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经验类】全面深化改革经验材料材料范文赏析(10篇)

2020-10-04 20:21:25 83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壹号秘书

范 文 汇 编

每篇范文都是壹号秘书精心遴选自公开网站,是以帮助大家进行对 照学习,仅供个人交流,属非商业不盈利项目。如遇版权纠纷,请及 时联系管理员做删除处理。

获取更多范文材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壹号秘书,订阅会员享更 多权益。

1

全面深化改革经验材料精品汇编

1 让市场活力充分迸发

——在推进市场体系改革上的思与行................3

2 向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目标迈进

——在财税体制改革上的思与行..................10

3 国企在新一轮破茧中蓄势待飞

——在国有企业改革上的思与行..................19

4 加快推进由的转变

——在农村改革上的思与行......................27

5让民主这个法宝显示更大威力

——在民主法治领域改革上的思与行...............35

6服务型政府建设走上阳光道

——在行政体制改革上的思与行..................44

7争创**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在文化体制改革上的思与行..................52

8改出民生建设的新气象

——在社会体制改革上的思与行..................61

9两型**今朝更好看

——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的思与行...............70

10 把**大地的战斗堡垒建设得更坚强

——在党的建设制度革上的思与行.................78

——在推进市场体系改革上的思与行

推进市场体系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 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关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把推进市场体系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 基础工程,努力放活市场配置资源这只无形之手,统筹用好政府宏观 调控这只有形之手,积极舞动外向型经济这只开放之手。通过加 快推进市场体系改革,一个市场充满活力、政府服务到位、经济更加开放 的发展新局面正在**大地形成。

一、啃下市场壁垒硬骨头,把无形之手放得越来越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推进市场体系改革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但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拦路虎,特别是一些不公平的限令成为 完善市场的壁垒。省委、省政府认为,深化市场体系改革,关键在于清除 阻碍市场作用充分发挥的壁垒。为此,我省推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下决 心啃下市场壁垒这块硬骨头,努力让市场主体更加活跃,让市场活力 充分迸发。

——打破三扇门,放宽市场准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没有 活力,再大的市场也会门庭冷落。为激活市场主体,我省着力打破 扇门一是打破企业投资的玻璃门针对市场领域存在的一些看得 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着力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限制

性规定,通过监管体制方式改革、资本多元化改造、可竞争性环节分离等 措施,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垄断性行业和领域,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 济。二是打破公共融资的垄断门逐步在由国有资本主导的垄断行业、 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向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今年 8 月,

省发改委发布了首批专门针对民间资本的 124 个项目,涉及医疗、教育、

污水垃圾处理、供水等 10 个重点领域。三是打破资本注册的铁闸门 注册资本登记,是创业者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门槛,曾被称为铁闸门为打破这道铁闸门,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注册资 本最低限额取消、前置审批由 200 多项减少到 10 多项、公司出资额无需

验证……这三扇门一破,极大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今年前 8 个月,全

省新登记企业 6 万多户,同比翻了一番。

——亮起三盏灯,发挥价格作用。价格是撬动市场的杠杆。为了 用好价格杠杆,进一步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常态化机制,我省注重做好价 格改革文章,亮起三盏灯一是亮起市场决定价格的信号灯 过清理放开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序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进医 药价格改革、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强化价格波动对市场供求 关系变化的信号作用,使越来越多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目 前全省市场调节价的比重已达 97%以上。二是亮起促进公共资源公平交易 照明灯为消除公共资源交易的暗箱操作,按照公开透明的要 求,积极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工程建设、政府采购、 国有产权、土地和矿产权、医用药品和医药器械采购等平台,建立统一规 范的省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和指导市县交易平台资源的整合,逐步

实现管办分离、集中交易、分类监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今年 8 月,省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成立。三是亮起引导资源合理配置的指示灯主要是推进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价格动态调 整机制。比如:在水、电、气等领域推行阶梯式价格,实行谁多用资源, 谁多出钱;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实行谁多排污,谁多付 ;对高污染、高耗能的限制类、淘汰类行业严格执行收费较高的差别 电价,实行谁高碳生产,谁高成本

——立足三要素,推动自由流动。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市场 是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了让这些要素自由而充分地流动,我省实 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一是搞活金融。推出了 10 项金融领域的改革措施, 包括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推动发展村镇银行、规范发展 融资担保公司、推动省内金融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试点等,使各路资本在 市场体系中自由流动,撬动和滋润实体经济发展。二是盘活农村土地。 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扩大集体建设用地 基准地价试点范围,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 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三是 做活人才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健全吸纳各层次劳动力资源来湘 发展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评 价成果的机制,使创新成果更好地在市场体现价值,使创新人才更好地在 市场焕发活力。

