”,全力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中考、高考组织有序平稳顺利。

二、存在问题

对照x龙头、国内一流的工作目标和资源优质、服务有力的发展定位,一是教育资源供给仍不能适应人口变化形势,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的差距依然存在,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还未能得到有效满足,择校的焦虑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二是学校教育“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少于美、缺于劳”的现状仍未彻底改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构、规模、质量与城市发展需要还不够匹配、人才服务还不够精准。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以颁布实施x市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等教育校地融合发展三个行动计划为抓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面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一)打好优质资源倍增攻坚战。全面启动新建学位倍增、新校高起点发展、初中强校提质等十大攻坚行动,高质量完成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年度任务,力争市南区、x区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增。

(二)打造x教育发展新品牌。打造全国一流党建品牌,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一流家教品牌,建立系统化的家庭教育课程、活动和师资资源库,提升家长学校建设水平,加强家庭教育专业队伍建设,为广大家长提供优质家庭教育服务。打造全国一流心理健康教育品牌,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资源,构建起学生心理健康规范化、专业化服务体系。

(三)下好教育质量提升关键棋。强化“双减”政策落实,狠抓轻负担高效益课堂教学改革,推出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强化考核、监测和干预,提升学生全面发展“十个一”项目实施成效,推广“一天一节体育课”,力争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改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四)打出教育改革发展组合拳。积极推动省教育综改试验区新一轮建设,圆满完成省职业教育高地建设任务,建设校地融合服务中心,组织实施在青高校校地融合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康复大学“去筹”招生,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作出教育贡献。

2022年x市林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x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x市林业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着力提升森林质量,不断深化林业改革,为完成年度工作任务、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疫情防控“零替补”。认真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在现有的64名干部职工中,除身体原因外,共抽调50人,组成综合协调、政务服务、社区值守、酒店值守、村组值守、高速路口值勤、市场巡查等7个小组,党员参与率达100%,形成了班子成员示范、党员干部争先的良好氛围。疫情防控中,广大职工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自觉遵守疫情防控工作纪律,未发生一起失职失责行为,未被上级督查部门通报一次,以强大的组织力、执行力得到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2.造林绿化“零延迟”。为持续推进国土绿化,于2021年底提前印发2022年度营造林生产计划,将年度造林任务分解到乡镇。特别是3月份突发疫情以来,全局上下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主职主责,通过“五加二”“白加黑”“网络+”的模式,抽调技术力量,采取网络会议培训、实地讲解、微信推送资料等多渠道开展林业科技服务,技术人员包片蹲乡,对各地造林、低改、抚育等地块开展“一对一”指导,精准把握疫情防控与造林绿化的有效衔接,确保全市按时按质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500亩(其中南阳乡“四化”项目208.1亩),为省下达任务2000亩的125%。

3.资源管护“零死角”。一是推深做实林长制。1-6月,市级林长深入责任区域开展巡林44次,协调解决保护发展问题数量8次。提交本级林长责任区域森林资源清单21次,提交本级林长工作提示函21次,提交林长责任区域问题清单2次。召开了总林长会议,全面总结回顾了2021年林长制工作,制订出台《x2022年林长制工作要点》《x市林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全面启用新的林长制巡护平台,对全市159名乡级林长、120名村级林长和120名基层监管员的信息进行了更新,巡护率、达标率排在x市前列。二是抓好公益林、天然林监管。按照省审计要求,对疑点问题逐个建立台账,安排人员及时到现场进行核查,逐个收集、按时提交佐证材料。全面梳理2018—2021年公益林、天保林资金发放,结合年度验收情况,发放2021年公益林个人“一卡通”资金1101.03万元,天保林个人“一卡通”资金483.62万元。三是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对全市246株挂牌古树名木开展全面巡查,对因雪灾、风灾造成的受损古树,通过聘请专业施工队方式实施抢救复壮工作。四是抓好湿地候鸟、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合市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2次,集中力量在湖区、林区开展清理整治攻坚战。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发放法律法规宣传册500份、发放宣传单3000份,压实专职湿地护鸟员巡护责任,建立湿地候鸟保护工作群,获取求助信息38起,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8只,放生(飞)8只。五是抓好自然保护地监管。结合“绿盾2022”行动,对全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南方红豆杉自然保护地等自然保护地进行排查,没有未批先占、未批先建的建设项目以及开山、采石、采矿等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六是加大涉林案件查处力度。截至6月底为止,共办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19起,移送重大滥伐林木案件1起(已移送至森林公安刑事立案),其中非法收购木材案1起,查处违法木材9.09立方米;滥伐林木案7起,查处违法木材98.4578立方米;违法侵占林地案11起,查处违法占用林地43.7089亩(其中公益林10.8669亩)。

4.森林灾害“零新增”。分别在2021年10月和2022年5月月开展了两次“森林防火宣传月”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宣传车和提升森林防火标识牌的方式让森林防火宣传声音响起来、氛围浓起来。联合应急、民政、公安、交通等单位,突出抓好春节、元宵、清明等重点节假日防火值守,严管野外火源,在重点林区张贴森林防火码2.0,提升进出入人员防火意识,2022年无森林火灾发生,被评为省春季防火平安县。持续做好美国白蛾、松毛虫等监测预防,认真抓好松材线虫防控,施放花绒寄甲5000余头,打孔注药498株、用药1000支;清理枯死松树小班117个,死树45139株,目前已全面通过x、省两级评估检查。全面启动草原有害生物、林业处来入侵物种两项普查。定期联合执法单位对辖区涉木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确保疫木监管到位。

5.项目服务“零延时”。坚持项目为王,围绕我市“2+N”战略,集中力量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共上报招商有效信息6条,引进振林木业、木友木业等2家企业。对x高等职业学院一期项目、中建材新材料项目,安排专人负责对接,及时收集林地使用资料并上报省林业局审核。积极服务市双饮山、x城区应急水源等重点工程项目,共办理长期林地2宗,面积1.5公顷;临时用地22宗,面积16.9公顷,对亚东水泥公司扩建工程内三棵古银杏树及时向x、省主管部门报批移植移栽,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建设进度。

6.产业振兴“零障碍”。坚持以林业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以林业科技服务团为依托,以“林长+基地”“林长+产业”模式不断丰富林下经济产业,指导x街道完成1000亩雷竹种植,范镇、南义、花园等乡镇完成森林药材种植350亩,乐园、洪一油茶种植400亩;积极做好林业流转适度经营,审核林地流转3937亩,发放奖补资金21.62万元。聚焦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倡导“涉企事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理念,截至目前,为林农、林企办理各项审批事项10652件,协助办理贷款3000万元,保障复工复产。

二、存在的问题

1.基层力量薄弱。由于体制改革,原林业局下属机构林业站下放乡镇,乡镇只安排1名林业干事从事林业工作,且大多数林业干事还要兼顾党建、综治、疫情防控等其他工作,林业工作推进不畅。

2.人员结构老龄化。现有人员年龄老化,平均年龄接近50岁,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尤其专业技术岗位欠缺年青的新鲜血液,难以与当下林业工作匹配。

3.工作经费困难。林业工作点多面广,资金需要较大,年初财政预算中工作经费仅满足于日常工作的开展,难以应对上级安排的野外作业、监测调查等工作。

4.执法办案难度大。行政执法没有强制措施,在涉林案件调查取证时,常遇到当事人难找、不配合,处罚有时难以执行到位。

三、下一步作打算

1.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继续全面深入推进林长制工作,实行林长制管理机制常态化。加强专职护林员队伍建设,适时优化巡护网格,促进巡护率、达标率继续走前列。

2.按照全省林业工作会议、x市林业工作会议相关要求,推进“三三四”创建活动,加快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3.按要求完成省、x市下达的各项营造林任务。重点抓好退化林修复18000亩,森林抚育10000亩。完成油茶抚育改造500亩,提升2000亩。

4.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夯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设,严格执行全面封山育林,完成森林督查、本年度森林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

5.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对接林草湿资源上年度图斑监测数据,全面启动林草湿监测,掌握我市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现状和变化情况。

6.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加大公益林、天保林巡查力度,加强监管,加大林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砍滥伐、违规征占用林地、非法捕杀和伤害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

7.严防森林灾害。以松材线虫病防控、森林防火为重点,严格执行疫区疫木管理,针对性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严管野外火源,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安全事件。

8.持续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着重抓好我市油茶、雷竹、中药材等林下特色经济产业的发展,做到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展森林乡村、森林公园创建,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把握重点,全面营造法治建设良好氛围

1.营造良好依法治市环境。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学内容和干部在线学习内容,推出“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系列报道。起草法治人才培养规划、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实施意见,制定镇街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并组织专家论证。开展法治镇街、法治政府示范创建系列报道,有关做法被《法治日报》推广。

2.营造良好法治保障环境。迎接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实地考核,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小切口”立法,重点抓好停车场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方面立法,召开立法座谈会、专家论证会17次。制定《x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规范性文件管理信息平台投入试运行。共完成合法性审查119件,提出意见建议232条,涉及资金231.2亿元。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职律师工作的措施》,全省率先实现市级公职律师工作全覆盖。

3.营造良好执法监督环境。全省率先出台《行政复议纠错决定履行情况回访办法》。构建“十百千万”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开展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试点,以清单化明确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事项的经验做法被司法部推广。审核40个行政执法主体、1.6万名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完成四年年审行政执法人员2530人培训考试。对5部门权责清单、执法事项清单、裁量基准等进行审查,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74件,行政应诉案件192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

(二)提质增效,积极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1.加强制度保障。制定实施意见保障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组建法律服务团跟进服务。出台服务保障“六个城市”建设五年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全省首个《关于规范涉及保险理赔司法鉴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解决涉保案件争议纠纷具有积极作用。

2.加强惠企保障。分类制定涉企法律事务工作指引、改革创新建议、研究课题,编制《惠企法律服务制度与案例汇编》,持续开展系列惠企法律服务活动。提升惠企法律平台使用功效,打造“法惠企航”法律服务品牌,已为企业提供服务1.5万次。

3.加强法治保障。法律服务城市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建设,举办“城市更新主题沙龙”、“城中村”改造法律服务等活动,组织“如何做好企业法律顾问服务”交流论坛,编印“企业及管理团队聘用法律顾问应注意的事项”指导手册,已进驻2万家企业担任法律顾问。

(三)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1.推动涉外法律服务高质量发展。立足x、辐射x、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x涉外法务中心建设启动,同步设立上合法律服务委员会x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x中心,推动设立上合经贸法律服务研究院。推动在上合示范区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试点,x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项目继续推进,引进国曜琴岛麦家荣(x)联营律师事务所等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

2.推动法律服务产业规模化发展。打造法律服务共同体发展新模式,设立x联合家事法律服务中心”。为律所合并重组牵线搭桥,诚功、运策、文康、德衡等律所分别在省内、市内设立分所;成功引进全国知名的x华商等律所,x市立医院、x海检集团、x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已加入司法鉴定行业。

3.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创新化发展。全省首个“一站式”法律服务超市启用,首个实现法律援助案件指派“点援制”。打造“12348热线+人民调解”纠纷化解新模式,借鉴电商模式研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展军人军属法律援助社会化和采购社会法律服务试点,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849件,接听解答咨询8.6万人次。全省率先出台《法律职业资格受理审查与证书发放工作服务规范》,已为1699名申请人提供现场确认服务。

(四)严格规范,始终确保执法司法公平公正

1.规范监狱执法。制定《关于做好市属监狱罪犯计分考核工作的通知》,认真做好新老计分考核工作过渡期转换。配合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开展规范市属监狱减假暂案件办理工作督查调研,开展疫情防控状态下服刑戒毒人员培训。

2.规范强制隔离戒毒执法。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医疗戒治资质获审核通过,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两处。组织戒毒学员观看一部禁毒题材电影、书写一封《致亲人的禁毒家书》、开展一次亲情帮教活动,在社区等公共场所举办“喜迎二十大,禁毒保平安”禁毒宣传。

3.规范社区矫正执法。开展社区矫正安全稳定走访排查,严格落实社区矫正对象报告、外出和居住地变更制度。制定《关于社区矫正执行地相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联合市检察院对暂予监外执行情形消失的社区矫正对象提请收监执行,依法给予训诫38人、警告24人;依法提请撤销缓刑2人、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提请收监执行4人。

(五)夯实基础,认真履行维护稳定工作职责

1.疫情防控责任压实。监所全年无休进行疫情防控日调度、日报告,疫情发生以来连续封闭至今。法律服务队伍1700余人投身抗疫一线,捐款捐物60余万元。

2.安全生产基础夯实。部署开展“除隐患、打非法、治顽疾”安全生产大检查,确保监所和司法行政办公场所消防安全。

3.社会治理措施落实。全国率先出台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意见,“1+1+N”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获评全国第六届“法治政府奖”。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验收迎检,开展“调解护稳定喜迎二十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共排查、调解纠纷案件2.4万件。邀请41家调解组织、39名调解员、238名社区(村)法律顾问参与诉前调解,服务社区(村)7万余小时。打造“法治青风”普法宣传品牌,全省率先实施每月一个特色普法周,打造全省首个税法主题公园。

二、存在问题

(一)法律服务业发展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法律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端法律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截止年,我市律师人数7187,低于x19206;业务收入31.65亿元,低于x113.64亿元。与法律服务业发达城市比,我市律师万人比为7.2,落后于x10.9、x12.3。

(二)法律服务业发展面临困境。一是律所分所营收纳统问题需待解决。按统计政策,纳统范围是年创收1000万元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机构,律所分所不属于纳统单位。而我市律所分所多是全国、本省知名律所设立,其承揽业务属高创收,大都营收千万元以上却无法纳入统计范畴。二是吸引高端律所和律师人才的政策不够。如海口市对中外联营律所等给予租金补贴并按其对地方财力贡献给予资金奖励;成都市规定,每引进1名取得境外律师执业资格的律师,给予律所5万元奖励。而我市未有单独针对法律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机构、人才的扶持政策。

(三)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仍有不足。主要是未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融合度不高,法援在线网络平台、法治资源地图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线管理平台利用率偏低。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紧抓疫情防控。按照“高于平时、严于地方”标准,加强监所安全管理,健全联动机制,统筹疫情防控和监管矫治,确保监管场所绝对安全。

二是继续紧抓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努力实现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目标。以此为统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市、区市、镇街三级的“政府法治一张网”。

三是继续紧抓法治营商环境优化。深化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执行“八五”普法规划,夯实城市法治建设根基。

四是继续紧抓法律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加强律师业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建立涉外律师人才培养机制,鼓励、支持x高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今年,x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担当作为谋发展、强化创新求突破,民政领域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民生为本,兜底保障走在前列。提高社会救助效能,完善《x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办法》,强化规范管理,扩大救助范围,优化救助程序。将低保、特困、残疾人、孤困儿童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在去年基础上再提高10%,1-6月份,发放救助金5.3亿元,保障城乡低保、特困人员9.3万人,临时救助困难居民7962人次;将12个部门26项救助事项纳入“社会救助一件事”,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及时摸排系统对比数据,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深化服务类社会救助,“青暖助”救助品牌获评2022年度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提升儿童关爱水平,推出“青情卫童”未成年人保护品牌,举办2022年全市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小葵花圆梦成长”活动,为260名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对全市慈善组织开展集中调研走访,引导慈善组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展慈善项目10个、拨付资金705.4万元。

(二)坚持需求导向,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在省内率先出台家庭养老床位折扣补贴政策,全市家庭养老床位达2.15万张。制定出台农村养老服务消费引导制度,对农村高龄和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进行补贴,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支付能力。开工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91处,编制完成空巢独居老人智慧监护平台建设方案。高层次举办首届x金家岭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和2022中国xx)国际康养产业博览会,高质量开展养老服务领域集群化、产业化招商引资。我市入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国家重点联系城市名单,成为2022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推广,居家社区养老服务“x模式”获民政部经验推广。

(三)坚持精准精细,基层治理提能升级。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上流佳苑社区时的指示精神,举办全市基层治理和服务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出台《推进民政领域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建成新型社区邻里中心40余处,加强社区工作者实训基地建设,启动城市社区居委会主任“成长计划”;开展街道(镇)议事协商能力建设工作试点,推动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全覆盖。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党建入章率达到100%;在省内率先出台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取缔5家非法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在158家社会组织中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矛盾纠纷860余起,涉及资金9200多万元;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引导49家社会组织投资1.1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59个。

(四)坚持开拓创新,社会服务持续优化。加快推进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青年婚嫁情况课题研究,策划开展婚俗改革集中宣传活动,婚姻登记实现电子身份证照应用。深入推进生态殡葬改革,摸排浮山坟头17670座、相对集中墓葬点15个;其他区域共摸排散乱坟头29045座,完成整治29042座,整治率99.99%;做好清明节暂停祭扫工作,指导殡葬服务机构提供云祭扫、代为公祭等活动。开展“寒冬送温暖”流浪乞讨救助行动,未发生冻死冻伤等冲击社会道德底线事件。扎实开展康复辅助器具国家综合创新试点,探索将康复辅具租赁服务纳入长护险支付范围,获民政部通报肯定。建成镇(街)社工站113处,开展社区活动600余个,联动社区社会组织近700家、志愿者6400余人,服务2万余人次;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加强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意见。大力开展《地名管理条例》宣贯工作,编制《x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编撰出版《x地名志》《x地名词典》;开展异常道路摸排整治,稳妥推进镇街行政区划优化设置,完成全国首例填海地(星河湾南片区)界线勘定。

(五)坚持底线思维,疫情防控平稳安定。深入细致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民政服务机构实现“零事故”。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对养老机构、民政福利机构实行封闭管理,实现民政系统“零感染”。积极引导慈善组织、专业社工和志愿者助力疫情防控,累计接收疫情防控慈善捐赠款物8000余万元,全市20多万志愿者投入抗疫一线。

二、存在问题

一是在筑牢共同富裕民生底线上还有欠缺。部分养老、救助、儿童福利等民政服务机构设施陈旧,功能不够完善。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相对薄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不够健全,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不充分。

二是在强化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上还有不足。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上创新不够,社会组织助力全市招商引资的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还有待加强。城乡社区基础保障措施还存在短板弱项,基层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高。

三是在促进作风能力提升上还需加强。工作视野标准还不够高,没有站在全国大格局中找坐标、定目标。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婚俗、殡葬改革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攻坚克难力度还不够大,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今年的市办实事起步较晚,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x市民政局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加压奋进、攻坚克难,加快推动民政领域各项重点工作,努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新作为,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创造新业绩,在维护和谐稳定、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上实现新提升,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一是聚焦共同富裕,全面提升民生保障。建设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推动社会救助服务“二维码”村(社区)全覆盖,推动社会救助“一码响应”。开展基层人员业务培训,提升基层救助服务能力;深化拓展小桔灯“物质+服务”多维救助,丰富困难群众服务内容。创制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监护能力评估指南,设立x市未成年人保护及发展基金,在20个村(社区)开展儿童服务阵地平台建设试点。深化慈善组织综合监管机制,联合金融、税务等部门探索促进慈善事业发展举措,扎实开展社区慈善基金试点。

二是聚焦精准精细,全面加强基层治理。指导区(市)制定修订镇(街)、村(社区)议事协商和村务公开目录,制定村民委员会调整标准;组织做好社区工作者招录,实施居委会主任成长计划,培育一批社区工作者引领人才,扎实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积极做好全省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建设工作。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推出具有x特色的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在全国率先研究出台《社会组织综合监管意见》。贯彻落实好新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建立健全地名管理工作协调机制。

三是聚焦便民利民,全面优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空巢独居老人智能监护系统建设,发布使用农村养老服务卡;制定出台老年人助餐服务扶持政策,建成全市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扎实开展x新区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康复辅助器具全国试点,加快推进山头公园散乱坟墓整治和全市婚俗改革工作,年底前完成怀念堂建设任务。年底前实现全市镇(街)社工站全覆盖,推动镇(街)社工站规范化运营,争创全国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助力计划城市。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x市发改委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开放引领、绿色示范、工业强市、实干争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参谋助手和综合牵头部门作用,坚持谋全局、抓大事、破难题、重落实,努力克服“3.22”突发疫情影响,落实“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等政策举措,聚力攻坚项目大会战,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在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上取得新成效

1.加强经济运行调度。一是编制完成《关于x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已经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二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特点,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的支撑面和下降点,定期撰写经济运行形势分析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三是牵头GDP、服务业、固投、能耗四个运行工作专班,紧盯年初人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定期调度、研判、会商机制,做好运行监测预警和分析研判。①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338亿元的48.2%),增长7.1%;‚预计完成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14.6亿元,增长25.8%;ƒ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43亿元(完成年度任务302亿元的58.1%),增长13.5%;④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0.9%,比去年同期减少0.81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与去年同期持平,基本完成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

2.加强重大政策研究。一是代市委、市政府起草编制《关于印发x2022年度政府建设项目责任分工的通知》《x市地区2022年有序用电方案》《x“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等一批政策性文件。二是围绕我委牵头的全市重点工作,起草了《x市全面建设富裕x专项落实方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2年工作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2年工作计划》《关于建立虚拟货币“挖矿”整治工作联动机制的通知》《关于开展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x市开展“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专项治理行动联合处置机制》等一批要点机制,进一步确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在争取上级资金项目上取得新成效

1.争资争项有突破。一是共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9101万元。①中央预算内投资8096万元,其中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3322万元,重点流域农村面污染治理项目资金2500万;‚省级资金1005万元,其中高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750万,瑞德电子数字经济示范项目120万元。二是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我市共计申报成功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8个,获专项债券资金9.91亿元。其中x市智造小镇昌盛园标准厂房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获批资金3.02亿元、x市大唐新区冷链物流项目获批资金2.2亿元;三是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x市笼子。今年我市54个项目列入省大中型项目,298个项目列入x“项目大会战”,力争在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上获得上级更多支持。x通用机场项目获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明确支持过江通道项目按长江干线收费公路桥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2.能耗保障有成果。积极协调理文化工高端氟聚物和锂电池新材料及配套项目、洋丰楚元锂电新能源电子化学品产业基地项目及岳峰锂电材料6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等节能审查批复,目前岳峰锂电项目已获x节能审查批复。

(三)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1.抓好项目谋划。一是梳理全市“项目大会战”七大领域项目共计298个,位列x市第一;总投资1184.67亿元,位列x市第二;年度计划投资500.47亿元,位列x市第一。列入省大中型项目54个,总投资39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05.4亿元。列入2022年第一批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开工重大项目22个,总投资152.98亿元。二是围绕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结合我市“十四五”规划和第八次党代会报告、2022年度政府工作报告等,并经过多轮整合梳理,完善储备一批管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6个总投资71.71亿元,目前正在组织专家评审。

2.抓实项目调度。一是加强与x会战办沟通对接,及时发现和补齐七大领域短板,督促项目按时开竣工,在2022年x市一季度“项目大会战”竞赛第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市“项目大会战”项目投资316.8亿元,占年度计划任务63.3%;已赋码项目298个,赋码率100%;入统项目257个,入统率86.24%;省大中型项目完成投资是163.0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79.4%。二是制定《x市春节、五一、端午节期间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实施方案》,鼓励项目单位组织职工就地过节,为5个项目争取春节期间不停工项目奖补资金177.7万元。

3.抓细项目服务。一是加强招商引资项目服务。积极协调中建材碲化镉项目规费问题,加快推动项目建成投产,目前项目工艺设备正在有序进场,预计年底可投产;协调解决友多环保项目用地问题,积极为企业争取生态环境专项资金;协调解决x浩普年产50000吨精细化工项目设计图纸施工问题,项目已于5月20日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可完工。二是强化问题协调,积极对接省、x发改委,成功将京上广、鑫丰工业园屋顶分布式光伏和横立山二期风电等8个项目纳入2022年项目规划库。

(四)在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上取得新成效

1.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各类事项共计145件,其中批复项目建议书23件、可研报告17件、初步设计17件,项目备案73件,招投标核准15件,按时办结率100%;推进发改业务赋权下放承接工作,增设码头镇相关审批权限。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市场主体纾困发展,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59.3万元,做到疫情防控期间对非居民用水实行不停水、不收欠费违约金,申请延期缴纳水费中小企业给予3个月内不停水及免收违约金的优惠政策。三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信用信息平台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84.2万条,其中归集“双公示”信息4.45万条、A级纳税人305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4条,并积极推动水、电、气、不动产等特定信息数据的录入,组织开展“信易游”“信易行”等项目,加强信用惠民便企,目前已有3家金融机构提交入驻申请;全面推行“信用承诺”事前监管制度,上传信用承诺书13702份。今年在全国县级市信用排名从2021年底第190名提升到167名,位列全省第4。

2.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入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协调省发改委开发区处和x发改委着力推进我市经济开发区码头工业城化工集中区调整四至范围,优化开发区规模和区位布局,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成功将理文化工、荣联环保列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市级备选库,华亨宠物食品、铜岭农庄列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备选库,积极组织备选库企业申报省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3.构建全面开放格局。一是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根据《x市关于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行动方案》,做好工业、流通、双向开放、消费、旅游及生态6大节点责任分工,并抓好贯彻落实。二是融入省、x区域战略。加强大南昌都市圈、“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赣x合作、赣鄂合作、泛珠合作、赣深大亚湾区合作、赣京合作、跨江合作等,支持革命老区相关工作。

(五)在推进生态文明促绿色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1.切实谋划全年工作重点。一是制定并印发《2022年x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x市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重点工作任务;二是精心谋划制定《x2022年生态文明宣传月活动方案》,组织全市各单位开展宣传活动,营造生态文明宣传氛围,展示重要成果。三是建立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点项目库。紧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储备项目16个总投资约21亿元。

2.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一是成立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会议,制定印发《2022年x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并着手编制《x“十四五”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等,高位推进“双碳”工作。二是全面落实能耗双控约束目标,严格执行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建立“两高”项目拟建、在建、存量和违规“两高”项目四张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三是扎实做好未批先建违规“两高”项目清理整改的“后半篇文章”,紧盯1个被列入全市未批先建的“两高”项目,如期完成整改工作并按程序销号。

(六)在统筹安全保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1.纵深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光伏扶贫常态化监管,配合乡村振兴局开展联合检查;完成运维合同到期后的签订工作,保障村级扶贫电站运行维护正常,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障乡村振兴产业收益作出积极贡献。二是积极谋划申报资金项目,会同相关部门围绕农林水利及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支持,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2.高位推进粮食安全。一是深入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针对市委专项巡察组反馈的3个问题7条措施逐一整改,切实履行发改粮食管理和宏观调控职责,推进粮食安全工作;二是成功将我市5万吨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申报为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争取资金6400万元,提升了我市粮食储存和运输能力。

3.稳步推进物价工作。一是加强价格监测。紧盯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市场变化情况,通过我市11个价格监测点对58项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按时向省进行常规旬报。联合市监局在x云开展“晒价”工作,增强价格透明度,有效平抑市场物价。二是制定价格政策,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费收费标准和城镇供水价格调整政策。三是做好价格认定,办理涉案价格认证业务40起,认定总金额600余万元,为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办理案件提供价格依据。四是完成冻猪肉储备任务,配合市监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教育、水电气建设安装、供电价格等专项行动,维护市场价格秩序。

4.稳妥推进能源安全。一是做好新能源项目申报和储备工作。申报省规划库项目8个,其中光伏发电项目6个,装机容量16.55万千瓦,预估年发电量1.6亿度;风电项目2个,装机容量13.6万千瓦,预估年发电量2.7亿度,二是发展和鼓励工业园区屋顶光伏,已经获批光彩园0.98MW项目,京上广6MW、光彩园4MW、鑫丰产业园5.4MW项目已入规划库待优选;编制了《x经开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申报书》,已呈x市发改委转报省能源局,目前在项目评估中。三是夯实能源安全专委会和供电、新能源、油气长输管道企业责任,加强检查与自查,强化整改与落实,保障能源稳定。

(七)在统筹推进牵头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1.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1-5月份,全市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7家,完成规模以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12.18亿元,增长24.1%,高于x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个百分点。其中核算口径九大行业“七增二负”。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为全市服务业经济指标“双过半”奠定基础。同时重点抓好申规,目前新增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家。

2.开展“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工作。制定《x市开展“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工作联合处置机制》,成立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专班,协调市水利局认真处理上级交办的x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x分公司反映问题线索,并及时以市政府名义上报x营商办。

3.加大虚拟货币“挖矿”整治力度。建立虚拟货币“挖矿”整治工作联动机制,以国家、省虚拟货币“挖矿”监测机制反馈名单为重点,核实排查4次,做到每周动态清零。及时处置优博泰(x)区块链技术有限公司虚拟货币“挖矿”行为,并形成《x市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整治工作专报》,报市主要领导批示。

4.扎实开展全市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治理行动。一是深入贯彻《关于开展“五整五促”专项整治持续优化干部作风工作方案》开展全市招标投标领域专项治理行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自查发现问题1个,正按要求责令其整改。二是制定《x市建设工程领域招标投标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将房建、市政、水利、交通等市场招标投标纳入联席会议,完善并增加专家管理、企业信用等内容,建立健全违法案件移送机制,加大对招标投标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八)在从严治党加强机关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1.着力打造“三化”基层党组织。一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二是规范党员教育管理。普遍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在党50年纪念奖章颁发等教育,不断强化在党意识和组织观念。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七一”对困难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三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铁肩膀+改革创新”,凝聚“铁肩膀”担当精神,谋划新思路、推进大项目,稳住经济盘,推动党建与经济发展相统一、“双突破”,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加强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学习纪委通报和警示教育典型案例,从思想上筑牢防线;二是开展政治谈话,在重要时间节点特别是春节、五一、端午等节前开展提醒约谈,提高干部职工廉政风险意识;三是及时更新廉政档案系统数据,确保个人廉洁自律事项监督到位;四是开展专项检查,对违规套取资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坚决防范干部职工公款吃喝、送礼和收受礼品等问题。五是优化机关作风。完善发改委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并增设指纹打卡机,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六是加强家风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论述摘编》,学好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家风。

3.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一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联合共建社区开展“水美家安——全民防溺水”专项行动,切实做好全民防溺水工作。二是传承弘扬“铁肩膀”精神,开展“党建引领扶贫助农”主题党日活动,帮助光明村金银花产业基地缓解人手短缺问题,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始终抓住思想政治建设不放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各项工作;坚持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扶贫户走访、文明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凝聚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

4.推进专项问题整改。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整改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抓好相关问题整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检监察建议整改牵头3个问题7条措施,x市委政治谈话通报问题整改牵头2个具体问题2条措施均在按时整改到位并完成销号。

二、存在的问题

1.固定投资方面。一是投资增速压力大。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投资活力不足,且部分项目受规划用地、能耗和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推进速度不快,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二是“项目大会战”项目未按时入统问题依然突出。截至目前,仍有21个项目未按时入统。主要原因是我市项目多,入统任务重;统计部门与各领域牵头单位协调联动不够,对于项目入统状况和补报材料完善情况不能及时信息共享。

2.服务业发展方面。在库行业数不足,覆盖不全,导致部分行业数据波动明显、稳定性较差。符合条件规上服务业单位培育发展缓慢,新增入库单位不多。因友益咨询、华视体育退库产生的空档,在库企业弥补乏力,全口径增速后期可能保持低位运行。

3.能耗双控方面。能耗双控任务较重。作为工业强市,既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又要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矛盾依然突出。节能资金投入不足,重点用能单位多为工业企业,受市场、成本、供能等诸多因素影响,自身资金紧张,投入节能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节能主观能动性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委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再聚焦、措施再细化,力度再加大,努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推动经济平稳运行。切实抓好牵头负责的GDP、服务业、能耗、固投工作专班工作,做好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科学调控,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并提升我市相关经济指标在x争先进位。

