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兜底保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0-10-03 14:25:59 42
联系客服提示-办公文库—老笔头原创资料库—职场写作门户网站

全县兜底保障工作分析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传达学习了全市兜底保障工作分析推进会精神,通报了我县兜底保障工作开展情况,并分析解读了相关兜底保障政策,可以说,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请大家认真对照问题、找准差距,切实抓好整改落实。下面,我就全面抓好全县兜底保障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问题短板,切实增强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的紧迫感

当前,就我县兜底保障工作来讲,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那些无法通过产业脱贫的困难群众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脱贫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也越来越成为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特定形势下,我们必须时刻检视兜底保障的“网”是不是织密编牢了?对象是不是全部“兜”住了?从前面xx同志通报的问题和省、市调研督查的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薄弱环节还很多,一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农村低保对象认定精准度不够。近期,结合我县兜底保障冲刺清零筛查,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清理整治,以严查“人情保”“关系保”“五有”情形家庭等违规纳入问题为重点,对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着力解决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及时把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精准识别调整保障档次,对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进行清退。截至目前,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由上年末的00万人下降到000万人,保障面从00%下降到00%,一方面反映出我县农村低保对象精准率有了明显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保障对象识别认定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的乡镇执行低保政策有偏差,不考虑家庭收支实际困难,将一些符合一、二类条件的低保对象调整为三、四类对象,将三、四类对象大幅清退出保障范围,甚至对“五有户”不进行深入调查核实,搞“一刀切”,导致出现了“漏保”“漏兜”问题。再比如,有的乡镇不考虑扶贫、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与扶贫部门不沟通、不比对,将部分未脱贫建档立卡户清退出保障范围,出现了新的“漏保”“漏兜”风险隐患。还比如,一些基层干部学习政策不精不透,工作作风不深不细,履行职责患得患失,在落实兜底保障政策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会保、不敢保、不愿保”等问题。二是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监护责任落实不够。乡镇、村级在确定分散供养对象监护人方面缺乏深入调查和科学研判,有的监护人长期在外务工,有的与被监护人关系不融洽,难以履行监护责任;有的监护人本身年老体弱、缺乏自理能力,无力履行监护责任;有的监护人责任心不强,监护服务责任落实不到位。同时,乡镇、村干部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缺乏教育、关爱和引导,部分供养对象生活习惯懒散、性格孤僻,不料理日常家务,居住环境、个人卫生、精神面貌较差,“视觉贫困”较为突出。从督查情况看,部分乡镇、村级工作人员没有认真履职,定期走访探视制度落实不到位,工作台账资料不完善,关爱服务措施缺乏,监督管理没有跟进,农村分散供养工作质量水平较低。三是临时救助制度救急托底功能发挥不够。临时救助重在“托底线、救急难、扫盲区、补短板”,具有针对性强、操作灵活、救助快速的特点,对于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特别对化解已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统计数据看,我县每年因灾、因病、因残、因学、因突发事件等需要临时救助的困难群众比较多,但从各乡镇上报的情况来看,部分乡镇对临时救助的工作力度还不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截至目前,我县临时救助使用资金还不到000万元,累计支出总额不足00万元,位于全市倒数行列。四是对兜底保障政策学习理解把握不够。今年以来,省、市多次来我县兜底保障工作进行了督查调研,对督查发现问题列出了责任清单,并采取现场交办、跟踪整改等方式,有效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但镇、村两级对兜底保障政策学习不够系统、把握不够精准、运用不够灵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理解政策断章取义,执行政策生搬硬套。虽然,省、市、县民政部门分别印发了兜底保障方面的学习册页和宣传资料,但一些经办人员根本没有去深学细研。由此可见,对于一些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问题,仅仅靠督查手段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强化政策学习培训上狠下功夫。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在全县兜底保障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链接地址:https://www.bangongwenku.com//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226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