二、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把有形之手用得越来越好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然要求政府简政放权,实现

华丽转身。省委书记徐守盛指出:政府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 要发挥好监管、调控、服务的重要作用。在推进市场体系改革中,我省 把简政放权作为先手棋来下,坚决把该放的权放掉,使政府从 位点退出、把缺位点补上、将错位点纠正,努力形成有形之 无形之手琴瑟和鸣

——在压缩行政审批职能上做减法项目审批部门多、环节多、 历时长,已成为制约我省项目落地和推进的严重掣肘。为了解决这一老大 难问题,我省紧紧牵住政府转变职能这个牛鼻子,大胆改革行政审批 制度,坚持能简必简、能放就放原则,真正做到不恋权、真放权、放 实权。一是下放审批事项。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政府不再实行行 政审批;凡是可以由下级行政机关审批的,一律下放给下级行政机关。在 去年取消和下放 55 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省政府今年又公布了一批

权力瘦身清单,再次取消 5 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下放 37 项省级行 政许可事项。二是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层级,实行扁平化处理。工商 登记领域,将原本需要前置审批的 231 个项目减少至 20 个以内;县辖区 内企业投资项目如需省发改委核准或转报国家发改委核准的,可由项目所 在地发改部门直接向省发改委申报,减少市州一级发改委转报这一环节。 三是缩短审批时间。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流程简化后,审批时效自然上来 了。长沙海关通过精减审单作业量、优化通关流程,货物单证处理速度加 1 倍;改革工商登记制度,许可审批时间从原来的平均 18 个工作日缩

短到 11 个工作日。

——在扩大公共服务上做加法下放审批事项后,省委省政府提

出,各级政府要坚持放权放活不放任,放手放宽不放责,把着力点放 在扩大公共服务上。为做好公共服务的加法,我省注重推进了三个方 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制度化保障。加强行政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行 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三项服务制度,明确由 首问责任人对审批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项目审批需要的资料也必须一 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二是搭建便捷式平台。对审批方式全面优化再造 尽力做到简便快捷。如变多部门办理一站式受理,40 多个省直 部门建有办事大厅,13 个市州、122 个县市区建有政务服务中心;大力推 广电子政务平台,对有条件的事项推向网上审批三是实行全天候服 务。充分发挥网上电子监察系统作用,全天候监察行政审批流程和时效, 对可能出现超时限办理的情况,及时提醒和敦促相关人员。在部分领域, 相关行政部门还实行周末办公、上门办理,全天候为市场主体提供服务。

——在提高监管效能上做乘法。为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效能提升, 我省注重放大三个效应一是放大政府宏观调控效应。各级政府着力 抓好调整重大经济结构、保护公平竞争、平衡社会经济关系,及时解决 场失灵市场失衡情况下出现的问题,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是放大社会组织服务效应。推动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释放出更多 制度红利。清理领导干部在社会组织兼职,促进社会组织在机构、人员、 财务等方面与行政机关脱钩,使之真正回归社会组织的社会属性。三是放 大企业自主经营效应。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在环境保护、银行信贷、 安全生产等多个领域实行黑名单制,促使市场主体自觉依市场规律组 织生产经营活动。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做除法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培育市场体 系必不可少的土壤。我省先后发布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止性规定、 规范涉企检查若干规定等文件,为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撑起保护伞 是清理检查过滥的问题。规定到企业检查必须提前一周填写申请表予 以备案,禁止未经备案对企业进行各类检查;每个月的前 20 天为企业 静日,无特殊情况不得以检查名义进入企业。二是清理执法过乱 问题。重点整治干部作风中的庸、懒、散,整治行政审批中的吃、 拿、卡、要,整治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乱收费、乱罚款、把外商打成 等违法违规行为,着力解决影响机关效能、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 三是清理负担过重的问题。禁止以拉赞助、打广告、订业务报刊或违 反国家规定组织培训、考评等方式加重企业负担;禁止以负面宣传要挟企 业或服务对象;禁止对投诉或反映问题的企业或个人打击报复,使企业生 产经营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把开放之手舞得越来越顺

**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 经济带结合部。为发挥区位优势,我省在市场体系改革中,立足一带一 的新定位,以建立更加开放的市场体系为目标,抢抓机遇积极融入** 经济带,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使开放之手舞得更顺畅更有为。