2.坚持抓考核促争先。以力争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为目标,重点抓好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重大项目、军民融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美丽中国x样板”建设等5项考核指标,加大新政策研判,推断可能考核方向,做到早判断早准备,确保争先进位。

3.坚持抓项目扩投资。强力推进298个“项目大会战”项目按时竣工,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加强专项债项目谋划包装,在交通、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职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全力做好第三批专债申报,优化项目申报材料,提高申报成功率。对已发行和通过国家审核的专债项目,加强和财政沟通对接,避免“资金趴窝”。

4.坚持抓产业促发展。积极培育和支持我市高技术企业发展,并加强与上级沟通对接,将更多企业、项目列入省级创新平台,争取上级更多政策支持。全力推进开发区调区工作,力争码头工业城化工集中区四至范围调整尽快取得批复。优化服务业结构,确保完成x市下达的入库任务。

5.坚持抓生态强措施。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能耗“双控”和“两高”项目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同时,加强新能源(锂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耗能项目研究,全力保障优质项目用能需求。

6.坚持抓保障惠民生。认真开展粮食收购价格监测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粮食收储,加大电力等能源生产和供给保障力度,确保粮食能源安全。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供稳价工作,确保重要农资和农产品量足价稳。

今年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奋力推进“重要窗口”健康x风景线建设,为我市实现“两个高水平”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一、工作总结

(一)强化防控能力。一是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今年以来妥善处置各类疫情,扎实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派出医务人员1176人次支援外地抗疫工作。二是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今年以来购置移动核酸检测车6辆,完成市本级10万管核酸检测基地建设。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完成5家方舱医院建设,设置床位1935张。三是加强隔离场所管理。做好“梯队式”1万间隔离房间储备,今年累计出动医务人员1.5万人次为隔离人员提供服务。四是积极帮扶助企纾困。加强“一企一策”指导,走访企业200余家,帮助制定疫情防控、应急及闭环生产方案。联合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对列入重点监管范围的企业防疫、消杀支出给予补助,累计减免国有房屋租金77万元。

(二)提升医疗品质。一是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同舟健康”行动,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完成县(区)医共体牵头医院标准化救治中心、共享中心和16个临床专科建设,今年以来省级医院下派专家累计开展门诊服务13765人次、下基层海岛服务107次,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8项。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制定出台各层级权责清单,实行医疗质控、药事服务、科研教育同质化管理,建立药品、耗材、物资采购和消毒供应统一运作模式。加强人才引育,今年以来招聘医务人员136名,其中医师39名、银龄医师7名,完成39名第二批基层中医师承培养对象招录。市中医院、普陀医院接受省第四周期医院等级评审。深入学习x三明医改经验,起草《高质量推进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推动公立医院发展提质增效。二是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夯实基层“网底”,10个村卫生室(站)完成规范化改造。定海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千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装修工程。完善院前急救体系,会同9部门联合印发《x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在定海、岱山分别新增院前急救点1个。深化237个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有温度的夜间诊 疗服务”,今年以来接诊及受理咨询1500余人次。三是推进“健康大脑+”体系建设。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数据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和评估系统,今年以来累计采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5.24亿条,实现检验、检查报告100%开放。6家医疗机构入驻市互联网医院平台,今年以来开展大型设备基层预约、共享药房药品配送、“互联网+”护理服务4248次。四是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会同7部门联合开展医疗乱象整治行动,全面整顿和规范医疗秩序,今年立案43起、结案37起,罚没款93.595万元。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督促754家企业对20369名劳动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

(三)促进普惠共享。一是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实施“同舟善育”行动,成立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基地,今年以来新建托育机构3个、新增托位998个。积极贯通“x有善育”应用,“同舟善育”信息化项目通过立项评审。推动三孩生育配套政策落地,联合市发改委起草《x市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委常委会通过。开展母婴室星级提升活动,全市规范化母婴室达93家。二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协同实施“同舟颐养”行动,市老龄委成员单位增至40家,推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1+N”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完善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全面实施老年人五大专项服务行动,组织26个社区(村)和32家医疗机构参与老年友好型社区和老年友善机构创建,在市二院建成全市首个安宁疗护病区,8家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三是提升全民全程健康服务水平。开展“三免三惠”健康服务行动,对照新标准完成体检系统信息化改造,今年以来完成健康体检4.5万人、结直肠癌筛查2.6万人、慢阻肺筛查729人。打造慢病精细化管理样板,建立试点地区2000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院内治疗、院外监护”“病时就医、平常关怀”健康管理机制。四是扎实推进健康x建设。大力推进健康x28项行动和控烟限酒先行市建设,启动市及县(区)健康影响评估工作,编制《2021年健康x发展报告》,我市2021年健康x考核获全省第三佳绩。开展爱国卫生70周年系列活动,6个国卫乡镇创建评估优良率达100%,45个乡镇(村)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级健康乡镇(村)和除四害村,举办健康服务活动406场次。培育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推动罕见病药事服务基地项目落地,长峙岛(绿城)医院项目完成投资5300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深入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共同富裕建设,进一步提升海岛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满意度。

(一)构筑防疫坚实屏障。一是完善预防和早发现机制。坚决贯彻“七大机制”和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突出平战结合、扁平化管理,强化“吹哨”责任和监测预警能力,优化应急处置流程。二是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加强呼吸道疾病重症救治能力建设,建强呼吸、感染、重症等专科。规范发热门诊(发热诊室)、核酸检测实验室、救护车洗消中心等建设和管理。全市核酸检测能力力争达到23.16万管。积极做好加强针、序贯接种和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工作。三是强化隔离点规范管理。加强隔离场所储备,总隔离容量达到60间/万人。规范隔离点管理,重点强化人员封闭管理和消毒、医废处置、核酸采样等关键环节合规操作。督促隔离点完善“一场所一专班”工作机制,明确点位长、院感监督员等重点岗位职责。常态化开展隔离点指导检查,确保不发生交叉感染、风险不外溢。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提升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做大做强区域医疗中心,做精做优特色专科服务,进一步推动x医院扩容资源、完善功能。实施“海岛医学高峰”计划,每年遴选2个临床学科启动龙头学科创建,以点带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高质量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提升医院运营管理能力,积极发挥财政保障职能,完善“建设发展靠政府、运行补偿靠服务”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促进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加大医保联动改革力度,深化薪酬制度改革,完善激励奖惩挂钩机制。三是优化市级医疗资源规划布局。抓紧实施市口腔医院迁建和市妇儿医院门诊楼建设项目,谋划市中医院迁(扩)建、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建设,加快x医院功能提升完善前期研究,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市域医学高地。

(三)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城市医联体内涵,提升临城、千岛、普陀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级,重点加强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聚焦“四强四化”目标,持续深化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医共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调配,推进县级重点专科和专病中心建设。深化“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符合推荐标准的机构占比达15%。二是数字赋能健康服务。加快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实时贯通提升工程,改造完善“云、网、源”三端,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全力做好省级应用贯通落地,提高检验检查共享互认率,实现核酸采样信息实时归集上传。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引进900名以上卫生健康人才和10名以上银龄医师,千人医师数、千人护士数分别达3.71、3.7人。

(四)推进健康普惠共享。一是打造育儿友好型社会。深化“同舟善育”行动,出台《x市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资金补助和管理办法(试行)》,打造服务规范化、管理数字化、监管可视化的政府、机构、家庭“三位一体”的托育服务网络,千人托位数达3个以上。贯彻《x市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强生育政策宣传引导。二是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协同推进“同舟颐养”行动,研究制定“打造‘x里康养’金名片”x贯彻意见,支持x医院挂牌成立市老年医学中心,全年创建市级老年友好型社区10个以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占比超过80%。三是实施“三免三惠”健康服务行动。按照时间节点,坚决克服基层人手不足困难,完成参保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和重点人群流感疫苗免费接种、慢阻肺免费筛查任务。

2022年是“一流品质宜居之城”建设提速年,x市住建局按照“一个目标、深化两项改革、推进三项治理、打造四个样板、守牢三条底线”工作思路,在强功能、提品质、增内涵上下功夫,奋力谱写新时代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强化使命担当,战雪抗疫与住建工作相得益彰。

大年初七突降大雪,系统干部干部职工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全力以赴做好城区雪灾断枝树木清理工作。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全局上下210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担负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核酸检测及建筑工地等行业疫情防控重任。复工复产关键时期,制定《关于有效应对疫情做好城建项目及建筑工地复工复产的通知》,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统筹推进城建项目及建筑工地复工复产,做到短时间全市31个建筑工地开工复工28个,复工人数1300余人,复工率90%。

二、聚力项目建设,城乡环境与城市品质显著提升。

1.全力补齐城市功能品质。以项目“王炸”开路,对照目标要求和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城建领域大会战项目。由我局负责25个项目已完工11个。打通了多年想打通而没有打通的市府东路和铁东路北段,完成了龙泉路南段、南环路等道路提升改造,有序推进x西路和古桥路建设。

2.加快推进水环境治理。有序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分期推进投资4亿元城西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重点推进投资3.5亿元的城东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赛湖渠流域一标段八条道路已完成60%、二标段12条道路9月中旬已进场施工。

3.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编制完整社区规划,加快旧改、棚改项目落地建设,投资1.3亿元完成了瑞福新苑、通海南苑、物资宿舍、6214厂宿舍、武山铜矿宿舍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总计2948户、总建筑面积23.38万㎡。2020年棚户区改造庆丰新城如期交付使用,2022年棚户区改造安置房文博苑项目已进场施工。启动城隍庙片区历史文化街道改造提升工程。完成瀼溪公园建设和体育公园、瀼河公园改造提升工程,快速推进蔡家岭小游园、铁路桥垂直绿化建设,提高了公园绿化景观效果,增添了城市色彩,得到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专家组的肯定。

三、坚持民本为先,住房保障与物业管理持续改善。

1.持续保障自建房屋安全。组建工作专班扎实开展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百日行动”,已排查自建房112223栋,完成排查总任务98%。排查经营性自建房3729栋,完成率100%。完成“四边”及重点区域经营性152栋初步认定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鉴定工作,并对应采取管控措施。持续保障农村房屋安全。建立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纳入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工作机制,16户危房改造全部完工。

2.持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居民小区基层治理体系改革,按照《x市居民小区基层治理体系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构筑“党建引领、行业主管、基层主抓”治理模式,更加全面完善制度体系。在府东新区、龙翔国际等11个居民小区示范推进“十个一”。为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经营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已联合社区、业委会开展物业考核工作,目前已完成101个物业小区现场考核工作,联合网格员正持续推进全市物业小区业主对物业服务满意度考评工作。

3.持续抓好停车设施建设。新建了大唐、市府东路等居民期盼已久的停车场,新增停车位500余个。在人行道增划80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有效解决停车难题。

四、强化行业监管,房地产和建筑业健康稳定。

1.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始终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措施20条举措,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持续有力推动问题楼盘处置。组建房地产问题楼盘处置工作专班,对全市23个问题楼盘进行处置,按照“一楼一策”已办结仙池乐园、大唐盛世等楼盘不动产权证442户,通过预破产重组启动烂尾近10年中央商务区接盘,持续防范化解涉稳风险。

2.建筑业市场稳步增长。1-9月市属建筑业新增申规入库统计一套表企业11家,共计入库35家,建筑业产值总量达到35.59亿元,同比增长31.1%。为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x市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补充意见》《x市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实施意见》,着手建立x市本地企业优质企业项目库,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开展了建筑市场和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检查,下发整改通知单63份,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有效整顿和规范了建筑业市场。

3.全力提升行业监管水平。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和燃气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隐患排查983余项。排查监控危险源78余项,举办了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证工程11场次。推行塔吊喷淋法和智慧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多措并举推进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建筑施工扬尘治理标准化,瑞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翡翠沁兴园项目和x鹏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黄湾学府二标项目已申报建设标准化工地,助推“绿色施工”。

五、深化改革创新,政务服务与优化环境持续高效。

1.“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开展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收费、优化审批机制专项行动。通过“四减一优”,审批环节44个精减至42个,减少4.55%;申请材料76项精减至53项,减少30%;审批时限88天精减至39天,减少56%。推动“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赋予乡镇(街道)执法权限3项,赋予经济发达镇社会管理权限12项,乡镇(街道)行政权力1项,赋予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3项,共19项。

2.“全生命周期”改革有力推进。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试点改革工作。制定《x市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x市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实施方案(试行)》,整合审批资源,再造流程、精简环节、提高效率,大幅提升我市工业项目审批效率。

3.开展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心连心”行动。开展企业集中大走访活动,开展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助发展”主题活动,机关党支部与林安物流党支部结对共建,为企业党建引领发展出谋划策。

六、坚持党建引领,促进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

一是加强党的建设。通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系统学、深入学、跟进学,共开展了5次集中学习。二是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等制度。开展了“传承‘铁肩膀’、建功‘新时代’”庆祝建党101周年讲专题党课、走访慰问、红色教育基地、“雷锋志愿服务”、“双提升”宣传、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宣传等主题党日活动。党组书记、局长x同志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三是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2次廉政建设警示教育专题会议,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廉政党课、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切实增加干部职工廉政风险防控意识,巩固提升住建系统的政治生态。

2022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这一主线,全警全力战疫情、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忠实履行新时代公安机关职责使命,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严打整治行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毫不动摇坚持依法严打方针,纵深推进“雷霆打击·利剑护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200余起,命案实现全破。一是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贯彻《反有组织犯罪法》,坚持对黑恶犯罪打早打小、露头就打,侦办涉恶共同犯罪案件40余起,抓获涉黑逃犯9人。二是深入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攻坚战。案件数量和损失金额同比下降54.9%、51.8%,止付冻结涉案银行账号7.8万个、涉案资金38亿元,成功劝阻238万人次。三是深化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强力推进禁毒人民战争,查获吸毒人员310人次,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00余人,举办全省禁毒宣传进航海启动仪式暨毒品集中销毁活动。四是严打危害民生犯罪。持续向涉枪涉爆、非法集资、盗抢骗、食药环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违法犯罪“亮剑”,侦破经济犯罪案件16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42亿元,查办黄赌案件1070余起,侦办食药环知犯罪案件102起、涉案价值1.9亿元,“云剑”“净网”“猎狐”“昆仑”等专项行动战果居全省前列,全省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战略支撑中心和x食药环侦数据研判实战训练基地落户x

(二)严密社会治安防控,提升城市平安品质。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强化立体布防。加强市周界圈、主城区圈和核心区圈三道数字化防线建设,构建重点部位智慧防控体系,统筹推进公安检查站、街面警务站、地铁公交安保等防控作战单元建设,圆满完成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x峰会等30项大型活动安保任务。二是全面强化巡逻管控。严格落实公安武警联勤武装巡逻和“1、3、5”快速反应机制,最大限度把警力摆上街面、压到一线,加强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高峰勤务”,配备校园保安8500人,严密组织实施中高考安保和服务保障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投入巡防警力90万人次,救助群众2.2万人次,全市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9%。三是全面强化治安整治。持续开展社会治安大清查大整治,检查重点区域3.6万处、重点单位6000家次、重点场所2.1万家次,发现整改各类安全隐患2400处,查获违法犯罪人员1100余人,依法查处不文明养犬行为1400起。

(三)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守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织牢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一是严格道路交通管理。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1万处,查处酒驾、“三超一疲劳”等交通违法行为235万起,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治。组织“护网2022”网络攻防演习暨网络安全应急演练,深入开展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散装汽油、易制毒等危险物品安全监管,排查“九小场所”和居民小区11.6万个,督促整改火灾隐患6.2万起,启动全警应急响应机制,全力做好抗汛救灾工作。三是筑牢疫情防控屏障。科学精准处置突发疫情,x突发疫情后第一时间集结4200名警力,实施全域封控、组织转运隔离、启动溯源追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关键作用。毫不放松做好随访登记、口岸防控等工作,推动建立区市、镇街、社区三级随访体系,累计排查随访748.5万人,查处扰乱疫情防控秩序违法行为90余起。

(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服务城市发展战略。突出法治思维、强基导向、智慧赋能,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为公安机关的生命线,以压降涉警举报投诉为抓手,狠抓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深入开展积案清仓攻坚,制定《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法治保障十项措施》,为300个市级重点项目提速推进保驾护航。二是深入推进基层基础攻坚。扎实推进“两个大抓、再抓三年”基层基础攻坚战,深入实施加强新时代公安派出所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机制,开发区分局红石崖派出所获评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三是深入推进道路交通拥堵治理。推动修订《x市停车场管理条例》,加快“全市一个停车场”平台建设,已链接343个停车场、15.2万个停车泊位,加强40所学校、4家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治理,实施交通组织优化38处,助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四是深入推进公安“放管服”改革。参加“行风在线”访谈6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8件,推行市级55项、区市级60项和镇街级104项服务事项“一窗通办”,实现49项高频公安服务“全程网办”、179项服务事项“只跑一次”。

(五)切实提升作风能力,锻造过硬公安铁军。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着力锻造“四个铁一般”过硬公安铁军。一是筑牢政治忠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精神和省、市领导同志会见公安英模代表时的讲话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完善党建带队建长效机制,开展政治督察和巡察“常察常改、自查自改”工作,坚决肃清孙力军政治团伙流毒影响,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狠抓正风肃纪。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开展“严纪律、转作风、强能力”专项教育整顿,严格执行严禁违规宴请饮酒“六项规定”等警规警纪,全面推进新时代清廉公安建设。三是强化正向激励。举办4期警体训练营和110期执法能力、警务实战培训班,累计培训民警辅警2.1万人次,持续调整优化干部队伍,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有63个单位、216名个人受到上级表扬奖励,有3个集体、7名个人在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二、存在问题

当前,全市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维护安全稳定面临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公共安全隐患面广量大,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不足,执法办案不够严格规范、基层基础不够扎实、纪律作风不够严明等问题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全市公安机关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护航党的二十大这一主线,真抓实干、加压奋进,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x、法治x。一是全力维护安全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维护政治安全为统领,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基点,从严从实抓好各项安保维稳工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二是全力服务发展大局。系统谋划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推动“两个大抓、再抓三年”基层基础攻坚战全面收官,优化提升执法服务效能,有力维护旅游消费市场秩序,为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三是全力打造过硬队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牢固树立“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行动标尺,深化全警实战大练兵,全面提升队伍素质能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公安力量。

今年以来,市供销社以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聚焦为农服务主责主业,重实践实干实绩,主动“谋变”“求实”“创新”,着力加强“组织网络、经营网络”两大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农资、供应链、再生资源、社会化服务”四项领办实事,积极融入和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市系统实现销售总额85亿元、同比增长23.5%,资产总额31.86亿元、同比增长25.22%,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现将市供销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总结回顾

(一)立足供销职能,积极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我市疫情防控,年初,疫情发生后,市供销社党组以上率下,带领系统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以最硬的手段、最实的作风,主动融入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先后有100多名供销社党员干部参与到抗疫一线。助力疫情物资保供,充分发挥流通渠道优势,组织系统内商贸流通企业拓宽进货渠道、加大采购力度,设立“保供稳价农产品购销服务热线”,全系统销售各类农产品29.3亿元、同比增长82.1%,所属商超均正常营业,货物充足、价格稳定,全力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安全。助力粮食应急保供,加快建设占地面积30亩、总投资1.35亿元的省级区域性粮食安全应急保障基地(我市新认定唯一一家粮食应急配送中心),x永旺东泰、利客来两家社有企业被新认定为全市“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助力稳定经济增长,对市本级社有企业对外出租的房屋,参照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对承租单位进行租金减免(疫情高风险地区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预计减免租金50多万元,共有42户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受益。

(二)聚焦主责主业,不断促进传统业务提质增效。加强农资销售,推广“水肥一体化”等新型农业生产技术,积极参与低毒低残留及生物农药批发零售,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全系统销售化肥、农药7.3亿元,同比增长19.7%,进一步畅通农资销售渠道,全力保障春耕备播和粮食安全。加强日用品供应,积极推进永旺东泰商业有限公司、利客来集团等商业零售标杆企业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鼓励企业拓展区市、城郊市场,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系统日用品销售总额56.9亿元,同比增长7%,日用品零售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加快“市级农资销售平台”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汇总系统内农资需求,科学研判农资大宗商品行情波动,采取集中采购谈判等形式,降低进货价格,为保障后期让利与民打好基础。发挥农资供应“国家队”作用,在xx等农业大市成立区级农资销售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一价格销售,稳价保供,维护我市农资市场秩序,为广大农户提供“放心农资”。

(三)加强平台建设,做多做大市场主体数量规模。推进两大项目建设,适应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的要求,推进总投资70亿元的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中国供销x农产品物流园两大项目建设,目前智慧物流港二期项目争取到中央财产扶持资金1.5亿元,两大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交易额可达200亿元,将进一步丰富提升我市为农服务市场主体,我市成为全国总社系统所属央企同时建有两大批发市场的唯一城市。推进市级供应链平台建设,成立x市供销供应链管理公司,将逐步在区市布局一批前置仓,物流仓储库、配送中心和社区直营店等,通过下沉供应链,实现直供直销、集采分销、统一库存管理和处置等服务,进一步拓展供销社发展领域。目前,xx2个大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加快推进,将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开展净菜加工、尾菜处理和预制菜加工业务,助农增收致富。推进一批惠民项目建设,加快速冻果蔬加工出口项目、中餐工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推进华菱片区改造项目、全渠道中餐工业化生产基地(二期)、粮食烘干设备塔等项目落地建设,促进惠民实体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再生资源业务,全系统回收额度达2.1亿元、同比增长130.8%,积极助力“双碳”经济发展。

(四)扎根农业农村,不断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推广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开展单环节、多环节乃至全程土地托管服务,重点打造“基层党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土地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土地托管扩面、提质、增效。全系统累计开展土地全托管面积34.4万亩、小麦“一喷三防”面积50.8万亩。同时,发挥联合合作职能,通过公司化运作、股份化改革,加快“市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挖掘供销社为农服务潜力,提升供销社服务我市“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与市邮政管理局举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农村邮政快递网络和供销社现代商贸流通服务网络共建共用,合力提升供销、快递联合下乡进村,促进农村消费、农产品上行进城。深化“农民大讲堂”培训品牌创建,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进城务工人员2000余人次。鼓励和支持我市涉农企业与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益农信息社网”等互联网快车对接,全系统电商销售额达2亿元,同比增33.3%。深化社区惠民服务,在x西区累计建成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驿站130处,可满足12万农村老人养老需求。发挥供销社前端生产基地优势、中端日用品流通优势,进一步夯实“精菜进社区”惠民工程,累计建成综合惠民服务终端、惠民早餐点100余处,助力打造都市“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

(五)紧盯发展目标,持续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发11号、鲁发16号、青发15号文件各项要求,扎实做好“十四五规划”贯彻实施,自觉把各项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全市的工作大局中找定位、找坐标、找方向,召开一季度经济运行调度会、全市供销社系统县域商贸流通网络建设现场观摩(培训)会议,深入总结即墨区基层社恢复重建经验、x新区三级商贸流通网络建设经验。不断加强建章立制,印发《关于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坚持市场化运作,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厘清职责边界,加快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提高联合社机关服务水平和社有企业盈利能力。目前,x市社、x区社、x区社结合本市、本区实际,因地制宜,在发挥联合合作优势、发挥城市供销市作用、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各项综合改革工作已初见成效。

(六)加强统筹调度,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规定动作有序有效。市社党组把学习领会市十三次党代会和两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综合运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专题讨论,圆满完成大动员、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治理各阶段目标,先后上报“事要解决”实事4项、“基层好建议好点子”3项、“基层好经验好典型”3项,参加“行风在线”节目宣传推介我市供销社工作。自选动作出色出彩。在大学习阶段,为保证学习效果、提升学习深度,创新开展“理论分享汇”“干部学习会”形式,确定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目前已开展“理论分享汇”2期,组织专题考试3次,“干部学习会”11次,收效良好。在大调研阶段,为掌握基层现状、了解问题症结、找准良方良策,率先研究制定《关于开展“转作风、提效能”大调研活动的通知》,明确年度调研工作安排,公布13个调研课题,市社党组班子成员先后深入基层开展调研56次,开展座谈交流26次。随后,又研究制定《x市供销社“揭榜挂帅”调研课题清单》,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今后发展10个调研课题,鼓励市社党员干部主动“揭榜”“挂帅”,提升干部研究供销工作、理论指导实践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打算

下一步,市供销社将按照市委总体工作部署,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拓展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能力,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努力转作风提效能。按照市委《关于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工作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按照各阶段“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努力在工作实践中提升政治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改革攻坚本领,努力实现全市供销社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二是加强市场主体建设,繁荣我市市场经济。加快设立市级农资销售公司、社会化服务公司和供应链管理公司,打通农资销售、科技推广、日用品供应“最后一公里”,加快推进中国供销北方国际智慧物流港项目、中国供销x农产品物流园项目等大项目建设进度,打造一批具有x特色、供销元素”的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助力繁荣我市各类市场。

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强化合作经济组织属性,采取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建立产业合作关系等多种方式,将更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纳到基层社中来,规范基层社与农民社员的经济联系,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夯实供销合作社的平台优势、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

四是加强对外联合合作,辐射带动整体发展。提升农副产品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培育壮大x荟泽农产品公司等农业公司,推动一批基础条件好、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发挥供销合作网络“双向流通”优势,优化整合农业产业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促进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经营网络改造升级,推进日用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五是加强多元发展探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做大、拉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价值链,引进培育具有贮藏、保鲜、包装等功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升级或新建一批冷链物流项目,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帮助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在xx等农业大市布局建设农产品生产、采购基地,实行高于产地保护价收购政策,提升农户种植积极性,助力保障粮食安全。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参加“农民大讲堂”,培养一批有知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今年以来,市医保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坚持作风能力和医保工作“两手抓”,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主动担当作为,保障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疫情大考,全力以赴确保患者救治不愁、群众接种不愁、各方防控减负。保障疫苗接种,支付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2.32亿元,累计支付12.29亿元,助力加速形成免疫屏障。持续降低防疫成本,核酸检测收费价格累计降幅超90%,支付住院患者核酸检测费用0.39亿元,累计支付1.81亿元。保障救治患者,3月份x疫情发生后,向4家定点医疗机构和相关区市紧急预付救治资金1.1亿元;及时调整医保报销政策,确保肿瘤、血透、门诊慢特病等特殊病人顺畅就医报销。实施降费助企政策,在保证参保人待遇稳中有升的前提下,主动实施降费助企政策措施,全年将为各类缴费单位减负47.1亿元;提高生育医疗保障待遇,支持三孩生育政策落地,全年将为孕产妇减负1.4亿元。促进健康产业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吸引照护等相关行业投资3亿元。

(二)深化改革攻坚,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面对降费减收和提待增支的双重压力,我们用改革解难题,实施更有效率的医保支付改革。全面推进住院医疗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改革国家试点,18家试点医院平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次均个人负担三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8.5%、4.8%和4.5%,试点医院管理更加规范、精细,改革取得了“医、保、患”三方共赢的初步成效。在x新区实施按人头总额打包付费改革,让医共体把区域内参保群众的疾病预防、治疗、健康管起来,节约的医保基金用于奖励医共体,调动了医疗机构积极性,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中医日间病房医保试点医院由4家扩大到全市二级乙等及以上定点医院,试点病种由13种扩大到19种,87.5%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力支持了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持续开展长护险国家试点,支持“两院一体”服务模式,支出4.35亿元,同比增长18%,为4.8万名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全方位医养结合服务保障。

(三)持续惠民便民,提高参保人待遇和服务水平。面对参保群众报销更多、报销更方便的切实需求,我们向改革要红利,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待遇保障上,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层保障功能,为参保人梯次减负。支出基金121亿元,惠及就医群众305万人次;第一时间落地国家、省集采的13批共345种药品、99种医用耗材及时在青落地,平均降价53%,预计全年节约15亿元;提高60多种高值耗材的医保支付标准,为群众减负4.6亿元;扩大医保报销药品数量,医保目录内药品达2860种;指导商保公司扩大了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理赔范围,降低了起付线门槛,增补了1000多种药品和耗材,提高了白血病、癌症、罕见病等群体的待遇,个人负担平均下降22%。经办服务上,服务站点不断下沉,办理流程不断优化,初步实现经办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集成办”。医保信息系统并轨全国医保信息平台,医疗费“一站式”联网结算,全市医保基金每天结算6.54万人次、6800万元;医保经办和帮代办服务延伸到全市264个医保工作站、150家银行网点、211个乡镇(街道、管区)和3830个村(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简化异地就医手续,变审批制为备案制,省内异地长期居住和省外就医自助备案,省内临时就医免备案;在全省率先实现了4418家定点机构跨省刷卡结算全覆盖。

(四)加强震慑严管,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开展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医保政策,告知底线、红线和违法违规的后果,着力提升基金监管宣传震慑成效;发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医保基金安全,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等38人建起社会监督员队伍,丰富智能监控等监管手段;聚焦恶意骗保行为和欺诈骗保高发领域开展综合监管行动,处理违规机构495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15起,扣拨追回医保基金931.67万元;行纪衔接、行刑衔接等“一案多查、联合惩处”机制不断优化,完善与公安部门的联合办案、线索移送机制,形成宣传、教育、警示、震慑、打击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向公安机关移送报案2起。

(五)提升作风能力,以实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关注解决群众诉求。针对年初群众反映的医保咨询电话打不通问题,综合施策加以解决。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上线微信订阅号及微信视频号,拓宽政策宣传渠道,梳理群众普遍反映和关注的问题,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回应;实施“微短信工作法”,针对异地就医结算等热点问题通过定点机构微信群、参保单位钉钉群等进行点对点告知,一对一发送短信进行重点提醒;建成医保咨询电话专班,坐席数量由6个增加到39个,延长接线时间,开展“我当医保接线员”等活动,每天抽调工作人员轮流参加接线,提高接线能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咨询电话来电量逐步下降,接通率从1月份的15%提高到3月份之后的95%。

二、存在问题

受疫情和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医保工作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整体联动。现行的多种医保支付方式之间系统性、协同性不够强,需同步研究推进与DRG付费相配套的门诊和急性后期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建立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

(二)医保基金监管执法体系不够健全。医保基金使用主体多、链条长、环节多,监管任务重。因市、区两级都没有专门的医保执法机构,人员力量严重不足,完成全市7000多家医药机构的全覆盖监管任务难度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市医保局将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保障疫情防控,深化医保改革,提升服务能力,维护基金安全,为x市民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医疗保障。

(一)有力保障常态化疫情防控。继续落实好“两个确保”等政策措施,为全民免费接种疫苗和住院患者核酸检测提供费用保障,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到位。

(二)开展医疗保险参保扩面专项行动。加强部门协同,落实各方责任,优化参保服务,广泛开展宣传,针对“一老一小、一特一孕、一贫一残”等特殊群体精准摸排,将应参保对象全部纳入参保范围,确保今年10月底前,我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17.35万人。

(三)全面推进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强化医保基金总额预算管理,深化按病组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按DRG付费改革试点扩面,实现所有符合条件的住院医疗机构实施DRG覆盖率达到70%。实施长期住院按床日付费改革,对医疗康复、精神病等长期住院病例实行按床日付费,提高医保支付精细化水平。

(四)稳妥启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制度改革。制定我市职工门诊共济改革实施意见和配套文件,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做好信息系统配套衔接,完善服务协议和监管审核稽核规则,加强门诊医疗费监督管理。

(五)认真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继续做好国家和省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工作,减轻患者负担。做好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分批完成我市医疗服务价格政策与省政策并轨。

(六)持续开展医保基金综合监管行动。健全基金监管执法体系,扩大智能监控应用,规范用好举报奖励机制和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监督;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飞行检查,提高综合监管能力,加强行刑衔接、行纪衔接,重拳打击欺诈骗保不手软,守好群众“救命钱”。

