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论》读后感

31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实践论》里论述了人类正确认知事物的基本过程,即一种螺旋上升式的认知过程。

认知的初始过程,是直观的,感性的认知。人们认识一个事物,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之间的外部。 这种认知,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的认知,对外界刺激的自然反应。但同时又是人类认知不可或缺的基石。在这个阶段中,人们还不能造成深刻的概念,作出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

社会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即飞跃),产生了概念。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循此继进,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合乎论理(即合乎逻辑)的结论来。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一阶段,是人类的理性认知阶段。

认知的第三阶段,也是马哲十分看重的阶段,那就是理论应用于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上述三个阶段完结后,认知过程算是完成了吗?算是完成却也不算完成。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的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这也正是我们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的原因。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总结一下,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我们为什么要认知这个世界。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实践论》读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4893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