——打开对接**经济带的通道**经济带对拉动我省发展具有重 要的牵引作用。为此,我省利用地处**之腰的优势,通过三大对接 积极主动融入**经济带。一是对接国家一路一带这个对外开放的大战 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

带往东,正好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对接。我省主动谋划,在参与**经 济带建设的同时,搭上**经济带这艘未来的经济航母,借船出海,快 速融入海上丝绸之路二是对接上海这个**经济带的大口岸 融入**经济带的过程中,我省紧盯上海改革开放步伐,与上海自贸区签署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努力畅通**对外开放的东向大通道。三是对接**中游 城市群这个新的增长极。通过加快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提升湘江新 区和湘北湘南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加速对接** 中游城市群步伐。

——降低外资准入的门槛推进市场体系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 需要大力引进外资。为使外资顺利入湘,我省推出了多项改革。比如,下 放核准权限。明确省级核准权限内投资总额 3 亿美元以下鼓励类和允许类 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和变更,由注册地市州商务主管部门、国家级园区管 委会核准。再比如,创新服务模式。推行外商投资项目全程免费代理服务, 今后,来我省投资总额超过 5000 万美元以上的境外投资者投资的项目、

投资总额超过 10 亿元人民币的省外投资者投资的项目,都可由省招商引 资重大项目审批代理中心代理审批。

——擦亮**走出去的名片构建开放型经济,需要增强参与国际 经济合作竞争的能力。我省着力推动开放型经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 升转变,从成本优势向以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 转变,努力使我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争取更大作为。首先,擦亮走出去的 产品名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推介**国际知名品牌,使**花炮、湘 绣等一批名牌更加享誉全球。其次,擦亮走出去的企业名片。鼓励和支持

省内优势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实施资源和价值链整 合,开展跨国兼并和境外收购、购买资源,打造**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骨干 力量。再次,擦亮走出去的技术名片。鼓励轨道交通、杂交水稻、电子信 息制造等优势技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

市场体系的建设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市场体系改革的 推进,我省市场之手的活力不断显现,政府之手的作用充分发挥, 开放之手的红利进一步释放,**人民在实现三量齐升两个加 的道路上,必将获得更加强劲的动力。

——在财税体制改革上的思与行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 省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大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按照 为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长治久安提供有 力的财政制度保障的要求,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在完善收入征管机制、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理顺财政体制、强化支出绩效管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 列新的改革举措。目前,我省财税体制改革正在有力有序向前推进,财税 体制机制逐步焕发新的活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 障。

一、完善收入征管机制

1994 年以来,我省实施了以分税制为重点的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 对推动全省经济发展与财力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 化,我省财政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特别是收入增长放缓与支出刚 性增长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新一轮改革中,我省把做大做实财政收入 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改革完善收入征管机制,促进财政收入总量质量 双提升。

——狠抓收入质量。没有水分的财政收入才是真金白银。为此,在编 20**年预算时,我省将收入预算改为预计增长 12%左右,变约束性 为预期性,淡化了对收入任务的考核。调整了政府绩效考核中的收入指标, 由过去重点考核收入增幅,改为重点考核收入结构和质量。开展了收入质

量专项检查,督促有问题的市县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按比例扣减 转移支付。通过这些措施,初步遏制了乱收费、收过头税和其他虚增财政 收入的行为。

——科学涵养财源。经济增长是财政增收的源泉。为增强经济的 功能,我省坚持创新财源涵养模式,认真落实支持重点产业发展的财 政政策措施,加大对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产业 集聚发展,通过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来促进财政增收增效。

——稳步推进税制改革。税收是政府收入的主要形式,是实施宏观调 控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中央新一轮税改重点锁定增值税、消费税、资 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六大税种。按照中央的统一 部署,近年来我省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先后在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服务 业、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电信业实施营改增试点,减轻了企业税负,带动 了产业转型升级;对铅锌矿石、石墨资源税实行从价定率征收改革试点, 促进了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同时,我省还密切关注消费税、环境保护税、 房地产税等税改动态,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积极争取有利结果。

——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 内在要求,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财税等优惠政策要逐步退出;凡属市 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包括公共财政等要主动补位。从年初开始, 我省开展了各类财税优惠政策的清理工作,着力治理影响公平竞争的税收 返还、税收减免缓交、低价供地等行为,制止人为制造的税收 洼地。在清理中明确要求:对有明确期限的财税优惠政策,到期停止

执行;对未明确时限的,设定政策终结时间点,建立税收优惠政策备案审 查、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