今年以来,市体育局认真贯彻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取得冬奥会首枚奖牌,实现历史新突破;入选“十四五”时期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健身中心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50处”纳入2022年市办实事项目,已完成项目选址、场地勘查等工作。督导全市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普查,推动社会体育场地分时段向市民开放,满足市民健身需求。

2.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承办x省第五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幕式,举办x市第三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中国冰雪大篷车百场巡回”主题活动和“欢庆冬奥,万人冰雪”x时尚冰雪季活动。举办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系列主题活动。突出抓好社区体育,开展“全民健身进社区”活动,选派市区两级体育工作者530余人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走进社区推广普及体育技能,组织开展群众体育赛事,管理维护健身设施,把健身服务送到市民身边,年内举办不少于600场社区运动会。发布《x市市民体质状况》白皮书,发出“每天158,身体顶呱呱”全民健身行动倡议,引导市民参与运动、科学健身。增设“健身帮办”服务平台,方便市民健身咨询。

3.提升全民健身法治保障水平。x市全民健身条例》被纳入市人大2022年重点推进立法项目,已启动立法调研。起草《x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推进依法治体进程,提升体育治理能力。

4.加快体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推进“全民健身一张图”建设,将全市体育设施电子地图、体育设施报修维护、健身活动发布、市民体育档案、科学健身指导、公共体育场馆一码通城、公共体育场馆全息感知等纳入“全民健身一张图”应用场景,已制定建设方案,年底前完项目建设。丰富线上体育活动供给,联合多家媒体开展“云聚力,同抗疫”居家健身主题活动,举办全民健身云上运动会、线上马拉松、健步走等10余项线上赛事。

(二)提升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水平

1.取得冬奥项目重大突破。我市运动员李文龙获得北京冬奥会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银牌,取得x乃至x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奖牌,得到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2.第25届省运会取得开门红。扎实组织各运动队备战训练,努力提高训练保障能力,有力应对突发疫情影响,在已完成的4个项目比赛中,取得23金11银14铜的优异成绩,为继续保持竞技体育省内龙头开了好头。

3.持续推进体教融合发展。联合市教育局开展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资源优势为学校提供公益体育服务。将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比赛、体育展演、夏令营等活动纳入“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打造我市青少年体育活动品牌。

(三)激发体育产业发展活力

1.开展助企惠企服务。建立健全“三库一机制”(即x市体育产业名录库、重点企业库、政策服务库和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到位。走进体育企业开办“第一课堂”,制定“一企一策”扶持培育计划,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4月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第一时间推动全市室内健身场所和游泳场馆恢复开放,缓解了企业经营压力,提振了市场信心。

2.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出台《x市体育局促消费激活力稳增长若干措施》。会同健身经营单位继续开展“你健身,我买单”体育惠民消费券发放,总金额不少于2000万元;联合支付宝推出“8000步兑换一张0.99元公交乘车券”活动。组织体育旅游线路、目的地和体育服务综合体评选,丰富体育消费产品。

3.优化体育产业服务平台。搭建银企服务平台,开通“体育金融服务绿色通道”,为体育企业提供高效灵活的金融服务。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帮助职业院校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体育健身和培训服务业提供人才支撑。筹备成立胶东五市数字体育联盟,组织黄河流域暨胶东五市数字体育运动会。

(四)助力“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建设

1.入选“十四五”时期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成立市足球改革发展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积极推进亚洲杯易地举办后续有关工作。承接国家女子足球队来青集训,优化我市足球发展环境。

2.积极申办高端体育赛事。成功申办全国游泳锦标赛、2022年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2022年全国少年儿童击剑锦标赛、全国蹦床锦标赛、CBA夏季联赛、CBA全明星周末等精品赛事。

3.扩大时尚体育影响。举办2022时尚体育展演、时尚体育服装节、音乐原创大赛、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时尚体育活动。成立F1电竞x队,首次参加中国最高级别的赛车电竞赛事——F1电竞中国冠军赛,助力打造“北方电竞之都”城市新名片。

4.加强体育对外交流。加强与世界奥林匹克城市联盟交流互动,市政府主要领导签署《奥林匹克城市健康与体育运动承诺书》,举办“体育与活力城市”暨奥林匹克日座谈会。“x”大帆船在克利伯环球帆船赛中5夺单赛程第一,稳居总积分榜首位,提升了“帆船之都”的国际推广度和美誉度。

5.打造“乘帆品海”时尚体育旅游品牌。规范帆船水上摩托艇海上旅游,修订备案办法;推动成立海上旅游联盟,帆船等海上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推进帆船码头、下水点规划建设,在现有码头、浴场、下水点设立海上旅游宣传牌。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大赛事受疫情影响取消或延期举办,对体育对外交流和体育产业发展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二是群众对体育工作的满意度有待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最后一公里”不够畅通。三是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发展机制不健全,职业足球发展水平与全国足球重点城市称号和城市定位不相匹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抓好新修订《体育法》的宣传贯彻落实。全力推进《x市全民健身条例》立法调研。出台《x市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高标准按期完成“市办实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持续组织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和健身指导。完成“全民健身一张图”应用场景建设。

(二)夯实竞技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发展基础。成立第25届省运会x市代表团,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确保竞技体育全省龙头地位。开展体育社会组织、奥运全运冠军“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创建青少年体育特色学校(社区)。完善青少年体育工作体系,举办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脊柱健康筛查和“奔跑吧少年”系列主题健身活动。

(三)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举办第二届中国·x时尚体育产业大会。筹划首届黄河流域头部体育企业研讨会。开展全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工作绩效评估和全市体育消费调查,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统筹推进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促进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四)办好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办好2022年全国游泳锦标赛、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全国少年儿童击剑锦标赛、全国蹦床锦标赛、CBA夏季联赛、CBA全明星周末等重大赛事以及2022x马拉松、第十四届x国际帆船周·x国际海洋节、城市俱乐部国际帆船赛、2022中国家庭帆船赛、x半岛城市帆船拉力赛等自主品牌赛事。

(五)推进全国重点足球发展城市建设。出台《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x)建设方案》,推进全省首座专业足球场—青春足球场建成并交付使用,建立健全青训球员升学直通政策,高质量举办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x赛区)比赛,打造青少年精品足球赛事。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以新时代水生态文明建设统领水利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水利各项工作赢得良好开局,我局喜获x“河湖长制先进集体”。现将2022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2年以来工作回顾

(一)全面筑牢安全防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守水利安全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立足防大汛、抗大旱,严格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编制和修订各类水工程度汛方案97个;开展汛前隐患全面排查2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52个;共组织资金165万元,完成水毁修复工程66个;压实防汛责任,及时调整全市水库、堤防防汛管理责任人,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及时发布雨情、水情、汛情。筑牢行业安全生产防线,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召开安全生产工作调度会4次,安全培训3次,安全生产督查3批次,发现各类问题及隐患14个,全部整改到位。

(二)全面加快水利建设。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截至6月底,共争取上级水利专项投资6877.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28%,累计完成水利投资4545.76万元。肇陈镇防洪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高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0%,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长江干堤x段崩岸应急治理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5%,建设进度排在x前列;x市湓城片涝区治理工程项目已纳入省“十四五”重点区域排涝能力建设项目库,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前期,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三)全力保障水利民生。坚持把民生水利摆在突出位置,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完成城区老旧管网改造5.3千米,投入资金865.75万元;加强农村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管护,分批分组深入乡镇排查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重点关注3118户脱贫户和284户三类人群饮水安全保障。严格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完成全市5295位移民直补资金发放317.70万元;完成30个直达资金项目验收,资金拨付272万元,完成率100%;完成后扶基金项目验收14个,资金拨付91.04万元,完成率25.63%;完成小解困资金项目6个,拨付资金33万元,完成率67.35%。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实现水利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全年完成审批事项9件,8件热线投诉均得到满意回复。

(四)深入推进河湖长制。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发展目标,统筹推进水资源、水域岸线、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五水共治”。及时组织召开全市河湖长制会议,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启动新一轮“清河行动”,持续开展工业污染、城乡生活污水及垃圾整治等16个专项治理。严格落实“五级河长”巡查制度,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巡察整改清单,实现巡河护河常态化、长效化。截至目前,市、乡、村三级河(湖)长巡河(湖)达3187次,梳理摸排突出问题14个,完成问题整改5个。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升级版,巩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成果,积极谋划幸福河湖建设,拟定幸福河湖建设名录,长江下巢湖堤成功列入长江干堤水利工程名录。持续推进河湖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整治,完成河湖违建房屋信息核查,确定年度拆除任务7栋。

(五)全面加强行业监管。发挥水利综合督查“利剑”作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检查督查项目696个,发现问题15个,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严格水资源管理,坚持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对41家取用水单位下达年度用水指标,收缴水资源费444万元,开展“水日”“水周”宣传,营造全民节水氛围。加强河湖水域监管,完成89座小型水库管理范围划界报告审查和现场设桩,审查批复涉河建设项目1个,纳入监管在建项目3个。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问题专项治理,发现“四乱”问题7个,完成整改4个。强化水事监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1次,日常巡查50余次,共出动执法人员202人次,出动执法车50车次,出动执法艇11艘次,查处水事案件3起。积极开展水保宣传教育,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审查批复水保方案7个,征收水保补偿费16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项目建设。汛期过后,抢抓项目建设有利天气,加快水利项目建设进度。年底全面完成高泉水库和8座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高丰镇防洪工程建设力争9月动工,计划年底完成主体工程;加快推进长江干堤x段崩岸应急治理,确保完成年度建设投资任务;加快推进湓城片涝区治理项目前期,力争9月份开工建设。

(二)持续强化行业监管。严格水资源红线管理,全面完成年度国控取水监测计量设备安装和调试,积极推进节水载体创建,完成瀼河节水公园建设;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持续推进河湖“四乱”清理和常态化维养;持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非法采砂的高压态势;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完成水土流失年度治理任务。

(三)持续改善河湖生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清河”行动为抓手,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等16项专项行动落实见效;加大河湖管理范围内违章建筑整治力度,全面完成7栋违章建筑拆除清理任务;大力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加快推进长河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前期。

(四)持续提升民生保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一厂一策,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试点工作,持续加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排查,加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管护,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移民后扶项目验收,发挥移民项目资金效益,大力改善移民村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年度改革任务,让改革成果尽快惠及农户。

今年以来,x市教育局在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x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管理,工作主动性明显增强,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资金投入不断增大,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关于x教育的获得感明显提升。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党建引领,规矩意识更强。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在领导机构和机制体制上花大力气,取得明显突破。一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有效运转。x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主动履责,牵头落实各类联席会议要求,积极协调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落实教育评价改革“两清单一安排”,杜绝宣传高考、中考状元和升学率,取得良好成效。二是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顺利落实。结合暑期人事调整,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一次性全部到位,全市学校党组织设置为党委或党总支的学校,全部书记、校长分设;学校党组织设置为党支部的学校,全部实现一肩挑。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巩固x市委提级巡察整改成效,围绕教育系统长期存在的各类顽疾,结合专项整治谈话反馈问题整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三违”问题等,积极开展监督、整治、整改工作。按照市局党委的统一安排,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干部作风、师德师风、学校学风建设行动,努力解决干部作风方面不严实、不担当、不创新;师德师风方面缺站位、缺敬畏、缺奉献;教师学风不愿学、不会学、不用“学”,学生学风裸学、盲学、厌学等问题,全市所有学校均统一步调、统一程序、统一时间进行了动员部署。四是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提升。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教育系统各基层党组织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做到党的工作真正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提能造势。x市第四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x同志入选2022年度“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人选名单。7月15日,在x市委组织部主办的首届党务技能大赛中,x市教育局党委实验小学党支部x同志的《党建赋能,激活特色办学新动力》获学校党建项目个人一等奖。

二、强化教育供给,条件保障更好。主动应对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需要,千方百计争取各方支持,全力改善教育基础条件,x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2022年,投资3510万元,启动新建第六幼儿园、第七幼儿园、改造提升第八幼儿园;投资7000万元的第九中学建设基本完工,可确保秋季投入使用;投资3.56亿的x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项目征地拆迁全面完成,已于6底进场施工,可确保明年秋季投入使用;投资3500万元的x第一中学图书实验综合楼及体艺中心建设进展顺利,第四小学整体改造提升等一批教育领域重点项目正按照年初计划,有序推进。二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结合我市师德师风建设实际,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从3月份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以“注重心理健康,强化法制意识”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2022年,我市通过全省统一考试招聘国编教师97人,特岗教师60人,已完成编制计划、报名、笔试、资格审查,下一步,我们将严格人事招聘的要求,稳妥组织好面试、体检和考察等工作,保障秋季开学教师顺利入岗。三是筑牢校园安全底线。充分发挥“护学岗”作用,结合学校组建的护校队,与公安、交警、巡警密切配合,重点时段执勤、巡逻疏导交通,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及时召开预防学生溺水专项行动部署会,印发了8万余份防溺水致家长一封信并送发到每位学生家长手中,组织开展“关爱儿童、预防溺水”公益巡回讲座16场。目前,各校结合暑期“万师访万家”活动,向家长宣传学生安全管理及提醒家长做好预防学生溺水安全工作。

三、强化有效落实,教育改革更实。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主动履职担责,影响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解决。一是持续推进“双减”工作。x原有的38家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清零,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广告清理彻底到位,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部落实银行监管;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对外公布培训机构违规行为及举报电话,拓宽群众举报途径,建立群众举报“双减”问题登记本,完善问题线索收集处理工作机制,制定校外培训机构“积分制”考核和负面清单公示制度,将日常监管结果与校外培训机构年检结果挂钩;建立健全“一提高、两控制、三严禁”作业管理制度,持之以恒把作业设计纳入学科教研,通过“青蓝工程”“教研联盟””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能和作业设计水平。x市第七中学作业管理“两定三查三公开”获全省第一批“双减”校内提质增效典型案例。二是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工作。全市所有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完成非营利性登记;根据x黄冈实验学校办学规模,按照“只减不增”的要求,下发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落实招生工作;原x早校9名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任教的“公办”教师清退工作已全面完成。三是做优做强高中教育工作。按照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全面启动了x一中、二中两所新高考智能系统建设,其主要内容有教学设备、电子班牌、智慧校园平台、功能实验室四个部分。当前,正利用暑期,组织各高中学校行政管理人员、骨干老师进行高考综合改革和业务培训。四是深化职业教育提质创优。投入资金1574万元,对x中专校园环境及教学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结合x工业发展特点和特色,着力打造机电自动化、信息技术、电商、社会事务四个专业群。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开展“专业共建”模式,与x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联合开展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岗位标准、操作技能培训工作,与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开展工贸系统和非煤矿山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培训。

四、强化实绩担当,办学成绩更优。2022年,我市中、高考再获大面积丰收,教学质量持续保持在x市的领先地位应对疫情的全新挑战,我们心无旁骛,主动落实,取得了一些成绩,成绩来之不易。冷静下来思考,对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兄弟单位的先进做法,我们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下一步,我们重点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办学领导。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树立教育系统“一盘棋”思想,狠抓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用好评价改革“指挥棒”,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二是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如期完成六幼、七幼的新建和八幼的改建;进一步做好x九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做好使用准备工作;扎实推进x中专新校区、x一中体艺楼和x二中环境提升工程;启动x四小综合改造工程;着手谋划2023年x教育重点项目工程建设。三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提质增效;加大“三违”治理力度,纠正违规补课、违规收费、违规推销教辅资料行为;继续加强课程开设情况督导,开足开齐开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四是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强化新高考改革保障工作;推进绩效改革。

2022年,x市统计局以“扛旗争先、冲锋在前”的担当,紧紧围绕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强化统计监测预警分析和数据质量管控,以统计数字化、现代化改革增智赋能,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全面助力全市朝着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勇前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主责主业,服务高质量发展

1.切实做好监测预警分析。围绕市委、市政府“138”发展战略和“扛旗争先、冲锋在前”行动部署,在做好月度、季度4100余家调查单位日常监测的基础上,加大预警监测力度,为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4月底针对疫情影响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快速调查,全面收集1318家企业订单、营收、产能、用工和面临的主要困难等情况,从行业整体和企业具体点面结合进行研判,及时为党政领导决策和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累计撰写专业统计分析20余篇,其中《2022年全市经济工作建议的报告》一文,得到市委书记王健的肯定性批示,市委财经会议专题听取汇报。

2.全力加强数据质量管控。一是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多方式多途径开展数据质量核查。五月份组织市局、镇街及第三方中介力量对全市工业、贸易、投资、建筑、房地产、服务业等6个领域开展统计数据质量专项核查,及时发现并整改数据质量苗头性问题。专项核查工作从三个层面并行开展:镇街组织辖区内企业开展全面自查自纠,统计局委托社会第三方力量开展重点企业的现场核查,局专业力量组成10个核查小组开展异常企业的数据核查。精准发力、科学管控,全面排查企业1900余家。对于核查发现的问题,督促镇街指导企业于最近报表期完成整改。二是紧盯“关键少数”,全面贯彻落实《监督意见》,压紧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政治责任。五月份在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党组扩大会上,先后学习传达《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严格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办法》和《统计数据质量管控办法》等制度,多次召开部门和镇街统计工作会议,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第一责任、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5月中旬,x市两办出台《关于加强依法统计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强化防惩造假意识,明确数据质量管控工作重点,压实统计工作责任。

3.高效发挥统计服务职能。一是积极开展统计业务培训。各专业开展业务培训850余人次。集中整理企业报表报送过程中易出错的问题,制作易错清单下发给各镇街和企业,针对性做好业务指导,并组织镇街统计人员交叉检查,以查代训。二是全力做好统计信息发布与解读。深挖数据规律,发挥“智库”作用。累计撰写统计分析、专报20余篇,反映经济运行中趋势性、苗头性问题。其中《规下工业面临增长乏力亟需关注》一文得到x市委书记批示,有力促进工作落实。巧用新媒体促进统计工作新发展。x统计”微信公众号共发布信息187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二)夯实基层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网格治理改革

自省、市统计局基层统计网格智治工作部署以来,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全市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喻新贵亲自召集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全市基层统计网格化治理改革。4月20日,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并印发《x市基层统计网格治理专项改革工作方案》(义政办发〔2022〕27号)。创新性推行大统计理念,重塑统计业务流程,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1+2+3+N”网格化治理改革工作架构(“1”是1张统计网格体系,“2”是两种模式试点先行,“3”是“大专业、大综合、大执法”三位一体统计管理体制,“N”是N个工作运行机制),全市“一盘棋”整体推进基层统计治理网格化改革,构建基层统计治理新模式,探索三维立体网格体系,打造新样板,不断迭代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搭建“1”张网,构建统计治理组织体系。当前,统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业务要精进、管理要精细、数据要精准、服务要精心”。新形势倒逼我们务必加快由传统“粗放型”统计管理理念向“精细化”统计管理理念转变,“线型单进程”专业统计管理模式向“三维网格化”统计管理模式转变,“事后”统计监管方式向“全链条”统计监管方式转变。具体而言,首先在组织架构上,我市以全省基层统计网格智治工作为契机,结合我市实际,组建市、镇街(平台或国企)、企业的三级统计网格架构,形成布局合理、界限分明、职责清晰的网格管理体系;其次在网格划分上,根据行业分布、行政区域、数量规模、业务关联性等因素,以工业(30家)、贸易(50家)、服务业(50家)、投资(50个)、房地产建筑业(50家)、劳动工资(50家)为标准划分,将基层统计工作划分成多个最小网格管理单元;最后在基层网格员配置上,充分发挥镇街原有“3+X”统计队伍的主力作用,进一步增强基层网格人员力量“Y”,形成以专业为经、网格为纬的“3+X+Y”人员结构,强化基层网格直管功能,打通数据管控的“最后一公里”,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全市3026家四上单位和投资项目将被划入135个网格单元,目前已配置了112名工作员。

2.“2”个试点先行,探索两种统计网格治理模式。为确保基层统计网格治理改革不走形式、有效落地,召开全市各镇街统计负责人座谈会,深入探讨研究我市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困难、问题。将廿三里街道、稠江街道列为试点单位,因地制宜,分别探索单一产业的镇街(廿三里)以专业划分和多元产业镇街(稠江)以村社行政区域划分的两种治理模式,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廿三里街道工业特色明显,规上工业企业数110家居全市第二,工业板块共设3个网格,其余专业设5个网格。街道在网格员配置时,探索每个网格由1名熟悉辖区企业情况且责任心强的镇街正式工作人员担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工作任务的组织落实和统筹协调,再配备2名统计专业人员担任副网格长,负责网格统计业务的业务指导和落实。稠江街道统计对象多、产业多元化,探索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设置网格,将街道382家“四上”单位和投资项目及210家“四下”样本单位划分成12个网格,网格长由社区分管统计工作人员担任,选取1-2名“四上”企业优秀统计员担任副网格长,街道统计中心人员担任网格指导员。截至目前,该两个街道均已完成方案制定、网格划分、网格员配置以及统计驿站的打造和网格运行。从运行情况来看,这两个街道“最多报一次”使用率工业达90%、服务业超95%,居全市前列,明显高与其他镇(街道)。

3.“3”大体系驱动,系统打造大统计管理体制。为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纵深推进统计网格治理,改革统计制度方法,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打破传统统计工作模式,以“名录专业”为总牵引,以“农业、工业、贸易、服务业、投资、建筑业”六大主专业为统领,以“信息化、能源、科技、劳动工资、电子商务、景气调查、法制、专项调查”为子专业,形成多维大专业系统。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打造全市统计大队伍。

4.建立“N”个机制,系统保障网格高效运行。为确保基层统计网格高效运行,我局建立了一整套管理运行机制,为基层网格注入“活力”。一是建立“大专业、大综合、大执法”大统计管理机制,强化顶层设计、组织协调、闭环管理,积极推进改革探索。二是大专业联系镇街(平台、国企)制度,将网格治理、数字化应用、业务集成培训、走访调研等工作联系基层制度化,强化培训指导,全面促进上下业务联动互通。三是建立各级统计网格联席会议机制,全面促进各网格层级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的全面及时反馈,确保统计网格上下联动畅通。四是建立全市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制度、经济运行调度制度、部门会商制度等系,加强深度分析和研究,强化信息互通和工作协同,形成“共商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氛围。五是健全数据质量管控机制,进一步提升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运用“四张单”(通报单、提示单、警示单、约谈单)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六是建立考核督查机制。将统计网格建设工作纳入全市镇(街道)和机关单位考绩体系并加大赋分权重,量化、清单化督查跟踪我市基层统计网格智治专项改革落实落细、形成闭环。

(三)积极开拓创新,稳步推进统计改革

1.全力推进省级试点改革。我局已初步完成“最多报一次”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的建设,基本实现:“一个系统,三种取数路径,三大主要功能”。3月份基本完成试点单位测试和系统完善,4月份在稠江、廿三里两个镇街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推广试点。前有近50家工业企业应用我市“最多报一次”电子台账,实现了统计台账数字化赋能。

2.积极推进统计大脑十大场景的贯通应用。一是加快统计大脑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助力系统建设。积极贯通互联网+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企业基本情况、地区执法监督、日常监督、案件处理等数据,实现全省法治监督数据智览。二是加快系统推广应用,纵深推进统计数字化改革。6月份,我市工业和服务业专业“最多报一次”企业应用率均超过8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统计e家”平台2227家企业激活率达100%,当月企业活跃率已达60%以上。

3.加强社会收入基础研究。为摸清x市社会群体结构特征以及五类收入群体分布基本情况,科学识别“扩中”“提低”重点对象,开展我市社会群体收入结构调查与分析。调查共收回2023户5380份有效问卷,涵盖城乡、户籍、各行业、各职业以及五大收入群体,向市委深改委提交了《2021年x市社会群体收入调查报告》,为全市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提供基础数据与分析。

4.谋划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全面覆盖+精准画像”。一是深入调研,掌握全面情况。先后到市委社建委、信用办、大数据局调研学习,了解学习我市共同富裕工作对基础数据具体需求、信用数据库的构成以及基础大数据库情况。二是主动对接,争取省级试点。6月9日,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省局,了解学习省局当前“全面覆盖+精准画像”数据库建设进展和初步成果,并汇报我市“全面覆盖+精准画像”数据库建设的初步思路和实现路径,积极争取“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群体省级试点。

(四)加强法治保障,坚决守牢数据质量底线

1.严厉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高度重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工作,严格执行统计方法制度,按照《统计法》落实企业建立原始资料、统计台账,推行统计部门与主管部门联系制度,加强与部门数据比对,共同把关数据质量。5月下旬,对全市1900多家企业(项目)进行拉网式现场核查,借力社会中介机构逐家排查统计数据质量情况,清单化管理,销号式整改,对涉嫌违法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同步加强普法宣传,利用执法检查的机会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做好服务保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多次配合省、市工业投资贸易执法检查、数据核查工作,数据总体差错率较低。

2.大力开展统计普法宣传。在统计人员培训中将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宣传贯穿始终,使统计法治精神真正融会到调查工作布置和统计业务培训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介,增强统计普法宣传的有效性,提高调查对象和社会公众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度。结合“三服务”走访活动,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统计负责人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告知企业统计享有的权利及应尽的责任义务,消除企业报统计数据的顾虑。

3.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通过统计督查、稽查、数据核查、双随机等检查方式及时发现统计违法线索。严肃处理统计违法行为,对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坚持有案必查、有假必惩。通过“掌上执法”、与发改开展联合监督检查等,有效检查150余家企业。

4.推进统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统计信用评分办法,将社会组织与企业同等化管理,纳入x市公共信用评价体系管理。开展星级企业评定、统计诚信企业评选,健全“一网通管”主体自治平台信用监管,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将企业统计日常工作纳入信用体系建设。

(五)聚焦“三服务”,全面提升统计效能建设

1.提升服务企业能力。围绕稳经济大盘,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好“四上”企业、项目入库工作,聚焦新开工企业、新上项目,“一对一”现场入库指导,做到“颗粒归仓”,“点对点”对重点企业、新增入库企业、统计新人进行现场业务指导,走访企业、项目500家以上。组织6个助企服务员团,全程服务企业生产、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统计问题。宣传政府扶企各类政策,为企业释疑解惑、增添底气、坚定信心,稳经济发展。

2.提升服务群众能力。积极支援赤岸、大陈镇防控工作,做好人员。车辆。强化经济运行统计监测、分析和预警,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发布解读各类群众关心、关注的统计数据,加强疫情期间统计数据解读的深度和广度,为群众及时提供优质的统计服务。密切关注统计舆情,及时回应公众关注,科学引导预期,增强发展信心。

3.提升服务基层能力。在疫情防控期间,组建领导干部带头的突击队,夜以继日参加苏溪高速口管理;其他工作人员一律派出下沉,火速赶往一线,支援镇街防控工作,服从镇街指挥、调度、管理,参与“清村扫楼”疫情摸排防控工作。加强与基层统计联系,倾听基层统计声音,班子成员带队按专业分组,全面开展“三服务”现场大指导活动,及时掌握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镇街统计工作出谋划策,理清发展思路,开展现场统计业务培训辅导,确保统计口径理解准确,源头数据统全统准。积极开展“百团结百村”,送思路、送政策等“六送”活动,走访慰问贫困户,结对帮扶赤岸三角毛店村,助力共同富裕。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当前,统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与各级领导的要求和公众期望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统计调查任务与统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x经济总量占x市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统计任务重,但人员编制相对较少,统计力量不足。二是部分镇街、部门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一些镇街、部门领导干部仍固封在“轻视统计、漠视统计”的思维定式,紧迫感责任感不强,部门协作意识不强,思路不够开阔,随便应付工作举措落实,统计工作处于边缘化、形式化和敷衍化的状态。三是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需要。有些镇街对统计人员的选配考虑不够,基层队伍不够稳定。镇街统计人员多为经济部门人员兼职,业务监督、指导职能明显弱化,往往对统计工作的业务知识缺乏,对一些统计指标和口径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统计工作一拖再拖和人为误差。四是数据质量管控还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基础与现代统计要求存在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明确要求,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稳住经济大盘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扛旗争先、冲锋在前”的担当,统筹做好疫情管控和统计工作,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一)聚焦统计监督,持续提高数据质量。下一步在去年迎接国家统计督察各项准备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开展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专项纠治,强化防惩统计造假全过程监督管理,保持统计执法高压态势。大力推进“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认真对照市统计局下达的执法检查任务,综合开展查询、核查、检查、执法,深化一体化统计监督应用。积极开展“中国统计开放日”、“12•4”国家宪法日、“12•8”《统计法》颁布纪念日系列宣传活动,提高依法统计氛围。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出台的统计严重失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加强重大统计违纪违法案件通报曝光。

(二)聚焦基层基础,纵深推进网格智治。全面推进统计网格治理改革,健全统计网络,配强人员力量,强化业务培训,完善工作机制,打造三维立体网格体系,落细落实大统计管理,进一步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将数字化改革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紧密结合,促进基层统计网格精细管理,积极运用“统计e家”平台,促进基层统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聚焦统计数字化,持续推进整体智治。主动对接省局统计大脑十大应用场景,推进智能统计生产、智慧统计服务、智效统计监督。重点加快“最多报一次”改革,彻底打通企业基础“最后一公里”;摸清“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水平,推进“全面覆盖+精准画像”基础数据库建设,迭代完善省级模型参数,为全省“全面覆盖+精准画像”提供x样板。加快推进跨部门投资领域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利用,推进卫星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在投资统计中的应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生产能力、社会效益提升的动态监测。

(四)聚焦监测分析,持续提升统计服务能力。全面落实以GDP核算为龙头,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为基础,完善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前瞻性、预警性的分析研判,服务领导决策。聚焦国际国内“双循环”,围绕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加强现代化先行、产业结构优化、经济提质增效等方面的深度分析。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加强资料开发,深入挖掘普查资料价值。开发优质统计产品,服务社会公众。

(五)聚焦重点难点,加快推进统计改革创新。探索“全面覆盖+精准画像”“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群体结构数据库建设。以省局“个体工商户”数据库和模型为基础框架,充分运用x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60个部门共1550项近5.6亿条信息的数据库资源,进一步贯通人社、税务等部门与收入相关核心指标数据,进一步精准摸清“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情况和收入水平,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积极开展五经普试点,探索个体小微企业总量查清查准方法。加强贸易统计改革,探索百货零售业法产并重试点。加强县域“碳达峰”、“碳中和”指标研究,力争破解发展瓶颈,指导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市统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部署要求,深化统计现代化改革,加快统计数字化转型,持续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构建系统完整、协同高效、约束有力的统计监督体系,为促进x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统计支撑。

一、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成效突出。坚决贯彻落实“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针对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及疫情影响,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分析研判,按照GDP核算逻辑分析研判,坚持“三个导向”,运用“四个联动机制”,强化过程监测,突出解决问题,加大对GDP、工业、投资、经贸、服务业预测分析,提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靶向措施,9次在市重要会议汇报经济运行情况。全市生产总值实现7070.35亿元,同比增长3.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2个、0.1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经济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以来,先后撰写分析专报信息116篇次,得到市领导批示21篇23次,省统计局领导批示4篇5次,获得省、国办采用4篇14次。

(二)精准投资统计促有效投资质量。围绕发挥投资在抓发展、调结构、增质量中的引领作用,精准做好投资项目监测分析。对全市732个10亿元以上项目跟踪监测,对357个省市重点项目分类梳理,实现372个新开工项目入库。建立24个重点产业链投资专项监测制度,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纳统在建项目360个,形成监测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