二、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预算管理是现代财政制度的基础。近年来我省按照完整、规范、透明、 高效的目标,积极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进预算管理技术,加强和改善财 政宏观调控,使预算的账本越来越透明,预算管理越来越科学。

——账本公开化唯有公开,才有透明。我省把预算公开摆在预 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首位,大胆探索公开的范围、层次、内容和形式,不断 加大公开力度。我省预算公开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按照全、细、严 要求推进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就是公开范围实现全覆 盖,除涉密部门外,公开范围由省政府序列扩大到所有省直单位,无一例 外;,就是公开内容今年细化到级科目,有条件的细化到最 末一级,明年开始全部细化到级科目,三公经费要详细 说明具体开支情况;,就是省直部门统一在 7 18 日公开,并以 各部门门户网站为主要公开载体。二是按照全目录、全文件、全过程 的要求推进专项资金公开。全目录,就是今年年初预算安排的 116 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全部向社会公开;全文件,就是中央和省安 排的农林水、教育、医疗卫生与计生、社保就业、住房保障、节能环保、 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等 8 大类重大民生政策性资金分配结果原文公

开;全过程,就是 20 项重大产业类专项资金试行全过程公开,即制 度办法、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资金绩效五公开

——预算全口径实行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的基本前提。我省人大在全国率先通过决定,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 查监督。从今年起,省政府按照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明确政府收入和 支出范围,将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建立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 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在内的全口径预算体系, 确保四本预算之间相互衔接和资金统筹,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 预算全覆盖。

——跨年调丰枯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方式,关键是建立跨年度 的预算平衡机制。为克服以往税收丰年该收不收和税收枯年又收过头税的 问题,我省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着手建 立了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设立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丰补歉,以盈补亏。 若超收,就转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用于化解政府债务;若短收,就通过 调出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或其他预算基金、削减支出弥补缺口。

三、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

郡县治,天下安。市县一级财政是全省财政稳定的基础和保障。 为克服过去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的问题,我 省从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入手,着力理顺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在此基础 上规范各项配套政策,让省市县各级政府的权责利关系更加科学明晰和平 衡匹配。

——省与市县确权明确省与市县的事权,目的就是要解决 来干事、谁来掏钱的问题。为厘清事权与财权关系,我省在转变政府职 能的基础上,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正在探索研究省与市县的事权划分和支 出责任。今后,对由本级独立承担的事权,由本级统筹财力安排,承担支

出责任;对各级共同承担的事权,合理确定省、市、县资金分担比例。同 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生态功 能区的倾斜力度,探索建立区域、流域和要素一体化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 体系。

——省为市县减负过去专项资金配套过多,导致市县财政负担 过重,很多项目的资金配套成为无米之炊。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省积 极改进和完善省对市县的配套政策,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和地方资金 配套。同时,省财政让利给市县财政,下放华菱集团及附属企业主体 等企业的税收。

——省对市县预警政府性债务规模一旦失控,将引发财政金融 风险。为增强财政金融安全,我省积极探索对政府性债务实行预警管理。 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预算年度内举借的政府债务规模,不得超过省财 政厅下达的债务规模额度。对综合债务率在 100%至 150%的市县实行黄色 预警;对综合债务率超过 150%的市县实行红色预警。列入红色预警的地区, 不得新开工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基本建设项目,不得新增公用经费支出。同 时将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改变新官不理旧 的局面。今年来,我省已对 12 个市、县实行了预警管理。

四、强化支出绩效管理

**是人口大省、财政弱省,如何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出更大使用效 益十分关键。为强化财政资金绩效,我省在改革中积极构建绩效评价、资 产管理、投资评审、财政监督、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与预算管理有机 结合的六位一体管理新机制,努力把财政的每一分钱用好、用活、用

出成效。

——在整合和规范上着力,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 金,可以放大有限资金的聚集引导作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 整合方面,我省重点是整合专项转移支付,严格控制引导类、救济类、临 时性专项。今年,中央专项从 220 项减到 150 项左右,省级专项则压减到

126 项,20**年将进一步压减到 100 项以内,将资金性质和使用方向相 同的中央补助专项资金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形成合力,努力将 公共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在规范方面,我省围绕规范财政专 项资金的设置、分配、审批和监督管理,探索建立竞争性分配机制。省政 府出台《**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审批管理办 法(试行)》,规范现有存量专项资金、新设专项资金管理,并对所有专 项资金分配先定办法、后分资金,压缩资金分配自由裁量权。今年 10 月, 我省公示了第二轮(20**-20**年)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名单,共评出农 副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县、特色制造产业重点县、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各 3 个,通过竞争性资金分配提升了项目实施效益。

——在联动和盘活上改进,避免资金闲置。加强预算与国库的联动, 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可使预算资金尽快形成支出、发挥效益。在联动方面,我省及时批复部门预算,严格按照预算、用款计划、项目进度、有 关合同和规定程序及时办理资金支付;建立预算编制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 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在盘活方面,我省将支出进度 和结余资金作为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余结转 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结转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对不需按原用途使用的

资金,可按规定统筹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加快转移支 付预算提前下达进度,省级对市县转移支付在今年底前将下达 60%以上, 其余除一些需按进度安排的资金外,20**年 6 月底分配完毕。

——在监督和绩效上出招,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开展财 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有助于准确把握财政政策效应、合理配置财 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省突出加强新型工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 开放型经济等重大产业类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做到有目标、有跟踪、有 评价、有应用。在监督方面,主要是把监督关口前移到预算编制环节,由 以前的事后查,改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推动政府采购转型, 实现从程序导向向程序与结果导向并重转变,使采购单位、代理机构、评 审专家等多方主体相互制衡,确保采购的产品既便宜,又优质。在绩效方 面,主要是各级财政部门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调整 支出计划、完善财政政策和编制预算的重要依据。对绩效好的财政项目资 金予以表扬,并对下一预算年度的同类项目优先安排;对绩效差的项目进 行通报批评,并对下一预算年度同类项目资金予以调减或取消,确保用最 少的钱产生最好的效果。一年来,我省勇于向财税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开刀, 完善了体制机制,提升了资金效益。可以预见,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 推进,我省财政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管家,必将为我们建设美丽富 饶的**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在国有企业改革上的思与行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 来,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部署,坚持把国企改革作为攻坚克难的重点领域, 及时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围绕打造具有国际 竞争力、国内一流的新型国有企业的目标,按照清理退出一批、重组 整合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现代 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国资监管体制等重点,全面启动我省新一轮国有企业 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化,我省国有企业进一步焕发了活力、增强了实力, 正在以新的姿态引领我省经济发展的新航程。

一、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有企业由过去的一股独大进一步向 混合多元转变

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 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 力和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为国有企业强筋壮骨,我省把推进混 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突破口,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引进多 元股东,加强产权保护,有计划分步骤稳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

——坚持上市为主为推动国有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我省把加 快推进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 突破口。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借力国内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促进国有企

业运营机制创新、国有资本运营方式创新、国资监管模式创新,使上市公 司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态,力争到 2020 年竞争类省属国企资产证 券化率达到 80%左右。目前,省属监管企业中,共有上市公司 9 户,资产 证券化率达到 57%。中联重科于 2000 年登陆深交所,在 1.5 亿股总股本中, 国有股占 49.83%,其他股东占 50.17%,此后中联重科经历改制、收购 CIFA、 定向增发、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发行 H 股等,形成国有保持第一大股东、 股权多元化的格局,国有资本增值最高达到 800 倍,极大地实现了国有资 产的保值增值。

——坚持三个引进引进不同的投资主体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最 直接有效的办法。为此,我省着力推动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整合,通过产(股) 权转让、增资扩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了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 在实践中,重点实施了三个引进一是引进中央企业。我省国企加快 与央企对接,共与 72 户央企开展实质性合作,涉及对接合作项目 369 个,

引进投资总额 10625 亿元,实际到位 2000 多亿元。二是引进大型民营企 业。积极探索引进大型民企的途径,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破除阻碍引进民 间资本的玻璃门弹簧门,进一步畅通民间资本进入的通道,实 现国企和民企的双赢。今年我省有 11 家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三是引进国内外其他优势企业。推动国企主动与国内外优势企业 开展合作。长丰集团通过引进广汽并实现两次重组,引进了菲亚特、三菱 两大世界知名品牌落户长沙;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 CIFA 公司,走上了国 际化经营的道路;华菱钢铁通过引进米塔尔、参股 FMG,增强了我省钢铁 产业的发展能力。

——坚持三个允许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是增强主人翁精 神、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举措。为了促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形成利益共 同体,我省积极探索实行三个允许:允许国有资本准备退出的企业员 工持股;允许改制为混合所有制且国有资本处于相对控股或参股地位的企 业员工持股;允许创新型、研发类、基金类国有企业员工持股。目前,长 丰集团通过实施经营者员工持有核心子企业股权政策,进一步调动了 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逐步走出困境,20**年由预计亏损 1.5 亿