(三)开展高质量纳统成效明显。贯彻落实全市《关于高质量纳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部署要求,建立“两网三库四机制”,抓好纳统与经济增长、企业培育成长、招商引资、有效投资联动,形成以高质量纳统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截至5月份,全市搭建基层统计网格2048个,实现纳统组织网络全覆盖;新增纳统单位1915家,其中,新纳统企业分别拉动规上工业多增长0.91个百分点、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多增长5.5、2.6、7.7和1.9个百分点。

(四)创新统计机制体制服务高质量发展。聚焦新经济发展,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新经济、24条产业链、“十强”产业、功能区监测制度;制定“两高”行业统计监测方案,建立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引导碳达峰、碳中和有序施策;加强文化社会科技监测创新,抓好研发经费和劳动工资的监测分析,提出促进劳动工资稳步增长的对策建议。

(五)纵深推进统计法治工作。积极推动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意见》《办法》《规定》和《监督意见》。统筹做好省统计督察准备,开展统计督察自查自纠工作,全面清理纠正违反统计法律法规文件和做法。对134家企业开展“双随机”执法检查,对6337个入库、4070个退库企业项目开展专项检查,对6个区市22家企业进行数据质量抽查。强化统计监督与其他监督协同贯通,及时向市委巡视组反馈19个市直部门的统计监测评价情况。

(六)积极筹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落实国家、省局“五经普”筹备工作要求,成立全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合力搭建筹备工作组织框架。开展“收入法GDP核算的结构问题”“投入产出调查问题”“普查单位的结构变化”等专项课题研究,完成2019-2021年全市规上企业增加值测算,梳理加油站、电商销售、社区团购、网约车等特殊企业类型清单。启动单位清查和专项试点工作。

(七)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进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服务平台,已经完成项目所有招标采购任务,于3月14日举行了启动仪式,4月底完成需求调研,打造“经济运行一张图”,完成宏观治理服务中心规划设计,建立多端数据分析展示。推动企业统计报表“最多报一次”改革,479家企业参与改革试点。x市人口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已通过专家验收。

(八)机关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落实全市“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部署,开展“大动员、大学习、大调研、大融合”等“十大行动”。党组书记带头讲党课,带头调查研究37次,形成13篇调研报告。举办“全市提升领导干部统计工作能力”培训班,全市区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100余人参加培训,讲核算改革、讲统计方法制度、讲行业政策,帮助领导干部认识经济发展规律、科学研判经济运行特点,理清思路,提升抓经济工作方法水平,梳理了“促进行业发展、奖补政策制定、加强数据归集、提高纳统效能”等方面的30条稳定经济大盘、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议措施,受到市领导充分肯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统筹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深度分析研究重点行业、企业发展中的新特点、新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不够,给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建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加强。

二是高质量纳统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当前还存在新兴行业企业纳统少、“准四上”库单位纳统率不高、企业纳统意愿不强等问题,要在统筹协调高质量纳统,抓“四个”联动机制,培育企业发展壮大上下更大的功夫。

三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基层统计站统计人员负担重、村级统计力量较薄弱、年龄老化素质偏低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基层执法力量配备不足的问题是制约当前基层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有的区市能够参与统计执法的不足2人,区市执法力量不足问题亟需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助力经济发展大盘稳定。围绕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完成情况监测,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效果,强化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分析,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提供可靠统计支撑。

二是强化投资统计,促进投资平稳增长。重点对在建重大项目投资进展、省市重点项目落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投产运营、城市更新建设等情况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充分发挥投资在抓发展、调结构、增质量中的引领作用。

三是统筹推进高质量纳统工作。召开高质量纳统工作专班会议,运用好纳统联动机制,研究纳统奖补政策,推广好的经验做法,积极培育企业成长,推动高质量纳统实现新突破。

四是积极推进智慧统计平台工程。完成“最多报一次”“经济运行一张图”主要功能开发,尽快推动“最多报一次”“经济运行一张图”“人口地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五是做好“五经普”筹备工作。筹备“五经普”区市工作会议,组织开展普查模板制作,启动重点区域清查工作,对全市基本单位规模、结构、有效性开展分析研究,有序推进“投入产出调查单位建立台账解决填报难点”等专项试点工作。

六是持续推动统计法治建设。落实国家、省统计督察工作要求,开展经常性的自查自纠工作,做好省统计督查我市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切实压紧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持续推动统计法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

七是扎实抓好党建工作。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工作。配合做好市委巡察市统计局党组工作,全面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抓好重点工作督查,确保全年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

今年以来,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准确把握“五个统计”“六个一流”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强化统计监测、统计分析和统计服务,着力构建监测型、研究型、参谋型统计,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服务,全局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全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5次,全局性干部学习教育7次、“x统计大讲堂”共举办9期、“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情况通报2次。深化全面从严治党。4月份组织召开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细化责任清单和年度任务安排,明确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相关要求。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扎实做好中心工作。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乡村振兴、文明创建、社区帮建等中心工作。

2.客观反应经济稳中向好。全市经济运行平稳回升,地区生产总值1926.47亿元,同比增长4.9%,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双过半”目标任务。坚持“双不停”监测。春节、五一、端午期间分别开展了“重大项目不停工、重点企业不停产”统计监测工作。对全市重点企业开展统计监测,完成假期调查问卷和统计监测报告,为“确保一季度强劲开局”、“强攻二季度、确保双过半”打下坚实基础。及时预警提醒。及时跟踪各项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时把握经济走向,及时预警提醒。加强分析研判。做好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相关协助工作,对全市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准阶段性问题、补齐短板。

3.扎实开展各项普查调查。扎实做好数字经济国家试点工作。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组长的局数字经济统计监测领导小组,紧盯“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开展及时高效的统计监测,在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探索上提供“x方案”。积极筹备五经普前期工作。印发《x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前期工作方案》,组建市县经济普查筹备机构,并成功争取到在濂溪区虞家河乡、五里街道、莲花镇开展优化单位清查专项试点工作。目前,各项试点工作均按照时间节点要求稳步推进中。常规统计调查工作稳步推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组织做好农业、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能源、投资、贸经、劳动工资、社会科技文化、战新、妇儿“两纲”等专业领域常规统计,强化入库退库审核,扎实开展“五上”企业入库及管理工作。

4.聚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大力夯实统计基层基础。加快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成果运用,制定《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梳理、认真总结全市统计基层基础经验。严把企业申规入库关口。按照《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和一套表调查单位审核确认工作要求,对主要属性指标是否真实准确现场审核。严格落实数据生产全流程管控机制。按要求依法设置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规范资料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各专业调查单位(入库、退库)联审联批制度、数据审核评估办法、数据抽查检查制度、数据质量管控办法等规章制度,从机制上对统计数据的采集、报送、审核汇总、评估认定等实行全环节质量管控,确保数出有据,真实准确。

5.持续优化统计服务水平。专心致志写好统计分析全局共登载发出统计分析文章37篇,其中《统计分析与监测》30篇、《呈报件》7篇,获得市领导批示14篇次,统计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对标对表提升服务水平。及时编印《统计月报》《统计公报》《统计提要》《统计年鉴》《统计工作动态》《对标城市工作动态》,及时提供市领导密切关注、对标学习的重点城市、重点领域及重点行业发展状况。完善信息公开服务。每月及时开展经济运行情况解读,通过统计微信号、统计内外网、统计公报、新闻媒体等形式进行公开发布,努力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x经济运行、x统计工作、查询经济指标提供尽可能的便利。

6.充分发挥统计监督效能。扎实开展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联合市纪委监委及时组织召开全市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制定印发《x市统计局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实施方案》,扎实推动专项纠治工作取得实效。积极推动《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积极推动《监督意见》在各级党委常委会(党组会)、政府常务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等会议上传达学习。印发市统计局贯彻落实《监督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合力推动《监督意见》全面贯彻落实。结合“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多形式广泛宣传解读,不断提高统计监督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积极筹划部署年度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及时研究制定2022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梳理明确2022年度“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及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及时更新完善执法人员名录库、检查对象名录库,为下一步顺利开展“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工作做好各项准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县区持续增长有压力。部分县区“五上”企业新增入库乏力,甚至入不敷出。1-6月,x市新增“五上”企业22个,申报退库52个;都昌县新增“五上”企业16个,申报退库32个;x县新增“五上”企业9个,申报退库22个;共青城市新增“五上”企业37个,申报退库47个;x区新增“五上”企业3个,申报退库13个。多个县区同时出现“五上”企业入不敷出,市场主体萎缩形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全年能耗“双控”有压力。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和市场逐步回暖,我市企业产能释放加快,扩能改造和新建项目陆续投产,工业能耗将大幅增长,受外购用能及原料用能相关政策不明朗的因素影响,完成全年能耗“双控”任务存在一定压力,可能会影响重大项目审批,对全市经济增长带来一定制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当前,我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韧性好、潜力足的特征没有变。下一步,我们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靶向施策,精准发力,为“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群策群力抓增量。坚持“项目为王”,强化各级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优营商环境,推动在建项目快投产快达效,切实提高项目转化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找准目标,厘清思路,夯实全市高质量发展支撑,增强全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切实做大全市经济发展规模。

二是因时制宜保存量。高度重视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市场主体作用,落实落细各项惠企政策,特别是关注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重点关注实体经济,主动跟进服务,制定“一企一策”帮办举措,积极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提质增效、稳产稳岗。密切关注目前工业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用工、用电、运输等方面的需求,加强能源、物流等要素保障协调,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畅通原材料、零部件供应渠道。高度关注房地产业、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情况,加强支持扶持力度,在疫情防控基础上,积极营造消费大环境,激发消费潜能稳定市场预期。

三是多措并举提质量。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监测预警,助力实现政策走在前、成效早呈现。把握好当前“数字经济”的大趋势,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主动进行创新探索,积极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线上、线下双线深度融合,在拓展线上渠道同时,完善实体体验和商品配置,做好“最后一公里”的便民服务,突破线下经营壁垒,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拓宽疫情影响下收入来源。

今年以来,市财政局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握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的政策导向,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财政力量。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壮大财政资金池,增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

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推动各项财税政策靠前发力,有效拉动生产、投资、消费增长,既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又为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3.5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19.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6.6%,税收占比70.1%。

用足用好专项债券。争取我市新增政府债券额度516亿元,其中专项债券额度448亿元。截至6月底,专项债券已全部发行,有力支持了262个公益性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5800多亿元。

做大做强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科创母基金、国有资本股权制基金)累计认缴出资175.2亿元,参股设立基金127支,管理基金规模1386.7亿元。参股基金累计投资x项目362个,其中12家企业成功上市,50余家企业被认定为独角兽、隐形冠军、瞪羚等。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中央退税减税、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等专项资金160亿元。推动空港综合保税区落地,x综合保税区数量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全国第三。

(二)打好政策“组合拳”,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

退税减税纾困企业。1-6月,全市累计为近4万户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54.8亿元,是去年全年退税总额的4.1倍,直接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有效缓解资金压力。累计新增退税、减税、缓税、降费超430亿元,有效稳定了市场预期、激发了市场活力。

优化政策服务发展。会同事权部门推出《x市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x市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及支持集成电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会展业等“政策包”,全力以赴帮助困难行业应对疫情冲击、提振市场信心。

聚力支持科技创新。市本级安排40亿元以上支持科技创新发展,其中,统筹3.8亿元重点支持x能源研究院、x产研院(x)、高端轴承x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建设;安排4.5亿元支持实施“沃土计划”,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支持实施“硕果计划”,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安排企业技术改造奖补资金增长29%,带动1000家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技术改造投入72亿元。

(三)强化财政统筹,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统筹一般公共预算、政府专项债等资金24.1亿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资金保障,其中,落实17.7亿元,支持财通海玉健康驿站、x方舱医院及隔离场所等项目开工建设;预拨3.6亿元,保障全市全员定期核酸检测顺利进行;拨付资金2.8亿元支持购置气膜核酸实验室、核酸检测试剂耗材,支付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运行补助等,全面提升我市核酸检测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

集中发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运用“财政投资+专项债券+市场化融资”机制,统筹各类资金400亿元左右,全力支持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研究出台交通基础设施、低效用地片区及历史街区、公园城市建设等领域财政奖补、财税扶持等政策,提升政策效能,调动区(市)工作积极性。

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全市“农林水”支出预算101.1亿元,增长20%。全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超70亿元,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500元提高至1950元。开展小麦、玉米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工作,保障金额由600元/亩提升至950元/亩,风险保障水平提升58%,惠及35万种粮农户。发挥政策性农业担保作用,为“三农”主体提供17.5亿元贷款支持。

(四)兜牢“三保”底线,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保障民生支出。1-6月,全市民生支出639.7亿元,增长1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2.5%,高于去年同期4.5个百分点。统筹资金支持办好16件市办实事,及时拨付资金落实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政策。

兜牢“三保”底线。推动财力下沉,下达区(市)转移支付228.9亿元,同比增长52.7%。为区(市)调度库款185亿元,区(市)库款处在合理区间,基层“三保”得到有效保障。

深化高水平制度创新。调整完善市与区(市)收入分享、体制补助、专项上解等体制,提升市级集中财力办大事和区(市)财政保障能力。调整完善市与区(市)土地出让收入分配管理体制,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保障能力。

加强国有金融、文化资本监管。出台7项国有金融资本相关管理制度,高质量完成4家市直金融企业年度经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双效考核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市直国有文化企业单位提升经济效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市级“四本预算”绩效管理全覆盖基础上,向政府引导基金、政府债券项目等专项领域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拓展;探索构建“预算安排核成本、预算执行控成本、预算完成评成本”的全流程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机制,试点覆盖10个区(市)、43个项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统筹1.4亿元支持开展地表水生态保护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健全我市横纵结合的地表水生态补偿机制。推进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在全国首创绿色建材保证保险,为建材供应商、采购单位提供事前信用增进、事中风控服务、事后损失补偿的全方位保障服务。

二、存在问题

2022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取得实效,财政收入保持低位运行,财政支出需求不断增加,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从收入端来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市财政增收面临较大挑战。从支出端来看,疫情防控、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基层“三保”、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等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作支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仍然比较突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在“提升财政政策效能”上实现新突破

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用好稳中求进、“金融十条”等“政策包”为企业注血纾困。争取出口退税300亿元以上,支持外贸稳定增长。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减免税60亿元以上,提高全社会R&D占比。加快政府债券使用进度,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稳增长稳投资积极作用。

(二)在“更加注重精准”上实现新突破

会同事权部门对涉企政策进行全面梳理,聚焦24条产业链握指成拳、靶向发力。做大政府性融资担保规模,为小微企业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70亿元以上。拓展“x政策通”平台覆盖面,推动惠企政策落实全程网办、直达快享,为超2500家企业兑付先进制造业、中小企业、促进对外开放、会展等专项资金20亿元以上。

(三)在“财政可持续”上实现新突破

全力以赴稳定财政经济运行基本盘,争取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5%左右,税收占比稳中有升。从转移支付和库款调度等方面强化对区(市)的支持,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加快实施“拨改投”改革,支持新能源x实验室建设、海洋生物新药研发、超算运维等。健全政府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增债务限额分配与债务风险挂钩、债券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等机制,确保债务风险可控。统筹各类资金资源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增量,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今年来,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财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三级干部会议的整体部署,制定全年工作目标和要点,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精心组织收入。截止1130日,我市共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65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54.7%,同比增加10015万元,增长13.2%。非税占财政总收入比为23.79%,非税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比为33.84%,严格按省财政厅做实地方收入要求,坚决杜绝了收入虚增空转行为。

总体来看,1-6月我市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亲自调度,财税部门和相关责任单位对照《2022年财政相关收入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逐月解剖问题,分析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成效较好,超额完成“双过半”任务。

(二)着力民生保障。2022年支出安排继续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优先安排人员经费和单位基本运转经费,以及义务教育学校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医保、新农保、三农等民生配套资金到位。截止到6月底,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累计完成217997万元,同比减少11365万元,下降4.9%。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继续按照“零增长”的原则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控制行政运行成本,推进厉行节约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建设。

(三)积极争取债券资金。截止目前,我市共争取到专项债券资金15.63亿元,较去年7.19亿元增加了8.44亿元。今年3月,我市第一批次发行专项债券项目2个,分别为“x2022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x市钓具(浮标)电商物流仓储园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电商物流园项目”),收到省财政厅下达的专项债券资金2.82亿元。6月份,我市申报第二批次专项债券项目3个,分别为x工业园沿江化工企业退出、转型升级发展项目、中非工贸合作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和x市医共体建设项目,已收到省财政下达的专项债券额度12.81亿元。

(四)加强财政管理。今年来,我们在财政管理方面持续发力,按照省财政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全年总体思路,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加强政府债务防控,依法全面履行财政职能。一是提高农业防风险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我市2022年已争取到农业保险总保费规模5644万元;我市2022年已争取到农业保险水稻保险提标扩面。开展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将水稻保险每亩理赔金额由原散户500元提高到900元,由原大户800元提高到1100元;将水稻保险承保面积由去年的60万亩提高到64万亩。二是狠抓政府债务风险防控,正确处理好上项目、抓发展与防风险、化债务的关系。充分运用市场手段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坚决防止盲目举债建设,不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非重点的一般性支出,做到民生保障应保尽保、行政开支能省则省,严控政府债务率。为促进x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市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重点推进33个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244233万元,未出现新增债务。三是积极推动“三资”运作改革。1、建立四个机制,确保高位推进。根据省政府、x市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我市迅速行动,制定了实施方案,建立了领导机制、责任机制、督查机制、讲评机制,确保“三资”运作改革高位推进。2、召开四个会议,确保高速推进。为了确保“三资”运作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我市分别组织召开了动员部署、成立专班、专门培训、具体实施会议。3、加强四个监督,确保高效推进。为了确保“三资”运作改革工作取得实效,达到“全面清查、应清尽清、能清则清”的目的,我市突出监督实效,确保高效推进。四是开展财会监督工作。2022年,我们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财务清查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专项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了单位开设账户及账户使用、财务报告、预算编制及执行等方面的情况。重点开展了财政内控信息化试点工作,打造“一个平台”(财政内控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重点建成“两套系统”(财政监督管理系统和业务廉政风险预警系统)。完成对财政局股室操作章程进行在线审批信息化落地和实时内部控制风险预警,主要是事前控制指标文分配方案预警;事中监控资金业务流程审批,实现全过程电子化管控;事后通过大数据中心数据回流,分析比对事前事中执行过程是否合规。

二、后段工作计划

后段,市政府通过抓好财源建设,加大财税增收措施,我市财政收入会积极向好,稳步提升。预计下一步,我市非税收入能足额甚至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为确保全年财税收入目标任务完成,下阶段,我们将和税务部门一道,采取以下措施保收入,力争完成全年财税收入目标任务,确保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1、努力培植财源。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大商”、“引大资”,加速项目落地,尽快形成园区产业税收,同时,加强与港区合作力度,充分发挥湘盛公司平台作用,通过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相关基建类税收。二是结合我市《关于打造“三区四市五个新格局”财源建设方案》,加力培植财源,切实提高我市财政收入的含金量。我市密切关注本地房地产政策的变化,研究x市政府5月1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x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x市住建局已牵头制定稳定政策,正在征集x市财政局、税务局、资规局等部门的意见,成熟后呈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三是强化税收征管。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建立严密高效的征管制度,防止税收跑冒滴漏,真正做到应征尽征、应缴尽缴,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总收入目标任务。

2、加强争资争项和资金整合力度。结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抓实项目储备和谋划,切实包装好项目,专人专班与省对口部门衔接,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专项债券支持。全力以赴争取我市工业园沿江化工企业退出和转型升级发展项目专项债券,缓解我市财政压力。同时,加强资金整合力度,继续落实奖励机制。

3、继续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苦日子”。坚决落实党中央,政府过“紧日子、苦日子”要求,坚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节用裕民,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严格预算约束和严控新增支出。

4、严格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按时足额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积极开展“三资清查”为平台公司注入优质资产,为平台公司增强“造血”功能,提升平台公司市场化融资运营能力。同时,积极对接银行缓释风险。市委、市政府积极主动与银行对接,加强沟通,争取支持,缓释我市债务风险,降低债务利息成本,通过展期和降息的方式,逐步缓解我市债务风险。

一、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x市商务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全力实现各项指标“半年红”。1-12月全市实现进出口2631.7亿元,同比增长29.3%,其中出口2341.3元,总量全省第二,增长26%,增速全省第四、贡献率全省第一;进口290.5亿元,增长64.4%,增速全省第一。实际使用外资3.5亿美元,规模全省第6位,完成进度全省第3位;全市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5.7亿元,增长3.9%,增速全省第一,其中5月消费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当月增长11.5%,是全省唯一正增长地市。

(一)纵深推进自贸片区建设。一是着力推进十大改革。6个制度创新案例入选2022年首批x省自贸实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出口退税单证备案便利化改革、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检验监管新模式2项试点上报商务部拟作为全国经验复制推广。二是着力打造十大标志性成果。成功获批x跨境电商综试区,“义新欧”中欧班列提质增效等3项成果成功入选最新一批省级“十大成果”。三是着力提升十大指标。“义新欧”开行数、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等指标实现半年红。1-6月“义新欧”共开行1176列,同比增长9%,其中回程班列465列,占比39.5%。1-5月全市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514.4亿元,同比增长108.6%,分别居全省第三、第一。四是着力推进项目攻坚。截至6月底,2022年49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达87.8%,完成投资86.6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51%。

(二)着力稳住外贸基本盘。一是创新发展贸易新业态。Crown、WDE等13个品牌被评为x跨境电商出口知名品牌,跨境电商人才综合服务平台等8个项目入围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重点项目。制定市场采购组货人年度贡献评价办法,推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融合发展。1-5月,全市市场采购贸易出口1275.4亿元,同比增长23.9%,“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出口增长近2.5倍。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进口体系。“义新欧”x进口服务平台数字化平台系统等5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x省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计划,入选数量位列全省之首。金义综保区1-5月实现资源性商品进口112.63亿元,同比增长79.58%。三是精准开展外贸企业服务。连续13年开展外经贸法律服务月活动,做好x市本级全省第一批贸易调整援助试点推进工作,发放援助资金116.12万,积极推荐x县申报全省第二批贸易调整援助工作试点。推进“RCEP优惠政策进万企”宣讲活动,1-5月累计组织培训37场,培训企业2812家次,实现签发RCEP等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2.3万份,为我市出口货物在国外享受关税减让超2.7亿元。开展6月“外贸服务月”活动,以x制造品牌出海、金融助力外贸稳增长、重点行业进自贸等十大行动支持外贸企业健康发展。四是线上线下多渠道开拓市场。推进商务包机工作,排摸企业8000余家,已有71家企业,298人反馈出入境需求,推动x外商包机工作,拟邀请原常驻外商450人入市采购。会同出入境管理局制定《x市出入境便利化服务实施办法》,梳理“白名单”企业名单1856家,开通办理护照“绿色通道”。组织企业参加第131届广交会、第二届海南消博会、x出口网上交易会等展会,组织外贸企业参加78场各类展会类活动超800家次。40余家企业以“代参展”模式参加境外展会,20余家企业获得意向订单。成功举办2022年x品牌商品网上交易会(伊拉克站和RCEP站)。共接待采购商1670人,线上对接场次328场,达成意向成交金额约1090万美金。

(三)持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一是加强“一把手”招大引强力度。市委主要领导每月召开招大引强工作例会,全面推进外资大项目招引工作。先后引进顺丰丰泰、纽顿汽车、海盈食品等一批大项目,1-6月引进1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其中10亿美元项目2个。二是推动开发区整合提升。全市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均已完成新一轮整合提升工作,方案已上报省政府。积极争创x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创建方案待省政府批复。x中日(x)产业合作园列入省级国际产业合作园培育名单。三是健全外资招引推进机制。搭建以制造业为重点的招大引强工作体系,将1亿美元以上外资项目招引纳入重点工作。全市外派300余人驻点北京、xx,集中力量挖掘信息,招引项目。主动做好外资大项目服务保障工作,已上报省厅2个外资大项目用地保障指标申请。

(四)积极推动消费有力回补。一是充分发挥消费券等政策撬动效应。留金人员消费券累计核销2892.1万元,拉动消费6317.6万元;返岗暖心消费券累计核销金额1814.5万元,拉动消费3811.4万元。一季度开展“早准备、抢开局、稳增长”促消费活动,累计核销各类消费券2.81亿元,拉动消费59.3亿元。二季度开展双月攻坚促消费活动,发放新一轮3.8亿元消费券,拉动消费85亿元。二是创新开展线上促销活动。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618”品牌促销等活动累计实现销售超30亿元。开展“美好生活x播季”等各类直播活动7481场,实现带货14.15亿元。完成传统商贸企业云化改造8家,新增恒大电商直播基地、美联荟网红直播基地等3个省级电商直播基地。三是积极开展线下促消费活动。以“x里来消费”为主线,牵头组织x开展1场启动仪式+8场特色主题活动+N项县市企业联动消费促销月活动。x中家博会展会成交总额近3000万元,x中婚博会展会成交总额近2000万元。四是持续壮大商贸流通主体。1-5月累计完成入库企业39家。制定《x市关于加快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共有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25家,数量列全省第二位。创新发展供应链试点,36家企业入选试点,总数居全省第二,x市获省供应链专项激励。

(五)持续优化商务发展环境。一是高效开展商务系统政策制定兑现。全市已拨付商务政策资金14.97亿元,兑现完成率75.89%。1-5月,小微政府统保平台服务企业3574家,短期险承保规模增长32.6%,均列全省首位。二是全力推进商务领域数字化改革。x市成品油零售经营数字化管理应用入选全省商务系统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将融入省数字政府“成品油综合智治”重大场景应用。“定向销售粮食运输监管”应用场景成功揭榜省首批数字化改革“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已成功试点上线,后续将全省推广。三是着力强化商务服务监管能力。完成拍卖企业及分支机构许可审批和报废机动车承接企业资质认定许可权限下放承接工作,1-6月受理、办结政务服务事项451件。全市开展餐饮燃气企业156家次,发现问题隐患30个,已全部整改到位。

(六)全力打赢防疫保供攻坚战。一是抓好商务领域重点场所防控。涉及180家进口商品商超、447个加油站点、123家限上餐饮企业、1334家商贸企业共1.15万人已全部纳入“x防疫在线”系统,累计完成常态化核酸检测69.34万人次。二是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保供。完善细化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8项应急预案,实行重点商超每日监测报告、市场异动零报告制度,制定《封控区、管控区生鲜包配送导则》,确保疫情期间“三区”居民吃到“放心肉”“放心菜。三是保障物资供应畅通。累计为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及x海港国际联运有限公司报备货车1271辆。从4月25日起线上受理商贸流通领域重点企业及外贸企业通行证审核工作,累计为企业办理全国统一通行证438张。

(七)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统筹推进全市粮食安全工作,制定党委政府粮食安全工作“三张清单”,将粮食安全工作纳入市对县(市、区)年度绩效考评。二是全力保障粮油市场供应。市区订单计划3.7万吨,同比增长25.4%,晚稻订单1.3万吨,同比增长52.9%。“4.15”疫情期间发动粮油骨干企业从省(市)外调入大米2万余吨,降低市场波动风险。先后两次协调中储粮投放3810吨玉米,为我市生猪、家禽养殖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义新欧”粮食回程专列1-5月进口粮食3万多吨,进一步丰富进口粮源。三是不断夯实粮食物资储备基础。推进粮食专项巡查整改,制定和修订涉粮领域规章制度30项。推动市本级、x市、x县开展仓储设施建设,提升仓容规模。开展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检查基层粮库(点)19个,粮食货位109个,抽取样品24份。调研超标粮成因提出综合治理方案。全市政府储备救灾物资12.7万件,价值786.6万元。

二、下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为契机,按照省党代会赋予x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抓好自贸改革攻坚,全力推动“两稳一促”工作向上向好,为全市经济稳定发展做出商务贡献。

(一)聚力自贸区金义片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一是持续推动改革创新。聚焦“五大自由”,实施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数字人民币试点、跨境电商便利化收结汇等十大改革,努力形成一批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改革。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70亿元以上,强力推进十大重点指标顺利实现,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进出口、实际使用外资增速高于全省平均3个百分点以上。三是聚力枢纽自贸区破题攻坚。推动义新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积极争取去程班列计划,力争年开行2500列,回程班列占比35%以上;加快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推进金义“第六港区”建设,海铁联运业务量突破28万标箱;全力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集群跨境发展试点,新增海外仓80家。

(二)聚力贸易新业态培育,提升贸易发展动能。一是深化市场采购2.0改革。推动组货外流遏制工作,依托综保区、铁路口岸等平台建设集拼监管仓,试行“先检后拼”便利化通关机制。二是推进进口平台建设。围绕“一大一小”大力培育进口市场体系。打造金义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探索小商品贸易与大宗商品贸易联动的新型易货贸易,确保2022年大宗商品进口200亿元以上。建设x新型进口市场,争取获批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改革试点,探索完善“保税进口+市场采购”集拼转口模式,全年转口贸易额25亿元以上。精心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进博会,全市参会企业1500家以上,完成采购意向5亿美元以上。三是打造数字贸易集聚区。积极争取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打造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跨境电商新模式发展。全年培育制造业企业开展跨境电商500家以上,争创3-4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试点示范县,力争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000亿元。

(三)聚力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推进消费提档升级。一是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开展“消费促进月”“金秋购物节”等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新建设10个以上夜间经济集聚区、10个夜间经济特色村、100家夜间经济特色店,每个县(市、区)培育一个以上夜间经济示范区(集聚区)。深化古子城省级步行街改造试点,力争新申报1条省级高品质步行街试点。二是着力发展新型消费。尽快出台新一轮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推进数字人民币在省运会、商贸采购、民生消费等领域试点应用。进一步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推动商旅文融合发展,7月起发放1亿元文旅消费券。加快电商主体培育,全市新增活跃网店数量1.5万家以上,网络零售额突破4000亿元,举办各类直播活动2万场以上,交易额增长40%以上。争创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全市打造3个样板县,建设10个特色镇。三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争取新增5个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产业基地,培育“x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32家。着力推进商贸企业入统,力争完成全年月度入库企业100家,全年500家新增任务。四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持续推动快递物流业“两进一出”工程,新增电子商务示范村、示范站(点)各50个以上,培育电商专业村475个以上、专业镇50个以上,在全省率先打造数商兴农先行区。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打造5个现代商贸特色镇,推进建设6个商贸发展示范村,争创1-2个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四)聚力国际交流合作,形成双向开放发展格局。一是抢抓RCEP落地机遇。加快实施RCEP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全省首个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落户x,打造“四中心一枢纽一平台”。全年对日韩出口100亿元,从RCEP地区进口150亿元。二是持续擦亮婺非合作金字招牌。集中优势资源全力办好中非经贸论坛,力争对非出口占全国十分之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交流,全年实现“一带一路”进出口2300亿元以上。三是推动企业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全力开展外资招大引强工作,全市新签约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23个。稳健发展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全年实现对外投资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10家以上。

(五)聚力稳粮保供体系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一是进一步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牵头抓好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工作的全面落实。全市完成新增粮食储备规模2.14万吨。加强应急保供体系建设,落实全市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82个以上、日应急加工能力2230吨以上。二是持续深化涉粮专项巡察、专项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开展“勤廉粮仓”建设试点工作,提升基层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和粮库治理能力水平。积极争取“x粮仓”数字化系统试点,推进粮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提升粮食增产保供能力。全市实行早稻订单全覆盖,晚稻订单7万吨以上。深化“五优联动”,五优联动面积4.9万亩以上。提高应急粮源组织能力,巩固省外各类粮食基地43万亩以上。