元转为实现利润 4626 万元,今年以来又保持了发展良好的态势。

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管理由过去的行政化进一步向 市场化转变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关键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 企业按照市场机制运行。针对过去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一些企业负责人 官本位意识较强、市场竞争力总体偏低等问题,我省以规范经营决策、 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引导企业承担社 会责任等为重点,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 使国有企业的源动力持续迸发。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大背景下,今年 上半年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实现 4335 亿,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为确保实现全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104%的目标打下了基础。

——注重还原董事会的功能。这就是还原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 法定功能。在国有独资企业中全面推进以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建设, 逐步落实董事会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和经理层选聘等职权。对国有控股、 参股企业,派出国有资本产权代表,按照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要求规范

董事会建设。同时加强监事会制度建设,按外派与内设相结合的原则,依 法向国有独资企业派驻监事会,向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推荐监事会主席、 监事人选,切实履行出资人监督职能;加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建设, 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在规范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中南传媒集 团公司不断探索符合公司实际的董事会架构模式,按照资本市场的要求, 设立了战略、审计、提名与薪酬考核 3 个专门委员会,凡是需要上交董事 会审议的议题,须先由专门委员会审核把关,提出决策意见,做到把所 有的人和所有的事关到制度的笼子里。这一管理模式获得了上海证券交 易所授予的董事会奖

——注重推进两个职业化这就是推行国有资本职业产权代表制 度,对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派出职业化、专业化产权代表;推行职业经理 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为促进这两个制度的实施,我省对国 企领导的管理进行了改革,核心是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专业化和去行 政化。在任免方面,规定公益类和功能类企业,省管企业的董事长、党委 书记、总经理由省委管理,其余省属企业由国资监管机构党委管理;竞争 类企业,建立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省委对竞争类省管企业只任免党委书 记、提名董事长人选,其余省属企业由国资监管机构党委管理董事长、党 委书记。

——注重推进以三能用工为重点的企业内部改革。这就是推进国 有企业内部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合 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目前, 我省企业内部的三能用工已在国有企业中普遍推开。我省最大的国有

企业华菱集团公司围绕盘活这个最有活力的资本,积极构建起以市 场和绩效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深入推进用人、薪酬、用工三项制度改革, 动态调整常态化,公开竞聘制度化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活了选人 用人的一池春水

——注重实施四类激励这就是对公益类和功能类企业,实施目 标管理,负责人薪酬与目标完成情况挂钩;对竞争类企业,负责人薪酬与 业绩完全挂钩,并实施期股期权、岗位分红、激励基金等中长期激励,到 期根据考核结果行权或兑现;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项目收益分红、 科技成果入股等激励方案;对国有创投企业,鼓励采用市场化项目收益分 成、项目团队跟投等方式。**湘投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纯国资背 景企业,曾成功投资了博云新材、尤特尔生化、三一重工、唐人神等公司, 目前又按照最新改革政策,积极探索建立了收入分成市场化等激励机制, 为企业发展留住了人才、增添了动力。

三、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政府管理由过去的管企业为主进一 步向管资本为主转变

加强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是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必 然要求。为了推进监管方式的转变,我省把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作为国 企改革的重要支撑,按照一统一、一优化、两主体、三分类的要求, 建立只当老板不当婆婆的机制,推动国资监管与市场接轨,努力使政 府管理从管企业为主转向管资本为主。

——实施一统一这就是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集中统一全覆 盖。当前,我省仍有大量国有资产分散在多个政府部门管理。到 20**年底,

401 户省属一级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 11066 亿元,其中省属非国资委监管

企业 377 户,资产总额 7162 亿元,占 64.7%。为着手解决省直厅局办企业

的问题,今年 8 月份,省政府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了推动政企分 开、政资分开的总体原则、监管制度、责任主体、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 事项,省直机关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的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工作正 式启动。原来隶属于省政府办公厅的**宾馆,已于今年 8 月正式移交到省 国资委,由华天集团托管。今后,我省除国资委外,政府其他部门只行使 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将不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不再直接管办 企业。

——推进一优化这就是优化国资监管方式方法。我省积极探索 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依法 通过公司章程和公司治理,落实好出资人职责,依法行使资产收益、参与 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不干预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把 应该由企业管理的事项全部交给企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到监管但不干 预、支持但不包办,将国有企业真正推向市场。

——组建两主体这就是组建国有资本运营主体和国有资本投资 主体。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以产业资本投资为主,着力培育产业竞争力;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开展股权运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现有省属监管企业,通过加强重组整合,抓好 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增量资产集中、同类资产合并,打造一批国有资本运 营平台和国有资本投资控股集团。

——推进三分类这就是界定国有企业功能定位,按公益类、功

能类、竞争类进行分类,实施分类改革、分类调整、分类考核,增强国资 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公益类企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管 网、市政公用运营资源等重要民生领域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绝对控 股,以实现公共政策性目标为主,引入行业监督和社会评价;对功能类企 业,主要包括政府投融资平台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以及重要资源开 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以完成战 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对竞争类企业,则按照混 合所有制经济的要求进行放开,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发挥国有资本引领作 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这类企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承担社 会责任。目前,在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层面,拟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和国 有资产管理公司两家功能类公司,其余都列为竞争类公司。

我省的国企曾为全省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改革中 经历无数次凤凰涅槃后正在蓄势待飞。在新一轮改革中,我省国企改革正 在朝着股权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监管资本化的方向迈步前行。可以预期, 我省国有企业这只大鹏必将乘改革的春风振翅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农村改革上的思与行

深化农村改革是抓好三农工作、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农村改革的部 署,结合我省农业大省的实际,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突出抓好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农业支持保护 机制、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改革,着力在发展现代农业、培 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城乡发展上下功夫。通过一系列改革,我省农 业农村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农业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面貌进 一步改善,由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步伐更加稳健。

一、推进传统农业转型,擦亮现代农业的生态牌

我省是农业大省,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农业转型上做了大量工 作,但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为了把农业进一步做强, 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我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 两型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四化同步的发展思路,将绿色 生态作为农业发展的生命线和农村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着力创新农 业发展方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

——打造两型农业的引擎多年来,我省在两型社会建设上先行 先试,具有发展两型农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了把农业做强,我省大力推 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现传统农业向两型农业转变:一是在转型上

下功夫,推动传统农业升级。以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资源节约高 效利用为重点,推进粮食、果蔬、水产、畜牧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 提质升级。20**年上半年,全省粮油高产创建示范面积达到 1500 万亩左 右,着力扶持了千亿茶叶、千亿水果、千亿油茶、2 千亿蔬菜等产业升级。 二是在拓展上下功夫,培育新型农业业态。以拓展农业功能、开发农业资 源潜力为核心,着力发展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20**年前三季 度,全省休闲农业实现经营收入 10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0.3%。三是 在加工上下功夫,放大农业效益。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效益为抓 手,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20**年、 20**年,我省共评出 6 个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方面的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

对这些县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连续扶持三年,每年每县支持不低于 1 亿元 专项资金,助推加快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省拥有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水稻、辣椒、棉花、 油菜、油茶等作物杂交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技术居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 为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创新优势,我省着力强化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 加强自主创新。围绕水稻、油菜、玉米、水果、蔬菜、生猪、淡水鱼类等 重点农业产业,鼓励科技攻关,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20**年,超级杂交稻百亩高产攻关片平均亩产实现了 1000 公斤的突破,

达到 1026.7 公斤。二是推进协同创新。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相结合,建 立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农业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截至 20**年 10 月,我省农业方面的产业技术创新战

略联盟试点已达到 15 个,其中柑橘、杂交水稻、生猪产业等 3 个产业技 术创新战略联盟已纳入国家试点。三是推动成果应用创新。加强乡镇水利、 农业、林业等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实施百片千园万名科技 兴农工程,即建设 100 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 1000 个现代农业产

业园、选派 10000 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目前,我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 超过 51.3%,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64.6%以上。

——树立农业标准化的标杆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 志。为了推动农业标准化,我省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健全标准化体 系。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线,突出重大农业生产技术和关键管理措施, 不断健全农业标准体系。20**年,省农业部门制定农业技术规程和地方标 准 60 项,各市州县也制定了一批农业技术和管理规范。二是建设标准化 基地。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载体,加强标准培训, 支持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标准化生产经营。至 20**年底,全省农业标 准化生产基地面积突破 2000 万亩,生猪标准化养殖规模突破 2800 万头。 三是创建标准化品牌。支持创建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 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扩大三品一标生产规模。 20**年,全省共对 48 个产品实施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核准使用专用标

志企业达到了 267 家,年总产值近 1000 亿元。 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业的升级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

量。为解决我省农业生产分散、经营粗放等突出问题,我省在深化农村改

革中大胆探索,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 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与集体经营、合作经营、 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打造**农业的升级版