(六)聚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守好商务领域安全“底线”。强化商场、超市、餐饮行业和境外项目人员的疫情防控,做好展会等重大活动的防疫工作。强化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体系建设,加强对商贸流通企业安全生产指导,做好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务局紧盯开放型经济任务指标,狠抓招商引资中心工作,持续推进商贸消费,合力搭建对外开放平台,开放型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经济运行情况

1.紧盯目标任务,经济指标稳中向好。按照x下达的目标任务,量化指标,细化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内资引进。利用市外项目。预计1-6月将完成x认定2000万以上项目21个,亿元以上项目16个,累计进资101.5亿元。利用省外项目。预计1-6月将完成认定2000万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累计进资53.13亿元。二是利用外资。预计1-6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量25000万美元,同比增长13.09%,其中现汇2925万美元。三是对外贸易。预计1-5月外贸出口完成18.6亿元,同比增长40.39%。预计1-6月外贸出口完成25.3亿元,同比增长58%。四是社销零售总额完成情况。预计1-6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

2.坚持“项目为王”,招商引资提质增效。紧紧围绕“3+N”产业发展体系,落实好“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三年行动。截至6月30日,全市共搜集项目信息384条,其中有效信息368条,各地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外出招商160次。重点围绕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武汉都市圈范围城市开展招商活动,“走出去”频率越来越高,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开放水平越来越高。

3.聚焦消费升级,商贸流通稳定繁荣。一是消费促进复苏平稳。深入全市限上商贸企业开展全面走访调研,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落实上规入统企业奖补政策。积极开展多种消费活动。1月份开展“庆双节∙迎新春”消费季活动,举办了特色农产品展销会。5月20日,在金三角农贸市场正式启动“畅享盛夏·燃购x”2022消费促进季活动;5月20日开展“金三角焕新月”活动;5月23日起启动“乐享x·娱乐一夏”活动;5月30日启动“百货零售促消费”活动。6月3日起启动“不负好食光·美食嗨吃节”活动。6月13日起启动“放价一夏·家电家具嗨购节”活动。6月25日启动“惠动全城·欢乐购车节”活动。二是商业建设初显成效。研究制定《x市关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实施方案》,并已通过市常务会审议,待下一步正式发文。申请2022年度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补助项目3个,加快南义镇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档升级”。三是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1-5月x市网络零售额2.53亿,同比增速17.09%。推荐x电商龙头企业“溢香浓”开展线上直播节活动,邀请网红主播进行直播带货活动,帮助企业对产品进行宣传。推荐我市优质新生电商企业到x京东科技城进行创业孵化,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4.抢抓对外开放,口岸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大部分建设内容已基本完工,其中边检执勤场地及查验设施设备于2021年12月22日通过x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单项初步验收;海事部分于2022年3月11日通过x海事局初步验收;海关方面旅检布局(含卫生检疫)规划待海关批复后施工外,其他海关软硬件已基本建成,海关业务系统于2022年5月18日开始联调联试,并于6月15日完成联调联试工作,目前进展情况良好;6月15日我市与边防检查站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明确了边检口岸工作经费;海事要求新增的Ais系统和高频电话于6月25日完成安装;监管区双回路供电工程已于2022年6月27日开工,预计7月15日完成。按x港口航运管理局要求,我市已将x口岸扩大开放x港区验收相关汇编成册(含码头综合验收材料和口岸扩大开放验收材料)。同时,认真对照《口岸验收管理办法(暂行)》(署岸发[2017]276号)、《国家口岸查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建标[2017]179号)文件要求,做好x港区现场验收的准备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加大签约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强项目梳理。按照序时指导目标,提前梳理购地自建厂房及租赁厂房项目,紧盯项目实时进度,做好材料准备及上报工作。二是加快项目建设。按照市领导挂点,周、月调度机制,倒排工期,加快推进下一步拟上报认定的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得到上级认定。

2.挖掘外资潜力,落实企业进资。一是持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二是拓宽外资企业招引渠道。通过以商招商、乡情招商、资源招商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招引。

3.做好企业服务,促进外贸出口。一是培育出口大户,扩大出口总量。积极打造外贸出口龙头企业;根据x任务进度引进跨进电商企业出口。二是落实各项外贸资金补贴政策。对上级部门下达的扶持资金及时拨付到位;积极组织并协助企业申报各项资金补贴;对新增外贸企业宣传好省、市到县级各项外贸鼓励支持政策。三是发展外贸新业态。鼓励跨境电商产业自营出口;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项跨境电商展会。

4.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一是全面落实好各级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扶持资金,完善商贸流通业相关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定的困难,引导限上限下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培育商贸企业。继续开展一系列促消费活动,利用节假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参与的形式,商贸、旅游、文化多方联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促销活动,以集聚商流、人流,带动相关的住宿、餐饮消费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商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把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贯穿工作始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实现了消费扩容升级、外贸进出口固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保稳促优、对外投资平稳发展的工作目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促进消费持续回暖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1.精准发力推动扩内需政策落地。出台《关于推进消费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助企纾困,支持市场主体发展。2.创新开展促消费活动。组织开展“惠民消费月”等线上线下促销活动,激发消费热潮。启动“亿惠x”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家电、餐饮、零售、汽车消费券50多万张,拉动家电消费1.4亿元、餐饮消费1357.8万元、零售消费3278万元。3.深化商贸产业链培育。细化现代商贸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年度工作任务,现代商贸产业链招引外资项目58个,合计8.4亿美元,居24条产业链第一位;内资项目9个,完成投资25.6亿元。

(二)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1.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试点步行街改造提升。指导步行街举办系列主题活动,央视《新闻联播》予以报道。2.加快提升供应链示范创建水平。印发《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行动计划(2021—2025年)》《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再次被认定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3.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制定实施方案,建设改造一批商业基础设施,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递体系更加完善。

(三)打赢抗疫保供攻坚战。安排政府储备2.55万吨,“菜篮子”市场供应充足。生活必需品保供获得国家部委肯定,再次获评全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6个优秀城市之一。x抗疫勇担现场指挥部物资保障组组长单位职责,创新提出“54321”保供配送模式,迅速打通生活物资供应“最后一百米”,圆满完成生活物资保障供应任务。结合实战经验完善应急保供体系,形成平战结合的《生活必需品应急保供实操方案》。

(四)多策并举稳外贸完成进出口4100.6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2406.5亿元,同比增长9.8%。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工作受国务院专项督查激励。1.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出台《关于推进国际贸易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新增进出口企业468家,贸易国家(地区)拓展至230个。2.稳住外贸增长大盘。针对3月份受静置期制度等影响出现的进出口下滑问题,加强对区市“一对一”指导协调,逐个指标把脉、逐个问题研究、逐项措施落实,形成推动工作“七张清单”,全力稳增长促增量。3.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跨境电商贸易主体,建设平台、产业园和公共海外仓,,跨境电商进出口超过208亿元,同比增长106%。综试区在全国评估中获评第一档次。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覆盖x全域,市场采购贸易信息平台注册主体突破1000家,出口突破90亿元。

(五)提升项目招引成效预计实际使用外资32亿美元,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全省第一位。1.优化吸引外资结构。“一企一策”稳存量,“一国一策”引增量,“地毯式”走访促增资,吸引日韩资同比增长3倍,现代服务业引资占比达87.4%,房地产业占比较同期收窄13.3个百分点。2.提高外资到账率。出台做好利用外资工作意见,修订境外投资者来青投资奖励政策指引,形成“五张清单”促到账,项目质量逐步提高到账外资过亿美元项目6个,占全省50%,合计金额超10亿美元,4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到账金额4.3亿美元。3.精准实施招引举措。聚集产业大项目招引和实体经济振兴、提升项目落地率、提高资源挖掘能力等7个方面,提出30条招商措施。4.顶格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制定市领导顶格推进项目计划和走访重点外资企业促增资方案,预计实际利用内资1280亿元、增长7%左右;5亿元以上签约项目力争110个,计划总投资2800亿元。

(六)提升开放平台能级。1.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制定《关于全域联动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推动全省首个临空型综合保税区——x空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复。举办上合组织国家特色商品电商直播活动,推动中欧班列(齐鲁号)x—曼海姆线首班双向开行,举办“一带一路”贸易投资洽谈会,加快上合示范区现代贸易中心建设预计完成进出口180亿元,同比增长38.5%,国际班列开行430列,同比增长44.8%。2.推进x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出台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围绕106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226项创新案例,其中29项在全省推广实际利用外资5.9亿美元,同比增长10%;实现外贸进出口920亿元,同比增长5.5%。3.对外投资稳步增长。建立重点项目清单,靠前指导、精准服务,1-5月全市对外实际投资7亿美元,同比增长94.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资1.8亿美元、增长613.3%。4.圆满完成第三届跨国公司领导人x峰会服务保障工作。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186家世界500强和290家企业、协会超过5600名嘉宾参会,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23.4亿美元,合同外资12.4亿美元。创新举办城市推介会和RCEP贸易发展、“一带一路”投资合作、24条产业链招商促进、新消费促进城市更新四场定向洽谈会,借助峰会高端平台开展招商,与33家跨国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对接企业440余家,获得重点招商引资信息83条。

二、存在问题

受俄乌冲突、国内外疫情、物流运输不畅等影响,部分外资到账减缓。国际市场需求增势减弱,外贸稳增长压力加大。静置期制度影响造成贸易主体和订单流失,企业成本增加。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外来客流下降、消费习惯改变、消费意愿下降。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力争全年完成进出口90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0亿美元。一是精准调度统筹,落实区市辅导清单,全力稳住基本盘。二是精准政策落地,落实支持外贸、外资发展政策,发挥好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三是精准主体服务,拓展挖潜贸易增量,全力推进在谈过亿美元大项目落地。四是精准纾困解难,指导区市抓实重点项目,消除影响到账不确定因素。五是精准创新引领,拓展新型贸易,下大力气招引一批高质量项目。

(二)全力促进消费增长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力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是推动扩容升级,实施步行街改造提升,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二是实施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消费发展行动,加快引进培育新消费,开展智慧商圈示范创建。三是实施农村流通体系升级行动,开展乡镇商贸中心“双增双优”项目建设,创建“全省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引领县(市)”。

(三)全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在贸易、投资、跨境资金流动、人员进出便利等领域创新突破。一是全域建设上合示范区,发挥好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拓展与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方间的经贸交流合作。二是推进x自贸片区制度创新,落实推动x片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形成更多首创性、集成性、差异化制度创新成果。三是强化功能区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开发区机制改革,实现进位争先。四是推动经贸规则应用先行引领,贯彻高质量实施RCEP指导意见,拓展经贸合作空间。五是深化对外投资合作,加快建设境外资源开发项目,推动境外合作区提质升级。

(四)全力推进创新试点再升级。以国家级试点创新突破为抓手,推动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全市13条步行街高标准提升改造;二是加快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三是深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四是深化商贸流通标准化示范创建;五是全面落实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任务;六是加快落地跨境电商“9710”“9810”监管方式试点;七是扩大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成效;八是放大x新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带动作用;九是提升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贡献度。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正确领导下,x市审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中心大局,聚焦主责主业,依法履职尽责,取得良好成效。主要情况是: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政治统领,巩固深化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规定

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学习。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等,健全完善传达学习、任务分解和跟踪督办机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二是落实落细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认真履行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健全完善市委审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工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规定,制发常态化请示报告工作通知,按要求向省委审计委员会报告、报备事项7项,向市委审计委员会报送审计报告23件。

三是坚持从政治上谋划和推进审计工作。自觉坚守政治机关定位,紧紧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重点工作安排开展审计工作,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坚持讲政治、顾大局,选派33名骨干参与上级审计项目以及巡视巡察等重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交办任务。

(二)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保障全市发展大局

一是持续做好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保障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把推动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作为政治任务,围绕推动实体经济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6大领域,开展自贸区x片区建设运营、水资源保护利用等审计项目,全市共促进出台制度39项、债券资金4.52亿元按规定用途使用、财政资金5819.27万元拨付到位、8个项目加快实施,让黄金政策发挥黄金效应。

二是强化公共投资审计,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见效。把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项目作为审计重点,跟进审计地铁及沿线建设项目、重点市政道路及未贯通道路打通工程,审计新机场连接线工程等重点项目,及时发现工程造价控制、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审减投资5900多万元,保障攻坚行动抢抓“黄金季”。梳理历年建设项目审计中发现的5大方面16类常见问题,建议举一反三照单整改,促进项目建设“再提速”。

三是深化国有企业审计,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着眼服务保障实体经济振兴,启动“市属国有企业3年轮审”行动。运用企业审计大数据平台,对7个企业集团的3000多个投资项目、共计2000多亿元资本运营绩效开展大数据审计分析和调查,揭示内控机制不健全等普遍性、苗头性问题。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政策和资金开展审计,聚焦“专精特新”、产业链配套、百强骨干企业等领域,揭示执行不精准等问题,推动政策速享尽享。

四是扎实开展民生审计,促进发展惠民。安排民生审计项目占比50%以上,对16件市办实事全部予以关注,把审计监督跟进到民生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连续第3年审计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揭示6大类近20项问题,移送欺诈骗保等案件线索3起,推动修订完善企业新录用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等制度措施。

五是加强财政审计,推动积极财政政策提升效能。95个市级一级预算单位数据全覆盖分析、19个部门单位现场审计,密切关注资金绩效管理、存量资金资产盘活、财政支出提质增效等情况,并对5项营商环境类、民生类资金“跟踪追迹”,保障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六是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助力锻造“实干家”干部队伍。对区(市)长以及重点部门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贯彻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规范权力运行,激励担当作为。编制《x市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务操作手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全流程。率先研发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软件“决策查”,在15个经责审计项目中试点应用,共调取资料1.7万份,运用大数据功能锁定核查疑点127项,大幅提升审计质效。

七是全面加强审计整改,督促问题标本兼治。一方面,深挖问题一查到底,移送案件线索和处理事项30件;另一方面,持续跟踪标本兼治,制定审计整改分类指引、整改约谈等制度办法,审计报告获市领导批示30余篇次。梳理近年来未整改到位的38项问题“回头看”,督促上缴财政1.18亿元,安排使用专项债券资金4.38亿元,盘活存量资金3.3亿元。深化与纪检监察、组织、税务等部门单位的协同联动,建立起多维审计整改体系。

(三)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干部队伍作风能力

一是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施方案,排查廉政风险隐患,制定推进审计领域清廉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升“清廉铸审”品牌效应。

二是在深化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打造多行业审计领域创新科研团队,推进实施20余项改革创新任务,着力攻克难题短板。构建“一纵双横多面”研究型审计格局,开展立项研讨展讲,常态化开展行业领域综合研究分析,文旅产业领域研究型审计经验在全省发言交流。在全省率先探索创建企业审计大数据平台,研发资产配置及利用效能等6大类审计分析模型,用科技“引擎”为审计赋能增效。开展新修订审计法学习宣传,提升审计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三是在提升队伍作风能力上下功夫。深入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分类改革,举办财政大数据审计实战比武,研究制定目标清单、问题清单、创新突破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举办“审计讲堂”暨亮绩赛绩擂台赛,树立实践实干实绩的鲜明导向,加快锻造“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

二、存在问题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审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市委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审计工作需要进一步拉高标杆、加压奋进,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审计资源与审计任务不匹配矛盾依旧突出,审计干部队伍中复合型人才欠缺,作风能力建设有待深化,在改进审计管理、智慧审计方面需要持续深入创新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以“省内争先进位夺第一、全国彰显特色勇担当”的奋进精神,以“严真细实快”和苦干实干的工作作风,努力做好以下各项审计工作: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系统谋划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健全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工作体系。严格规范各级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加强对区市上报事项报告的分析利用。全力配合做好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筹备工作,抓好会议部署的重点任务落实。探索开展巡审联动,把党的领导实化、细化、制度化。

(二)找准审计监督发力点。紧扣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聚焦重大政策措施、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改革任务,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聚焦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聚焦财政资源统筹,聚焦规范权力运行,扎实开展好先进制造业发展、政府性债务等重点审计项目,做到精准有效监督。研究分析规律和深层次原因,在推动补齐工作短板、堵塞制度漏洞、完善协同传导机制上发力,更好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三)锻造审计队伍“实干家”。“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和审计业务深度融合,聚焦精神状态、审计现场管理等开展“五项治理”,深入开展赛绩亮绩擂台赛,重点工作实施专项攻坚,全面提升机关管理数字化水平,建设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审计队伍。

2022,审计局在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审计机关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x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开放引领、绿色示范、工业强市、实干争先”发展思路,开放再出发、奋进新时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1.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合研究型审计发展要求,认真研究审计工作方案,精心组织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牢牢把握审计质量这根主线,精心组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做到对干部负责,对组织负责。审计发现存在被审单位向非预算单位拨款、上级专项资金滞留等问题,正要求被审单位整改到位。共基本完成2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2.财务收支审计。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这个核心点,通过审计达到促进预算编制规范、完善、合理。基本完成1个单位的预算收支审计。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截止12月底,共完成审计项目30个,为市政府节约了大量的项目建设资金。同时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介服务单位管理,制定了《中介服务分级管理实施方案(试行)》。

4.政府临时交办及其他项目。充分发挥审计干部专业优势,抽调干部配合市纪委巡视巡查、办案等各项工作。

二、强化责任担当,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继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将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常态化,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定期组织党史学习知识培训。胜利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统一思想,自我提升的目的。为党员干部订购党史学习教育相关书籍,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同时高质量完成党史学习教育档案归档工作,

2.继续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一是常态化开展“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主题党日等各项活动,进一步提升党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在审计业务工作中担主责,挑重担。二是深入非公企业开展心连心共建活动,党员干部经常性深入帮扶企业指导党建工作,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拉近政企关系,优化营商环境。三是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充分发挥审计的“经济体检”作用,打造担当型机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心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国有企业审计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揭示相关问题,有效地规范资金的运行,节约了大量资金。

3.强化作风建设,规范权力运行。一是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相关规定,认真落实《岗位责任制》、《失职追究制度》等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并认真执行机关经费开支、公车管理、公务接待等制度。三是严格按照“五型政府”建设的要求,推动作风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坚持“严、实”作风,持续查摆整治“怕、慢、假、庸、散”等作风顽疾,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4.狠抓意识形态工作,抓好阵地建设。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会,学习、研讨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坚持党性原则为根本,把意识形态工作贯穿审计工作中,共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余次。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加强正面宣传。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专栏等形式宣传文明典型、先进代表。积极向各类媒体投稿,审计局经验做法被各类报刊媒体采用70篇次,其中中国审计报、中国审计各1篇,审计与理财4篇。

三、统筹兼顾全局,推进各项其它工作

1.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我市突发疫情,审计局全体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审计铁军”本色,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一线,将党旗插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一线,24小时值班值守。全体审计干部坚守在高速路口、高铁站前、隔离酒店、核酸检测一线,抽调干部完成2批次值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全市党员干部一起打赢疫情“歼灭战”。

2.统筹抓好反诈宣传、平安建设、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攻坚行动、节能宣传、统战等各项工作。

四、下一步审计工作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重要讲话精神统揽工作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和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审计在保障国民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功能,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为x“开放引领、绿色示范、工业强市、实干争先”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加快审计项目进度。由于疫情影响,审计项目进展不理想,没有实现计划项目过半的目标。下一步全局党员干部将抢抓项目进度,尽快完成正在进行的项目,加快推进没有按计划实施的项目,保质保量完成全年审计目标。

2.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关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情况,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提高预算管理绩效。扎实开展民生项目、经济责任、公共工程、国有企业、自然资源等审计工作。认真推进审计项目和组织方式两统筹,提高审计工作时效。落实审计整改,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3.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准确把握“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

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等重大要求,不断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向研究型审计转变。审计过程中充分学习研究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政策背景、地方条件、项目案例等因素,综合分析我市审计发现相关问题的原因、对策,为审计结果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2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省和x科技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开放引领、绿色示范、工业强市、实干争先”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强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大我市科技投入力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加快创新型县(市)建设,全力在x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作示范勇争先,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明显成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22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1、推动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政策,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2022年,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调整,出台下发了《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推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瑞发【2022】7号)文件,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在财政投入、平台建设、人才引进、企业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科技与金融融合等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目前,正在收集2021年科技创新奖励材料,即将兑现2021年科技创新奖励资金925万元。

2、深入实施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创新意识,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引导重点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加强研发报表填报指导,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研发辅助账、明细账,全面落实企业创新创业各项优惠政策及研发投入奖励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投入长效机制,推动企业逐步进入创新驱动发展良性循环轨道。我市组织93家企业填报了研发活动,填报金额9.36亿元,待统计部门审核认定。

3、大力实施科企培育强攻行动,发挥创新引领作用。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围绕我市产业布局,大力培育x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细化措施,加快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一是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家,预计全年达78家以上;二是大力培育独角兽、瞪羚企业。正培育瑞易德申报潜在独角兽企业,瑞晟光电、森奥达、瑞德电子、万热维尔、荣联环保等8家企业申报瞪羚或(潜在瞪羚)企业。三是大力发展x技术企业。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大力培育x技术企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了26家企业申报第一批国家x技术企业。正培育今强实业、欧瑞照明、嘉贝宁等8家企业申报第二批高企。

4、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科技创新活力和源泉。认真落实x“人才新政30条”,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与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做好“双百双千”等人才重点工程,争取我市更多科研人才纳入上级各类人才计划。先后引进中科院xx等院士,中核集团首席专家、中国原子能院副院长x,中国原子能院副院长、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x20余名国内外顶尖人才来x开展科研工作,2022年已组织申报国家人才计划2人。

5、精心谋划,不断培育创新平台载体建设。一是培育创建创新载体。引导创新创业主体与市场相结合,培育创建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服务载体。目前,正积极培育华中国际申报国家级众创空间。二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我市“3+N”产业发展需要,依托重点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三是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和站所建设。依托x核物理应用研究院、x非金属材料研究院等与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持续推进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海智计划”工作站建设,不断发挥理文化工、惠城环保、森奥达科技、三帝科技等院士工作站和专家工作站的科技引领作用,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x市核物理应用研究院即将获批我省新型研发机构。

二、存在问题

1、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家庭式、家族式管理大量存在,这些企业创新意识弱,认为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大、风险高,使得小微企业整体创新意识淡薄,对研发、人才的投入有着种种顾虑,企业有效研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2、高端人才缺乏。对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指导不够,措施不多,人才总量少,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紧缺。

3、产学研结合不够。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低,目前x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机制,多数企业没有建立或缺乏高水平的研发平台或专门机构,少数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存在“重形式、轻内容,重论文发表、轻市场需求”现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难以走向市场。

三、下一步努力目标

为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对照进展情况,找准差距,正视不足,攻坚克难,全力拼搏,确保全年目标考评进入x市前列。

1、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全社会研发(R&D)投入增长20%以上,达到6亿元以上,确保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在x市前列。

2、提升科创园发展质量,大力发展x技术产业规模。力争新增x技术企业培育申报数15家以上;新增独角兽、瞪羚企业(含种子和潜在企业)培育申报数8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70家以上;力争有创新活动的实体达到80家以上,x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2%以上;

3、不断培育创新平台,优化创新型人才引进。组织申报x市级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3个以上,省级以上创新人才2个以上。

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创新推动发展成效。力争技术贸易合同交易额3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我局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狠抓落实,攻坚克难,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在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x均排名全国前10,进入第一梯队。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创新策源能力显著提升

1.加快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成效显著。吸气式发动机热物理试验装置加快推进,完成项目选址。支持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启动下一代列车轻量化关键技术攻关。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整合13家涉海科研机构创新资源,深化海洋科技“抱团攻关”。“一室一专班”扎实推进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新能源x省实验室加快建设,打造能源领域国家战略后备力量。积极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布局,启动2022年市级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

2.打造产业创新平台。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争取新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现有24家,总数全省第一。推进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组织4家省级共同体召开现场观摩会,相互学习借鉴。抓好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开展2022年度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工作。

3.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海洋一所牵头发起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入选联合国“海洋十年”大科学计划。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欧盛船舶等项目入驻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器。中国-泰国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与中泰两国8所大学签署高速铁路教学计划备忘录,深化轨道交通国际合作。

(二)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支撑实体经济加快振兴发展

1.培育科技企业。实施“沃土计划”,搭建“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体系。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已入库企业三批2999家。出台高企培育库入库工作实施方案,储备x技术企业后备队伍。实施“强链”计划,聚焦重点产业,组织实施60个项目支持资金超过1.8亿元,全链条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加快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覆盖率增长20个百分点达到61%。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两会”前下达科技资金3.57亿元,惠及企业1681家。启动应急攻关,高效推进新冠病毒快检产品研发,创造了10天内完成全部程序的“x速度”,为防疫提供有力支撑。

2.推进科技项目落地落实。一汽解放商用车研究院完成新一代高端重卡商务舱样车试制。航空技术创新基地首台国产化30兆瓦燃气发生器成功试车。高端轴承示范基地完成方案设计和土地清理。中科星图大数据中心完成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全球首艘10万吨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成功交付。全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正式运营,标志我国在船舶智能航行研发与应用领域处于全球前列。

3.统筹x“一区多园”建设。推动x区全域覆盖,引导xxx等培育建设x区分园区,推动市北区、x新区优化调整园区范围。印发《x市科技创新产业园区实施细则(试行)》,在x区范围内建设市级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创新创业微生态。开展国家x区企业创新积分制先行先试。x区综合性评价排名升至全国第16位。

4.科技赋能实体经济。牵头制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做实做细“链长制”,建立1个行动计划、1张产业图谱、1份招商名录、1组项目清单、1组支撑平台“5个1”工作机制。编制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升科技供给能力,推动我市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

(三)聚焦科技创新服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1.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推行科技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类项目中全面推行揭榜制应用,通过发榜组织立项28个,占全部攻关类项目四成以上。102项成果获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占全省三分之一。

2.集聚科技创新人才。24人入选国家科技类人才计划,数量全省第一。落实科技部外国人在x工作管理改革试点,出台《外国人在x工作管理服务暂行办法》,1至6月份,已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3241件,居全省首位。进一步激发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出台《x市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的措施》,靶向解决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难题。

3.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实施科技金融特派员计划,为企业提供定制化辅导和融资服务。制定科技金融投(保)贷联动实施细则,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通过科技信贷“白名单”等科技金融产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累计助力企业融资超1300亿元。

4.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出台《x市实施“硕果计划”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x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承担省成果转化综合试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5.提升创业孵化服务能力。推动孵化载体提质增效,恒星新媒体及应用电子技术孵化器获批国家级孵化器。实行孵化器房租减免政策,累计减免国有载体房租面积150万平米,减免金额5000余万元,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承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领域赛,举办2022x市科技活动周,组织科普活动100余场,线上线下近10万人共享科技盛宴,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二、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够顺畅。高校院所高质量科技成果产出不足,技术、人才输出与本地需求融合不够。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服务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二是科技企业队伍数量规模不够壮大。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x技术企业数量还存在差距,特别是缺少大体量的科技头部企业和高科技上市企业。三是海洋科研优势发挥不够充分。海洋科研优势支撑海洋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我市海洋领域科研方向偏战略性、基础性研究,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还有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抓好抓实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落实,持续增强科技供给能力,加快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着力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x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9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积极争创省级重点实验室,布局新建市级重点实验室。

二是着力打造科技企业队伍。实施“沃土计划”,构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高企认定和高企上市培育工作,争取年内净增x技术企业1000家。聚焦重点产业,实施“强链计划”,全链条、一体化组织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抓好重点科技项目落实。

三是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施“硕果计划”,重点抓好技术合同成交额、专业技术转移人才、高校院所本地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等工作。开展线上成果推介、线下项目路演、专题沙龙等对接活动,重点成果“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动大学科技园和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化提升,打造标杆孵化器。办好创新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

四是着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级。深入实施“海创计划”,聚焦海洋新兴产业,开展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工程,推进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突破、重大创新产品研发和重大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培育海洋科技企业,带动海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加快海洋科研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2022年x仲裁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和“两会”精神,发挥仲裁职能作用,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提升涉外仲裁水平,服务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

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打造面向全球、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一站式”国际商事争议服务平台,推进涉外商事争议仲裁平台、规则制度、人才队伍等各项保障措施落地,为境内外市场主体提供全链条仲裁法律服务。公正高效仲裁涉外商事争议,平等保护中外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受案范围涉及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及台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新适应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制度设计,“基于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的互联网仲裁‘新模式’”被x自贸片区确定为上报省政府的制度创新案例。健全完善规则制度体系,制定《国际商事调解规则》,推进反垄断仲裁、投资仲裁等研究。

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举办“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背景下破产与仲裁之冲突与协调论坛”,建设要素资源共享、辐射作用明显的区域性“破产实践-仲裁服务”合作机制,助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

深化国际交流。与x自贸片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德国阿登纳基金会联合举办中德仲裁法律圆桌会议,加强“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法治合作,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相衔接的争议解决服务机制,服务国际经贸往来。

(二)创新“四位一体”争议解决机制,服务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

聚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出台《关于发挥仲裁法律制度优势服务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举办全市建设行业推进仲裁工作座谈会。优化建设工程纠纷“一站式”贴心管家服务,推行“谈判促进+争议评审+调解+仲裁”多元解纷模式,公正高效仲裁建设工程纠纷,维护建设工程领域市场秩序。

(三)提升海事海商仲裁水平,服务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专业化解海工装备制造、船舶管理、港口建设等涉海纠纷,服务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推进互联网仲裁平台与x国际航运中心平台等涉海平台对接,服务现代化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海事海商专家智库作用,提升企业风险防范和运用国际规则能力,服务涉海重点项目建设。

(四)提升互联网仲裁水平,服务现代产业先行城市建设

聚力数字x建设,深化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与工业互联网、现代金融等数据平台对接,服务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拓展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在易货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领域应用,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

(五)提升知识产权仲裁水平,服务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

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举办RCEP政策解读与利用实务培训,帮助企业掌握和应用RCEP经贸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助力RCEPx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高质量推进。

(六)提升金融仲裁水平,服务现代金融业集聚发展

高效化解创投风投、基金管理等纠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创新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与x蓝海股权交易中心合作,服务股权交易模式创新。

(七)提升多元解纷水平,服务现代化治理样板城市建设

引进10家公益性社会调解组织,建设多元法律服务中心,推动仲裁与社会服务资源对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法律服务需求。完善仲裁确认制度,制定《仲裁确认暂行办法》,提高争议解决效率,降低争议解决成本。研发ADR调解系统,实现在线批量调解,营造办事方便营商环境。成立旅游投诉纠纷仲裁中心,制订《旅游纠纷快速调解仲裁规则》,建立旅游纠纷专业仲裁员队伍,服务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建设。

优化仲裁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智能庭审系统,开发智能辅助端和x仲裁网移动端,为当事人提供多渠道便利化仲裁服务,深化仲裁服务由线下向线上转变,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截至6月30日,受理各类案件2396起,标的额55.3亿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仲裁服务质效不高。裁前告知、案件回访等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案件审限把控不严,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高效解纷需求。

(二)仲裁国际化水平不高。适用涉外仲裁的制度规则有待完善,服务“两区”建设和更高水平开放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仲裁专业作用发挥不明显。专业仲裁院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仲裁个性化服务手段方式滞后,满足不了市场主体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

(四)仲裁社会认知度不高。创新宣传推行仲裁法律制度的思路不宽,效果不明显,仲裁服务领域不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六个城市”建设目标,锚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涉外仲裁服务水平。发挥x国际仲裁中心作用,公正高效仲裁涉外商事纠纷,服务上合示范区、中国(x)自贸试验区等建设,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商事仲裁模式。推动区块链电子证据平台与x港口金控、x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等平台对接,服务金融、贸易创新。

(三)打造易货交易仲裁高地。面向全国跨境易货行业推广互联网仲裁x模式”,与中国商业联合会合作,制定《易货贸易业务纠纷解决规范》行业标准,同步开展“0130”(易货贸易)创新发展国家课题研究,服务境内企业境外投资争议解决和资金回流,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