——制定扶持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撑腰针对我省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我省大力实施百企 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制定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一是用政策扶 持龙头企业发展。在优势特色产业中重点支持 100 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补贴,对专用原料生产 基地给予补助,对缴纳税金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励等措施,为龙头企业 发展提供支持。二是用政策扶持专业合作社发展。为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我省推行财政扶持、项目对接、信贷支持、用地保障等多项措施, 重点培育 1000 个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服务的现代农机合作社,在中央财

政农机购置补贴 30%的基础上,由省级和市县财政分别按购机总额的 15% 给予补贴,推动农业的规模经营。三是用政策扶持家庭农场发展。为鼓励 家庭农场发展,我省在全省培育扶持 10000 户种植粮食为主的家庭农场,

省财政按每亩耕地每年 100 元的标准连续三年给予补贴。

——推动土地流转,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搭台规范有序的土地 流转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为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高 土地产出率和农业效益,我省在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上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 索:一是引导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林) 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集中,开展互换、出租、转包、转让、入 股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探索土地信托、托管、股田制等新的流转模式;

在财政扶持、项目安排、用地保障、金融支持等方面,对农村土地流转大 户予以倾斜。通过引导,目前全省耕地流转面积达 1380 万亩,占承包耕

地面积的 28.9%,全省承租耕地 30 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发展到 14 万余户。 二是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交易、信息 发布、政策服务等平台建设,健全县有流转市场、乡有服务站、村有信 息员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并有针对性地帮扶土地流转大户开展适度规 模经营。20**年,全省 1100 多个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是推进土地流转规范有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年,全省共有 15 个县区开展整体推进试点;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加强对流转土地的用途管制,纠正和杜绝流转农户土地一口价 锤子买卖的行为,确保农民流转土地全程受益。

——加强职业培训,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补脑发展现代农业, 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必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好谁来种地 样种好地的问题。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我省着力抓了三个方面工 作:一是确定培训目标。实施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的阳光工程和涉农职业教育,明确到 20**年,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0 万人,到 2020

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达到 30 万人。二是建立培训体系。整合各类涉农教 育培训资源,构建和完善以县级职教中心、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农业广 播电视学校等专门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所、 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隆平高 科与农业部科教司进行司企合作共建,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 三是改革培训方法。主要采取围绕产业发展实行全过程跟踪培养;根据不

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分类培训;通过结对帮扶进行技术指导进行培 训。

三、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 要求。为此,我省坚持把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 化的重要抓手,优化财政投入结构,优化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着力推 动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我 省以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提升 100 个县城和 1000

建制镇两型小城镇建设,选择 1 万个村率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 乡一体化配套改革)为抓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力度,促进农村 环境不断改观。一是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20** 年全省解决了农村 372.6 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37.4%的农村人口饮上自

来水。20**年又解决了农村 271.7 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强农村公 路建设,确保出行便利。目前全省 100%的乡镇、99.8%的行政村通公路, 99.7%的乡镇、86%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主干道硬化。三是加强农村电力网 络建设,力争不拉阀停电。目前农村电网改造行政村第二期任务已经完成, 第三期农网改造已全面展开。四是加强农村沼气建设,促进农居干净卫生。 20**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建户用沼气池 12.06 万口。五是加快危房改造,

保障居室安全。20**年,支持 12.7 万农户进行危房改造,20**年上半年

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 4.7 万户。

——加强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我

省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力度,逐步推进农村 社保、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同步 推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断完善运行机制, 目前全省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97%以上;推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全省覆盖,20**年全省开始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 老保险合并。二是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发展。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 设工程、农村中学校舍改造工程等,20**年全省将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 500 所,为农村寄宿制学校添置学生床位 42 万张,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

200 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稳定在 98%。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 系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乡村小型文体广场建设试点,完善基层 公共文化设施,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

——加大财政资金向农村投入。我省重点推出了三方面的改革举措: 一是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以加大农村公共品投入、扶持农业发展和 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加大对农村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20**年农林水事 务支出 500.3 亿元,较上年增长 11.7%,约为 2009 2 倍;省农业综合开 发的财政投资在 20**年和 20**年分别达到 22.06 亿元、23.74 亿元。二是 推进涉农资金整合。改进项目审批制度,逐步下放省级涉农资金项目审批 权限,积极推广汝城、武冈、宁远等地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定资金 的支农资金整合模式,提高了涉农资金投入效率。是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在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 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推动国家新增的各种粮食生产补贴资金优先向产粮大 县、粮食生产先进县、种粮大户倾斜,推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为促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经验类】全面深化改革经验材料材料范文赏析(10篇)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0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