(四)创新涉海企业服务机制。x省海洋经济团体联盟等共建涉海企业服务平台,助力海洋经济发展和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五)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进互联网仲裁平台与RCEPx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及中日韩文化版权交易等平台融合,服务RCEP经贸规则落地实施和文化版权跨境交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锚定“数字x建设创一流”目标任务,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大数据发展,各项工作实现新跨越、新提升。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数字x统筹持续增强。调整成立由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数字x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数字x建设推进会,将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为事关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程。印发《数字x2022年行动方案》,统筹推动总投资1255亿元的118个重点项目建设。坚持“管行业也要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原则,统筹指导41个部门、10个区市制定了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方案。《数字x2022年行动方案》总体完成度为61%,完成度优于预期,总体情况较好。

(二)疫情防控保障精准高效。组织20余名骨干力量赶赴防疫一线,短时间内打通国家省市区4级疫情防控系统,研发上线多个防疫应用,为x疫情快速控制打下坚实基础。围绕“打造数字化防疫指挥部”总目标,组织建设全市一体化疫情防控平台,“全量全要素”汇聚共享全市核酸检测数据,采集并向社会发布核酸采样点信息7000余个,实现疫情防控业务全流程闭环式运转和可视化呈现。国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工作组两次给予高度评价。

(三)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全力打造“全市一个数字机关”,公文运转“网上办、掌上办”覆盖率达95.12%。集成机关内部业务系统200余个,推动12个协同事项“一件事”业务重塑、流程再造。全面推广应用“x”平台,实现100%动态激活,完成全市统一的移动办公平台全面接入“x”。优化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整合了50余个市级部门1900多项和10个区市9900多项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全市2100余个政务服务基层站点、1.1万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全覆盖,除经批准事项外,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100%。强化“爱x”惠民服务应用,完成省、市两级移动端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实现“一次开发,多端发布”,青e办汇聚8400个政务服务事项,建成243项特色应用,42个便民利企服务专区。入选国家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应用和省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运行监测试点,归集2900万条电子证照数据,推动电子证照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共享应用,四级政务服务大厅1084台自助终端实现电子证照应用。

(四)数字社会构建成效明显。高标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纳入省建设试点,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位列全省第一。做好智慧社区(街区)建设试点,打造智慧社区(街区)72个。开展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活动,发布省内首个“智慧设施进社区目录”。组织开展城市云脑2022年赋能攻坚行动,建设通用能力服务平台UCS,汇聚1300余项数据指标,发布渣土车识别、道路遗撒等326类算法,接入社会治理网格化、生态环境大数据等154个业务系统,融合防汛抗旱、垃圾分类等267个专题应用场景,打造一体化指挥、一体化疫情防控等14个多跨综合应用场景。率先全域推动“一码通城”,在政务服务、医药卫生、疫情防控等领域新增15个一码通城场景应用,发布“x码(静态码)”并在核酸检测等领域普及应用。

(五)数据管理能力稳步提升。启动城市数据中枢建设,全面摸清数据家底,推进数据全面归集,为各级各部门日均提供数据服务200余万次,政务数据需求共享满足率达99.5%。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数据开放指数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研究起草x市公共数据管理与应用办法,为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制度保障。积极申请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开展公共数据运营试点。支持国实集团建成全国首个海洋数据交易平台,支持x市开展数据资产评估试点,为数据定价与流通交易探索路径。

(六)信用信息应用不断深化。进一步发挥信用信息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作用,推动建立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长效机制。今年以来,向银行、征信机构等社会第三方机构共享了81类2400余万条涉企信用数据,支持入驻金融机构利用信用信息落实信用贷款近120亿,实现贷后信用跟踪,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范信贷风险。

(七)政务云网保障强基提能。加强政务云资源供给保障,全市政务信息系统上云达600余个,使用云资源4097个。积极开展云原生及密码支撑服务测试平台试点。市级视频共享平台汇聚10个区市、17个市级部门21万余路公共视频监控资源。积极争取省视频智能应用试点落地。深化视频监控资源应用探索,组建视频AI联合实验室,初步探索形成“自动发现、及时干预、及时处理”的AI支撑社会治理的解决方案。

二、存在问题

(一)谋划工作站位不够高。尽管数字x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北上广深杭”等先进城市数字城市工作谋划还有差距,距离“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城市云脑在“管用、好用”方面还有较大空间,总体还停留在系统可用、数据可看基础上,智慧化应用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三)数据汇聚步伐还不够快,适度超前谋划工作的力度不够,没有及时敏锐地发现数据汇聚需求变化,提前规划建设统一数据汇聚平台,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对“一网通办”的数据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四)作风能力仍需再提升,改革创新意识和勇争一流信念仍需再强化,数字变革向深层次推进的力度仍需再加大。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市大数据局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数字x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12231”工程,推动各领域数字变革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大数据力量。

(一)做好数字x顶层设计。高标准高水平编制《数字x发展规划(2023-2025年)》《x市数字机关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x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规划》,以高质量顶层设计引领大数据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强基工程和数据强基工程。数字基础设施强基方面,充分依托一网多平面、云原生等先进技术优化提升全市政务云网平台,持续推进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为各类应用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保障。数据强基方面,深入开展“数源”“数治”“数用”行动,建成城市数据中枢,实现公共数据全量归集,统一提供数据共享服务,构建数据全链条管理机制。

(三)开展数字机关提质行动和政务服务提质行动。数字机关提质方面,加强x”平台普及应用,推动机关运转标准化、数字化、协同化、智慧化、便捷化建设,全面实现办文、办会全流程“网上办、掌上办”,加速推进12个数字机关协同事项“一件事”试点建设,搭建全市数字机关协同办事平台、交流学习互动平台,辅助机关职能监管,提升机关运行效能。政务服务提质方面,依托“爱x”统一业务中台,推动桌面端、移动端、窗口端、自助端多渠道业务协同,提升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服务能力。继续推进政务服务“一件事”和城市运行“一个场景”改革,深入打造“双12”为民服务品牌,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行减证办、免证办、一码办、主动办,实现使用频率前50名的电子证照广泛应用,推动部门电子“证”“照”“卡”“码”互通融合,打造超30个一码应用场景。

(四)推进城市云脑赋能、智慧城市赋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城市云脑赋能方面,开展“标准规范完善、能力服务统揽、资源汇聚融合、重点领域赋能、多元保障提升”五个专项行动,建成城市云脑通用能力服务平台(UCS),打造一体化“能力服务超市”,深化数字化资源“一网统揽”,推动城市云脑从“能用”向“好用”提升。智慧城市赋能方面,争创省首批五星级标杆城市,在市南区、x区、x新区探索开展全区域全领域数字化转型,培育6-10个精品智慧社区(街区)示范点,累计建成智慧社区、街区数量不少于150个,打造全省智慧社区建设品牌。办好第二届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峰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赋能方面,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公共数据立法,开展公共数据运营试点,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五)建立数字化改革保障体系。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推动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协同联动。强化各级财政资金对数字化转型的保障。完善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国家、省、市部署要求,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和震灾防御等工作,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持续总体稳定。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1.创新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了32项70余条具体落实举措。修订完善安全生产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引入风险系数,实行“过程+结果”考核。

2.严格隐患治理。在全市开展“除隐患、打非法、治顽疾”安全生产大检查,累计整改问题隐患79964项,立案1929家,罚款2096万元,停业整顿停止建设126家。与电视台合作建立“安全生产大检查”栏目,曝光问题50项。加大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力度,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今年全市共受理各类举报533件,奖励12.6万元。

3.强化风险管控。推进“数字危化”试点建设,56家重点危化品企业实现实时监测预警和人员定位等功能,我市做法在全国推广,应急部分管部长作出批示。加强企业安全管理,1027家高危和从业人员300人以上企业配备安全总监,专项分管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我市在全省会议作典型发言。

4.深化宣教培训。加强企业全员安全生产培训,累计开展劳动保护知识培训7752场次,培训职工105万人次,“三项岗位”人员7.6万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等应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题宣传600余场次。

(二)聚力平战结合,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1.注重实战化预案演练。发布《x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完成专项预案37个,正在修订22个。全市先后开展省级应急演练1次,市级应急演练6次,区(市)级应急演练67次,企业应急演练14397次,近45万人次参加演练。

2.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发挥消防综合救援队伍主力军作用,累计建成覆盖城乡的应急救援队伍403支25212人。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建设,试点建成集“安全巡查、宣传培训、应急救援”于一体的基层应急救援站16个,基层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升。

3.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推进城市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全国试点工作,汇聚应急、城管、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业务信息系统57个。推进一体化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接入公安、城管、交通等20个部门36个系统,联网共享视频信号13万路。

4.健全物资储备机制。加强实物储备,推进产能储备,全市119个应急物资储备库累计储备应急物资20大类1074种。3月份以来,先后9次紧急调拨应急物资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5.坚持全天候应急值守。坚持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应急值守,汛期实施联合值班值守,累计接报处置突发事件152起,其中自然灾害类6起、事故灾难类139起、其他类7起。

(三)坚持防治结合,持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1.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多部门会商研判机制,每季度召开会商会议、编发会商专报,森林高火险期每日会商,汛期气象、水务、水文、海洋等部门联合会商。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和应急响应机制,分批转发灾害预警170次,启动应急响应3次。

2.加强森林防灭火工作。推动森林防灭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森林防火通道1776.873公里,防火隔离带1266.3公里,高山远程监测411处。组织开展森林防灭火百日攻坚和野外火源专项治理,重点时段累计布控23万人次,拦截违规进山人员4.2万人次,收缴火种1.5万个。

3.做好防汛备汛工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风工作的意见》,针对近年来极端天气迭加极值制定应对方案和操作手册,10个区(市)和水务、水文等重点部门逐一开展桌面推演和实战演练。严格防汛隐患排查,检查防汛防台风重点工程、设施、部位45833处,闭环销号治理隐患问题954项。

4.推进震害防御工作。在全市开展地震灾害风险普查,详查地震灾害风险房屋建筑1050栋、619万余平方米,采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信息1518个,加固工程项目967个。加快推进学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成应急避难场所78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领域事故依然多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领域事故多发势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地下管网、交通运输、海洋渔业、人员密集场所潜在的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内生动力不足,安全管理人员能力不强,安全设施保障水平不高、规章制度虚设,风险管控能力弱等问题依然突出。

(三)基层基础建设有待加强。镇(街)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与量大面广的安全监管工作不相适应。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综合减灾等方面的配套保障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基层应急救援水平。

(四)信息化保障水平不高。近年来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但仍然面临着城市风险感知能力不足、监测预警系统不完备、应急资源管理统筹难、应急决策支持跟不上等问题。

(五)全民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仍然淡薄,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对安全风险认识不够,无知无畏、违规违章、非法违法等行为时有发生。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压实行业部门责任。组织修订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每季度召开1次工作推进会、组织1次联合执法检查、开展1次工作总结。组织市委办公厅督查室、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室、市纪委监委和相关专业委员会办公室开展“4+N”综合督查,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

(二)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拉网式、起底式大检查,组织开展隐患治理“回头看”,加大警示约谈、上限处罚、公开曝光力度,8月底前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打好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总结推广一批工作成果,解决一批基础性、源头性问题。

(三)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动高危行业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安全技术改革,先行在危险化学品领域试点开展机器人智能巡检,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加快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建设,尽快完成预警中心及平台的建设验收,年底前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

(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启动“1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消防救援队(站)、专业(企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和航空救援等力量,通过数字化应急、多镇(街)覆盖、多部门联动、多方力量融合,全面提升基层应急处置和救援保障能力。

(五)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加强森林防灭火基础建设,推动监测预警、防火通道、引水上山和信息化监控设备建设。复盘总结强降雨经验教训,修订完善城市排水与内涝防范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各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响应程序和处置措施,有针对性开展预案演练。

(六)推动社会共治共建。建立“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安全生产”风险减量管理模式,引入保险机构参与企业事故预防,提供风险预防、处置和理赔全生命周期的风险减量任务。加大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力度,发动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查保促”“安康杯”等活动,努力形成应急管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良好局面。

2022年,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契机,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引领,真抓实干、奋勇争先,聚力打好“五大战役”、着眼实施“三大突破”,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压突破,打好违建治理攻坚战

将违建治理作为全系统的硬任务和检验作风能力的硬指标全力推动,工作实现新突破。集中力量清存量。启动百日攻坚行动,建立违建治理“三张清单”,摸排的572万平方米违建提前至8月底前清零,已拆除485万平方米(完成计划任务的84%)。城市更新建设重点片区得到优先治理,在633个片区内拆除违建57万平方米,助力78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力以赴控新生。以924个城市社区为基础单位,完善三级巡查联动处置体系,通过压实物业责任、强化科技应用等,织密防控网络。通过建立“一案双查”责任追究等机制,坚决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健全机制聚合力。将拆违治乱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推出《亮剑拆违治乱》舆论监督节目,对10个区(市)逐一电视问政,进一步传导压力。与市纪委监委建立“涉公”人员问题线索移交和责任追究机制,树起“拆违治乱、党员先行”鲜明旗帜。全局干部职工全部签订“零违建”承诺书。

(二)精细管理,打好环卫保洁持久战

以设施升级推进环卫精细管理。715条主次干道全部实施精细化保洁作业,全市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7%(较2021年年底提升5个百分点),省级深度保洁道路达到740条。新增24小时开放公厕218座,比例已过50%,超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以需求导向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走深走实。超进度完成年度市办实事确定目标,巩固全国大城市“第一梯队”成绩位次,新增密闭投放点176处,撤并投放点2400处,在2400余个小区实现指导员站桶指导。优化800条垃圾收运作业线路,日均产生1万余吨生活垃圾全部及时清运并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以科技赋能强化建筑垃圾监管。全市5877辆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全部纳入平台管控,建筑垃圾运输处置违法行为发生率同比下降15%。即墨区建筑垃圾消纳场投入运行,x新区创新推进建筑砂石土资源市场化运作新模式,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三)靠前担当,打好市容品质提升战

全面对标对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要求,勇担创城“主力军”。直插一线,对突出问题敢担当。强化牵头、兜底意识,在事关城市形象品质、事关市民群众满意度的事项上主动担当。牵头推进雨水篦子清理、前海一线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创新建立通讯井盖轮流维护机制,完成沿海景点栅栏破损修复等城市“微治理”4300余处,有力回应城市管理的民生关切。全面整治,对市容乱象零容忍。查处跨门经营、乱堆乱放等各类市容秩序问题38万处,开展禁止焚烧抛撒丧葬祭奠物品和“为考生送安静”“露天烧烤”等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深入推进背街小巷广告招牌整治,实行动态监管、销号整改,共整改乱贴乱摆乱设问题9600余处,1.4万余平方;加大“小广告”查处力度,查处并整改“小广告”问题92万处,停机停号3470个,全面推进市容秩序持续向好。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优先,全力办好市办实事,高标准完成市容秩序示范路创建177条(全年进度60%)。提升颜值,对市容景观细雕琢。完成x白沙湾片区等6处重要道路节点、示范街区亮化提升,举办“美在寻常巷陌间”店招公益更新大赛,优化浮山湾核心区亮化设施启闭,创新引入无人机与灯光秀联动表演,助力城市夜经济。即墨区、x市被确定为全省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管理试点区(市)。

(四)用情用力,打好燃热服务升级战

全力保障燃气安全,服务市民群众“气顺心安”。克服疫情影响,加快推进为全市燃气居民用户免费更换不锈钢波纹管工作。按照时间、任务双过半,完成10公里老旧燃气管网改造、9万块物联表安装,发展老旧住宅天然气用户1201户。深入开展燃气行业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建立实施“包区驻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下大气力整治燃气管线违章占压,全面夯实本质安全根基。提高供热服务水平,服务市民群众“身暖心暖”。克服能源供应紧张等困难,实施“看天供热”,圆满完成2021-2022年采暖季任务,供热投诉率同比下降57%。坚持“停暖不停工”,启动3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对20个群众反映供热问题最集中、最强烈的焦点区域挂牌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成项目7个,惠及用户6343户。推动清洁能源供热发展政策修订工作纳入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发挥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

(五)科技创新,打好智慧城管主动战

持续扩容数据,提高感知能力。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库总量达到4300余万条,新增80余路高(低)点固定视频、执法车载视频等,为行业应用提供有力支撑,平台获评省级大数据创新典型应用场景。借助科技力量,创新工作模式。“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上线试运行,助力违建治理,市容环卫执法等工作。完善“点靓x”小程序,升级“门头招牌前置服务”模块,6600余商户享受专业店招设计指导服务;新增“供气供热服务”模块,实现128处服务点电话、导航地图的“一键查询”。

(六)着眼长远,实施城市管理“三大突破”

在管理效能上求突破。明确市、区(市)两级城市管理职责分工,会同市委编办形成审批事项、监管职责划分及综合行政执法事项3张清单。推进物业管理职责调整,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提升城市管理效能。在城管精细化上求突破。聚焦工作中的基础性、前瞻性、系统性问题,主动谋划,组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课题调研,着手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推进建立城市管理“一本帐”,建立“11+5”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项目库。在全民城管上求突破。扩大开放力度,汇聚城市管理共治共享的人民力量。升级打造“局长听您说”融媒体直播节目,倾听群众呼声,直面群众忧难。开通“微信有奖随手拍”“大美x·四季采集”等活动;持续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组织2.3万人次累计服务604个社区;严格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责任书签约率达80%以上,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社会化水平。

二、存在问题

存量违建摸排还不彻底,新生违建防控仍不严密,对个别社会影响大、触及利益矛盾较深的违建“硬钉子”问题治理计划滞后,亟需动真碰硬、加速治理。旅游景区、重要商圈保洁标准不高,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脏乱差问题未彻底根治,城市管理水平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标准要求还有差距,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还不匹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城市管理局将锚定“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目标,抓牢“三个关键”,努力实现“三个新跃升”,全面助力城市更新建设,勇当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主力军”,全力以赴打造整洁有序、安全智慧的城市管理新形象。抓牢“攻坚”关键,在环境品质整洁有序上实现新跃升。打赢违建治理攻坚战,尽快推动已摸排存量违建清零见底,保持新生违建“零容忍”态势,加强舆论监督和法治保障,切实回应群众关切,全力推进“无违建社区”创建和违建“积案”化解,提升群众满意度。打赢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冲锋战,坚决盯紧目标责任,抓实抓细职责任务,强化工作落实,切实发挥市城管办作用,建章立制巩固“十乱”整治成效,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精准化水平,提升群众获得感。抓牢“服务”关键,在服务市民群众安全舒心上实现新跃升。保障城市安全,完成60公里燃气、供热老旧管网改造,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全部安装不锈钢波纹管,织密守牢燃气安全底线。坚持有求必应,畅通12条群众意见受理渠道,突出“事要解决”,将对群众的承诺落实到底。定期开展“城管服务进社区”“城管公众开放日”“全民城管·温馨家园”等活动,严格责任区制度落实。抓牢“精细”关键,在城市管理提质增效上实现新跃升。加快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迭代升级,为精细管理提供科技加持力量。加强城市管理标准化研究,加快制定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度,为精细管理提供规范、科学、可操作的制度指引。

今年以来,市水务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准确把握“三新一高”条件下x发展定位,锚定全市“一二三四六十”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加快大水网工程建设,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完善防洪抗旱体系,全面提升调水、蓄水、供水、排水、治水能力水平,全力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水需求。

一、工作情况

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统筹推进防洪排涝、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排水、水生态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构建“一库四网”水务工程体系。

(一)加快现代水网体系建设。紧密结合《x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系统梳理“一库四网”工程建设项目,明确我市规划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加快全市大水网规划编制。全力推进年度7大类、47个工程项目建设,官路水库项目土地预审、可研审查和征地移民大纲等关键前置要件已完成。

(二)保障城乡供水安全。强化水源联合调度,科学调蓄当地水源,年度调引客水2.12亿立方米,全市23座大中型水库(不含棘洪滩)蓄水4.14亿立方米。实施城市供水设施提升工程,完成一户一表改造73处6674户,新建供水管网96.5公里,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3公里。落实水质检测制度,检测水样764个,检测项目7274项,合格率均为100%。巩固提升农村饮水保障水平,实施农村供水提标升级项目8处,改造水厂9座、主管网202公里。指导x新区、x市开展农村供水提标升级试点,打造可复制的农村供水保障样板。

(三)筑牢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入汛以来,连续历经多次强降雨,面对严峻防汛形势,加强值班值守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城市防汛、洪水预警3次,山洪灾害预警信息24万余条,下达调度令17个,全时域做好应急防御准备。充实大功率排水设备、救援舟艇等,落实198名防御专家和6000余人的防御队伍,夯实灾害防御物资和抢险队伍。编制完成全市水库、主要河流及山洪灾害易发区等超标洪水防御预案,开展郑州“7.20”特大暴雨雨型和“利奇马”台风影响模拟推演,成立9个督导组,排查整治水库水闸、在建水利工程等防汛隐患325个。对104处山洪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防御。实施防洪排涝工程措施,修复9项水毁工程,对11条(段)河道实施综合治理、59处积水点进行改造,18座病险水库水闸完成除险加固。

(四)狠抓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城市排水“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制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印发;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季通报”工作机制,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已累计排查管网3481.59公里。李村河拦河坝、李村河流域重点排水口清污分流示范工程及x区污水处理厂、即墨即发污水处理厂等5个提标改造项目进展顺利。结合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强污泥规范化处置,累计处置污泥9.61万吨。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6个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推进顺利,121个违法违规项目被查处整改。全面深化河湖长制,调整各级河湖长385名,更新河湖长公示牌1679个。排查整改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80处,督导李村河、秦皇河等5条河道(河段)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

(五)强化行业监管服务。研究制定《x市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工作方案》,组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省对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取得满分。加强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全市900余家取用水户全部纳入计划用水体系。组织农业农村取水口打捆申请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电子招标投标监管试点,加强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督导完成全市水库、水闸、段堤防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驻点监管,抽查项目599个,排查隐患338个。严格依法治水管水,立案查处2起涉嫌招标违法案件,调查取证3起未编水保方案水事违法行为。深入开展“青水管+”“关爱老人水务惠民”活动,实施“一免、一查、一服务”专项惠民服务,打造“优质、低价、高效”服务模式。

(六)管党治党纵深推进。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中心组集体学习研讨6次,党组书记、各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40余场。落实“作风能力提升年”部署要求,开展“四进四问”专题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成果25篇。广泛开展“牢记嘱托建功有我”大讨论,梳理“目标清单”23项,“创新突破项目清单”12项。突出政治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组织公务员职级晋升。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深入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等,政治生态持续优化。

二、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工程建设进度偏慢。个别工程项目因土地用海、征占补资金等问题落实不到位,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二是防洪排涝压力较大。河道防洪能力较低,农田排涝压力较大。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存在错接、漏接、阻塞等问题,强降雨时易造成内涝积水。

三是工程管理能力偏低。部分水库水闸达不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安全监测设施完好率较低。农村自来水建设年代较早,标准偏低,农村饮水工程体系不完善。

四是河湖管理保护不够规范。少数基层河湖长履职尽责不到位,问题排查不实不细。部分河湖问题整改标准不高,农村河湖管理范围内倾倒垃圾问题时有反弹。

三、工作打算

(一)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推进项目土地用海问题解决和征占补资金落实,盯紧投资计划目标节点,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完善度汛方案,落实度汛措施,确保在建工程安全度汛并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抓好水旱灾害防御。与气象、水文部门密切协作,加强雨水情信息监测和分析研判。强化对水库大坝、河道堤防、山洪灾害易发区等巡查值守,科学精细调度洪水。加强对正在治理的小沽河、泉心河及x、大小珠山、大泽山等山洪灾害易发区重点防御。针对强降雨造成的城市积水路段,安排专人盯防值守,确保车辆和行人出行安全。

(三)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制定水资源刚性约束措施。实施水资源税远程在线监控项目,提高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x市节约用水条例》《x市城市再生水管理利用办法》修订,完善节水激励政策措施,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加快节水型高校、节水型企业(单位)等节水载体创建。

(四)加强水生态保护。加强对各区(市)督导考评,督促基层河湖长履职尽责。抓好上级督查暗访、卫星遥感等河湖问题核查整改,扎实做好河湖“清四乱”工作,完成省级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达标创建。加快推进市政污水管网排查、雨污合流管网清零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置监管,全面做好城市黑臭水体示范城市创建验收。

(五)推进农村水利快速发展。加快农村供水管网和水表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规模化供水率。抓好x新区、x市农村供水提标升级试点,按期完成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和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

(六)规范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贯彻落实“十五条硬措施”和“八抓”20项创新举措,强化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演练,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建立清单台账,及时督促整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召开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现场会,年底前全市小型水库维修养护全面实现管养分离的专业化模式。

(八)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贯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推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走深走实。加快培养水务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完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年初以来,x市交通运输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六个x”和实施交通强市战略,积极融入x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交通节点,加速推进公路、过江通道、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当“开放引领、绿色示范、工业强市、实干争先”的开路先锋,现将我局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重点项目高位推进,积极协调各方支持

(一)x至武穴过江通道项目。今年以来,按照x市政府关于“三条过江通道三路同干”的相关工作要求,G220武穴至x过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初步进展:一是积极争取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支持,已同意该通道按长江干线收费公路桥梁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二是x、黄冈两市就共同推进过江通道前期工作达成一致,双方于5月7日签订了共同推进过江通道前期工作的协议,明确武穴至x过江通道的前期工作由黄冈市牵头负责,后期推进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项目上报审查,凡是涉及到用地预审等前期工作要件分别由两市提出申请报各自上级主管部门审批。三是加强与武穴市政府工作对接,已落实设计单位开展前期方案研究工作。方案起点初拟在武穴市大金镇接沪渝高速大金收费站,向南在龙坪镇梅家庄附近建桥过江,继续往南在x市区南郊x街道石山村附近接现状G220国道(具体桥位、接线方案,在下步《工可》、《初步设计》方案编制过程中需进一步论证后再确定)。四是按照初步议定2023年10月开工的这个时间节点,制定了《项目前期工作计划安排表》,力争在明年6月完成《工可》批复等前期工作。

(二)G220x武穴大桥南互通至金丝村段改建工程。该项目为“十三五”普通国省道规划建设项目库项目,2018年4月批复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8年10月批复了初步设计,2019年7月批复了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019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原计划2021年11月竣工,由于受2021年初新冠疫情、2021年七、八月份长江汛期防洪和阳新县境内用地及x市级补助资金不能按时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本工程进度严重滞后,截止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89%,其中,路基土石方工程和江州一桥、二桥基础及下部结构工程已完成;防护及排水工程完成了90%;预制箱梁共180片,全部预制完成,已架设162片,占90%;悬浇梁施工共420米,已完成366米,占87%。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到位,正常情况下,力争今年10月份完工。

(三)交通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项目规划用地115.35亩,其中建设用地约65.44亩,剩余49.91亩作为未来发展用地。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2680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汽车客运中心约18000㎡,城市轻轨客运中心约8000㎡,检修车间(含加油)约2000㎡,公交换乘站约1000㎡,充电站约800㎡,地下停车场约5000㎡,停车位约500个以及绿化和其他配套设施工程。目前已完成该项目前期发改委项目批复、可研报告和项目评审及批复、专项发债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的办理工作,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

(四)瑞武阳武高速公路项目。根据2022年2月8日省交通运输厅召开的全省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推进会的安排,阳武高速和瑞武高速均已列入x2022年开展前期工作的高速公路项目(全省共19个项目),明确阳武高速前期工作责任单位为省投资集团、瑞武高速前期工作责任单位为x市政府,要求2022年10月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工作。下步我们将积极配合省投资集团和x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争取2023年阳武高速、瑞武高速同步开工建设。

二、聚焦农村公路建设实施,积极做实前期准备

(一)路网联通路项目。为加快县域路网联通,推进农村公路提质升级,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今年我市的范镇至高丰8.17公里、横港至青山8.9公里2条县道升级改造项目以及高丰至南阳12.3公里公路改造项目列入了市政府投资建设计划,按照4月22日召开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推进会要求,议定以上3个项目采取EPC建设模式。目前项目已完成了初步方案和建议书编制,现正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待设计方案批复后,立即开展项目预算评审及招投标工作。

(二)乡道双车道改造项目。今年计划启动10个乡道双车道共42.8公里改造项目。目前已开工在建的项目共计2个,分别为瓜坑至联合4.1公里路基已基本完成;横港至高泉(横港段)5.5公里路基已完成,其余均在开展前期工作。另外乡道双车道改造续建项目横立山至大德(青岭村段)4公里已完工;

(三)农村产业路、旅游路项目。今年计划建设旅游路、产业路项目共计3个11.9公里。分别为x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产业路3.3公里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开工建设;范镇现代农业示范园产业路6.8公里正在开工建设,目前路基土石方已完成30%;洪一乡纪念馆旅游路1.8公里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开工建设。

(四)危桥改造项目。2022年延续上年危桥改造项目共计2个。一是洪一官林坪桥危桥改造续建项目,桥梁全长55米,桥宽7米。该项目主体工程已于5月份建设完成,计划7月份全部完工。二是横港半山夏桥危桥改造项目,桥梁全长45米,桥宽5.5米,该项目已于6月份完工。

(五)村道安防项目。村道安防项目共计8.2公里,分别为范镇2.2公里和横港3.6公里正在施工;南义2.4公里已完工。

(六)计划外实施项目。计划外实施项目共计2个,一是范赤县道东山至中源段文明示范路安防等设施完善工程,全长8公里,主要建设内容有道路两侧绿化、边沟、护栏以及标志标牌等内容,总投资59万元。二是x市光明乡道及常丰乡道与瑞南公路平交口改造工程,主要是对两个平交路口进行拓宽改造解决拥堵问题,施工内容有土石方工程、拆除工程、路面工程、圆管涵工程、交通标志标线工程,总投资41万元,已全部完工。

三、聚焦行业领域监督管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认真履行道路运输管理职责,全方位开展道路运输市场整治工作,做实做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切实发挥行业部门作用。

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公路养护。严格落实《x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按照“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原则,按照“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要求,管养公路1865.114公里,县道211.103公里、乡道518.198公里、村道1135.813公里。累计养护资金138万元,其中日常养护100万元、水毁修复资金30万元,道路安全隐患治理8.2万元。

二是加强源头管理,巩固治超成果。通过设立流动性检查点,采取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方式,全天候巡查,及时查处道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经营行为。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862人次,执法车辆664辆次,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307辆,非现场查处96辆,继续保持了治超良好态势。

三是突出路域环境,巩固治理成效。以示范公路为样本,突出路域环境整治,采取路政巡查和路政养护联合巡查制度的办法,联动沿线各乡镇、村、组形成合力,开展路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大队共出动执法车辆470多辆次,共出动执法人次1160多人次,拆除非公路标志标牌37多块,清理各类条幅20多条,清理乱堆乱放10多处,清理摆摊设点50多处,清理各项违章搭建23多处,发放宣传单100余份,努力实现公路沿线路域环境“八个无”的目标。

四是加强行业管理,发挥监管作用。积极开展四方联合执法工作,联合市交警、高速交警、高速路政开展客运市场联合执法行动,共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13辆,巡游出租车违规9起,有效地维护了客运市场的秩序。联合城管、环保、市监等部门开展了大气污染联合执法“夜鹰”突击检查行动,严厉打击了大气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提升了企业环保意识。开展了我市维修电子健康档案新系统的培训和推广工作,对全市Ⅰ、Ⅱ类维修企业进行了诚信考核,常态化开展了老旧车辆淘汰工作。

四、聚焦机关日常业务建设,积极抓实制度管理

局机关围绕从严治党方面抓作风建设,围绕综治信访抓社会稳定,围绕安全生产抓制度规范,做实做细各项业务,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

(一)以持之以恒的定力抓从严治党。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阵地,坚持以中心组理论学习、“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为引领,以“学习强国”平台、x干部网络学院为学习载体,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做到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局机关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6次,提升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采取激励方式营造“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浓厚氛围,2人学习达到59000分以上,58000分以上达到10多人,局机关党员干部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势头。同时,以巡视工作为契机,不断在机关制度建设、考勤管理等方面扎紧制度笼子,从严干部队伍作风,深化怕慢假庸散治理,不断提升干部作风形象。

(二)以锲而不舍的毅力抓社会稳定。全面落实中央、省、x市和x市关于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部署,巩固行业领域整治成效,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推动长效机制落地见效,持续开展行业整治,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确保行业稳定。以来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保持了良好的交通行业领域稳定。

(三)以坚持不懈的耐力抓安全生产。结合春运工作开展,召开专题动员会和培训会,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结合季节性事故预防,局机关联合大队开展交通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先后排查出问题15个,下达整改通知书10份,不断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交通道路运输安全隐患整治,对68处平交路口安全带装置隐患进行更新,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月”“省安全生产十大整治”和“夏季道路运输市场百日专项整治”等工作,制定了各项方案,印制宣传手册200余份,组织举办由运输公司、客运企业参加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安全生产专题培训。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形势较好,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五、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一)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压力大。当前建设资金中的乡村组织自筹部分一般很难到位,导致工程建设资金短缺严重,不少农村公路项目由于配套资金筹集难,只能压缩建设计划或降低建设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路建设发展。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同时,按照“县道县建、乡村道乡建”的原则,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对乡镇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考评考核,同步加大乡级投入。

(二)养护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一是重建轻养,爱路、护路、管路意识淡薄,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养护资金来源渠道少,筹资工作难度较大,管理人员及相应的设备资金也无法落实;三是养护技术低,质量不高,农村公路养护队伍中专业养护人员少。

(三)运输市场监管亟待加强。一是打非治违专项治理行动有待进一步加强,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打击难度大;二是出租车改革,网络预约出租车发展存在监管滞后;三是在大发展环境下,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六、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做好过江通道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完成工可设计单位的招标工作,落实有实力的设计咨询单位,全面开展项目工可编制和相关专题(包括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批复等22个专题)研究等前期各项工作,争取在2023年取得相关批复,确保项目能够纳入“十四五”中期调整规划,并在年底具备正式开工条件。

二是交通客运综合枢纽前期工作。加快完成设计方案工作,同时协调高铁新区指挥部和x街道尽快落实征地、清点附属物,做好土方清运,确保9月份正常开工建设。

三是做好农村公路项目施工准备工作。对农村公路各项目开展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7月份完成工程招投标工作,8月份全部形式建设,12月底前完工。

2022年以来,市海洋发展局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的城市愿景,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全面推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坚决落实“两稳一保”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稳市场、保就业,成立稳定海洋经济运行工作专班,统筹抓好海洋项目调度、涉海企业服务、海洋经济运行监测、惠企政策落实等工作。制定出台我市第一部精准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产业政策《x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为x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x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等重大项目做好用海服务保障。一季度我市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1.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1%,预计同比增长8%以上。

(二)全力突破标志性创新任务。出台《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五大中心”建设,梳理了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自然资源部已将“三大深海平台”建设作为国家“蛟龙探海二期”项目内容之一,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清单,正在制定会战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建设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x)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微流控生物检测芯片、相变制冷服务器等项目加快进入产业化阶段。自然碳汇交易中心(x)运营平台正在抓紧筹建,主体公司“自然碳汇研究院(x)有限公司”完成注册设立。联合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和我市重点水产苗种企业,探索组建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x)。“国信1号”养殖工船交付使用,已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在全国开展运营管理试点,正在xx海域进行鱼苗入舱作业。成功举办2022东亚海洋合作平台x论坛系列活动,实体化机构x海洋国际合作中心加快推进。研究制定《x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破题功能区级海洋生产总值核算,“蓝色自贸”海洋经济统计核算新模式试点被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国(x)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推广工作的通知》刊发推广。

(三)扎实推进重点涉海项目建设。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88个海洋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6月,新开工项目22个,续建项目58个,开工在建率90.91%,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83.4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77.91%。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x电气风电装备产业园、x浩大海洋科技产业园、中鲁海洋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制定印发《x2022年海洋领域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新签约引进潍柴(x)海洋装备制造中心、x众信海洋科技总部等涉海项目82个,总投资491.1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外资项目7个,预计使用外资1.549亿美元。

(四)力促海洋产业提质增效。海洋一产方面,推动全国唯一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持续创新发展,今年6月完成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规模化收鱼。印发《x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8处,新增2处。出台《关于加快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瑞滋集团获批全国首家国家级刺参良种场。深化“走出去”战略,支持建设马达加斯加最大、最先进的冷链基地项目。“x对虾”“x梭子蟹”“x鲍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洋二产方面,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开工建设。抗肿瘤药物BG136已完成系统临床前研究,抗乙肝病毒药物MBW1905正开展临床前研究。联合市发改委建立了x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出台《x市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奖补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全国首家海淡产业设计研究院x水务海水淡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全市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32.4万立方米/日,居全国前列。海洋三产方面,邮轮港区启动区地下空间、吉利卫星互联网、小管岛保护利用、智慧海洋等项目有序推进。x蓝色金融研究院正在筹建。进一步强化海法协作,研究制定《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办公室x海事法院服务保障x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加大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力度,推动与六家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五)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放大海域使用权资产功能,帮助涉海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积极推动新修测岸线与原有海岸线之间重点项目“一事一议”政策,加快编制两线之间x港董家口港区油品码头一期工程、李村河北岸净化厂等重点项目处置方案。加快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动小岛湾北岸海岸带综合整治工程和龙湾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实施。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打好浒苔处置“主动仗”,发布蓝色预警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按照自然资源部和省上工作要求,组织做好预警监测、前置打捞、近海拦截和安全监管等工作,累计打捞浒苔16万余吨,布设浒苔拦截网70.7公里。结合伏季休渔管理组织开展“三无”船舶整治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执法82次,查获涉渔“三无”船舶及其他违规作业船舶191艘,收缴违规网具2.2万余套,办理行刑衔接移交案件4起。扎实开展海上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深入落实依港管船、包保责任等工作举措,强化清单式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杜绝涉外渔业事件,常态化抓好渔业出海作业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渔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海洋产业存在较大下行压力。船舶海工方面,受去年以来国际航运运力紧张影响,2021年集装箱出口达到近年来峰值,今年高位回调,影响出口。海洋旅游业方面,3、4月份疫情发生后旅游业处于低迷状态,住宿餐饮业营收下降幅度较大。近期疫情抬头又对市场预期产生不利影响,海洋旅游业企稳难度较大。

(二)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大。5月份,我局根据重点企业监测指标,对营收波动较大的51家涉海企业进行梳理分析,结果显示:有29.3%的企业反映受国际形势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企业订单不足;有41.5%的企业反映由于国内疫情反复,供应链不稳定,造成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部分涉海设备制造企业因关键零部件无法按时运抵国内,同时产品外销受阻,库存积压严重,致使营收大幅下滑。

(三)海洋重点项目推进还需加大力度。受疫情影响,部分新开工项目未按计划开工建设。个别海洋重大项目建设存在瓶颈问题。如,x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中鲁海洋创新产业园等项目受用地规模指标限制,后续发展空间不足等等,亟需加大力度推动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推动海洋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海工院与国家海洋实验室、x大学深度合作建立国家实验室北京研究院。加快“三大深海平台”、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x)、x蓝色金融研究院、自然碳汇交易中心(x)建设。

(二)加快推进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出台《贯彻落实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实施细则》。着力推动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国信系列大型养殖工船、中南高科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x电气装备产业园、百发海水淡化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海洋龙头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引进、落地一批过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涉海大项目。

(三)做好重点涉海企业服务培育。开展“进企业、进项目、送政策、促发展”活动。引导蔚蓝生物、蓝谷药业、明月海藻、聚大洋、汉缆股份等行业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大商业板块、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行业优势。推动浩大生物、前沿海洋等加快上市进程。组织开展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培育海洋经济“生力军”。

(四)切实抓好管海护海任务。严格实施围填海管控,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打好浒苔处置“主动仗”,统筹做好监测预警、拦截处置、安全监管、计量计费办法制定、费用核算拨付等工作。积极推进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快渔船更新改造、减船转产和装备升级,提升渔船本质安全水平。严格海洋执法监管,保障伏季休渔秩序稳定。开展海上安全集中整治行动,深化以港管船机制,加快渔船信息化设备更新,坚决杜绝涉外渔业事件,确保渔业安全生产秩序持续稳定向好。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事争一流、唯旗是夺,全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1.塑强现代产业体系。制定全市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工作要点、链长工作职责,谋划24条产业链及七大未来产业,规划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召开全市动员大会,掀起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热潮。牵头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用航空、氢能与储能4条产业链,京东方、融合光电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新增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3家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

2.纵深突破动能转换。制定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工作要点,成功承办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新增4个省“雁阵形”集群、6家省集群领军企业,居全省第一。新认定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19家,累计达34家,其中13家获创投基金支持近4亿元。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认定首批10家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诊断服务企业530家,转化数字化改造项目14个。获批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工程研究中心。x国际招商产业园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2个、行业领军企业及产业链引擎企业7个。出台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实施细则、支持新锐企业政策实施细则,一季度“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9%,比上年末提高1个百分点。

3.提速推进绿色发展。编制碳达峰工作方案,推进“1+N”政策体系建设,精准开展能耗双控、煤炭压减,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完成首单用能权交易。建立碳金融重点项目库,为15个项目授信66.1亿元。大力发展新能源,争取近海光伏、远海风电纳入省规划和行动计划,155万千瓦近海光伏完成竞配工作,全面启动xxx国家整县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推动分散式风电项目加快建成并网。

(二)锚定年度增长目标,推动经济平稳运行

1.加大政策有效供给。先后制定出台“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42条”、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增长“89条”等一揽子政策,,为市场主体退税、减税、缓税、降费431.8亿元。兑现服务业市场主体奖补资金1.2亿元,“信易贷”平台助力3717家企业融资387亿元。一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372.5亿元,增长5.3%,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创新项目服务管理机制,组织4批519个项目集中开工。380个省市重点实施类项目全部开工在建,年度投资完成率78.6%。160个“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811亿元,占五年计划总投资22.4%。协调15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25个新型基础设施项目、389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加强资金保障,出台支持REITs产业发展措施,争取专项债448亿元、企业债58.2亿元、境外发债54.7亿美元、中央资金5.3亿元,均创新高。

(三)聚焦重大事项落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1.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出台“十四五”推动黄河战略实施方案,加快建设总投资615亿元的33个省级重点项目,支持x港在沿黄流域设立内陆港25个,推行海铁联运“一单制”。提速胶东经济圈一体化,x莱阳获批全省首个区域一体化先行区,联合五市开展同城便捷生活行动。出台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年度工作要点,8个特色小镇入选省级清单,1区、9镇、70村列入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名单。

2.突破对上争取事项。争取x都市圈、官路水库纳入国家规划,国橡中心项目获上级立项支持,新增2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省首台重型燃气机组华电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争取海尔、海信纳入全国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体系。中日(x)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配套出台三年行动计划。争取省“服务型消费正向激励”评价第一名,获1500万专项奖励。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两个领域荣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占全市总数一半。

3.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力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完成国家第二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任务。2区获批全省“十四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出台x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x新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推进政府定价停车场收费改革,在2家医院开展限时免费停车试点。

(四)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完善民生保障体系

1.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出台x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2年版)、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三年实施方案。争取4所院校列入“十四五”教育强国储备清单。加快幼师高专二期、新冠定点医院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中央资金7180万支持x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x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等项目建设。

2.提速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支持唐河路-安顺路、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劲松五路打通工程等加快建设,地铁三期7条新线路全部开工。潍烟高铁、莱荣高铁加快建设,胶东机场高速二期、明村-董家口等高速公路顺利推进,G204等15条国省道改造项目提前完成审批立项。印发x市现代物流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

3.守牢民生保障底线。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发放一次性价格临时补贴1900万元、惠及19万人。全力保障疫情期间x粮食、用煤、用电需求,加快岛城(黄埠)、LNG储备基地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政府粮食储备足额到位,优质粮食工程深入推进,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640亿元,区域性粮食应急保障基地加快建设,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但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稳增长强投资面临较大压力,经济运行中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依然突出。二是实体经济发展还需加力提速,牵头的4条产业链需要继续加强项目谋划招引。三是环境要素制约需要创新突破,推进能耗强度下降、煤炭压减还需持续用力。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稳定经济增长。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密切跟进国家、省政策动向,适时出台惠企纾困政策。依托重大投资项目推进专班,提升项目谋划深度、推进强度、保障力度。强力推进地铁三期等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做好专项债、企业债、境外发债争取,全力争取省能耗收储指标支持,加强重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新增煤炭储备能力16万吨,供电保障能力提高70万千瓦。

(二)发力实体经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十大新兴产业专业园区建设行动方案。聚力突破4条牵头的产业链,加快推进京东方、歌尔微电子传感器、美锦新能源汽车等项目。深度谋划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全力推进氢冶金等项目,争取“芯屏”与虚拟现实产业集群等纳入全省支撑性引领性重大产业项目盘子。实施楼宇经济成长行动,新增税收亿元楼宇8座、专业特色楼宇20座。

(三)突破重大事项。确保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目标任务按期完成。深化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深入服务黄河战略。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区域医疗中心,争取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官路水库获批。争取x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落地、海上综合试验场年内开工,开展煤耗指标市场化交易,出台城市供水价格、停车收费改革政策措施。

(一)全力推进交通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累计完成综合交通投资约162.6亿元。其中公路水运完成投资104.1亿元,完成力争任务的61.2%,同比增长39.9%。开工及前期项目大有突破。甬金衢上高速x城区段已取得补正告知书,初步设计已通过技术审查。建德至x高速x段已完成初步设计技术审查,并上报项目申请报告。建金高速曹宅互通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设计完成审查修改。351国道x马涧至建德大慈岩段已完成施工图审查并根据意见修改。351国道安文至马宅x段工可已批复,正在开展初步设计。351国道x段已完成工可批复和初步设计审查。235国道x龙回至祥贝段一期已完成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已审批。续建项目有序推进。义东高速公路x段北段今年累计完成投资8.04亿元,完成总体形象进度64.5%;南段累计完成投资8.38亿元,完成总体形象进度20.8%。金义中央大道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57.2%。351国道x段今年累计完成投资6900万元。351国道横溪至马涧段今年累计完成投资8.35亿元,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75.2%。330国道x段正在进行施工图变更设计,项目先行用地报批已上报自然资源部。完工项目建成可期。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二期)工程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98.1%。新兴产业集聚区上华至琅琊公路工程x段完成总体形象进度的57.2%、x段完成71.1%。罗洋作业区总体形象进度完成85%。

(二)当好交通防疫保畅主力军。严格卡口查控。不断优化迭代交通卡口管控措施,相继研究制定了来金返金货车通行管控措施,修订完善了离金小型车辆、客车通行管理规定,及时调整对低风险地区来金返金人员的管控措施。全市公路暖心服务点累计排查车辆1507.6万辆次,排查人员2476.8万人次,筑牢疫情防线。安全有序转运。年初以来,面对疫情突发,交通部门靠前组织、深入一线,累计完成转运及回运4700余车次98000余人次,以实际行动践行“快转运”。同时,积极支援xx等地市转运,行程达50余万公里,转运21000余人次,实现了零事故、零感染,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印发转运工作指引。确保路网通畅。进一步规范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管理,加强卡口力量配备、优化查控流程,实现快速查验、快速检测、快速通行。目前,全市42个高速出口全部正常开放,日均通行车辆已恢复至16万辆以上;9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均能够提供公共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路网运行监测,及时疏导拥堵路段,确保通行畅通。

(三)大力抓好保畅稳链工作。一是强化交通运输保障。向上积极对接省厅,横向联动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全国统一样式通行证办理工作,建立完善线上申领机制,累计为企业办理全国统一通行证4177张,为重点物资运输提供保障。二是强化货车司机暖心服务。按照“先建成、再建好”的思路,全市已建成货车司机防疫服务站10个,提供暖心服务,目前日均服务货车220辆、司机400人次,累计服务3.1万人次。企助企政策落实。研究制定《x市区交通运输行业战疫情抢发展补助发放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央、省级纾困政策,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向企业兑现物流政策补助资金1.58亿元,物流扶持资金约700万元。

(四)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海铁联运班列稳步增长。1-5月,全市海铁联运班列往返运输12.7万标箱,同比增长63.9%。其中x区运输3.7万标箱,同比增长12%;x市运输5.9万标箱,同比增长50%;x市运输0.58万标箱,同比增长171%;x市运输2.4万标箱。“义新欧”x班列加速发展。1-5月,“义新欧”班列共开行960列,共发运7.95万个标箱,同比增长6.2%。其中,x平台共开行313列,共发运2.59万个标箱,同比增长9.6%。物流业指标平稳运行。截至5月底,全市8吨以上普通营运货车14600辆,同比增长10.5%。1-5月,物流业营收累计1.88亿元。1-4月,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136.6亿元,同比增长29.4%。1-5月,全市快递业务量42.3亿件,同比下降1.2%,位列全国第1;全市快递业务收入130.8亿元,同比增长9.1%,位列全国第4。

(五)创新突破交通数字化改革。建立1+6数字化改革专班架构,加强对数字化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推进。编制《x交通数字化改革行动方案》,谋划“1+8+X”交通数字化改革体系和“1+3+N”数字物流发展体系。推进重点改革应用场景25个,7个场景纳入全省交通数字化改革试点。承担“x大件”公路超限运输智能审批系统研发,作为市建省统项目已在全省推广;x疫情期间,利用5天时间,紧急研发并上线数字化转运系统,解决大规模转运难题,实现人、车、隔离场所的高效闭环管理。4.15疫情期间实现3.6万人次无差错转运;作为我市特色应用场景之一的国际物流服务在线,纳入全省“四港联动”重大应用。

(六)切实强化省运交通服务保障。一是编制交通服务详情方案。明确了5类交通服务对象,3类交通服务类别,3类交通保障标准,及1套交通防疫要求,为全市交通保障服务提供统一标准,为各赛区“一赛一策”交通服务组织方案的编制提供依据。二是建设省运x行交通平台。建设省运x行车辆调度系统,实现资源要素一屏统览、交通供需精准匹配、指令信息一键畅达、车辆动态实时监测、应急事件快速跟踪、全量数据即时统计等目标。建设省运交通指挥中心,实现交通态势全面监测、交通拥堵快速处置、交通信号联网控制、交通指挥实时可视、突发事件及时发现等功能,保障赛事交通指挥,为智能、无感、动态、和谐省运交通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全员培训。对市本级4300余名公交、出租车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包括省运知识、x特色、服务规范、应急处置、服务礼仪等,为省运会优质的交通服务保障打下坚实基础。四是落实省运交通保障车辆。做好赛时服务车辆筹集,市本级优选60台豪华旅游大巴(其中新能源34台),积蓄备用新能源公交车辆100台;各县(市、区)共落实143台。对市区268个公交站点进行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具有x特色、充分展示x魅力的公交窗口。

(七)有序提升行业治理水平。一是深化公路超限超载治理。持续开展跨市域、跨区域联合执法,加大对跨境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整治力度。路警联合治超案件数8827例,同比增长42.21%,排名全省第一;治超现场执法货运车辆非法改装处罚案件数2808件,排名全省第二。实施高速公路“违法失信清单”管理,推进严重超限超载联合惩戒,将227辆重点车辆纳入违法失信清单管理。二是开展“三化一平”专项整治。打好路域环境整治组合拳,全面提升公路路域环境。出动养护人员1.2万人次、机械3.4万台班,路面清扫34.6万公里,路基边沟、边坡清理1.9万公里,路面病害修复6.4万平方米,坑槽修补2.9万平方米;累计完成四轮问题点位摸排和动态清零,自查自纠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白色垃圾等“三化”问题746处,拆除广告牌、非公路标牌312处;省专班下发的清单点位558处、第三方暗访158处均已完成整改,问题点位全部销号。三是推进低效仓储物流用地整治。紧紧围绕市低效工业用地整治专班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仓储物流用地情况摸排,全市初步排摸151宗仓储物流用地,总面积11473亩。目前正在制定梳理纳入2022年整治的低效仓储物流用地企业名单。

(八)探索清廉交通品牌建设新模式。创新“局组联动”模式。与驻局纪检监察组密切配合,创新“三强化三联动”局组联动新机制,形成属地主导、多部门联动、市县合力、政企社共建的“一盘棋”格局,相关经验做法在省纪委“清廉x”网站推广。大力推动“试点+品牌”建设。打造交通基层站队、清廉工程、“三有”年轻干部“三个清廉交通品牌”。打造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高速公路大队“先锋战队”执法品牌,形成以“一路一文化,一队一特色”为主要内涵的交通基层执法站队特色文化;将义东高速作为清廉工程示范点,探索政企联手保廉的新方法,通过签订廉洁共维承诺书,互相承诺、互相监督,共同推进清廉交通建设。开展“一路清风,廉洁义东”为创建目标的“莲心镌行”廉洁品牌创建活动。深化数字赋能清廉交通建设。推广应用交通工程阳光监管平台,对交通工作建设过程中行政审批、工程质量、交通执法、综合运输等4个模块进行预警,织密清廉交通的精准智控网。累计生成预警信息37条,均已完成核查处置。

同时,积极争创特色亮点、大力争先创优。我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比例居全省前列,全市共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2个(x县、x市),省级示范县7个(x县、x市、x县、x县、x市、x市、x区)。农村公路路况全省第一,普通国省道路况全省第二。3月21日,交通运输部对“x”期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验收结果进行公示,我市被授予“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生态环境局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一核心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突出协同减排和精细管控,印发实施全市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和夏秋季臭氧污染强化治理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统筹谋划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开展美丽x大气专项行动,采取“1+12”方式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2021-2022年秋冬季期间,全市首次实现重污染天数归零。开展夏秋季臭氧污染强化治理,对139家挥发性有机物重点排放企业开展排查整治;强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与管控,组织完成10个原辅材料替代项目,建设完成5个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开展扬尘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扬尘污染防治。首次建立全市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库,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1-6月,全市空气质量整体改善,空气质量优良率87.8%,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位于全省领先位置。

(二)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紧盯基础设施补短板,印发实施年度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督促加快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工程,统筹推进国省控重点水体断面达标保障和水质提升。分步分类推进全市772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落实横纵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定期核算、通报生态补偿情况。严格落实新修订的《x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扎实做好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确保水源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1-6月,全市20个国省控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总体达标,16处城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严格落实湾长制;全面开展入海排污口(排口)排查整治,6174个入海排污口(排口)截至目前已完成排查整治和验收销号5775个,销号数量位居全省首位。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第一名。海洋环境质量保持稳定。

(三)系统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获批全省唯一开展全国“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城市,印发实施全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方案,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动态更新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至176家,督促重点监管单位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法定义务,组织开展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监测。严格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有关报告评审,今年以来共组织评审调查报告185个,开展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地块8个,有效保障用地安全。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城市,组织编制实施方案。启动本年度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危险废弃物仓储场所环境风险排查、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风险集中治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坚决防范涉危领域环境安全事故发生。

(四)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印发实施“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及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治理协同增效。推进x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试点方案已通过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评审。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x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通过专家评审;x新区、x市成功创建首批全省生态文明十强县。积极推进钢铁、化工、轮胎及啤酒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评试点和“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国家级试点,推动污染物和碳排放评价统筹管理,其中轮胎和啤酒行业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严格环评审查,对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严格审查审批,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今年以来未审批新扩建“两高”项目。抓好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定期对两轮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情况开展清单化调度,不定期现场抽查检查,截至目前均已达序时进度。

(五)加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科学谋划全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印发《x“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行动,以区(市)为单位开展全域治理,以工程措施加强污水收集处置,以市场化机制破解融资难题,以专业运维保障设施稳定运行。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1990个,治理标准、投资额度位居全省前列。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提速增效行动,持续提升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标准、治理成效和管护水平。截至目前,现有82处农村黑臭水体已完成水体治理验收59处。

二、存在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续深入推进,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但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流重点断面稳定达标以及海洋污染防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需要继续努力、不懈攻坚。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近年来夏秋季臭氧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臭氧污染已逐渐成为影响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要因素。水污染防治方面,受降雨季节不均、生态流量不足等影响,个别河流重点断面水质达标不稳定。海洋污染防治方面,x湾湾口狭窄,湾内流速较小,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相对较差,陆源污染物在湾内聚集且不易扩散,影响x湾水质改善。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各项工作需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投资压力较大,需深化市场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更严要求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筑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生态环境根基。

(一)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落实“十四五”各项规划计划和行动方案,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开展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农业投入与用地结构优化调整。推进x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争取尽早获得试点批复。加强“三线一单”成果运用,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做好两轮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及交办信访件的整改工作,督促按时高质量完成整改任务。

(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夏秋季臭氧污染强化治理攻坚行动、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细颗粒物与臭氧污染治理,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推进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动,“一河一策”加强重点河流治理,扎实做好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协同推进水环境保护。严格实施湾长制,加强海洋污染防治,“一湾一策”推进丁字湾等重点海湾环境综合治理,开展美丽海湾建设。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提升土壤污染防治水平。开展“无废城市”建设,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三)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方案,推动x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调查,x湾、丁字湾海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和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持续抓好危险废物、重金属及尾矿库环境管理,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转移、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行为。强化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理处置监管,确保医疗废物、废水及时有效无害化处置。全面管控好核与辐射等各类风险。

2022年,市民营经济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作风能力提升年”为工作主线,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委决策部署,树牢市场化、法治化意识,以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开展工作,持续推进壮大民营经济计划,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全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民营经济指标逆势上扬。在今年疫情突袭情况下,全市民营经济展示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为全市经济“开门稳、开门红”贡献了重要力量。1-5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0.9%,高于全国6.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税收396.9亿元,占比60.4%;民营企业进出口2268.3亿元,同比增长9%,占比66.9%;民营经济新吸纳就业12.1万人,占比86.8%。截至5月末,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96.6万户,同比增长6.3%。

二是改革创新展现x样板”。深化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市委、市人大、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为民营企业增信、鼓劲。举办2022年首季民营经济创意会,发布《x新消费企业研究报告》,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x样板”成为x市唯一入选的省改革试点成果,国务院中小企业领导小组刊发专刊简报报道我市“我与企业共成长”情况。《设立“x企业家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生态》获评2021年全市十大优秀制度创新成果。在2021年度全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我市综合排名居北方城市第3位、全国第11位,较上年提升6个位次。

三是帮扶政策实现强力落地。创新搭建x政策通”一站式政策服务平台,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375万次,汇集政策信息近2万条,6600余家企业完成财政奖补项目线上申报。持续开展“政策进企业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建立覆盖全市290人的“企业政策专员”队伍,开展惠企纾困等政策宣讲活动25场,服务超30万家次。实施“我帮企业渡难关”20条和“复工稳企”六大行动。研究出台《关于落实政府性融资担保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发展的通知》《关于做好区域性股权交易支持政策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x市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奖补实施细则>的通知》等融资支持政策,为908家(次)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业务45.51亿元,持续推进清欠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帮助26家企业清理欠款5220.48万元,累计清理欠款32.29亿元。

四是“卡位入链”助力实体经济振兴。实施“专精特新”上市培育和“我与企业共成长”行动,组织全市24家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与中小企业“卡位入链”,启动“金融助实体·益企进园区”融资服务活动,上线“资本大潮中的专精特新”融媒平台,并举办全国首场“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大会,发布《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全市新增298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总量达6923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97家,位居全国第8,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相关情况。研究制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推动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

五是联合招商取得丰硕成果。充分依托相关产业园区、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商协会、科研机构、资本机构等开展联合招商,累计签约入驻园区企业180余家,多个项目实现落地投产,完成建设投资额近20亿元。

六是“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稳步推进。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局“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动员会,成立领导小组、印发活动方案和配档表。在活动各环节创新形式彰显特色,领导干部领题带队分别赴10个区市走访基层单位,调研民营企业100余家并组织20余场座谈交流会。围绕省、市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坚决扛起民营企业疫情防控和保障企业生产运行行业外兜底指导重任。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整体实力相对偏弱。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民营骨干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还缺少有引领力的领军标杆企业。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看,我市只有5家企业入榜,与xx等先进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中,我市仅有3家企业入围。

二是产业分布不够合理。我市民营企业多集中在传统行业领域,“四新”经济领域缺乏头部民企,尚未形成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链和产业发展集群。x“十强产业”民营经济10强榜单中,我市在新材料新能源榜单中只有1家民企上榜,而在医养健康行业榜单则无一入选。

三是发展活力仍需增强。从体现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看,我市97家小巨人企业中上市公司只有6家,占比仅为6.2%,低于全国8.5%的占比。

四是作风能力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成事争一流的精神状态和勇气不足,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创新不够、服务活动不多、方法手段不活,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进取意识和加压奋进、创新突破的干劲不足。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狠抓稳住经济政策落地。深入贯彻全国、全省稳经济运行会议精神,开展“政策进企业、服务促发展”专项行动,细化政策进专班、政策进企业、政策进商会、政策进园区“四进”活动,开设政策讲堂、专员课堂、服务会堂“三堂”服务,采取多种形式送“政策通”到区市、到企业。

二是深化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我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方案落实,策划x企业家日和企业家宣传周系列活动,并持续扩容x政策通”平台,实现企业“不来即知、免申即享”。举办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大会,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是以“专精特新工作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按照《x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构建两条梯度培育路径,确保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走在全国前列,力争成为排头兵。召开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场观摩会和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塑造发展新优势。

四是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围绕全市24条产业链,突出首批47家链主企业,实施重点产业链中小企业“卡位入链”行动计划,持续举办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卡位入链”对接活动和“专精特新”企业新品发布会,强化精准对接,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是深入开展清理拖欠账款专项行动。持续保持清欠工作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出现边清边欠现象,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推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知法守法用法,在全市范围形成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走在前、开新局”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二三四六十”目标要求、思路举措,以组织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突出实干实绩鲜明导向,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和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现代物流网,奋力打造交通强国x样板。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项目为先,强壮交通骨架。一是强化战略规划引领。编制完成《x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x市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市实施方案》和《x市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x市现代物流网建设行动计划》,形成“双方案”“双计划”战略规划体系。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加快21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攻坚,建设公路水运百年品质工程。青兰高速双埠至河套段改扩建工程全线开工;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重要节点工程—大沽河桥投资完成69.4%;振华原油库工程提前3个月开工;济青中线、明董高速、潍烟高铁、莱荣高铁等在建项目抢出“加速度”;S217朱诸路等4个普通国省道大中修项目提前一个月主体完工,6个新大中修项目如期开工;董家口港区大唐码头二期工程(泊位及前方堆场)和华能码头二期工程(泊位及前方堆场区)提前通过竣工验收。三是加强区域交通快速连接。着眼于增强跨区域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统筹推进莱州至x高速公路项目等跨区(市)项目建设。

(二)坚持发展为要,畅通经济循环。一是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出台《x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及实施细则,鼓励新增海运航线,支持发展船舶管理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创新开通以x港为枢纽港的外贸内支线,发布国内首支RCEP航运指数,新增水路运输市场主体260余家(总数达2260余家),x港新增集装箱航线15条。二是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出台《x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x市支持航空运输发展补助政策实施细则》和《x市支持通用机场和飞行服务站建设补助政策实施细则》,提高机场非高峰时段利用率,加密开发航空货运航线,提升洲际及远程国际联通性。新开通至洛杉矶、x、芜湖全货机航线3条。三是打造国际物流中心。深入推进“多式联运服务提升”交通强国试点和上合示范区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实施物流基础设施补强、服务组织提升、“枢纽+”产业融合、数字信息赋能“四大行动”。新开通中欧班列(齐鲁号)x-曼海姆双向对开班列以及“上合快线”煤炭回程专列。

(三)坚持民生为本,筑牢发展根基。一是稳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化推进公开承诺16项“事要解决”实事和2项“市办实事”。唐山路等5处公交场站基本完工。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9条,完成年度计划的61%。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建设养护农村公路494.3公里。加快实施公路、铁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二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序推进“信用交通市”创建,高标准完成9.4万件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业务办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由3项减为2项,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件换证等4个事项实行“跨省通办”,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9类电子证照正式启用。自2022年4月1日起,引航(移泊)费基准费率降低10%,“套泊热接”“深水航槽直靠”等引航新模式为市场主体增收6400余万元。三是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深化综合执法改革,加强胶东半岛跨区域联合执法,加强与市直、区市执法部门执法协作,创新集装箱货物运输“一货多查”工作法,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四)坚持创新引领,促进可持续发展。一是推进重点行业改革。即墨区获批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实施政府购买城市公交服务改革,理顺公交候车亭管理机制。深化驾培领域改革创新,探索实行“先培后付、计时支付”驾培服务新模式,破解驾培行业痛点难点。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开发巡游出租汽车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申报系统,实现全程网办。助力疫情防控推进,将公共交通乘车码、健康码、场所码、核酸检测结果和14天行程核验结果有机融合,方便市民“一码通行”。二是推进数字交通建设。深化“智慧交通建设”交通强国试点和全国ETC智慧停车城市建设试点,推进ETC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启动x市交通运输一体化应用平台建设项目,基本建成行政执法综合管理与指挥平台项目,全面构建x市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三是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优化调整港口货物运输结构,推进大宗货物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

(五)坚持安全至上,守牢防疫底线。一是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组织开展“除隐患、打非法、治顽疾”安全生产大检查,出动检查组260余个、检查人员870余人次对燃气运输、仓储场所、公路水运工程质量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二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动态采取措施严格交通管控,开辟公路绿色通道,在高速公路设立疫情防控服务点,构筑坚强疫情防线。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有待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亟待优化,机场国际枢纽功能较弱,铁路缺少通往长三角、华中地区的快速通道,部分跨区(市)道路衔接不顺畅,“海陆空铁”多种交通方式立体融合不够。二是个性化、品质化运输服务有待提升。行业市场主体“多、小、散、弱”,出租车、驾驶员培训等行业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公交线网布局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三是统筹安全与发展工作有待加强。受疫情影响,安全生产和物流保通保畅任务艰巨,客运量大幅减少,货运运价低迷,道路客运、货运、出租车等市场主体经营困难,项目建设投资面临土地、资金等不少刚性约束。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抓项目提速,保投资增长。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全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三年行动,加快青兰高速改扩建(双埠至河套段)、蓝谷至胶东国际机场快速通道、济青高速中线、潍烟铁路、莱荣铁路等项目建设,推动x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沈海高速公路(南村至青日界段)改扩建、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防波堤等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x至莱州高速公路、天山三路—双元路贯通等跨区(市)通道型项目前期,确保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60亿元,为全市促投资、稳增长贡献交通力量。

(二)抓政策落实,保市场主体。落实省《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市《关于助企纾困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强政策集中宣贯,全年拨付农村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1.44亿元,大力扶持经营困难市场主体。围绕稳住经济运行,实施“三抓两强一促”专项行动,紧盯重点企业指标运行靠上服务,加快新企业、新项目纳统进度,确保规上交仓邮企业营业收入稳超全省平均水平。

(三)抓物流畅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目标要求,发挥好高速公路服务点的前哨作用,坚持管好人、放开物,优化公路查验服务流程和效率,在守牢疫情防线基础上,畅通重要物资绿色通道。延续落实国际班列财政补助政策,推动支持航空产业和航运高质量发展等政策落地见效,开行中欧班列不少于660列,海铁联运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四)抓实事要事,保民生福祉。树牢“严、真、细、实、快”理念,以“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抓手,高标准办好2项“市办实事”和16项民生实事。全年建设养护“四好农路”800公里,推动开工和投用公交场站6处,优化调整公交线路80条。加快推动市区公交车辆更新,推广应用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加强机场、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出租车营运秩序整治。推进胶东半岛城市群铁路公交化,增开济青高铁x北至济南东一站直达旅客列车。实施重点公路、铁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绿化美化通行环境。

我局深入贯彻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15号文件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机械化、规模化、绿色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三农工作稳中有进。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33亿元,同比增长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全省第三;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1%、全省第五,其中x县增速达到23.5%,在山区26县排名第1。在省政府正向激励中,农业农村领域共涉及两项,x市获低收入农户正向激励、x市获乡村振兴正向激励。

一、工作总结

(一)实施农业“双强”行动,夯实农业发展底盘

1.打好粮食、耕地保卫战。一是层层压实责任。印发了《关于下达2022年粮油生产保供目标任务的通知》,共落实粮食储备43.62万吨,粮食种植面积126万亩。二是强化政策支撑。落实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两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资金1亿元,落实省级粮食生产发展等资金7508.87万元,落实战疫情抢发展、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和种粮补贴等资金1.05亿元。三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新(补)建高标准农田面积9.32万亩,完成年度计划67%;稳妥推进“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已整治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面积19.21万亩、完成率66.64%;已完成抛荒耕地复耕复种9.03万亩、复耕复种率98.39%。全市小麦种植面积5.91万亩,较上年增加2.49万亩;油菜种植面积26.33万亩,较上年增加2.47万亩;早稻种植面积25.82万亩,较上年增加4.12万亩,均已完成年度种植任务。

2.提升农业科技化、机械化发展水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均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农业“双强”行动工作专班,组建一办八组,统筹协同推进农业“双强”行动。二是强化顶层设计。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双强”行动奋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x中样板实施方案(2022-2025年)》;印发了《x市农业“双强”行动2022年市级重点任务清单》,将30项工作任务落实到各有关部门。三是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开展农业技术研究项目50个,实施新品种选育推广示范10个,已研发推广5套新型农作物地下收获机,获省科技兴民二等奖1项,申报部、省级丰收奖2项。四是推进项目实施。申报宜机化改造、农事服务中心、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等省级农业“双强”项目21个,争取资金3976万元。五是推动x两头乌产业振兴,争取两头乌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50万元,用于两头乌猪标准化加工基地和专卖店建设;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能繁母猪存栏达3387头、同比增长18.8%。

3.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一县一平台”建设,x义亭入选国家级产业强镇,获中央奖励资金1000万元。扶优壮大农业主体,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16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达561亿元,带动农户81.8万户增收109.4亿元。

(三)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1.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推进乡村风貌蝶变。建设省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209个、完成年度任务50.9%,省特色精品村21个、完成年度任务47.7%,市区2条省共同富裕示范带已基本完成建设。我市第七批5个重点村入选省历史文化(传统)优秀村落,数量全省第一。推进未来乡村建设。印发了《x市未来乡村建设工作方案》,首批试点村,x市洋港村、x市花园村、x市缸窑村已通过省级验收。新确定第二批试点村32个(省级27个、居全省第五),均已启动规划设计。

2.发展乡村多元经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10条精品线路入选全省2022年“x里田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x市诸葛八卦村被推荐至农业农村部参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培育申报四星级农家乐83家、五星级农家乐46家。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组织“x旌坞枇杷节”、茜溪“主播带你游”等直播活动;指导x县对接电商优选平台,帮助农户销售滞销香菇,销售香菇量达15万斤,营业额超百万元等。

3.加快农业产业数字赋能。“产业大脑+未来农场”模式为抓手,推进“x里有机茶”“梅好x”“萄怡x”“x中药”等四个省级试点应用建设。“x里有机茶”已完成模块开发,对接x香茶并已成功上架。“梅好x”已建立杨梅生长模型,推广“e兰茗果”手机应用端。“萄怡x”完成驾驶舱设计及驾驶舱数据归集。“x中药”基本完成x药通数据内测,启动上线准备工作。

4.加大项目投资。我市列入省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实施计划65个,年度计划投资46.8亿元,项目数量、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其中3个项目获中央补助资金5200万元,占全省25.2%。截至目前,全市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开工率93.85%,完成年度投资计划62.5%。新谋划了“x中现代农业共同富裕先导示范区建设”项目,已列入“4+1”重点项目和“三区三线”储备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守牢四条底线,夯实农业农村底盘。

1.守牢生产保供底线。总体目标粮食生产面积达到126万亩以上,产量46.5万吨以上。坚持藏粮于地,加快新(补)高标准农田14.72万亩,稳妥有序整治优化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面积12.22万亩,6月底前完成抛荒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复耕复种。坚持藏粮于技,落实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包片指导督促粮食生产工作制度,建设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攻关片)100个。持续开展生猪产能调控,指导产能调控基地与养殖企业建立供种联盟,能繁母猪稳定在9.6万头左右;加快x两头乌产业振兴,提高两头乌养殖比例,两头乌能繁母猪稳定在4000头左右。

2.守牢主体信心底线。加快政策措施落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雪中送炭工作,推进政策资金直达快享,采取“三天一调度”,对进度偏慢的县(市、区)下发提示单并进行通报。实施稳进提质助农攻坚行动,把攻坚行动考评结果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1号和市委15号文件的督查内容。

3.守牢本质安全底线。加强督查整改,紧盯农村自建房、农事用火、养殖场、农家乐、设施农业、渔船整治等领域,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调配应急处置队伍,加强应急值守,落实物资储备,通过农民信箱、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提前发布极端天气预警信息,确保防汛链条一环不漏、力量一贯到底。做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工作,强化红火蚁、非洲猪瘟等重点病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动植物病害情况,科学指导防控,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突破四个方面,破解农业农村问题短板。

1.在主体培育上求突破。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建立“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体系,促进全产业链供需对接,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加大农创客培育,充分发挥x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等组织作用,建立导师帮扶机制,新培育农创客1900名以上。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以技能化、职业化、特色化”为导向,造就一批新形象、新思维、新模式的人才群体,培训高素质农民8000人次以上。

2.在强村富民上求突破。促进村集体增收,切实发挥好“千团联千村”行动的作用,以“6+1”形式常态化开展“六送六助”活动。推进“飞地抱团”发展,培育做大强村公司,提高村庄经营水平,打造更多“强村富民”样板。促进农民增收,重点让农民挣好三笔钱:①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实施农民持股计划,力争分红达到5.5亿元、分红村比例达到11.5%;②继续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力争激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1.2万宗、实现价值15亿元;③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规模流转,力争全市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50%以上,农民土地流转租金、股金收入达到10亿元以上。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出台《x市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实施方案》,加大低收入农户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力度,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13%以上。

3.在乡村集成改革方面求突破。联动推进,围绕四套组合拳的改革方向,对标省级和市级跑道,各县(市、区)实施一项改革。多元推进,争取财政、国资等方面的资金项目支持,灵活运用农村金融信贷政策,引导更多乡村人才投身农业农村事业发展,加快形成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提炼制度,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形成制度成果,推动全域整体起势、成势。

4.在数字化改革方面求突破。推进乡村大脑贯通工作,加大x农优品”“x农经管”等省厅“x农系列”场景的贯通力度,积极承接试点应用。加快试点应用开发,扎实推进x“杨梅大脑”、x“葡萄大脑”等产业大脑试点;加快x样销、x山区幸福计划等强村富民集成改革应用;做好x农业标准地,以及金地惠农应用中的x“惠农补贴一件事”、x“金地智管”。加速推进未来乡村数字化应用,9月底第二批27个省级未来乡村创建村全部上线“x里办—我的家园”。对照市里谋划的未来乡村十大场景,各地至少谋划一个场景应用。打造“四智融合”数字化应用场景,争创“四治融合”数字化应用省级试点,统筹推进落地高频应用、贯通141体系等,打造基层智治理规范化流程应用。

(三)攻坚三项重点,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转型升级。

1.攻坚农业“双强”行动。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实施好省“尖兵”“领雁”项目,研发推广地下收获机具20台,选育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10个。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政企、院地、院企多方合作,进一步培育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专业组织,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打通科技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快21个省农业“双强”项目建设。加强协同指导,加快解决用地手续办理、招投标等问题。

2.攻坚未来乡村建设。加快建设进度,对照规划设计,清单式列出建设内容、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全过程抓好推进落实,加快各级验收进度。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突出一村一文化品牌打造,提升村庄内在气质,打造各具特色、极富辨识度的未来乡村。强化系统集成融合推进。在村庄经营团队、经营人才的引进,乡贤回归、青年创客引进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

3.攻坚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完善责任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张作战图、一抓到底”,按月调度项目进展,确保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加强实地指导,坚持问题导向,全力破解农业农村领域投资运行和项目建设中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落实要素保障,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进一步调整优化涉农资金使用方向和用途结构,积极会同财政、发改资规等部门申请落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保障用地需求。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守底线,坚决守牢疫情防控底线。一是坚决打赢x疫情防控战役。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机关干部全员参战,抽调5450名医务人员、554名流调队员,发扬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利用14天时间在一个潜伏期内实现了x疫情社会面动态清零。二是高质量完成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作为全国8个试点研究城市之一,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试点研究工作专班,选取入境人员等四类重点人群共6000余人,利用一个月时间高质量完成了试点研究任务,为国家制定第九版防控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的表扬。三是持续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6月30日,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43.29万剂次,覆盖999.73万人。其中,3岁及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969.15万人,全程接种率为96.94%;加强针累计接种600.6万人,占满6个月可接种人数的83.71%。

(二)筑高峰,大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一是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作为省内唯一、3个副省级城市之一(xxx),被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评为15个示范项目城市之一,中央财政将给予5亿元资金支持。二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x医院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7月中下旬国家专家组将来青实地考察。争取1亿元中央资金支持x大学附属医院建设综合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推进总投资251亿元的14个优质医疗资源倍增项目,其中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x分中心等5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建设计划55%。联合阿斯利康打造罕见病诊疗高地。全职引进8名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快建设中医药强市。强化政策保障,联合市医保局将24个住院中医优势病种实行单病种管理,“日间病房”管理门诊中医优势病种扩大到19个;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支持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联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5部门出台支持中医药事业聚才用才若干措施。投入1900万元支持市中医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3个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

(三)促均衡,积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管控系统(一期)和学生健康监测系统数据,推动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公共卫生分平台建设。市疾控中心建成4个、7个区市各建成2个以上负压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按照“一院一策一清单”原则,推进市疾控中心与市级医疗机构医防融合发展。二是加快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6个试点区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监测自评均达到国家标准,x新区入选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推进达标提升,公有一体化卫生室达到2358家,占比67%,较去年增长5个百分点;为1970个村卫生室配备了重点人群智慧化随访设备及康复理疗设备、254个中心村卫生室配备了血液分析仪、除颤仪和心电图机等设备;建成社区医院24家;选拔25名优秀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省级试点示范。三是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75%的公立医院接入“健康x”便民惠民服务平台,提供112项便民服务。8家医院试点“全市一家医院”应用场景,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31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就医付费一件事”,群众可多方式付费就医。上线“出生一件事”系统,已为242名新生儿提供《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社会保障卡》、户口登记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等业务“一网办、一次办”联办服务。

(四)强基础,全力提高健康x行动整体成效。一是加强重点疾病综合防控。10个区市全部建成国家致病菌识别网监测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推动xx成功创建x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市省级示范区全覆盖、国家级示范区达到4个,列全省第一位。二是加强健康促进和爱国卫生工作。优化健康x科普资源库平台功能,今年浏览量达到587.21万人次。市政府召开纪念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新闻发布会,全市无烟机关、无烟医院全覆盖,无烟学校占比达到80%以上,无烟家庭达到6103家。推动xx正式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三是提升“一老一小”健康服务水平。建成市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8家,政府办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90%以上,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治未病科设置实现全覆盖;14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3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共设置床位571张。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达到168家,总床位数2.48万张,列全省第一。建成市级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已为2.1万人次提供线上咨询和各类干预训练服务。将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项目目标人群扩至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共检查36144人。四是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救治水平。落实“提升五大中心类急危重症抢救效率”市办实事项目,33家医疗机构和132个院前急救站点部署信息化系统,提升院前预警和院内协同救治能力。五是加强职业健康保护。印发《x“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扩面及调查摸底“回头看”活动,新增初次申报企业601家。

(五)重实绩,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聚焦锻造“凡事讲政治、谋事为群众、干事重实效、成事争一流”的作风能力,制定“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亮绩赛绩”等工作措施,完成27项调研课题,制定“事要解决”项目17项、目标清单25项、问题清单14项、突破项目清单20项,争取国家试点示范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4个单位被市委组织部授予战疫先锋示范岗,1名同志被评为全市9个“作风能力提升年”先进典型之一并作事迹报告。

二、存在问题

(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执业医师、注册护士数和三级医院数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落后。仅1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没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肿瘤、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是异地就医主要病种。

(二)医疗信息化水平低于x等先进城市。医疗机构信息化发展不平衡,跨机构、跨区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能力不足,智慧医疗应用场景不丰富。

(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资源仍有缺口。0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明显,每千人口托位数仅为1.75个,在全省16个地市中排名第13位,与到2025年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5个的要求差距较大。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仍需持续提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强化示范引领。争创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个综合类别、4个专科类别和1个中医类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出样板”的要求,启动“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建设6个城市医联体、18个县域医共体,加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强化改革创新。以数字化改革引领和撬动卫生健康体制机制、服务体系、方式流程、手段工具等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建成“全市一家医院”智慧城市医疗健康场景应用,实现区域就诊一码通行、医生号源一网预约、就医缴费一站式结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跨院调阅,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智能、有温度的卫生健康新服务。

(三)强化工作推进。落实省委“5+1”工作要求,持续加强疫情应急管控和救治能力建设,从严从实抓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紧盯14个重点项目,按月通报、分类指导,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扩大婴幼儿照护普惠性服务供给,建成一批管理规范、模式可复制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单位。出台改善医疗服务十项措施,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感到便捷、得到实惠。

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新转型、微改造、细管理、显特色”的目标要求,主动作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健全机制体制,巩固深化城市管理升级成果,高标准落实各项工作职责要求,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持续开展环境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努力打造基层治理样板,奋力建设一流品质宜居之城。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入推进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按照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部署,将城市网格化管理作为城市管理重心下移、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落实责任的重要抓手,科学划分网格单元,整合管理资源,完善管理责任体系,改变传统工作模式,对执法力量重新进行了优化,将城区精细划分21个执法网格区域,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管理。在执法网格区域实行两人负责一段街区的管理,具体负责网格区域内市容秩序的管理。

(二)持续推进市容环卫改革工作。服务中心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主动推进环卫改革工作,将城区五个环卫所划归统一管理,同时多次去周边省、市、区进行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推行城市管理执法和市容环卫的“一张网两支队伍”新模式,建立“管理+服务+执法”对接机制和网格人员利益关联体,实行两支队伍人员融合、工作职能互补、薪资待遇关联。按照“因事设岗、因岗聘人、以岗定薪、以绩效定奖金”的思路,建立内部竞争机制,中层及以上人员重新竞聘上岗,强化工作绩效考核,完善薪资激励制度。

(三)落实二项服务举措。一是,全面推进“城管进社区”活动。进入城区36个社区,实现“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活动全覆盖,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社区居委会干部、进驻城管队员、住建局物业管理干部、物业公司代表、居民代表五方共同参与的协调议事工作机制,定期听取群众对社区管理的意见建议和协调解决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小问题引发大矛盾。二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校园周边卫生差、农贸市场周边秩序乱、城市“牛皮癣”多、市民停车难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领域突出问题和街道两侧垃圾桶摆放不规范、餐厨垃圾桶影响环境等关键小事,落实《城市市容市貌干净整洁有序安全标准(试行)》有关要求,制定专项方案和具体解决措施。

(四)巩固四项工作成果。一是,保持“两违”管控高压态势。坚持“两违”拆除的“三步工作法”,做细巡逻巡查、确保到边到角,做足思想教育、积极引导自拆,做实执法准备、坚决应拆尽拆,共计拆除“两违”面积约2600余平方米。二是,常态化治理城市道路扬尘。坚持源头防治、精准施治,对26处在建工地出入口安装冲洗设备,清扫保洁与渣土运输管理持续高效协作配合,城区道路机扫率达52%,共计查处未冲洗或冲洗不净、未密闭或密闭不严上路等渣土运输违法违规行为35起。三是,有效提升人行道通行能力。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巷规范”的原则,分类管理店外店、流动摊贩等占道经营行为。加强道路挖掘工程审批管理,加大城市道路挖掘、占用城市道路施工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严格要求文明规范占道施工。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积极引导市民文明停放非机动车,在部分公共区域施划公益机动车停车泊位,共计在人行道上设置机动车停车泊位1740余个。四是,巩固餐饮油烟治理工作成果。目前x市区餐饮企业共1291家,其中大型规模餐饮企业44家,中型规模餐饮企业144家,小型规模餐饮企业1103家;餐饮企业中产生油烟的餐饮企业为1043家,已安装油烟净化设备餐饮企业为1043家,产生油烟的餐饮单位净化设备安装率为100%;新增餐饮单位备案核查283家,其中203家产生油烟,已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直属中队自行检测餐饮企业201家,其中13家油烟排放超标,油烟排放合格率约为93.5%;第三方油烟检测公司(x守仁检测有限公司)检测餐饮企业8家,其中1家油烟排放超标,目前正在立案处罚。油烟排放合格率约为87.5%;全年接到餐饮油烟相关投诉23起,上门处理23起,餐饮单位已全部完成相关整改工作。

(五)扎实开展城市“牛皮癣”“拆围透绿”“占绿种菜”等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改善市容市貌。一是“牛皮癣”专项整治行动。城区主次干道“牛皮癣”清理分别承包给两家清洗公司,共计100.58公里,我局按照相关标准对其进行检查考核。制定“牛皮癣”处罚细则,加大处罚力度,共处罚4起,处罚金额1700元。背街巷道“牛皮癣”清理由各属地负责,正在稳步推进,目前已清理27.9万平方米。发挥语音警示系统的宣传作用,对违法张贴“牛皮癣”行为进行语音呼叫,共计录入语音警示系统电话号码322个,口头教育41人。在各居民小区增设便民宣传栏,目前已完成小型墙体张贴栏500块,大型不锈钢落地式张贴栏20块。二是“拆墙透绿”专项整治行动。已完成城管局,x医院,四小,职中,民中,二中,实小,二小,华瑞纺织,湓城医院等11处围墙拆除改建工作,共计2798米。美化提升南湖家园东侧,赛湖新城南侧等待建工地14处3200多米。三是“占绿种菜”专项整治行动。经过各地摸底及清理,现已清理违规种菜400多处,清理面积约30000平方米。

二、下步工作计划

城管局将继续加大力度巩固提升城市管理成果,加强“两违”管控、市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户外广告、渣土运输、市政设施、人行道车辆停放、餐饮油烟污染等方面的日常监管工作,巩固提升各项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管理水平提质升级做好硬件保障。一是加快完成二级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该项目已完成桩基础的施工以及检测,正在进行房建主体的筏板基础施工,预计10月底竣工并逐步投入使用,从而综合运用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商户自治等方式,合理设置、有序管理方便生活的自由市场、流动摊贩疏导点等经营场所和服务网点。二是加快完成城南货车清洗站项目。设备用房主体已完成,蓄水池部分已完成,进出站道路养护中,冲洗设备安装已完成。预计7月完成设备房装饰装修以及站内相关市政配套,8月初投入试运行。进一步强化道路扬尘治理工作,与城北货车清洗站形成合力,为城市车辆运行提供清洁“屏障”。三是建设“干垃圾分拣中心”。干垃圾分拣中心项目前期手续正在办理中。按照“大分流、小分类”的系统构想建设,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四是建设“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第三方公司正在积极建设中,餐厨垃圾处理坚持“统一收运、集中处理”的原则,坚持采用“先进、可靠、高效”的处理技术,根据餐厨垃圾的特性和产生的区域,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形成餐厨垃圾处理优化方案。

(二)强力推进十项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开展城乡结合部、城中村卫生死角大清理行动。组织环卫所对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的卫生死角进行排查、清理,确保城区无零星堆放的生活垃圾、装修垃圾,无遗弃的大件垃圾,无遗弃的工业固废,无大面积污染路面。大力改善背街小巷的卫生环境。二是开展主次干道“绿皮桶”撤桶并点行动。对城市建成区主次干道的“绿皮”垃圾桶进行全面清理,合理设置统一的分类垃圾箱或不锈钢外壳的果皮箱。并确保分类垃圾箱和果皮箱干净整洁。在布点时,要充分考虑市民和市场主体的实际需要,不得简单一刀切。三是开展垃圾打桶专项整治行动。各个环卫所科学设置垃圾中转站点,并委托专业队伍实行公交式循环不间断收集打桶,科学规划垃圾收集路线图,制定到各中转站点收集的时间表,确保收集及时、高效节能、低成本运行。四是开展人行道清洗专项行动。确保每周对主次干道的路沿石、人行道进行全面清洗一次,每天安排专人清扫保洁,时刻保持人行道的干净整洁。五是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校园周边的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流动摊贩、乱贴乱画及撒发传单等问题进行整治,改善校园周边的卫生、管理状况,切实改善校园周边秩序。六是开展农贸市场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对农贸市场周边的乱停乱放、乱堆乱放、占道经营、小摊小贩等问题进行规范管理,创造条件进行错时管理,切实改变市场周边脏乱差的现象。七是开展装修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城市建成区的装修垃圾专项整治,敦促物业企业规范设置装修垃圾中转站点,加大力度,并通过执法,引导市民将装修垃圾及时运送到指定投放点,不乱堆乱放,最大限度减少装修垃圾的第二次污染。八是开展“牛皮癣”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牛皮癣”整治力度,对主次干道的“牛皮癣”加大督查频次,督促第三方公司加大清理力度;对小区、背街小巷的“牛皮癣”加大执法力度,抓到一起,重罚一起;引导物业企业和社区居委会合理设置信息宣传栏,不断满足市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九是开展乱倒垃圾、乱倒脏水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乱倒垃圾、乱倒脏水行为的处罚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城区主次干道沿街商铺的管理力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要充分利用天网工程,严查严办垃圾下乡或倾倒至河边、山边、路边现象,确保《x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x市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顺利实施。十是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物业小区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的巡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早清理,确保道路顺畅、楼道通畅,楼面与楼顶整洁。

三、存在问题

人行道机动车占道管理问题。自2022年省公安厅发最新指导意见后,由于没有警务通,城管局非机动车违停贴单管理业务已停办,人行道机动车占道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综合研究考虑,建议将人行道机动车违停移交交警大队统一管理,这样既能做到强有力震慑,又能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做到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上下统一规范管理。

今年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办事方便,以改革创新和机关建设为总抓手,围绕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市民中心管理三大重点领域,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升级办事体验。今年积极对上争取国家级试点5项、省级10项。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工作简报专刊刊发了我市数字审批做法,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抓好经验在全省面上的推广工作”。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党建引领、凝聚合力,推动机关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共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9次,召开局党组会议20次。

二是聚焦固本强基,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建立支部党建宣传栏,开展“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开设党支部“书记擂台”,开展“做一名合格的党务干部”支部委员党建述职讨论活动,通过“亮绩”“赛绩”,激发支部战斗力。

三是扎实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行政审批局和x市民中心活动实施方案,把“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全局年度考核、工作督查、评先树优的重要内容,制发局“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简报54期,在“学习强国”平台发表活动信息12篇。建立省内首家政务中心“学习强国”线下互动空间。

(二)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深化数字审批x模式”建设

一是优化场景化服务模式。开展政务服务“一事全办”点菜单式改革,选取“我要开办建筑业企业”“我要开办建筑业施工劳务企业”等20项企业群众常办事项为试点清单,为企业群众提供个性化精准化定制服务。在全省试点开展医疗机构、医师和护士注册数智化试点改革,实现全市医疗机构审批和医师、护士执业注册“平台统一、事项统一、标准统一”的智能办理。

二是全面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建成全国首个由政府部门建设的签署平台——“青易办电子签署中心”,实现多个企业同时在线签署电子合同,前6个月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31.17万次。以应发尽发为原则,加快推进权限范围内电子证照签发,实现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等94类电子证照在线签发。

三是持续提升跨域通办服务水平。全国首推“跨域通办线上合作平台”,推行政务服务“异地通办”。目前,与国内23个省、33个地级市、1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黄河流域的485家政务服务单位(部门)签署《政务服务“跨域通办”合作协议》。

(三)履职尽责、争当先锋,助力打造营商环境x样板

坚持整体协同,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强基行动”,全面落实《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中46条改革创新举措。在市区两级党代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中写入营商环境专题,实现“三报告”研究营商环境。研究起草《x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建立营商环境“专家委员会+媒体观察员+市场主体体验官”制度,推动x营商环境全方位深度优化提升。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契机,对照国务院《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清单》,制定我市《对标清单》,研究提出201项对标事项。

(四)优化流程、精准施策,跑出企业项目快审批快落地x速度

一是服务项目落地,助力项目建设和城市更新。完善建设项目一网通办平台。将建设类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审批,将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70个工作日以内,全国领先。深化市政公用“一件事”服务,推行“12+N”市政公用服务模式,实现一个项目、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一次办结。以数字化技术服务企业资质办理,首创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办理“无感审批”模式,对临期证照靶向推送、及时延期,上线以来服务工程建设企业500余次。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改革三个月以来为348家企业办理资质,同比增长145%。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调度推进机制,建成施工许可审批调度管理平台,对397个省市重点项目和197个新发专项债项目实行“并联审批、挂图作战”。目前重点项目已完成施工许可手续278个,完成率70%。

二是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助力稳增长。持续优化企业开办及注销流程,继x之后,5月份在北方地区率先实现了企业开办银行无纸化开户。全省首创府院联动司法协助执行全流程“网上办”,与市中院合作实现股权查控线上高效办理。打破登记地域管辖限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分支机构登记注册“集中办理”改革,全市4万余家各类内资市场主体分支机构的登记注册业务实现“全城通办”。积极开展企业登记注册“智能表单”全国试点,企业登记注册申报一次性通过率提高50%以上。

三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建设,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丰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实现工程款支付信息共享和开具电子发票功能。深入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实现招投标项目从发布招标公告到签订合同的全流程线上运行,全面提升工程项目落地效率。创新建成全国领先的x市公共资源交易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与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行业监管部门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二、存在问题

(一)深化改革系统集成方面用力不均。对全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发挥不够,标准化建设仍需加强,区市级审批事项还存在标准不一、材料不同等问题。

(二)数据共享不全面。审批平台与交通、医疗、文旅、市场监管等部分国家、省行业主管部门业务专网之间还存在“网通数不通”的问题,影响数字化流程再造成效。例如,在电子证照应用方面,营业执照、施工许可证等已实现跨省互认,但是“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等部分电子证照未建立跨地区共享互认机制,导致企业领证用证意愿不强。

(三)新技术运用不充分。审批平台数字化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运用不充分,目前场景应用多为单点、单环节式,集成化数字化审批应用场景不多。

(四)对创新举措的宣传力度不够。对智能办、无感审批、一事全办等数字化审批服务的宣传不够,社会知晓度还不高,影响了推广使用效果,办件量与预期效果相比还有差距。

三、下步工作打算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金刚钻系列】308期—政府各部门工作总结汇编(91篇36.8万字)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5012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